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分节阅读_第193节
小说作者:MM豆   内容大小:951 KB  下载: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1-15 14:12: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3/2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为了大庆顺利开海,皇帝已经把裴伯渊放走了三年,好不容易把他揪回京中,岂会轻易放他再南下。

  “朕已经派能官接任伯渊之职,又派南巡水师料理海上寇乱。”皇帝找了个由头,言道,“至于伯渊,他还有其它重任。”

  不过,百姓的殷殷真情也不好草草驳了,皇帝命道:“余爱卿,你去找徐阁老,好生商量一番如何回复百姓的请愿为好,万不可伤了他们的心。”

  “臣遵旨。”

  余通政使告退,刚走到门外又被萧内官叫了回来。

  皇帝补充吩咐道:“明日早朝时,将此万民书带到廷前诵读。”

  “臣遵旨。”

  前来禀事的臣子都走后,皇帝到书柜前,开始翻找书籍,不知在找哪一本哪一卷,喃喃自言道:“是夹在哪一卷书里来着……”

  萧瑾走过来,问道:“陛下要找什么书,不如老奴帮陛下找罢。”

  “三年前,朕曾给伯渊挑了些京中的官职,后头因他执意要南下开海,便暂且夹在书卷里了……你可记得有这么一卷书?”

  “老奴不省得。”萧瑾应道,“不过老奴可以替陛下一卷卷翻找,总归陛下的书是出不了御书房的。”

  半个时辰后,萧内官总算把那本书呈到了皇帝案上,道:“陛下瞧瞧,是不是里头这张纸。”

  皇帝翻开一看,欢喜道:“正是这张纸。”上头写着户部郎中、都察院经历、通政司左参议等七八个官职。

  欢喜不过四五息,皇帝皱起眉头来,自言道:“怎都是正五品官职?”才反应过来,三年前写的,自然只能是正五品官职。

  又道:“正五品……这个不太行。”

  “对了。”皇帝问萧瑾,“昨日南镇抚司说承诏、伯渊他们到哪了?”万民书都送到了,他俩怎还在路上。

  “说是到应天府金陵城了,要停留几日再启程返京。”

  听闻金陵城,皇帝似乎想起了什么,了然颔首道:“应当的,应当的。”

  老邹年纪大了,伯渊确实应当去看看他。

  皇帝脸上顿时添了几分遗憾之色。

  ……

  千古帝王州,衣冠成古丘。

  金陵城身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秦淮河畔常有文人骚客吟诵感慨古今之变。

  裴少淮所乘的官船,自打进入应天府以后,每隔数里便遇官差查看官文、路引,便是裴少淮有五品知州的身份在,查检也并未松弛。

  金陵城身为守备留都,坐拥江南物阜民丰之地,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守卫不得不严。

  关于此地,兵家常道“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淮”,可见守住东西长江、南北淮河最是重要。

  为了守好此地水域,朝廷任有操江都御史、应天巡抚、凤阳巡抚三位大员镇守,其险要可见一斑。

  燕承诏一家为了赶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着长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们作揖道别,小孩子却哭得“凄惨”,这几年一起长大,还未离别过。

  裴少淮与燕承诏分头哄了许久,这才将他们三个分开,各带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龙蟠虎踞”的风水,诸葛亮便曾叹过:“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风水,只在读周易时略懂些皮毛,当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临其境时,顿时懂得“龙蟠虎踞”所言非虚。

  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确实是我大庆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墙巍峨高耸,坚不可摧。这里头的每一块城砖,皆是大庆太祖在位时,举国之力,一块一块精细烧制而成,砖上刻有官吏、窑匠之名,以保砖石质量。

  城内闲逛,裘马豪车络绎不绝,阁楼高门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荡于秦淮两岸。

  其繁华富贵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几分。

  无怪大庆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时有官员上折,请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贡院明远楼附近,似乎是专程选了这么个地方,以贡院文气润养,求周遭一方闲静。

  裴少淮在客栈稍事休整,换了一身衣物,邹府接应的车马便到了。

  来者是个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几岁,是邹学士的季子,名为邹宁远,他道:“父亲今日有公务在,不能抽身,特嘱咐我过来迎接裴大人。”虽无功名在身,却也是个知书知礼的年轻人。

  “有劳邹公子了。”

  “莫不敢应这声‘公子’,裴大人把我当晚辈,唤一声‘世侄’便好。”邹宁远道,他把裴少淮对等于祖父的门生。

  寒暄几句后,裴少淮带着妻儿登上马车,去往邹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气,山石花木皆有讲究。裴少淮听邹宁远说,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门生事先购置、修缮的,可见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邹老夫人。只见她银发秋霜,较十年前老了许多,然一身风华犹存。

  裴少淮快步走过去行礼。

  “一如当年春柳树下、荷池亭旁,数年不见,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旧是踏风而来。”邹老夫人回忆感慨道,又言,“老头子这几日闹小孩子脾气,正在后院里欣赏他那几分畦田,说什么也不肯出来。”

  一句“闹小孩子脾气”说明邹阁老近来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是预料不准的。

  “我领你们去见他。”邹老夫人道。

  后院里,原先的一方浅池被理成了几分田亩,种上了稻子。时值秋日,稻子已挂穗,甸甸弯腰,只待谷粒黄熟。

  “老头子,你快来看看是谁来了。”

  “田”边的鹤发老者闻声,端端转过身来,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视沧浪、于世独立的书生气,又岂会褪去。

  他道了一声:“北客。”

  而后几步走到众人跟前,身子骨倒还硬朗、利索。

  正当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绪涌上心头,双手已经搭在身前,准备作揖行礼之时,只见南居先生蹲了下来,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满脸慈笑说道:“小北客,咱们好久没见了……你怎么愈长愈小了?”

  小南见了这个陌生而慈祥的老爷爷,倒也不怕,稚声道:“爷爷,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兴许弄错了。”

  “我读书很厉害的,怎会弄错?瞧你这眉眼印堂,才气横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坚持道。

  孙子邹宁远赶紧跟裴少淮解释道:“祖父犯糊涂的时候,常常记混了年份,各时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说着,南居先生抬头对孙儿道:“如安,还不快叫人给小北客看茶。”问小南道,“我叫他们给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并非邹宁远的表字,而是邹学士邹羡静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孙儿认作儿子了。

  小南不再辩驳“小南小北”之别,看了父亲一眼,而后点点头,道:“好的,爷爷。”

  一旁的小风也“自我介绍”道:“爷爷,你认识我吗?我是云辞,乳名小风。”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风,喜道:“你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邹老夫人,问道,“老婆子,咱们可曾认识过名为‘小风’的女娃子?”

  邹老夫人带着些哄的语气,应道:“从前没有,眼下不就认识了吗?”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风指着稻田,道:“爷爷,我也爱种花种草,就是没曾种过稻子。”

  话正说着,前院里传来一道爽朗的笑声。

  笑声渐渐近了,又闻:“师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给老师带什么好东西来了。”人未至,声先至,是个不拘小节的人。

  “是黄叔来了。”邹宁远同裴少淮说道,“他是祖父的门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这座宅子、各处打点,想来就是这位黄姓门生出的力了。

第210章

  伴着那位黄姓门生爽朗的笑声,裴少淮自正门往外看,只见一中年男子身着绯色官袍,高高瘦瘦的,快步而来,举止快意而不失端重儒雅。

  穿着官袍来,说明是散衙后,直接从衙门来了邹府。

  他的身后,两名年轻小厮正扛着一架木质打谷机。

  瞧他的的相貌眉眼,裴少淮觉得有些似曾相识感,又想不起在哪见过、与谁相似。

  黄姓门生亦注意到了裴少淮,连忙收起方才那肆意的大笑,走至众人跟前,先给南居先生、邹老夫人行了礼,道:“老师、师母,门生不知府上今日有客,孟浪唐突了。”又朝裴少淮略一作揖。

  裴少淮回礼。

  如此行止派头,又是邹老的门生,可料想到此人学问、本事必有独到、过人之处。

  邹宁远居中介绍道:“黄叔,这便是祖父平日里常提起的那位,从闽地双安州而来……”

  还未介绍完,停顿的间隙,这位黄叔喜颜插话道:“北客!”赶紧再作揖,道,“久仰大名,久仰大名,老师与我说了许多你的事。”

  “万不敢当此大名。”裴少淮谦道,“裴少淮,字伯渊,幸会。”又介绍了妻子、儿女。

  “黄荻,字青荇。”黄荻亦自我介绍道,“‘枫叶荻花秋瑟瑟’之‘荻’,‘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荇’,老师觉得我的本名有些冲闯了圣上,便替我取了‘青荇’二字,平日里,旁人多唤我黄青荇。”

  文人介绍便是如此,名与字,还有本经,便可听出许多东西来。

  荻花白如雪软如棉,长得与芦苇、芒草很是相似,这几样又常常混着生,一丛丛一片片,寻常人很难分得清荻、芦、芒究竟谁是谁。

  黄荻注意到自己穿着官服而来,又道:“黄某在南京户部当差。”

  户部是户部,南京户部是南京户部,二者不同。

  裴少淮记得南京户部尚书之名,非黄荻,他穿的是绯色官袍,便可猜到黄荻身任南京户部左侍郎。

  “原来是侍郎大人。”裴少淮敬道。

  一番你来我往之后,两人算是相识了。

  言归正传,黄荻指着打谷机道:“老师种的稻子快熟了,今日回府时,凑巧碰见有农户出售此旧物,便叫人买了下来。”

  因不见邹羡静的身影,他又嘟囔道:“如安兄竟还未散衙归来,那清苦公署无人过问,如何值得他这般劳心劳力。”

  “许是钻研史书,又忘了时辰了。”邹老夫人说道。

  “如安不就在这里吗?你们是不是糊涂了?”邹老指着孙儿说道,转而神色严肃,对黄荻语重心长道,“反倒是你呀,小许……就如字要一笔一笔写,事也要一件一件做,做官做人都不能贪快。户部尚书的位置,不是座师不愿意在皇上跟前帮你说好话,而是你的功绩、本事还欠一些,再等个三年六年也不迟的。”

  邹老口中的“小许”,正是他当年器重的一位门生。这位小许求助座师无果之后,暗结首辅楼宇兴,终究还是坐上了户部尚书之位,随后排挤同门师兄弟,带着邹阁老一手建成的户部倒戈楼宇兴。

  正是此事令得邹阁老奏请致仕。

  邹阁老走后,这位许尚书并无什么好结局,在户部尚书的位置坐了三两年,便被河西派给换了下来。

  “老师,你又记混了。”黄荻小心扶邹老回堂里坐下,凑到邹老跟前解释道,“您再仔细瞧瞧,我不是许建生,我是青荇呀,您最小的那位门生黄青荇,记起来了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5页  当前第1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3/2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