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详的预感渐渐笼罩上心头,她越来越不安,两条腿都开始有些发颤。
片刻之后,直到一声太监的唱喏声再次敲打在众人心头:“摄政大人到——”
小宫女霍然回头,目瞪口呆地看着喻行舟一身黑色官服,大摇大摆从门口走进殿中,差点失声惊叫,怎么可能?!
喻行舟在收到消息时,就让身材高大的心腹女官穿上了贵妃服饰,戴上易容,假扮自己,他在其他宫人掩护下,利用轻功离开凤鸣宫,绕了一个圈子,又从正门走回来。
方才他凤鸣宫的门口施施然进宫时,与等在外面的梅季等人擦身而过,他们看见自己的表情如同见了鬼一般。
喻行舟想想那一幕就心情愉悦。
“陛下,贵妃娘娘安。”他朝萧青冥行礼,又不疾不徐向屏风后的“喻贵妃”行礼。
他目光冷淡瞥一眼一旁跪着战栗不安的小宫女,一贯温和的口吻带上几分不咸不淡的嘲弄:“似乎有宵小之辈在背后搅弄风云,有意破坏臣和贵妃娘娘的声誉。”
失态急转直下,眼见到了这一步,再也无可挽回,小宫女索性心一横,拜倒在地哭诉道:“陛下,奴婢死不足惜,但奴婢实在不忍见到陛下被私通的后妃蒙在鼓里。”
“此事早已在宫中传得有鼻子有眼,皇嗣的来历也十分可疑,即使今日没有捉奸成双,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宫女的脑袋重重嗑在地上,梆梆作响,十分用力,言辞更是极为恳切,就连瑾亲王和怀王也不由皱起眉头。
所谓三人成虎,即便今日造谣的宫女只是“证据不足”,但一旦传出宫外,外面的市井小人必定看热闹不嫌事大。
尤其是朝堂上那些早已看不惯喻贵妃一人独霸后宫的世家大臣们,必定群起而攻之。
人言可畏,到时候哪里是一句“清者自清”就可以自证的。
瑾亲王担忧地望着萧青冥,此事实在棘手,不知该如何解决才好。
正当几人忧心忡忡之际,萧青冥却招来书盛,低头吩咐几句,后者立刻命人端了一盆清水过来。
众人十分疑惑地看着书盛的动作,一盆清水,能证明什么?
哪知,喻行舟却突然开口道:“陛下,王爷,此事乃臣的家事,本不欲多言,以免有人在外造谣臣勾结后宫,蒙蔽圣听。”
“没想到,今日还是有包藏祸心之徒,蓄意构陷,倘若只是构陷臣,那也就罢了,竟敢把主意打到贵妃娘娘和腹中皇嗣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喻行舟与萧青冥对视一眼,旋即错开,平静扫视一周,淡淡道:“臣与喻贵妃绝对不可能有任何私阴之事,因为——”
他顿了顿,神情露出几分笑意:“喻贵妃正是臣因战乱失散多年的亲妹妹。”
什么?!
他话音刚落,别说小宫女一副震惊到失语的模样,就连瑾亲王和怀王都错愕不已,满脸不可置信。
这位喻贵妃难道不是普通的平民出身吗?为了给她上“户口”,瑾亲王还特地认她做义女,没想到,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当朝摄政的亲妹妹?
喻贵妃不是姓周吗?陛下只是赐了一个“喻”的封号,这世上有这么巧的事吗?
“诸位若是不信,臣可以和贵妃娘娘滴血验亲。”
喻行舟捏起水盆旁一根银针,戳破了自己手指,滴入一滴鲜血,再示意书盛将水端入屏风之后奉给“喻贵妃”。
须臾,又将滴过血的水盆端出来,呈给堂中众人看。
众人在一旁瞪大眼睛看着水里两滴血液逐渐融合,纷纷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唯独白术一言难尽地看着陛下和喻行舟两人眉来眼去,一脸呆滞,头皮发麻,但一想到此前被陛下威逼利诱的情景,只好默默闭紧了嘴巴,垂着脑袋,安静如鹌鹑。
喻行舟慢条斯理道:“当时贵妃娘娘年纪还小,又养在老家,家中都以为妹妹已经不在人世,所以没有对外提及,没想到时隔多年,还能兄妹相认,多亏了陛下。”
沉默之际,萧青冥终于开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此事,老师早已禀报朕,只是不欲为贵妃惹来太多风波,所以一直没有声张。”
他看一眼喻行舟,慢吞吞道:“爱妃经常思念亲人,老师日后若想看望,只需要与书盛知会一声便可,倘若宫里再有人敢传谣造谣,严惩不贷!”
瑾亲王恍然点点头,最先开口:“原来陛下早已知情,难怪赐了这个封号,看来确实是有人故意盯着后宫,企图以此攀诬贵妃娘娘和喻大人。”
怀王似懂非懂地挠了挠头:“原来是兄妹啊,说起来,喻贵妃的身形确实十分高大……”
这时,“喻贵妃”从榻上起身,入内室扎起披散的长发,又披了一件黑色衣服出来,道:“你所见莫非是这样的身形吗?”
众人一愣,从侧面和背后看去,贵妃娘娘的身形和背影,倒还真与摄政大人极为相似,夜里本就看不清楚,看错似乎也说得过去。
怀王一拳锤了锤掌心:“真不愧是兄妹呢。”
小宫女抖如筛糠,脑海里一片空白,捂着嘴仍是摇着头,整个人无比混乱:“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皇帝甚至早就知晓,还让他们来凤鸣宫,分明就是故意的!
萧青冥连一个眼神都欠奉,淡淡道:“把外面那几人带进来。”
书盛点点头,亲自出去拿人,不一会儿,几个被用粗绳捆起来,嘴里塞了布条的小太监,被几个高大威猛的宫廷侍卫带入殿中。
后面紧跟着的是莫摧眉带领的几个红衣卫,押着面如土色的梅季等三个淮州官员。
萧青冥冷笑一声:“尔等收买宫人,窥视后宫,构陷朝臣,污蔑贵妃,更在宫外指使手下造谣,影响皇室声誉,你们不会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人查得出来吧?”
他们几人膝盖一软,脊背汗湿,心头沉重如坠冰窟,结结实实跪在地上,埋着头不敢吱声。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狡辩可以蒙混过关的,几人千算万算,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怎么十拿九稳的“把柄”,会变成这个样子。
退一万步,哪怕今日没有捉到喻行舟的把柄,只要皇帝起疑心,他们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至于有些疏漏也没关系,只要皇帝失去了对两人的信任,哪里会百般为两人辟谣,恐怕继续追查蛛丝马迹还来不及呢。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对自己头上的绿帽子不是尤其猜忌?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喻行舟和喻贵妃究竟给皇帝下了什么蛊,陛下当真就如此相信他们吗?
梅季六神无主地趴在地上哭诉:“陛下,我等有罪!但我们……也只是受到宫人蒙蔽,还请陛下网开一面!”
喻行舟冷笑道:“别以为本官不知你们心思,你们且放心去吧,要不了多久,你们背靠的世家,也要为今日之事付出代价!”
梅季三人顿时心头一凛,面色惨白地望着他,难道还有比身败名裂,下狱问罪更恐怖的事吗?
没过多久,他们就知道了喻行舟这话是什么意思。
萧青冥在早朝上,当众宣布梅季几人犯下滔天大罪,将所有涉案人等一并捉拿,并亲口盖章喻贵妃和喻行舟二人“兄妹”一事。
满朝文武大为哗然,他们错愕的目光看看早已知晓的瑾亲王,又看看一脸泰然自若的喻行舟,一时间竟没人说话。
大臣们虽然对这段兄妹关系将信将疑,不过陛下态度如此强硬且明确,明摆着在告诫众人,他依然信任贵妃和摄政,这两人地位依然稳如泰山。
谁还敢再多嘴一句?没见那几个在背后搅风搅雨的,已经被抄家问罪投入大牢等死了吗?
哪料,萧青冥投下的惊雷却远不止这一道。
“此事种种因由,皆由淮州清田一事而起,前有钦差葬身火海,后有官员妄图攀咬朝廷重臣,以对抗朝廷政策。”
紫极大殿上,众臣们鸦雀无声,每个人都隐隐感觉到,被彻底激怒的皇帝,真正要对淮州下手了。
“淮州官僚风气,频频拖延搪塞中央政令,令朕实感痛心。”
众人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屏息静气,等待皇帝悬在半空中的铡刀砍下。
萧青冥高坐龙椅之上,沉冷的目光俯视殿下众臣:“朕决意,从即刻起,发布新政——官绅一体纳税,从淮州开始试点,为期一年。”
“从试点开始起一年内,淮州官绅将不再享受免税特权。家里有多少田亩,就要向朝廷交多少粮税!”
“但凡有不服从者,就地革职,永不叙用!”
萧青冥这几句话刚一落地,朝野上下,瞬间沸腾。
紫极大殿之上,除了喻行舟和其他早已知道内幕的六部尚书们,剩下的朝臣个个呆若木鸡。
其他州府出身的官员也就罢了,不少人暗自窃喜,至少还没有砍到自己头上来。
而那些出身淮州的官员,则彻底傻眼,欲哭无泪,恍恍惚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举起的这把铡刀——也未免砍得太狠了吧!
早知道会是这种结果,他们就应在梅季那几人泼脏水之前,将他们三个先闷进茅厕里淹死!
※※※
自从有了《大启周报》,京城新出的各种消息和政令,传播到其他州府的时间大为缩短。
从前从府衙掌握朝廷下发的公文,到面向百姓放出告示,最起码也要经历一两个月。
而今,还不到十天半月,最新一期的《大启周报》,便把朝廷即将在淮州试点官绅一体纳税的政策公布了出来。
淮州世界,陈家。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
管家手里拿着一份新鲜出炉的《大启周报》,急匆匆跑进正堂,就看见陈家家主陈恩和另外几个世家家主,正忧心忡忡地商议着什么。
陈恩不耐烦道:“慌什么?不就是陈大人他们被抄家下狱的事吗?我们已经知道了。”
管家颤抖地举起手:“不,这事比那事还要严重,据说陈大人他们彻底惹怒了陛下,陛下他……”
陈恩年过七旬,早已老眼昏花看不进去书报,按着额头摇摇头道:“罢了,陛下要清田就清田吧,大不了咱们几家多出些钱粮,舍钱消灾……”
管家用力打断他:“不是啊,朝廷宣称要官绅一体纳税!”
“什么?!”
“哐啷”一声,钱家家主手里茶盅滚落在地,砸了个粉碎,梅家家主急着从座位起身,差点跌了一跤。
陈恩一把扯过报纸,用京州出产的一把放大镜仔仔细细把头版头条看了一遍,越看脸色越惨白,尤其当他看见最后一行的小字:从淮州开始试点。
突然眼前一黑,直挺挺晕了过去。
※※※
自从朝廷针对淮州的税收新政,在淮宁府传播开来以后,几乎所有士绅读书人都在讨论此事,早已没人关心皇帝后宫那点八卦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激烈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便在此时,以“真理社”为首的几个文人结社团体,纷纷开始仿照《大启周报》办起了报纸。
淮州造纸坊和印刷坊众多,富户官绅子弟更是只多不少,短短两个月里,各种乱七八糟的小报周刊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大部分刊登的文章,都在引经据典,从各种刁钻角度含沙射影批驳皇帝和朝廷昏政庸君,引得淮州上下众多官绅子弟争相叫好,为其摇旗呐喊。
另一边,由林探花和花渐遇共同主办的《大启周报》也不甘示弱。
花渐遇在淮州新创办的印刷厂和造纸坊,全面采用活字印刷术和竹纸,淮州地里气候不同于京州,十分适合速生竹的生长,一旦下雨就是一茬一茬地往外冒。
自从不少淮州官员因清田一事被拉下马,抄出的家产除了送至京城,那些不能挪动的山头,就地供给了林若和花渐遇征用。
竹纸成本造价极低,原料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他从京州带来的李计等熟练工,更是把造纸和印刷的工艺成本压到了不能更低的程度。
《大启周报》很快就在大家伙的齐心协力下,变成了《大启日报》,一份报纸价格低到仅仅一文钱,谁都能买得起,铁了心在淮州跟当地新办的周刊报打擂台。
不仅如此,林若亲手撰写了好几本话本,特地把在荆州巡回演出的双胞胎戏班也请了过来,编排了一出出惩恶扬善、贪官落马、宣扬皇帝大展神威的“连续剧”。
入场费也只是象征性收个几文钱,每日都在淮宁府的大戏楼上演,吸引了大量观众,几乎把戏楼的门槛踏破。
甚至有不少读书人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偷偷去看戏,看了一集被勾得心痒痒还意犹未尽,第二天忍不住又会去继续看后续。
几个月来,京州的惠民书局已经在淮州开了好几家分店,大量便宜的书籍把当地的书局砸得晕头转向,无奈之下,也被迫打起了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