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抗美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五斤拇指厚的大肥肉,两斤排骨,一斤红糖,还有十双劳保手套。
“爹、娘,这秋收马上要开始了,累人得狠,你们可别舍不得吃,拖垮了身子还要送去医院,那才不划算呢。”
陈老爹吧嗒着烟斗,“成,都听你的,爹不攒,回回说留着过年的都是你娘……”
“娘…”
见女儿的眼神落到自个身上了,吴氏也应道:“不攒不攒,咱秋收的时候天天吃肉。”
陈抗美又指了指那红糖,“娘,这红糖你们也别省着,平常喝水就切一块进去泡着。我们家老丁他升到后勤办公室去了,每个月的副食品票翻了一倍,所以啊这东西以后咱不缺。”
“真的?女婿可真出息。”吴氏满脸的喜气,“当初我就说这丁小子是个好对象,没错吧。”
“是是是,娘的眼光就是最好的。”
林若云忽然察觉到有人在扯她的袖子,回过头去,“怎么了?”
陈爱学指了指院坝里那辆自行车,眼底写满了跃跃欲试。
阳光下,银色的车身闪闪发亮,像一只神气的凤凰,林若云也有些意动。
“大姐,我能骑一下你的自行车吗?”
陈抗美顿了顿,“你会骑吗?要是不会,上去很容易摔的。”
林若云不会,但她也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
“我以前骑过。”
她也不算说谎,原主的记忆里是骑过的。
“那行,你去吧。”
“谢谢大姐。”林若云转身招呼陈爱学,“你来扶着我。”
陈爱学便立即跟上。
林若云握住龙头,左腿跨过坐垫,轻轻踩上去,车身往前溜了一下,另一只脚立即也踩住另一边的脚踏,车身摇摇晃晃的向前滚。
陈爱学眼看她要摔,立马上前抱住她。
屋里的人正注意着这俩的一举一动,陈抗美见到三弟的动作,颇感惊讶。
“娘,老三这会照顾人了呀?”
吴氏正在掐豆角,笑眯眯的回道:“可不是嘛,自从娶了媳妇就知冷知热了。要我说,老三这媳妇娶得好,干活慢虽慢但是不耍滑头。再一个,她还教你三弟读书认字呢,要不老三咋越来越灵光?我跟你爹现在都不咋操心老三以后了。”
“老三现在会读书认字了?”这才是真正让陈抗美惊讶的。
吴氏点点头,“等吃饭的时候,我叫他读给你看。”
“那真好,先前我还以为她是吃不下苦才嫁给三弟,两口子怕搞不好。”陈抗美看向那对扶着车的小夫妻,“早知道三弟妹是个踏实过日子的,我就把家里的那块布料带来送她。”
吴氏也不想女儿补贴娘家太多,劝道:“你别老想着娘家,你自个儿该穿就穿,小心女婿心头不舒坦。”
“我知道,娘。”
院坝里,歪歪斜斜的兜了两圈后,林若云彻底掌握好平衡,再骑起来就是稳稳当当的。
“爱学,上来,我带你去兜风。”
陈爱学想到方才吴氏坐在后垫抱住前面人的样子,有些抗拒,但最后还是抵不过坐车的欲望。
林若云骑着自行车上了村里的土路。
夕阳像红红的柿子,挂在天边摇摇欲坠,诱使着人追上去采摘。
土路两旁是黄灿灿的稻子,晚风徐徐吹过,荡起一层层稻浪,风中都是丰收的气息。
“娘子,我觉得好快活。”
陈爱学觉得这车跑得真快,他感觉自己都快飞起来了。
“我也是。”
林若云想到了一句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尽管时间地点不一样,但这句诗最符合她此刻的心情。
这是她掌握的自行车,由她捏住的龙头控制着方向,她踩动的频率决定了速度。
一切都听从她的指挥,这样的感觉爽呆了。
到了土路尽头,她停下来,“爱学,你想不想学?”
“当然。”
她便翻身下车,“那你先上去慢慢踩,我在后面扶着你。”
不过陈爱学没有林若云那样的身体记忆,光是掌握龙头就学了很久,僵着身子只能走几步。
眼看着月亮都爬上来了,两人不敢再耽搁,飞快往家赶。
快到家时,便见到陈爱国和李氏往这头走。
“大哥,你们去哪呢?”
“我们正要去喊你们回来吃饭呢。”李氏看向车上的二人,忍不住艳羡:“弟妹这才半下午就踩得这样好,可真能干。”
林若云推自行车进门,“大嫂要是想学,等咱有车了我教你。”
等有车……这得啥时候啊,那工业票她能有的?李氏是不敢想了。
这一顿,是林若云来这后吃得最丰盛的一顿。
浓稠的白粥,一碗青椒炒肉,一碗炒豆角,一碗南瓜块,还有一小碗蒸鸡蛋。
她一边吃一边感谢全家最光荣的工人大姐,大姐啊,是你的到来改善了全家伙食。
得知陈抗美明天还要上班,晚上不留宿这,吴氏连吃饭都顾不上,先去地里摘了菜。
七八根筷子长的黄瓜,十几个茄子,一大把豆角、空心菜,还有两个黄皮的老南瓜,最后又从墙角陶罐里摸出十几个皮蛋,一起装进肥料袋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
看着那鼓鼓的一大袋,林若云先前那股“大姐搬空了婆家补贴娘家”的诡异感方才退去,再也不用心虚着吃肉。
夜里,众人回了屋。
陈爱学躺在床上,突然开口:“云儿,你说我们也买个自行车好不好?以后每天下工了,我就骑它载你兜风。”
林若云幽幽叹了口气,“我也想啊,但是这个东西咱们买不到。首先,它要很多钱,大概是咱们全家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其次它需要工业票。工业票只发给工人和军人,你有吗?”
陈爱学摇头,但是他可以去当工人呀。
“云儿,你说我去当兵好还是进厂好?”
林若云:哎呦喂,夭寿啦,这俩是你想当就能当得上的吗?
不过知道上进总是好的。
“那你先好好学习,当兵和招工都是要考试的,考不合格就不能当。”
有了这话,陈爱学学习起来就更有劲头。
作者有话说:
祝大家节日快乐呀
第6章
夏天的天气就是反复无常,连着下了三天的雨,下得村里人忧心忡忡,担心起了水灾把稻子淹没了。
好在第四天,天总算晴朗起来,河沟的水位也退了一截。
眼下是没多少活计的,各家出一个人去田里放水、再出一个人去大队砍竹子编竹筐、检修粮库。
女人们就自由多了,在家缝衣服、纳鞋底,或是做豆角干。
陈家人多,每样活计都派了人,家中也还剩下几个人。
二嫂刘氏便提议出去捡蘑菇,“这才下过雨,后山林子的菌子长得可好了,我们去捡一些回来,那滋味美得很,跟肉也差不多。”
大嫂也附和:“对对,吃不完的就晒干,过年拿来煮肉,香死了。”
林若云也想到了小鸡炖蘑菇的香浓,连连点头。
见三个媳妇儿都这么想,吴氏便不再拘着她们在家做鞋子。
“那你们都去吧。老三家的,要是遇到不认识的菌子就问你嫂子们,可别把有毒的采回来。”
“好的,娘。”
陈爱军、陈爱学俩兄弟在家闲着无事,也背上竹篓跟在媳妇儿身后。
林子里满地都是青苔和枯叶,比外头的土地更湿润,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才使得菌子生长繁盛。
李氏看见一朵肥肥的菌子,立马去摘,不料脚下一滑,好在抱住了旁边的树才没摔倒。
“你们都当心点,可别摔了。”
她采了好几种蘑菇拿在手上,教林若云辨认,“老三家的,这些都是没毒的,放心捡。”
刘氏则是拿了两三朵红艳艳的菌子,“弟妹,这种就是有毒的,你可别觉得好看就捡回去。”
林若云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林子足够大,人手也多,不一会儿五个小背篓就满了。
刘氏有些舍不得还想继续捡,几人决定先把这些背回家去晾晒,再换大筐子来捡。
回去时碰上些婶子,这些人瞧见筐子里那又肥又大的菌子,两眼放光,立马回家拿筐去后山。
待林若云等人再回林子时,里面已经十分热闹,到处都是人,相应的菌子就少了。
等到快吃午饭时,带来的竹筐才勉强装满。
这一遭后估计要再过三五天才能再来捡菌子。
回到家,几人将这些菌子清洗干净,放在凉席上晾晒。
中午的菜便是炒菌子,只加了一点点油,配上青红椒和酸豆角一块炒,简直色香味俱全,吃一口美滋滋。
***
下午,村里的广播响起来。
“各位村民,各位村民,请立即到晒谷场上开会。”
陈爱学还是第一次听到广播,稀罕极了,“这是在哪说话呢?我怎么没看到人。”
林若云便指着远处的大喇叭,“声音就是从这个大喇叭里传出来的,说话的人在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