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说话时神情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林初平也敛了精神,望向她。
周芬刚开始还有点忐忑,但接收到胡霞的眼神鼓励后,她鼓起勇气大声地说:“小东家,我最近出摊总感觉有人在盯着咱们的摊子,我、我怕有人要抄咱们的串串香!”
晚上刚听了大智说他们那日的惊险,林初平还真怕周芬这一组也遇着事儿了呢,没想到是这个。
林初平淡淡笑了:“咱们肯定有一天是要被人抄的。串串香,就这么一个小吃的小生意,咱们能做别人也能做,只要咱们生意好,早晚会被抄的。你们不要把太多的心思花在防别人怎样,你们要做的永远都只是把咱们的串串炸好、卖好。”
没听小东家想对策,周芬不免有些失望。
林初平到底还是安慰周芬一句:“放心吧,至少这十天半个月里,他们还摆不出来摊。”
可不是么!串串香本来就是个新鲜的生意,虽然看着就是把炸好的串往汤料锅里一浸,但串怎么串,肉怎样切怎搭,还有最重要的汤料锅底和干料配方,这些就够他们研究一壶的了!
想到可能敌人可能没这么快抄他们林记的串串香,周芬心里稍微好受了些,但仍是闷闷不乐。
今天跟着一起过来的16个工人却想到了什么。
他们来之前就已经接受三农场小东家的培训,他们知道三农场小东家这么快就把串串香的小吃生意分享给他两个舅舅,就是为了能够快速抢占市场,抢占先机。
直到此刻,他们才隐约有那么点儿明白,三农场小东家口中说的市场先机是什么意思……
16个人当中,更多的还是心中倍感危机,同时,他们也都摩拳擦掌,就连刚才莽撞想打群架的那个汉子,他撸起袖子说:“周芬姐你放心,我们很快就能学成出,摊了咱们林岗镇的串串香,生意肯定不会让别人学了去!”
大概是周芬的发现给了他们危机感,16个工人在出租院子里干活,特别卖力,每天早出晚归跟着他们的“师傅”学习,每次回来还要互相交流经验。
第三天,林山林川两人也终于把他们农场安顿差不多了,两个人也坐车过来。
他们上午一到,就跟着林初平出门,先是去市一小门口,看看他们农场过来的工人跟着胡霞他们学习的情况。
瞧他们学的挺快,也慢慢开始上手了,林山林川两人便催着林初平,说要赶紧去订做小吃车。
今天两人一来,就听各自员工说起昨天晚上周芬的发现。本来他们虽也急着赚钱,急着把农场销不出去的肉菜弄去做串串,但听自家工人一说,市里都有人也打上这个小吃的主意,他们心中更慌了。
在定做小吃车时,他俩还专门给师傅包了个红包,催促他加急加快,最好能立马就把小吃车做出来。
相比两个舅舅和工人们露在面上的焦急,林初平其实心里很淡定。就像他说的串串香是个小吃,生意入门门槛低,只要做得好吃,谁都能做。
况且现在市里接连工厂破产,不少工人都下岗没了工作。甚至是林初平他们自己的生意还遭遇到了无业混混的勒索。
林初平经历过后是和平安定的时代,他心里很清楚,有一份工作对人们对社会的安定有多么的重要!
林初平心里甚至在想,就算是真的市场上出现了其他家做串串香的,还是好事。
不过这个理念可能暂时和两个舅舅说不通,林初平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在两个小舅舅紧张急促的鞭策下,他们两家农场的工人很快就学成出师了,小吃车也做了出来。
刚开始林初平还给他们讲几个摆摊位置的要点,后来两个小舅舅自己就能举一反三,剩下的事儿基本用不着林初平操心。
甚至小舅舅为了避免市里串串摊子过多,导致内部影响,他还专门主动提起以后要去县城里也开几个摊子。
现在县城里人还不多,学校也就四个小学和一个初中,过去五六个串串摊子,市场就差不多了。
十天的时间眨眼就过去,眼见两个小舅舅的串串摊生意踏上正轨,林初平最后查了下账,乘着回农场拉菜的货车一起回去了。
回去时正好赶上农场,夏收时节,高继东正在招呼着工人喝绿豆汤。
时间踏入七月,夏日烈阳骄骄,晒在人身上时间长了甚至有种灼痛感。就从农场走到稻田里那一阵的功夫,林初平都感觉自己头上顶着的不是黑发,而是一个正上汽的小蒸笼。
见着儿子,高继东高兴地笑了下,但没一会儿他又去招呼工人继续收粮食。
“天气预报说是后天有雨,你爸这是怕稻子没晒干就淋了雨,发霉糟践粮食。”张叔也在干活。
但他年纪大了,干不了多少,这会他还没能歇过来。
林初平地头找块大石头坐下,想起上次离开时交代他的事儿,问:“张叔,咱们农场后来又找到工人了吗?”
上次林初平把招工这事儿刚跟张叔说了,张叔出门就捡回来个康亮,但光这么一个可远远不够用啊。
林初平这次出门十天时间,眼瞅着都夏收老爸他们都忙不过来了,林初平就又念叨起这个来。
张叔垂头丧气,这十天时间里,他一个人都没能再找着!
张叔只能把村里现在的情况摆在小东家跟前。
听张叔这么一说,林初平挠挠头,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书读多了,倒是把人读傻了,竟然让张叔为难这么久。”
张叔赶紧摆手,但接着他又听小东家问:“咱们村子里找不来人,那往乡里头数数呢?”他忽然就知道方向了!
从行政区划来分,林岗镇的镇子上的这部分是属于林岗镇下属的林岗村,而镇往下数,还有7个村子呢!
平常是因为林岗镇整体都是山多平地少的地况,这8个村子互相交通都很不便利,有的村远,远到村子通往临港村足足得绕过20多个山路大弯。
林岗村村民很多去了古溪镇私家小工厂打工,但镇子里其他几个村子,总有更偏向山区的人们不知道要去古溪镇那些地方打工赚钱的吧!
经小东家这么一提醒,张叔赶紧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粘的黄泥,请示:“小东家,那我现在就去山里边的村子走一遭?”
张叔经验丰富,为人老练,而且长着一张慈眉善目,说话让人容易相信。但山里的路可不好走,林初平思索了下,又叫来个年轻人,交代他俩等这次夏收忙过了,一起去山里面走一遭。
“好嘞!”
第12章
紧赶慢赶地把稻子小麦收了,第三天果然下起瓢泼大雨。
好在粮食已经收完了,也趁着太阳好晾个半干。现在只等大雨过去,把粮食还拿出来摊开彻底晾干就能收库。
而在这两天高继东也时不时地就找儿子商量农场下一步规划。农场里养殖种植两把抓,就那么一千亩的地,就必须得精打细算。
林岗镇地处中部,这里一年能种两季,一般春播一次,还能在秋天再播种一回。
“要不然把之前种水稻的那一块地圈起来,改成种苜蓿?”高继东现在已经很习惯于问儿子的意见了:“我听别人说外国有很多牧场,就种的这个苜蓿草,这个喂鸡喂羊牛什么的营养丰富。”
之前农场种有不少水稻,这些稻子最后打成米都是销售给合作的小工厂食堂。那些小工厂一般喜欢在一家农场买齐好讲价钱。至于大工厂,食堂一般都是跟好几个农场合作的,就算是食堂吃不完,也可以给工人们发福利。
只是现在合作的工厂越来越少,尤其是小工厂破产得越来越快,种这么多粮食似乎确实没有种成苜蓿草划算。
林初平点点头同意了,但又说:“拿出来一半的地去种牧草吧,另外一半咱们种成小麦。”
一般来说,米会比面食要更加耐饥。工厂食堂为了工人能吃饱,下午干活不会半晌饿肚子,一般中午都是煮大米饭的多。
但实际上,西田市乃至整个淮省北边,人们更多是要吃面食的。
农场本来种小麦的面积就不大,这儿子突然又要拿出快一百亩地去种小麦,高继东想不明白:“为什么?”
林初平说了他这两天在市里考察串串摊生意的市场结果。
串串香是个油炸小吃,这个时候人们肚子里大都没什么油水,嘴巴里又淡,不光是小孩儿馋,就连不少大人都吃喜欢这个。
特别是在市一小、市一中、市一高,在这些学校门口,林初平发现胡霞他们摊子每逢傍晚,在学生下课之前十来分钟或全部放学完毕校园几乎没人的时候,胡霞总要炸一大批串串,悄悄摸摸的给学校老师们送去。
根据林初平的了解,这些老师当中,大部分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女教师。她们脸皮薄,不好意思让学生看见他们老师竟然也在吃学校外边路边摊的小吃。于是胡霞就很贴心地装到牛皮纸袋里,给她们送去。
不光是学生、老师们,林初平发现一些家长在接学生放学时,偶尔也有些会买些串串,自己吃,孩子也吃。
高继东听到这里,笑了:“说明儿子你的眼光好啊,做出来的这个小吃市场……前景广阔。”
这个新词还是前几天林初平在给两个小舅舅开小灶补课时,高继东也跟着听见的。
林初平又继续分析:“但这个时候经济不景气,很多工厂还在继续倒闭,就业岗位也少,就算工厂还没破产的职工手里有钱,大多也不敢乱花,他们买串串的时候都很克制。”
一般都是捡肉串拿,拿个三五串就舍不得继续拿了,只是眼巴巴地瞧着别的豆串或是素串特别想尝,但又舍不得。
林初平看到这些就想推出一道新品——炸饼。
“炸饼?”高继东听了儿子刚才长篇大论的分析,不由地冲儿子比个大拇指:“这个主意好。”
既然人们都认为串串香是小吃,不舍得敞开了肚子吃,那主食搭配蔬菜肉类,这肯定能填饱肚子!
况且西田市人普遍更爱吃面食,大街小巷都是各种面食,光是面条就有好几种,更别说花样百出的各种饼子了。
经过串串香的成功,高继东现在对儿子有一百个信心,他相信儿子,儿子说要做炸饼,那炸饼的市场前景肯定就会特别好!
但接下来儿子的一句话,让他傻眼了,林初平说:“爸,那你这几个月就多琢磨琢磨面食,做饼子这个我不大懂。”
“啊?”说实话,高继东也不懂啊。他倒是会做饭,手艺倒也还行,就是让他去做能拿去卖的饼子,高继东是一百个不自信。
见老爸这副模样,林初平好笑:“爸,你怕什么,咱们还有半年时间呢!再不济,等我回头腾出来功夫,我也跟你一起研究炸饼。”
高继东艰难的点了头。
接下来几天,高继东就忙着琢磨着规划今秋农场的耕种计划。
就在高继东忙时,林初平突然有了那么一点点闲工夫。
有点儿时间,林初平就想到高继聪。要说起来,自打在林初平这儿吃了几个铁钉子,高继聪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找上林三农场了。
前段日子林初平听张叔说,高继聪准备和找小斌叔合作,跌破了镇上所有农场东家的眼镜。
林小斌也是林岗村老本地人了。那个年代日子都苦,十来岁时他爹娘就去世了,他是吃村里百家饭长大的。后来七十年代时听说沿海大城市能赚钱,十几岁就出去跟同村的一起闯荡。
后来因为伤了腿,就回来了。他性格实在忠厚,跟他一起出来的那可是村里有名的人精。见只有他一个残了的回来,村里人都猜测林小斌肯定是跟着他那张直性子,吃了大亏。
当时村里稍微有钱的人家都搞农场,林小斌也开了现在的这个小斌农场。
因为跟父亲性子差不多,两个人比较合得来,平日里他们走动得也勤,只是近段日子林初平回来,再加上农场一直忙着开串串香的生意摊子,高继东这一阵一直没顾得上他。
到了小斌农场,林初平客客气气地和小斌叔打招呼。
林小斌也是很久没见着林初平了,他乐呵呵地给林初平倒了杯茶:“我听人说你这大学生要回村子里?”
林初平笑了下说:“是啊,最近这不是农场日子不好过嘛。我读了那么多的书,总想施展施展,回来建设家乡。”
林三农场折腾出来的串串香开始在西田市赚钱这件事,还没传到村子其他农场耳中,林小斌也不知情。他更不清楚林三农场现在每天光卖串串,差不多就有五六百的收入,更别说林初平卖材料也能赚钱了。
他只是觉得林初平那么高学历的人才回村子,总觉得是被埋没了。可这又是林初平作为儿子的一番孝心,作为好友林小斌也替高继东高兴。
一时间林小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叹了口气说:“你要是不在乎村子里的风言风语,那好好替你爸经营你家农场,今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的。”
说起高继东,林小斌就忍不住问了句:“你爸呢?怎么今儿个就见你一人过来?”
林初平道:“逢着夏收,农场的活儿多,他正在忙地里的活儿。我来,就是想在小斌叔你这儿坐坐。”
林小斌一头雾水:“坐坐?”他跟林初平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能聊到一块儿去吗?
结果还不等林小斌在开口问他肚子里揣的什么药,就听林初平就问他:“听说我那小叔,这阵子总往镇子各家农场跑?”
说起这个,林小斌也觉得奇怪,整个镇上只要是搞农场的,都知道高继聪是高继东的小弟。
小弟打算在林岗镇各家农场找个能与永辉酒楼牵线,做长久的合作,这可是个多大的好事啊!怎么高继聪不找他二哥,而是在林岗镇各家农场穿来穿去地跑?
林初平:“我听张叔说,我那小叔好像对你这农场挺感兴趣的。”
林小斌点点头,这事已经在村里传开了,没所谓还藏着掖着。
林小斌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难不成是你爸把我介绍给他的?”但见林初平摇头,他更是一头雾水了。
林小斌这个人吧,不太会说台面话,当时他也是听说高继聪想找农场跟永辉酒楼牵线合作,他当时就是抱着随便试一下的心态,就上去跟高继聪说了那么两句话,没想到竟然就被高继聪给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