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么多人找我,我一个也没同意。”
“《帷幄》我看了,是拍得好,但是我始终觉得,文字和镜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把文字的东西变成镜头的东西,终究会少了很多味道。”
薛雪:“那你是觉得《帷幄》没味道?”
“那也不是,她能把你的书拍出来,是你们风格恰好不谋而合,我和你风格完全不一样,你也知道的。”
薛雪和他说了一会儿,果然如薛雪先前和陶萄说的那样,景文康一点也没松口,别说同意,就连问陶萄想拍的是哪部小说都没问。
直到在薛雪的示意下,陶萄开口说了话:“景老师,我希望您能给我一次机会,我真的很喜欢您的书。”
那边楞了一下,然后问:“你是陶萄?”
陶萄:“是的,你好景老师。”
“你一直都在?”
“是的,抱歉。”
景文康又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问:“你看上我的小说了?”
“哪一部?”
陶萄开口道:“我很喜欢您的《看挽灯》。”
话音刚落,景文康便把电话挂了。
陶萄愣住了,他没想到景文康会直接挂掉电话。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这本书没有任何可商量的可能性。
“我早就料到是这个结局了。”薛雪叹了口气,告诉陶萄景文康这部《看挽灯》是为了纪念他死去的母亲所写,这本书一经出版,其中平静又带着悲哀的文字和深厚的写作功底瞬间俘获了很多读者的心,这本书里景文康并没有直接提到他的母亲,但是挽灯却一直在少年的青春年华里反复出现。景文康本来就不愿意让自己的文字被改编成影视,更何况是这么一本对他有特殊意义的作品。
“他这人是这样的,嘴硬心软。”
“不然也不会你一说话他就问你看上的是哪本书。”
“如果是别的书,说不定是有可能的,他很喜欢你拍的《帷幄》。”
“但是这本真的不行。”
薛雪劝得很诚恳,在这种程度上,陶萄似乎的确不应该再坚持了。
毕竟这部作品与景文康的人生挂钩。
陶萄垂下眸子,声音有些低:“我真的很喜欢这部作品。”
“一部作品写出来的初衷是什么?如果不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不是为了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那又是什么呢?”
“我被他的文字震撼到了,所以我想把这种内心颤动的感觉传递给更多人。”
“薛老师,您把景老师电话给我可以么?”
薛雪被陶萄这一番话弄得有些楞。
普通人在被景文康挂掉电话应该就会打消心思了才对。
“他是个很固执的人,比我还固执。”薛雪提醒道。
“如果可以的话,您能告诉我他家的地址么,可以的话,我也想登门去拜访他。”
陶萄的话彻底让薛雪断了劝说的念头。
她看着面前女孩眼神黑沉沉的样子,忽然就觉得自己也不必阻止她。
“他是住在京都,不过不在市中心,你要去我可以和你一起过去的。”
陶萄温声道:“谢谢你,薛老师。”
被陶萄这双眼睛盯着,薛雪感觉自己沉寂下去很久的心,仿佛渐渐沸腾了起来。
她多少年没有过这种执着了呢?
第一次是薛雪陪着陶萄去的,景文康是个瘦骨嶙峋的中年人,脸上凸起来的颧骨让他的眼睛看起来也更为突出,他眼神非常凌厉,不似乎薛雪这般温柔内敛,他是不怎么掩饰自己的喜恶的,大概作家多少有点个性。
他看到了陶萄,也看到了薛雪,大概是不想说太多拒绝的话,他只道自己要要出门一趟,对陶萄说了句改编的事不可能,多看了陶萄一眼,便锁上了门,上了门口停着的一辆车。出现的匆匆,离去的也匆匆。
薛雪安慰她,景文康个性素来如此,让她不必在意。他不与她多谈,只不过不想说太多拒绝的话伤到她的自尊。
第二次去的时候,陶萄没让薛雪和她一起来。
她敲了很久的门,景文康没有反应。
外面不知为何,忽然就下起了大雨,陶萄没带伞,而雨却越下越大,一个带着小孩的妇人看到陶萄站着,见她可怜,便递给她一把伞,陶萄没有拒绝,朝妇人说了句谢谢,撑着伞又在景文康门口等。
陶萄也不知在雨中站了多久,她笃定里面是有人的,因为她敲门的时候,听到了里面徘徊的脚步声,所以陶萄没有走。
风也大了起来,伞骨被吹折了一根,在寒风中中翘着,北方的倒春寒很可怕,陶萄穿着一件单衣,握着伞柄的手被冻得发青。
天渐渐黑了,陶萄总算等到了景文康。
这一次景文康请她进了屋,他面色冷厉地递给陶萄一杯热茶,然后毫不客气地骂道:“我想不到你们这些靠脑袋吃饭的人脑子也这么不清白。”
陶萄擦了擦脸上的水珠,并未反驳什么,只是道:“景老师,我很喜欢你的书。”
“那又怎么样,喜欢我书的人多了去了。”
陶萄愣了一下,看向景文康的那双眼睛带着某种让他看了也觉得有些动摇的执着:“景老师,今天的雨很冷。”
“可是我不觉得冷。”
景文康坐在他对面,从鼻孔里出气,气急败坏道:“我看你脑子是被淋坏了。”
陶萄垂下眸子,看着自己的手,说:“因为想到您书中的某些画面,我的心就和火焰一样滚烫。”
“我知道喜欢你书的人有很多,可是我喜欢您的书,喜欢到,读到深夜,觉得自己的血液都要烧起来了一样。”
“就像现在一样。”
陶萄没说假话,因为当天晚上她便发烧发到39度。
第201章 碎掉了(2.20更新)
陶萄病倒了, 不过这对陶萄而言算不了什么。
因为在被江恒接回去之前,景文康问她为什么喜欢《看挽灯》。
陶萄脑袋昏昏沉沉,但是还是撑着眼皮, 道:“看挽灯的男孩独自骑着摩托车远去,离开了这条蜿蜒的小河,更多的灯从上游飘了下来, 他回头望了一眼, 摩托车的烟尘没有盖住他眼中的湿润, 他对自己说:周景,你长大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可是远处传来口风琴的声音,那吹的是一曲叫做‘惜’的调子,在沙地被滚滚溅起来的尘土中, 周景往前看是山,往后看是水,他处在成年和未成年之间,一边哭, 一边低声哼着叫做‘惜’的小曲。”
陶萄声音温吞的把这段话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
景文康的眼神终于有所变化。
继而,他听到陶萄说:“您在书里写到千灯齐放的场景, 终究只是纸上描兵,我读到您书里的这个片段的时候, 我就想,写得真好, 所以我想要把这种触动, 这种想象到您描绘道这种场面感觉血液都烧起来、心脏深处都在震颤的感觉拍出来,然后让所有看到这个场面的人, 血液都烧起来,灵魂深处都在震颤。”
“为了下一部电影,我看了很多有改编可能性的书,我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我看到了您这本。”
景文康问:“薛雪没跟你说,我这本书是为什么写的么?”
“我知道。”
“那你就知道某些私人的感情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陶萄看向景文康,她的双眼像是被雨水洗礼过,干净、澄明、透彻,却也黑得像块墨玉。
她言之凿凿:“如果您真的不愿意公之于众,为何又会将它出版呢?”
“只是为了纪念。”
“景老师,我在书里除了看到了您对母亲离去的痛惜之意,也看到了一个衣衫单单薄的少年,一个人背着行囊走向风尘仆仆的未来。”
“你在纪念您的母亲,也是在纪念自己。”
景文康似乎被说中了心事,一瞬不瞬地盯着陶萄。
他的语气平和中带着几分不太明显的惊愕与赞赏:“你读得比我想象中更通透,这确实让我以外。”
“但这不能打动我,我已经决定了,如果你说的是别的小说,我也许会同意,但是这本书,真的不行。”
陶萄没有放弃追问:“为什么?”
景文康没有回答陶萄的问题,而是反过来问陶萄:“你为什么一定执着于这本书?你看过我别的书了么?”
“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那是不够的。”
景文康就站在那里,肩膀笔挺,颧骨突出,嘴唇抿起,一双手背在身后,像是一座难攀登的高山,而窗外还在下雨,天色昏沉,陶萄握着手里的那杯热茶,觉得脑袋有些沉重。
只是在这昏昏沉沉之际,陶萄也用力扯着自己清明的意识。
她声音很慢,说话的过程中,她能感到自己吐字的鼻息都是滚烫,但尽管如此,她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除了喜欢之外。”
“我在周景身上,仿佛看到了我自己。”
“虽然我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没有体会过亲情,我也不知道失去母亲是什么感觉。”
“但是我尝过生活的沉重带来的窒息感,我住过发霉的屋子,见过冬日里乱窜的老鼠,也吃过无味的淡粥,也许这些比起真正的贫穷而言算不上什么,但是我依旧为此感到窒息。”
“在我暗无天日的十五六岁,我一边站在阳光里,一边被围墙的阴影笼罩着。”
“孩童时候,我有过很多梦想,最后发现那些都无法实现,就像是周景看着那不断升高的长明灯,但是躯体却在翻滚的尘土中穿行。我喜欢这种割裂的复杂感,很喜欢……很喜欢。”
陶萄感觉自己吐出来的气越来越滚烫。
可景文康没有就这样放过她,他道:“可是你已经不再尘土中翻滚了。”
“你已经成为了天上高高升起的长明灯,你又凭什么喜欢这种割裂感?”景文康咄咄逼人。
陶萄并未被景文康这副架势吓到,她思索了一下,然后打起精神回道:“您也是。”
她沉默了片刻,继续说道:“我们走到了一条康庄大道上,可是我们仍旧经历过。”
“我不会忘记我的曾经,我是由曾经的我一点一点堆叠起来的,那些痛苦,也是我本身。”
“假如我不曾挣扎,那么现在您面前的,可能是周萄、陈萄、夏萄,而绝不会是我陶萄。”
“拍出来有意义么?”
陶萄感觉喉咙有些痒,便轻轻咳嗽了两声。
她压着声音,语气有些缥缈:“也许是一座纪念的小碑……”不是丰碑,而是小碑。
说完她就再也坚持不住,白着嘴唇晕了过去。
她晕过去了,也就并没有看到景文康微张的唇和难掩震惊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