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殿前御史_分节阅读_第103节
小说作者:扫红阶   内容大小:492 KB  下载:殿前御史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3-09 10:2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1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一声声,一滴滴,传入她耳。

  像把利刃,剐过五脏六腑。

  “都饿。”赵令僖捡着碎陶,一片片,都揣在怀中。声音细微温柔,却比愤怒的嘶吼更加有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忘记你们没读过书,不认得字,或许听不懂这两句。换种说法。这世上,无论什么时候,不会人人都挨饿,总有人能吃得饱饭。”

  周围静了许多,母亲哭得力竭,空张着口。

  “对。观音娘娘说的对。”

  “有人吃饱饭,可我在挨饿。”

  “我听说镇上高老爷家,每顿饭有鱼有虾、有鸡有鸭。他家一桌饭,够我们一屋子人吃一天。”

  “还有谢老爷,俩月前还在施粥,嘿,一碗粥五粒米。现在,五粒米也没了。”

  陶片尽藏怀中,她缓缓起身:“五粒米,一碗粥。一天两天饿不死。饿死的人,我见过,你们也见过,太难受了。不如投河上吊,痛快点,少遭罪。不想饿死,有两条路可走。往西二十里,是平康河,往东二十里,是善怀镇。去善怀镇的,跟我来。去平康河的,随你们。”

  长久饥饿令她身形瘦削,腰带愈显宽松。她解开腰带,重新绑扎,刀紧紧缠在腰间,再披件破旧外袄,遮住残缺的刀刃。

  二十里,寻常日子,只需一个时辰。

  这一次,她从天亮走到天黑,身后的队伍越走越短,站着的人越来越少。敲开高家大门时,身后只剩下些精壮中青年,和那位声嘶力竭的母亲。

  “谁啊?”高宅看门老人提灯照着,“滚滚滚,到别处讨饭去。”

  “想见见高老爷。”她抬脚跨过门槛,卡住大门。

  身后饥民跟着喊起,声音越来越大,周围的房屋零星几盏灯亮起,几扇门悄悄拉开一线,盯着高家宅门。

  高家屋宅的灯烛次第点燃,高老爷捧着手炉、披着斗篷匆匆出来。借着灯光一照,再看她身后的饥民队伍,高老爷了然道:“我当是谁,十里八乡有名的活菩萨。是来化缘的?大半夜的,来人,去抬两袋米来。算是给咱们的活菩萨上个供,添点儿香火钱。”

  “高老爷。”她跨过门槛,脚跟贴着门槛站立,负手探身向前,目光在宅院内扫过。

  精致雕花的窗棂,枝繁叶茂的盆景,铺满青砖的地面。

  两名精瘦的仆役汗流浃背,抬着两个半满的麻袋,踩着青砖缝隙,步步艰辛走到门前。麻袋被丢在她脚前,溅起的灰尘落在她单薄补丁的布鞋上。

  “我们这些人,两袋米,不够分呀。”她踢踢麻袋,“香油钱,这些可不够。”

  高老爷摆摆手,仆役抬着麻袋丢出门去。

  雪又飘下。

  “这年节,谁家都不容易,菩萨也不能只渡穷人,不渡我们啊。”高老爷紧紧斗篷,握紧手炉,叹息着说:“就这些,再多没了,够你们吃些时候了。”

  “是啊,不能只渡他们,不渡你。”她摸摸襟怀,碎陶凹凸不平,尖利的边缘隔着布料刺痛她的掌心。掌心的血又开始淌起。

  高老爷再挥挥手,看门老人要关门,她仍在门槛内。

  “不能不渡。”

  暖的。

  血液从额头淋过,划过右侧眉眼、脸颊,描过嘴角。

  很暖。

  雪夜,热血尤显温暖。

  刀别回腰间,她冷眼微垂瞥向地面。

  高老爷捂着脖颈躺倒,仆役与老人,六条腿,齐齐瘫软,站立不起。灯笼落在地上,烛火散落,将纸与骨点燃,火焰燃起,照亮遍布惊呼的夜。

  她的手探入火中,掰下截竹骨,带着火,退过门槛,仰面看着高宅门口挂着的灯笼。

  “灯笼点亮。”她将竹骨递?????出。

  骨尖的火照亮她干净的左脸。

  火苗在黑夜中悬着,寸寸向下,越燃越暗,再有分毫就要舔到她的指尖。

  有人接下点燃的竹骨,踩在同行人的肩头,依次点亮门前两盏灯笼。

  “高老爷,布善与人,是该受百姓瞻仰。可惜夜黑风高。”她抬头看着两盏灯笼,“吊在灯笼下吧,有罩遮风,有灯照亮,看得清楚。”

  饥民随她走进高宅,扫过所有屋子。

  夜里高宅灯火通明,灶火燃起,流水般的菜肴送入厅堂,一盘又一盘,饥民吃撑了肚皮,却还不停下。

  桌上盘盏堆积,她却腹中空空。

  次日早晨,院中青砖铺着层皑皑白雪,风刮过,露出其下殷红的冰。

  官兵围在高宅门前,将灯笼下冷硬的尸身放下,提刀拍响房门。吃饱喝足,一夜温暖,饥民们经一夜休整,终于清醒。惶惶不安,左顾右盼。

  她这才端起碗冰冷的粥,挑出五粒米,摆在掌心,而后逐粒吞下。

  “有鱼有虾、有鸡有鸭。”她站起身,“还有五粒米。”

  饥民们在她平稳温柔的声调下逐渐安静。

  “五粒米,我替你们吃了。”她拿起筷子,夹起块鱼肉,放在旁边被吃得空荡荡的盘中:“余下的日子,无米可吃,鸡鸭鱼肉还有得是。我每日都在唱经,可佛祖总也不听。或许渡人,本就不该唱经。”

  那名母亲从角落站起:“观音娘娘,你带我吃饱这顿饭,也能带我吃饱下顿饭。外面那些官兵,从来没给我过一个馒头一粒米。我孩子死了,我男人成了吃人的疯子,我活着没有意思。人是我杀的,我去偿命。”

  “不是我带你吃饱饭,饭都是自己吃的。”她站在门口,“以后的每顿饭,都想自己吃、吃饱的,跟我来。”

  饥民瑟瑟,犹犹豫豫。

  直到那名母亲毅然决然跟上,零星又有几人缓缓站起,跟随而去。他们摔碎盘盏,握紧碎瓷,抄起扫帚,举起花瓶。等到院门打开时,她的身后已聚着一群视死如归的将士。

  门外的光落在她脸上。

  她抬起手,遮住晨光。

  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响起,如云中惊雷坠地。

  她抬起眼,瞥向门外。

  “属下来迟。”白双槐跪地叩首,“如何处置,请公主发落。”他将前来问罪的官兵尽数捉拿,钳住口舌,压跪在地。

  她跨过门槛,满布伤痕的手扶起身披风霜的白双槐。

  “不迟。”

  东岭至此,山水迢迢。

  信去东岭,人到原南。

  她算过时间,涉沼泽、翻瘴岭,再快再快,也要五日后才能抵达。

  白双槐来得何止不迟。

  目光一扫,见只寥寥十数人,她再问:“来了几人?”

  “原有精锐二百,这些年碍于粮草供给,只增训二百,共计四百精锐。”白双槐自怀中取出印鉴奉上,“因怕引人注目,分散为六人小队各自行军,定于十月初十善怀镇北十里坡集合。属下带领两队先行一步赶来增援公主,没想到还是来迟,叫公主受委屈了。”

  “十月初十。”她低声盘算,“通知善怀镇上大户,将囤积粮食送到镇东戏台。”

  “如若那些大户不从,该如何处置?”

  “如有不从,格杀勿论。”

  院中饥民战战兢兢,她回身笑说:“还要劳烦几位去镇周看看,将乡亲们都带到镇东戏台,以后就在那儿烹饭煮粥,先将这个冬天熬过去。”

  “可……”有人犹疑不决,先前的勇气在听到刚刚的对话后荡然无存。

  “总要先吃饱饭,不是吗?”她顿了顿又说,“我这位兄弟初来乍到,还要劳烦熟悉善怀镇的乡亲带路,去敲敲大户的门,借些粮食给乡亲们过冬。”

  “我以前给镇上大户洗衣,路熟些。”仍是那位母亲,“这位将军,我来带路。”

  她叫住那位母亲:“辛娘,你先带人去找你丈夫,找到后如何处置,你说了算。”

  白双槐指派名部下到辛娘身边,辛娘望着她,忍着泪点头,随即带着人出镇去。余下饥民缓缓应声,领路、运粮、喊人,很快分派完全。至夜,镇东戏台的粮食已堆积成山,戏台下燃起炉灶,支着大锅,一碗碗粥饭分送到十里八乡赶来的饥民手中,间有哄抢打闹之事,皆被她一一平息。

  十月初十,镇北十里坡。

  四百精兵于密林集结完全,随即扮作流民,混入善怀镇中。

  “乡亲们。”她站上戏台,指着迅速消耗的粮堆:“人越来越多,这些粮已经吃不了几天了。找不到多的粮食,大家就要继续挨饿,你们还想继续过挨饿受冻的日子吗!”

  “不想!”

  “不想挨饿,就要找到新的粮食。”她跳下戏台,走入人群,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向北去,进永苍,禾丰县有大粮仓,囤粮数百万石之巨。剩下这些粮食,俭省着吃,还能支持我们到禾丰。你们要不要去?”

  “可……可那是官府的粮仓。”

  “官府?”她嗤笑声问,“官府会种地吗?会育种、灌溉、收割、晾晒、脱谷吗?那粮仓里的粮食,本就是你们缴上去的,如今因皇庭失德,天降灾殃,却要劳苦百姓自行承担。岂有此理?”

  “都是我们种出的粮食,凭什么不给我们吃!”

  “今天就走!今天就走!”

  人群中闹嚷起来,等了许久才渐渐消停。

  她再度开口:“乡亲们,我们此去禾丰,是求口饭吃,倘若官府惦记着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愿意施粥放粮,我们也不愿多惹是非。但若不愿——”

  “那就反了!”

  一声高喊,震得四野皆寂。

  她望向声源处,是辛娘。

  ——那日辛娘带着将士找到丈夫时,丈夫正在撕咬死婴手臂,满口满面尽是发乌的血迹。回来时将士禀告,经由辛娘决断,给了她丈夫一个了结。

  ——她问将士:“辛娘怎么说?”

  ——将士回答:“辛娘子只说了一个字,杀。”

  辛娘推开周遭的百姓,径直走向前列,看到她眼中赞许后,轻点点头,转身面向众百姓道:“官府不管我们死活,我们还管他们做什么?到了禾丰,官府肯开仓放粮,一切好说。如果不放,那就反了,杀进京城,将那狗皇帝从龙椅上踢下来,打开全天下的粮仓,让全天下兄弟姐妹们都能吃得上饭!”

  见众人还在犹豫,辛娘再催:“我们有观音娘娘庇佑,怕什么!”

  “对,我们不怕!”

  “皇帝老儿才该害怕,我们跟着观音娘娘!”

  ……

  等到声量稍稍回落,她问:“大家,决定了?”

  “没错!”

  她道:“收拾东西,去禾丰。”

  近千人的长队,推着米粮,跨过山河,沿途汇聚起更多的流民。由于人数越来越多,米粮早已耗尽,人们沿途挖土剥树,所有能吃的都塞进口中。最终,他们中的五成,活着走到禾丰城下。县城大门紧闭,遵循赵令僖号令,他们在城外扎营,没有轻举妄动。

  子夜,赵令僖携白双槐抵达禾丰军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页  当前第1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1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殿前御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