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宁控制着马往前走了几步,柔声道:“我们已经到了,你要骑马明天再带你去, 现在先下来。”
傅玠扁扁嘴,但想到不管是爹还是娘都不是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于是又泄气了, 乖乖地任由傅永宁把他抱了下来。
不过还没等落地他就眼珠子一转,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搂住傅永宁的脖子不肯松开,“爹,爹你抱着我, 看高高!”
傅永宁的脸色带着少见的笑容, 对他道:“那你搂紧了,可别掉下来。”在傅玠答应之后他才单手抱着他走向了后面的马车。
“娘,娘你快来!”
坐在傅永宁胳膊上的傅玠高兴地朝刚下马车的曾淑招手,“爹说我们到了,这门好高啊,比我们家的都高。”
傅永宁道:“这也是你的家。”
傅玠歪头,“咱们家, 有两个家吗?”傅永宁没应,手一扬把他抛了起来,逗得傅玠咯咯咯笑
曾淑看着他们两个,微笑着摇头,“玠哥儿这性子也不知像了谁,我记得我小时候不是这个样的。”
“像了侯爷呗。”侍书笑道:“夫人,您和侯爷先进去吧,外头就交给我和晴雁好了。”
“那我们带回来的礼物莫要落下了,特别是给祖母准备的人参,明日要送去呢。”曾淑吩咐着,然后转身向他们父子二人走去。
……
老太君和老夫人已经在屋子里等候许久了,听到丫鬟们传信说侯爷和夫人以及小少爷已经到大门口了,老太君顿时有些激动。
连忙吩咐道:“快让人去接。”
和老夫人的脸上也是一喜,但随即她又沉下脸来,有些别扭道:“还知道回来,我还以为他都忘了家门往哪儿开了呢。”
老太君扫了她一眼,然后对旁边的丫鬟道:“去把敦哥儿和两位姨娘都请来,再让厨房准备起来,今日都在我这儿用膳。”
“是,老太君。”丫鬟行了个礼,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于是等曾淑和傅永宁拉着傅玠的手进来的时候,府里的人都到齐了。坐在最上首的是含笑望着他们的老太君,其次是有些高兴,但又有些不高兴的老夫人。老夫人对面坐着的是今年七岁,已经有小大人模样的敦哥儿,而在两人的下首就是杨姨娘和秋姨娘。
一看到傅永宁和曾淑进来,两位姨娘首先就站了起来,低头垂目。而敦哥儿紧跟其后也跟着站起,然后抿着唇,炯炯有神地望着弯腰牵着一个小孩儿进门的傅永宁。
不过傅永宁只是牵着傅玠过了门槛,然后就松开了手。
“孩儿给祖母、母亲请安。”他跪了下去,然后给老太君磕了个头,曾淑也在丫鬟们拿上来的蒲团上跪下,傅玠有样学样,奶声奶气地道:“孩儿给祖母、母亲请安。”
曾淑无奈,小声提醒道:“玠哥儿,你应该喊曾祖母和祖母,娘在路上教过你的,还记得吗?”
傅玠经曾淑这么一提醒,于是又大声地说了一遍,“孩儿给曾祖母,祖母请安,祝福寿,”他停顿了一下,然后仰起头道:“福寿康康!”
老太君乐得不行,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蹲下身子拉起了傅玠,“好孩子,让曾祖母看看。”
老夫人再也绷不住脸,不自觉地凑到了老太君的身后,看着傅玠和老太君说话。
傅永宁见此,便拉着曾淑站起。
傅玠不管是在边城还是回来的路上都不怕生,还特别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如今面对着老太君也不怯场,问什么答什么。
不过他到底年纪小,许多话都说不完意思,还夹杂着不少童言稚语。饶是如此,老太君和老夫人也兴致勃勃,到了后来一左一右拉着他坐到塌上,被逗得直乐,把傅永宁和曾淑都给忘了。
不过她们两个忘了,其他人却没有忘。
傅敦在秋姨娘的提醒下,上前一步给傅永宁和曾淑请安,“孩儿给父亲、母亲请安。”
傅永宁看着他,表情莫名一时间没有说话,曾淑见状便上前把他扶起来,笑道:“敦哥儿长高长壮了许多,我从边城带了些东西回来,待会儿让丫鬟给你送去。”
傅敦再次作了个揖,恭敬地道:“多谢母亲。”
傅永宁这时也回过神来,轻咳了一声道:“不错,夫子说你大有长进,我这次给你带了匹小马回来,明天带你去见见。”
傅敦猛地抬头,惊喜道:“小马?父亲你带了匹小马回来,是给我的吗?”
“不错,”傅永宁点头,脸色和缓地道:“傅家的子孙都有自己的马,从小一起长大,以后在战场上才能忠心,你这年纪也是时候了。”
旁边不远处坐着的傅玠不知道听到了哪一句,高声道:“爹,骑马,我要骑大马!”
傅永宁回头,“明天就带你去骑。”
傅玠点点头,然后又和老太君说起话来。不过他们三个高兴着,但听到了傅永宁话后的老夫人和秋姨娘却是吓了一跳。
老夫人不满道:“敦哥儿才几岁,哪儿骑得了马,万一不小心摔下来可如何是好?”
秋姨娘也鼓起勇气道:“是啊,侯爷,敦哥儿还小呢,骑马这事过些年再说吧,身子要紧呢。”
傅永宁皱眉,拉着曾淑转身坐了下来,“七岁已经不小了,我当年不过五岁,就随着父亲到军营里面去,也是那个时候有了自己的马。边城的许多孩子也是六七岁的时候上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将来在战场上才……”
他话还没说完,老夫人就怒道:“战场,战场,你自己跑去也就算了,怎么还拉着我的大孙子?他自小体弱你又不是不知道,好不容易这两年身子养得好一些了,书也读得好好的,怎么又扯到战场上去了?”
“敦哥儿就不去打仗!”
“你这安的是什么心?”老夫人指着傅永宁道:“我的敦哥儿是要继承侯府的人,安心在京城读书才是正经,打仗的事让别人去做也就是了。”
傅永宁不渝,不过没等他再说些什么,老太君就斩钉截铁地打断道:“好了,吵这些做什么,霆儿才刚回来,这件事以后再说。”
……
曾淑抱着睡得迷迷糊糊的傅玠,缓步走在了熟悉但又有些陌生的道路上。
傅永宁从后方追了上来,伸出手道:“你把他给我吧。”
于是曾淑手上这个胖嘟嘟的小娃娃就转移到了傅永宁的手上,他单手托住他的屁、股,然后让他的脸朝后靠着,脑袋枕在自己的肩膀上,稳稳地托着他前行。
曾淑揉了揉自己的手,笑道:“他重了些,在路上的这几日他不但没轻,反而重了,小孩子真是一天一个样。”
“对了,”她侧身看向傅永宁,“老太君把你留下,是说了什么吗?”
刚刚用完膳后不久,老太君就端了茶,但却又把傅永宁留下了,曾淑先抱着傅玠出来,他们祖孙两个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傅永宁没有隐瞒,道:“祖母问了我一些边城的事,对了,”他侧身看向曾淑,然后道:“你准备一下,宫里可能也要召见你。”
宫里召见?
曾淑惊讶得停住了脚步,疑问道:“宫里的娘娘们要见我,这是为何?”
她是进过宫的,不过还是她刚刚嫁过来的时候,她和傅永宁进宫去谢恩,后来就没怎么去过了。记忆里,皇宫规矩森严,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时时刻刻都得提着七分小心。
就连水也不敢喝,点心也只敢抿一小口。
出来之后就觉得精神萎靡、饥肠辘辘并且口干舌燥,总之就是觉得那是一个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不想去第二次的地方。
如今并非年节,也不是皇帝或者是哪位娘娘的寿辰,曾淑实在想不到宫里为什么要召见自己。
好在傅永宁很快就为她解惑,“不单单是你,钟将军他们的夫人也会被召见,祖母说宫里的太后以及皇后娘娘都会边城那边的事情感兴趣,所以在我们几个面圣的时候她们可能会下旨。”
“你到时候随机应变也就是了。”
曾淑白了他一眼,“说得到好听,我离开京城都好几年了,边城那地头也没有人让我练规矩,万一出丑了可如何是好?”
“不行,我得赶紧地找个人来教一教,不但我这边要重新学,还得给曹小将军夫人找一个。”
傅永宁不置可否,“这事你做主就是了。”
第八十三章 宫里
曾淑在京城认识的夫人们并不多, 而家里有能够教宫里规矩的就更少了,正当她想着要请谁帮忙的时候,老太君派了一个人来。
这位嬷嬷年约六十, 之前是跟着老太君从王府过来的。
所以在规矩上无可挑剔。
也难怪之前曾淑没有想起来, 因为老太君的娘家在先帝时期就已经败落, 后来奉先帝的旨意到了别处去驻守,如今并不在京城。这么多年两家很少来往,府里的人也少有提及, 所以曾淑一时间竟没想起来。
既然如此,曾淑在向老太君道谢的时候,顺道询问了曹小将军夫人一事,顺利地从老太君处再借了一位嬷嬷。
曹小将军得到信后感激涕零。
她和曾淑一样, 已经收到了宫里的旨意将在下月初一进宫,如今正在发愁呢,生怕在宫里头不懂规矩出了丑。
旁的还好说, 要是连累了家里那就万死莫辞了。
所以老太君派的嬷嬷到了曹将军府,马上就被曹小将军夫人奉为上宾,家里的几个女眷都专心致志地跟着她学规矩。
当然了,曾淑也不例外。
在边城的这些年她懈怠了许多, 所以这次学得有几分辛苦。
“夫人, 无诏不可擅自抬头直视圣颜,”那位老嬷嬷围着身子板直站着的曾淑转了两圈,“即便是贵人们让您抬头,也不好与对方交望,目光看着贵人们的衣襟处就最好了,任凭谁也挑不出错来。”
“夫人,请小步上前。”
“夫人, 请……”学了两天,最后那个老嬷嬷满意地笑道:“夫人您天资聪慧,老奴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但有一句,还望夫人能够记住。”她语重心长地道:“在宫里头,谨言慎行总是没有错的。”
曾淑认真道谢:“多谢嬷嬷。”
送走了这位认真的老嬷嬷,曾淑疲惫地坐在椅子上,身子想要像以往一样往后靠去,但靠到一半又自觉地坐直。
“好累啊。”
这些规矩都不大,但包含了行、坐、吃、喝、答等等方方面面,若单单一项拿出来不怎么费力,但全部一起则让曾淑从身到心都累得不行。
侍书走了过来,“夫人,奴婢给你提水泡一泡吧,解解乏。”
曾淑轻轻点头。
然后问道:“侍书,你的婚事准备得如何了?我这几日忙,也没怎么关注,若是有不妥的你就吩咐下去,这是你一辈子的事呢,需得妥帖了才好。”
虽然说到自己的婚事,但侍书脸都没红一下,笑着回道:“夫人您放心吧,谁吃亏我都不会吃亏的,我让春桐去替我看过了。邬家准备了一个小院子给我们,嫁过去就是独门独户,还有两个小丫鬟呢。”
“还有嫁衣什么的,针线房都替我绣好了。”
“到了那一日,我穿上就行。”
“那就好,”曾淑满意道:“邬家答应了会好好待你,总之将来他们若是欺负你,你就跟我说。”
侍书笑得灿烂,“是,夫人。”
侍书走到曾淑的身后,替她捏起了肩膀,“对了,夫人,我今日替您和侯爷到曾家去送礼,顺带跟老太太和太太他们说了您要忙着进宫,暂时不能回去的事情,老太太很高兴呢,就是惦记着您。”
曾淑原本计划着回来后去一趟曾家的,也让祖母见一见玠哥儿,但谁知第二天宫里的旨意就下来了。
于是只好放弃,让侍书走了一趟。
如今听到侍书的话后曾淑问道:“那你有没有和祖母说等我从宫里回来,再回去一趟?”
“说了,”侍书答道:“老太太让您不用惦记呢,说宫里的事情比较要紧。”
曾淑开心地笑了。
……
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