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她吧,如果有个儿媳是在外面做生意,要经常与外男接触,她虽然不至于嫌弃,但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朱大英张了张嘴,刚想劝服一声,迎面的便是小云一脸的期待,她不免有些伤感,到了嘴边的话根本说不出来。
“娘,那我做得够好吗?”崔小云有些小心翼翼,哪怕她想做,如果家里得不到支持她便什么都做不了,这就是上辈子和这辈子的差别,身为女人,在出嫁之前从父亲、出嫁后从夫。
朱大英眼里带着苦涩,却洋溢起笑脸,“当然好。”
在这么一瞬间,朱大英想明白了,不管外面的风言风语,闺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当父母当哥嫂的,便给她撑出一片天地就是。
“不过,以后有什么事你就同家里人,谈生意做买卖有你爹和哥哥呢,你就待在家中享福就好。”
崔小云露出真诚的笑容,重重的点了点头,本以为要做很多斗争,没想到娘几句话就将她的前路铺好。“我先前就想好了,就在家画画图纸,以后码头上的生意就让两个哥哥去。”
倒不是为了安家人的心不出门,而是先前就有过这个打算。
朱大英有些不解,“我只知图纸的生意能成,码头卖木梳真能行?”
崔小云刚要点头,院子的大门就被打开。
“娘、小妹真是你们,我刚听到外面有声响,就想着是你们回来了。”刘氏说完,便一脸期待,就希望能听到她们想听的事。
从早上等到现在,就是期盼着她们能早早到家听到好消息。
被打断说话,朱大英也没在追问,带着闺女就走进了院子里。一进去就见老伴带着两个儿子还在做木梳木钗,本来还担忧的脸上瞬间浮现出笑容,这些可都是银钱啊。
不等家中人追问,朱大英便从口袋中掏出那半粒银子,“十把梳子全卖了!”
“真卖了?!”
“太好了,以后相公也不用去敢苦活了。”
“娘,梳子好不好卖,那我们再多做点?”
一声接着一声,朱大英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回应哪个,只道:“行了行了,木梳先做着,至于其他等我和你爹好好再商量商量。”
说完,不等崔里诧异的眼神,将人拽着回屋商量,留在院子里的人,虽然不明却都欢喜得很。
这粒银子虽然小了些,瞅着能换三百多文左右,要知道他们才忙活了两日多点,就能挣下这么多,这要日子长了,准得攒下许多。
崔庄将一旁玩泥巴的芽丫头抱在怀里,刮了刮她的鼻梁道:“等爹给你攒嫁妆,让你风光出嫁。”
刘氏白了男人一眼:“芽儿才多大呢,就说这些。”
崔庄悻悻然笑了笑,“慢慢攒。”
刘氏不理自家男人,将头转向另外一边,心中稍微犹豫了下,嘴边有些话却没马上说出来。
倒是余氏先乐呵的开口:“都是崔家女儿,这嫁妆就得早些攒,不过小妹年岁大些,出嫁的日子也没多久,还是先攒攒她的嫁妆才是。”
“对对,弟妹说得有道理。”崔庄连连点头,可不能亏着自家小妹。
刘氏也跟着附和,只是脸上的笑容有些不自在,刚才到了嘴边没说出来的话和弟妹说的一样,不想稍犹豫了下,就被弟妹抢了先。
也怪她小气,没先卖个好。
家里人其实都不是傻子,现在能挣这么些钱,都是靠小妹,爹娘又宠着小妹,有些漂亮话也该说说。
崔小云却没怎么在意,从篮子里拿出一包糕点,递给了凑过来的芽丫头。
芽丫头眼睛发亮,大大咬上一口,“芽儿也给小姑攒嫁妆!”
脆声脆语,院子里响起了大笑声。
而在屋内商量的两口子,却有些笑不出声。
“你说该怎么办是好?”朱大英将镇上的事都说了出来,有些发愁。
然而崔里只是微微犹豫,便道:“小云想如何就如何,没事的。”
“哪里会没事?你当我不想依着咱们家闺女?可真要在外抛头露面,就算坏不了名声也会给人在背后指手画脚。”朱大英越说越无奈,她倒是没所谓就怕闺女在外受委屈。
崔里揽过孩子娘,伸手拍了拍她的背后,缓声道:“你可知道马娘子?”
朱大英猛然抬起头,她当然知道马娘子,或者可以说这块地界的人没人不知道马娘子的,说不准就是上京的贵人或许都知晓。
“马娘子出生贫困,及笄之年差点被族中人卖给一鳏夫。”崔里缓缓说着,话里带着敬佩:“可最后呢?人家马娘子成了世人仰望的富商,生平救济天下,人人但凡谈起,只有仰慕尊敬,谁又敢辱骂?”
马娘子的事迹朱大英也是听起过,她略显狐疑的道:“这和小云有何关系?”
崔里浅笑,“如果只是小打小闹,旁人自然是指手画脚,可要将生意做起来,成为他们只能仰慕的人,那就是另外一番场景了。”
朱大英愣了愣,有些啼笑皆非:“敢情你以为你闺女有马娘子那番能耐?”
崔里又是一笑,中年男人脸上带着自豪:“或许呢?她可是崔家女儿,是我爹的亲孙女呢。”
第14章
在山沛村,崔老爷子平生的生涯也是一个传奇,只是可惜这个传奇在盛年时期摔断了腿,最后碌碌无为,一生都被困在了这个小小的村落。
崔里并没有说过,早些年他爹打算让四个儿子接替他继续经商发家,可结果并不如意,就连头脑最活络的四弟也进不了老爷子的眼,多次失望后老爷子便放弃,待在家中颐养天年。
这是老爷子的遗憾,也是大伙的遗憾,几兄弟以前还一起抱头叹气,就连这有老爷子风范的四弟,也自认只能跟着做做生意,但是想成大事难上加难。
而现在,他的亲闺女居然给了他这个期待,崔里敢保证闺女会是第二个马娘娘吗?自然是不敢。
可他愿意跟着去赌一赌,如果闺女想要去做,那便去做,他们能给予的就是在背后去支持,去认同。
不管做成什么样,他们都接受,只要闺女想做就行。
崔里拍了拍媳妇的肩膀,对着她道:“你就别太担忧了,走一步算一步,就算真出了什么事,咱们家不还是有个老爷子吗。”
朱大英猛地拍手,她怎么就忘记了这点呢?老爷子虽然退瘸了,可脑子并不糊涂啊,真要有什么事解决不了,那就让老爷子出马就是。
立马想通,心里顿时顺畅起来,朱大英站起身,对着老伴撇嘴:“那你还不赶紧去做事,还在这里偷闲?两日后小云就得去镇上谈生意,你们多做几把梳子,便能多卖点。”
被催促的崔里并没生气,好脾性的点了点头,连声应着:“好好啊,我现在就去。”
有了银子的动力,接下来崔家干得是热火朝天,就连不会木工的刘氏两妯娌,都会凑近看看学学,到了第二天更是将最简单的伐木给学会了。
崔家要说最清闲的那个,唯有崔小云,家里知晓她要画图纸,便专门收拾出了一间杂屋,收拾空后摆了张桌椅就当个书房。
书房虽然清净,窗台却对着墙壁,有时候待久了也显得乏闷,画上一些也会到院子里散散心。
这时,崔小云拿着毛笔绘画着图样,看着图纸上渐渐画出来的东西,心中庆幸上辈子空闲时去学了书法,虽然最后没学出什么东西来,可拿笔握笔的架势还是在,用来写字或许歪歪扭扭,画图并不在话下。
“小云,累了些就出去歇歇?”
朱大英端着碗鸡蛋羹进屋,她先是望了望桌面上,便是一夸:“画得越来越好了,真好看。”
崔小云浅笑,“就是之前浪费了不少纸张。”
想要画好,怎么都有个过程在,而她的过程,便是浪费了不少纸张,要知道这里的宣纸价钱可不少,几十文才不过百来张,浪费得都是银钱啊。
“别省着,你挣得钱比宣纸多得多,用再多娘都给你买。”朱大英乐呵呵的,心中突然有了个心思,她直言道:“你阿爷年轻时学过字,要不让他教教你?”
“真的可以嘛?”崔小云带着惊喜,她是真想学字,虽然现在的繁笔字她半蒙半猜也能认识出来,可装做不认识真的太困难了,她也不敢保证以后会不会不小心泄露出来,那到时候她真不好解释。
随便编个什么老爷爷老奶奶教的?
可原身从小到大就没离开过这个家,真要出现个陌生的老爷爷老奶奶那才叫奇怪的事呢。
所以,有机会学字,是最好不过。
崔小云不确定的道:“可是阿爷有时间教我吗?”
“你以为你阿爷有多忙?”朱大英好笑的道:“家里的田地都分给了你爹和叔伯,你阿爷每日发发呆转转圈而已。”
说完,她伸手竖在唇间,小声的道:“这话可不能跟你阿爷说,不然他准得生气。”
崔小云连忙捂嘴,似做不会说出去。
在原身的记忆中,并没有多少关于阿爷的记忆,两爷孙相处的时间很少,大部分都是家里聚在一块,基本没有单独相处的记忆。
不仅仅是原身,就连其他堂兄弟姐妹也是一样,除了四叔家里寄养在阿爷阿奶的两兄弟,其他小辈都很少和阿爷相处过,但他们在爹娘那听到过阿爷的事迹,却很多很多。
这样一来,他们对阿爷有崇拜有敬仰,却唯独没有亲密。
对于娘的提议,崔小云真的带着一些期待,有些迫不及待了。
“等有空,让你爹去说说,你阿爷一定不会拒绝。”好歹在崔家当了几十年的儿媳,对于公公的性子,朱大英不说一定摸得准,但这件事绝对有戏。
崔小云应了下来,将手中毛笔放在一边,她伸了伸懒腰道:“我想去外面走走。”
朱大英赶紧道:“正好你哥哥们要去山窝伐木,你把鸡蛋羹吃了和他们一块去走走?”
崔小云点头,去山窝虽然累了些,可一路上的风景却挺美的,而且现在秋风习习,屋里进不了风有些闷热,去外面吹吹风也好。
端起小碗,崔小云拿起勺子吃了起来,鸡蛋羹中放了些荤油,又嫩又香。
这两日来,家里虽然没吃肉,但好歹还有个鸡蛋能吃,她也不算是吃独食,娘为人大方,每人一枚。
不过两个哥哥宠媳妇,给了嫂子们吃,而爹娘宠闺女和孙女,她和芽丫头分别多了一个。
崔小云期待着以后能吃肉不嫌肉疼的那种日子,将鸡蛋羹吃完,把书房收拾一下后就去了院子里,正好看到哥哥们扛着锄头等在那里。
“昨日下雨,山边应该长了不少蘑菇,你们采摘些回来吧。”刘氏将竹篮递了过去。
崔庄接过来,“成。”
说了几句,两兄妹再次前往山窝处。
一路走去,清风习习,本来烦闷的心顿然明朗,崔小云深吸一口,有一种浑然入睡的感觉,突然好像回家睡个懒觉。
“瞧你,走起路来比芽丫头都晃。”崔实打趣着。
崔庄笑得咧口:“没事,小妹跌到了二哥背你。”
崔实眼珠子一转,“那我摔倒了,大哥你背我吗?”
崔庄一愣,有些小小犹豫,他家这二弟人高马大的,一路背着比扛一满篮子的粮食还要重,“你得让我好生想想。”
话音刚落,另外两兄妹连连大笑起来,崔庄转头望着大笑的两人,不由也跟着笑了起来。
小道路上,三兄妹笑语连声,本来还有些生疏的三人,在不知不觉中也慢慢的亲近起来。
尤其是崔实,他和小妹的年岁差的不多,可从小却不亲近,小妹打小就喜崔贞儿,时不时就黏糊跟着崔贞儿玩,虽然不想承认,可在小妹心中崔贞儿比他这个亲哥哥还要来的亲近。
不是没努力过讨好小妹,也不是没嫉妒过。
可不亲近就是不亲近,哪怕藏着个鸡蛋饼子给小妹,也会被小妹毫不犹豫的转头送给崔贞儿,这样的事多了,他也渐渐心冷。
好在,小妹醒悟过来,和他们越来越好。
这次上门熟路走得也快,不过片刻钟三人便到了山脚,正好与一乡亲碰到,那人张口问道:“崔庄,怎么这几天都见你们上山伐木?”
崔庄没瞒着 :“我爹不是木匠么,正好接了些活,大婶你家要有做家具的,尽管来我们家。”
那婶子摆了摆手,谁家有这个闲钱打家具,一般都是家中有出嫁的姑娘才会打新家具还有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