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能?简直闻所未闻!”
江明秋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无比明亮,显然这个疯狂的主意绝不是一朝一夕想出来的,而是深思熟虑对比了无数方案之后最佳的那一个。
喻行舟皱起眉头,犹疑地道:“自古以来,只听闻过人为决堤让河流自然改道的,但那大多时候是发生在战争期间。”
“按照江大人所言,竟然要修堤拦河,强行令其改道,长宁河可不是什么小渠小河,那是自西向东,贯穿了我启朝整个国境的第一大河。”
喻行舟肃容道:“江大人可知道,这样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花上多少时日?”
“最重要的是,一旦拦河失败,会对荆州两岸,甚至中下游的沿河城镇百姓,造成多大的灾难吗?”
“这样重大的责任,你承担得了吗?”
喻行舟一番话,如同一击重锤敲在众人心口,大家沉默下来,无言以对。
长久的安静后,萧青冥忽然开口:“百年前那位总督,为何没能施行他的计划?”
江明秋一怔,目光悠远,一时间忆起许多往事,良久,他苦笑着叹一口气:“因为当时在朝中,他虽为尚书,却游离在最有权势的党派之外,人微言轻,一门心思只想治河。”
“这项工程极耗成本,又不能在短期内获得极大利益,朝廷争执许久未能决断,这位总督还没来得及实现心愿,就病逝了。”
这件事也成了江明秋死后的最大执念,直到变成卡牌被萧青冥从奖池里抽出来,他心中也一直记挂着这段河,这条堤。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又一次站在荆州的长宁河畔,命运的分叉路再次回到同一个拐点,又给了他第二次实现心愿的机会。
江明秋双目灼灼,热切地望着萧青冥,这个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君主。
萧青冥垂眼望着这张地图,上面除了对方画上去的示意工程,还有密密麻麻的记号和标注,想必是江明秋记忆里曾经亲自主持测量过的地方。
良久,他淡淡道:“老师说的没错,这项工程确实耗资甚多,放在百年前,起码需要征召上万民夫,完全依靠人力挖掘,堵河更是困难重重,稍有不慎,就要填进去不知多少人命。”
“当时的朝廷无法决断,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责任太过重大,大到无论是哪位大臣,都无法承担失败的后果。”
江明秋心中陡然一沉,眼中好不容易亮起的希望一点点暗淡下去。
他不是不能理解陛下,他的提议确实疯狂,而且存在巨大的风险,虽然他在当时就已经亲自带人四处勘探过,并不觉得自己的方法会失败。
身为皇帝,施政需要考虑更多,选择更加稳妥的方案,也是情理之中。
江明秋仍是有些失望,轻轻叹息一声,正要起身向陛下请罪,却听那人继续道——
“所以,”萧青冥起身,一只手重重按在那张地图上,目光炯然如炬,逐一扫过在场众人的脸,最后落在江明秋眼中。
嗓音沉淡,稳如磐石:“一切责任,便由朕来承担。”
江明秋霍然抬头,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其他人也同样震惊地望着他。
“陛下……当真愿意相信臣?”江明秋一颗心砰砰跳起来,直觉浑身血液上涌,双手下意识攒紧了拳头。
萧青冥无奈一笑:“朕既然用你,自然相信你,只管放手去做,其他的事,自有朕做你的靠山。”
江明秋跪倒在地,脸上浮现一抹激动之色,又很快抑制住,他垂下头颅,郑重行礼:“臣必定不负陛下今日重托!”
莫摧眉望着江明秋,忍不住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正想酸秋朗几句,却见后者目光幽幽,神情有股一言难尽的失落,很快又被他掩藏起来。
这番话,陛下那个时候也曾对他说过……现在却同样说给了别人。
秋朗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剑柄,难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莫非自己真的被比下去,已经不在是陛下心里第一心腹重臣了吗……
想起莫摧眉挑衅的话,秋朗忍不住侧过头瞪了他一眼。
“看我干嘛?”莫摧眉一脸莫名其妙。
秋朗这时却又恢复了一贯的冷漠,不再搭理他了。
就在江明秋话音刚落之时,萧青冥脑海中又响起系统提示的电子音:
【你已开启治理荆州河段支线任务,完成时限为三个月,完成时间越短奖励越丰厚,如果任务失败,将扣除大量声望。】
果然又有支线任务来了,萧青冥默默沉思片刻。
治水抗洪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放在百年以前,这么一条大河要强行拦河改道,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工程,耗费的钱粮人力不可计数。
但现在不同,有了炸药,机械,国道铁轨,有皇家技术学院众多老师和学子的技术积累。
有一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皇家禁卫军,皇家水师,后勤工程兵,还有这么长时间以来积攒的国库支撑。
这个疯狂的计划,江明秋前世的遗憾,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今年的洪水来临前,荆州百姓是否能安然渡过此劫,就看是否会有“奇迹”发生了。
待众人散去已是深夜。
萧青冥在桌边奋笔疾书,一连写了好几封信,分别盖上自己的私印,这才松了口气。
桌上点着一盏油灯,他坐在灯下,在纸上写写画画,反复思量着接下来要做的大事。
直到夜深露重,他支着脸颊,累得上下眼皮打架,慢慢阖上眼,手里的笔轻轻滚落,一道人影缓缓靠近,喻行舟俯身,轻轻抚上他的眉心:“陛下?”
对方没有回应,只余下绵长的呼吸声,他低头仔细一看,萧青冥竟然已经坐着睡着了。
喻行舟有些心疼地无声叹口气,双手将人打横抱起,小心翼翼放到床上,自己也爬上去,卧在他身侧。
他支着侧脸,缓缓抚摸着对方的头发,昏暗的光线里,萧青冥睡颜安然,不知道梦见什么,喃喃一声,脑袋一歪,埋进他怀里。
喻行舟莞尔,终于忍不住低头吻住他的额角:“晚安,我的陛下。”
作者有话说:
萧:又趁朕睡着占朕的便宜!
喻:是陛下投怀送抱的哦 :)
第120章 举国动员的治水工程
翌日清早。
萧青冥将昨夜写好的信交给莫摧眉, 派人快马回京交给瑾亲王,统筹协调治水工程。
如今的朝堂早已无人敢轻易质疑皇帝的皇命,尤其是这件关系到万千民生的大事。朝中那些经历过两朝的老臣们, 对荆州水患和匪患的了解,比萧青冥更甚。
在上一任皇帝在位时, 就派出过无数官员,下拨过巨额钱粮整治荆州,可惜每每治标不治本。
朝廷剿匪官兵派得少了, 荆湖水寨根本不怕,只管与朝廷军队躲迷藏,派的多了, 就直接投降接受诏安, 需要朝廷下拨一大笔饷银安抚。
还没安分个两三年,甚至一两年, 钱粮吃光, 这些水寨便又开始反叛,劫掠附近村镇和来往船只商旅,荆州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修整堤坝也是个苦差事, 需要在当地大量征徭役, 荆州百姓不光要出劳力,还要自备干粮。
大家顶着烈日没日没夜的干活, 非但没有一文钱的酬劳,有时候还会不小心失足掉入河中, 转眼就被冲没了影。
一听说朝廷要修堤防洪, 百姓怨声载道, 可是朝廷放任不管, 大水来临, 百姓依然怨声载道。
京城,皇宫,紫极殿。
朝中几位重臣此刻都聚集在大殿之中,商议治水一事。
瑾亲王将萧青冥的书信给众人传阅后,开口道:“诸位,陛下的命令已经很清楚,大家可有何说法?”
大臣们不约而同皱起眉头,纷纷看向工部尚书彭越,后者犹豫片刻,道:“臣以为,这样的工程,三个月的时间太紧了。”
“先要挖掘长宁河那段故道,光挖就要挖一两月,最难的还是拦河。”
“即便荆州河段最窄的颈口道,想要拦截这么大的河,需要的土石难以计数,运过去也要时间,拦河建堤起码又要花三个月,除非征十万徭役民夫……”
主官户部的瑾亲王立刻摇头:“这不可能,陛下也不会如此劳民伤财。即便征收民夫,也要付工钱。”
工部尚书苦笑道:“那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嘛。”
吏部尚书厉秋雨蹙眉道:“可是,按照钦天监监正的说法,今年的天气和十数年前那场洪水来临前极像,几个月后的汛期很有可能有水患,陛下也是无奈之举。”
“若是没有兴此水利,发了洪水,百姓大约只会怨怼天灾,但陛下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最后还是被水冲垮,民怨就会聚集到陛下身上啊!”
厉秋雨缓缓摇头:“此事要做,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对陛下的威望打击将会非常大。”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怀王匆匆踏入殿中,手里带着一份快马送到的急件:“诸位,看看这个,是皇兄刚派人送来的,关于此次治河的详细计划。”
瑾亲王几人赶紧凑在一起研究。
这份计划是由江明秋探遍荆州河段两岸后,结合他曾经的想法修改而成。
工部尚书捻着胡须,时而惊讶时而蹙眉,最后十分艰难地点点头:“若是这样,大约……能有一线希望吧,但依臣所见,成功的可能不超过三成。”
怀王不悦道:“这世上哪有什么十成十的事?正是因为困难,我等做臣子的才应该竭尽全力为君分忧,哪有君主在前冲锋陷阵,臣子在后面坐享其成的道理?”
瑾亲王肃容道:“怀王殿下说得极是,治河之事非小事,非举国之力投入其中不可。”
“既然陛下的计划只有三成把握,我等更需要动员京州和其他州府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共同襄助陛下一臂之力,哪怕能再提高一两成成功可能,也尽到为臣之责了。”
“本王已经按照陛下要求,调配钱粮和物资人手准备南下,诸位也要拿出各自的本事来,莫要让陛下小觑了才是。”
他转头看向工部尚书彭越:“彭大人,此事还要劳烦大人亲自带工部负责勘探和水利的官吏,去荆州辅助陛下,皇家技术学院,还有禁卫军的后勤工程兵,以及建筑工程局,都要调配足够的人手。”
工部尚书彭越颔首道:“臣明白,臣即刻便出发。”
他犹豫一下,又问:“按照往年规矩,兴修重大水利,需要向各地征税分摊财政负担,若是征徭役也就罢了,既然陛下还要给民夫付工钱,依臣看,此事少说也要五百万两银子才能落地。”
“这么大一笔钱,只怕国库也负担不了吧?”
其他大臣早就有此顾虑,闻言一同看向主掌户部的瑾亲王。
瑾亲王却仿佛早有所料,微微一笑道:“陛下对筹集钱粮的事,已有吩咐。”
众人精神一振:“愿闻其详。”
瑾亲王道:“陛下的意思是,向全国各州发行‘水利国债’,允许官员和大户出资购买,国债期限为一年,一年后连本带利一同归还。”
“而且,如果是商人购买到一定额度,还可以获得与皇室采办交易的优先权。”
“水利国债?”工部尚书惊讶地问,“这不就是朝廷向民间借贷?是自愿购买,还是直接向各州下达指标呢?”
“如果是自愿购买,会有人出钱买一份契书吗?若是强行摊派,那跟直接征税又有什么区别?”
怀王自信满满反问道:“彭大人,你仔细想想,自燕然退兵以来至今,皇兄说过的话,下过的旨意,有哪一次没有兑现过?”
“再说了,征税就是白上缴钱给朝廷,下面的人当然不愿意,国债就不一样了,不光会还钱,还有利息可以赚,买的越多赚得越多。”
几部尚书各自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勉强同意了发行国债的事。
众人商议了一通,头一次发行国债,不能冒太大风险,最后一致决定,这次水利国债只作小范围发售。
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买,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当地世族大户,要么是身价丰厚的大商人。
总数额为五百万两,最低起买为一万两。不面对普通民众发售,换言之,一共只有五百个名额,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