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诵持   内容大小:207 KB  下载: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2-03-10 02:54: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叶龄仙瞬间明白,程殊墨今天非要带她来供销社的原因。

  “好吧,是我想要手表,仙儿,你快买给我。”程殊墨一脸无奈,总要满足自家媳妇之前非要送他手表的执念吧。

  叶龄仙:“……”

  虽然哪里怪怪的,说不清是主动还是被动,但是手表总算能送出去了,叶龄仙也觉得,当时他们为了这件事吵架,实在是太幼稚了。

  程殊墨很快挑了两块手表,一看就是提前选好的。一块简单大方,偏男士风格。一块小巧精致,他戴在了叶龄仙的手上。

  两块手表又是同一个系列的,乍一看,还真有点情侣表的感觉。

  叶龄仙没到,程殊墨给她也选了一块,她立即心疼钱,“殊墨哥,这表太贵了,而且学校有挂钟,我平时也用不上。”她的预算原本只想买一块。

  “什么话,你能送给我,我就不能送你了?放心吧,两张手表票我都准备好了。”程殊墨要她戴上,不许摘下来。

  售货员大姐在旁边笑:“你们小两口可真恩爱。叶同志,你也别心疼钱,快收下吧。为了让咱供销社也卖上表,程采购在中间牵线,可是给上海手表厂打了不少电话!”

  叶龄仙更意外了:“你怎么知道上海手表厂的电话?而且,手表票又是哪儿来的?”

  程殊墨解释:“是我们大院里的一个朋友,退伍后被安排到上海纺织厂工作,这些都是托他弄来的。”

  叶龄仙:“一次性搞到两张手表票,你这朋友也太神通广大了!回头我们肯定得好好感谢他。”

  程殊墨主动补充:“男的,是个哥哥。”

  叶龄仙:“……”谁在乎他的朋友是男是女啊,她又不是查户口的!

  从供销社拎着大包小包出来,两人在国营饭店吃了午餐,又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堆学习资料。

  一直逛到下午,叶龄仙怕耽误复习,这才催促着往家赶。

  回到小石院,夫妻俩刚放下东西,王支书和刘主任后脚就敲响了大门。

  “程知青、叶知青,你们可算回来了!”像是等了很久,王支书激动地满头大汗,“快,跟我走,去大队办等电话!”

  “什么电话?”程殊墨一边问,一边淡定地给叶龄仙打水洗手。

  王支书快急死了,“你们怎么还有心思弄这些!今天中午,程同志特意从京市打来电话,你们俩都不在大队,领导只能下午六点再打来!”

  叶龄仙反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程同志”、“京市”、“领导”……这说的,该不会是程殊墨的父亲、她那素未谋面的公公吧!

  旁边,刘主任也是服气:“还能是谁?程同志说,他这次打电话是找儿子儿媳,算是私事,只能叫他‘同志’,不能叫他的职级。你们抓紧点时间,外交部的翻译司很忙的!”

  叶龄仙顿时也慌了,她看看手表,还有不到半个小时就六点了。万一迟到,她该不会给公公留下一个贪玩、不守时的坏印象吧!

  相比之下,程殊墨却不慌不忙。他拧干了毛巾,甚至还给叶龄仙擦了把脸,这才肯抬腿出院门。

  王支书和刘主任一左一右,恨不得把他们打包拽回去。

  路上,叶龄仙除了赶时间,心里更多的是紧张和不安。

  她出身平平,程伯父会不会不认她这个儿媳,会不会觉得她配不上自家儿子,会不会觉得唱戏的不好……叶龄仙心里全是丑媳妇即将见公婆的忐忑。

  不知不觉,她的手跟着颤起来,拳头里全是汗。

  程殊墨像是看出她心中所想,掰开她的手指,紧紧和她十指交握。

  他笑着安慰:“怕什么,我们仙儿长得这么好看,聪明善良,唱戏也很厉害,没有人会不喜欢。再说了,隔着电话线,他们还能把你怎么着?”

  “那怎么一样,长辈就是长辈啊……”而且,就是因为会唱戏,所以她才更担心。

  如果换个人,叶龄仙当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他是程殊墨的父亲,是自己丈夫的家人,叶龄仙绝对不希望,因为她,让他们父子之间再产生什么嫌隙。

  尽管这对父子俩,似乎本身就存在一些微妙的问题。

  叶龄仙心里还没建设好,刚踏进大队院,办公室的电话就叮铃铃响了起来。

  叶龄仙的大脑一片空白,糟了,路上准备的话也全都忘光了!

  但是程殊墨,已经毫不犹豫拿起了听筒。

第37章 恢复

  大队办公室, 叶龄仙僵硬地站着,接电话的程殊墨则是完全相反的态度。

  他先是平静地喊了一声“爸”,而后, 他基本不怎么说话,只静静听着,不时随口附和着“嗯”、“好”、知道了”。

  他的语气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 像是在执行一件稀松平常的任务,或者像聆听教导主任的训话,不仅没什么精神,还有些心不在焉。

  直到程父在电话里似乎问到什么,程殊墨才打起精神, 下意识看了一眼叶龄仙,“她在。”

  叶龄仙知道是程父问起自己, 立即挺直了脊背。

  程殊墨却又皱眉:“您有什么话,跟我说是一样的。”

  “……”那怎么能一样?叶龄仙倒抽气,瞪了程殊墨一眼。

  长辈第一次打电话过来, 她就是再怎么忐忑紧张, 也不能摆谱拒接呀。

  程殊墨顿住,无奈地把听筒递给叶龄仙。

  叶龄仙怕对方等太久, 急忙介绍自己,“程伯父您好, 我是叶龄仙。”

  说完她又后悔得想咬自己舌头,她和程殊墨都结婚了, 怎么能还管公公叫伯父呢。

  但是上来就对着电话叫“爸”, 她好像也不习惯。

  不过, 电话里的程安康并不在意, 语气刻意很和缓,也很诚恳,“叶龄仙同志,你好,既然你已经嫁给了殊墨,咱们就是一家人,我就叫你小叶吧。”

  程父的声音很有磁性,作为一名对外高翻,他年轻时肯定训练过,用的腹腔发力,气息很足,很稳。像是一个本来很严肃的老人,在刻意拉近和晚辈的关系。

  叶龄仙瞬间没那么紧张了,“当然可以,您怎么叫我都成。”

  “那好,小叶。”程安康继续道,“我很抱歉因为工作问题,没能参加你们的婚礼,以后你们回京市,家里可以帮你们补办。另外,作为父亲,我非常感谢你之前救了殊墨,殊墨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只是,他脾气倔性子直,有时候连我这个当爸的都管不了,希望你们婚后,你能多包容他,也多管管他。”

  叶龄仙恭恭敬敬听程父把话说完,才又回话:“我们在大队结婚时,婚礼热热闹闹的,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殊墨哥很好,能嫁给他也是我的幸运,无论婚前婚后,都是他照顾我更多。最近,我们都在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殊墨哥还帮我辅导数学了,请您放心,我们会共同监督,共同进步的!”

  儿媳的声音谦逊有礼,字正腔圆,但是程安康最意外的,是她最后说,她和程殊墨一直在复习功课。

  自己的儿子什么德性,对学习是什么态度,程安康恐怕比谁都清楚。别说儿子不待见学习了,就是对他这个父亲,都向来不冷不热的。

  最近,上面连开了几次教育工作研讨会,大方向已经非常明确。程安康一直犹豫着,该不该打电话提点一下儿子,让他把功课捡起来,但最终还是放弃,一切顺其自然。这次打电话过来,也是因为难得有时间。

  没想到今天,他没有开口,儿媳却先提到了学习的事。

  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女儿,去农村插队这么多年,还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思想,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程安康不是一个有门第观念的家长,认可叶龄仙是因为她“救过”自家儿子。但现在,他对这个突然空降来的儿媳,无疑更满意了。

  “好、好,学习好!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不能放弃。回头我让秘书给你们寄一些学习资料。生活中,你们需要什么,也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发电报。”

  电话里的程安康语气欣慰,想再说什么,程殊墨却在旁边抱怨,“还没完?”

  叶龄仙急忙捂住听筒,怕程父听到。

  可惜晚了一步,程安康气得骂了一句“臭小子!”

  不过很快,翻译司那边似乎有秘书请他去开会,程安康又嘱咐两句,匆匆挂断了电话。

  叶龄仙像是通过了一次人生大考,长长舒了口气,“哎,我发现你爸爸,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程殊墨好笑:“什么我爸,是咱爸,还有,老头子本来就没什么可怕的,是你胡思乱想太多了!”

  也许吧。不管怎么样,程殊墨的父亲、她的公公,从此以后,在她心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严厉的大家长,而是一个和蔼的、通情达理的老人。

  但如果一定要说少了点什么,那就是,为什么今天打电话的只有程殊墨的父亲,而不见他的母亲。

  回去的路上,叶龄仙后知后觉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程殊墨愣住,想了想才答:“我母亲在档案处工作,这段时间,她有可能出差了?”

  敷衍,一听就是敷衍。叶龄仙没再多问什么,程殊墨显然在回避一些东西。

  不过,接触过公公,她觉得婆婆应该也不至于太难沟通。她叶龄仙行的正坐的直,再怎么着也不至于被人轻视了。婆媳关系方面,以后真有什么,多让着长辈就行了。

  想到这里,之前关于见公婆的压力,算是彻底放下了。以后,叶龄仙能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备战高考了。

  当然这话说的还太早。几乎同一时间,老树湾大队戏迷班的《进城记》,终于开始正式公演,叶龄仙这个幕后编剧,兼荣誉导演,当然不能撒手不管。

  联排的时候她就看过老乡们的演出,完成度还是相当高的,尤其马冬霞,虽然有些细节表演不够专业,但是扮上妆,往布景里一站,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喜欢啊。老树湾大队有不少人,一辈子没出过村子,没看过大戏。男女知青们做的道具也非常逼真,让不少人长了见识。

  所以,如果叶龄仙以专业角度,给这场戏打个六七十分,那么那些看戏的老乡们,肯定会往一百分上打。

  老乡当中,妇女们自然是喜欢的,男人们一开始看不惯,但是戏里也有不少正派的男角色,大家渐渐入戏,整场演出下来,掌声几乎就没断过。

  演出获得成功,戏迷班的名声,渐渐从老树湾传到其他大队。不少人托关系、打电话,请他们戏迷班去自己大队演出。

  公社的龙虎班虽然相对专业,但是人家只有农闲时才组班唱戏,再加上龙虎班行家云集,一般的大队根本请不来,也请不起。

  但是老树湾的戏迷班就不一样了,他们唱戏的加上敲锣打鼓的,总共一二十个人,赶几辆架子车,说走就能走。而且大家多少沾亲带故,唱戏就图个乐,也不为钱,管顿饱饭就行。请他们去唱戏,基本是有求必应。

  当然,老树湾的戏迷班行了好事,其它大队也不能不够意思。

  请到戏迷班的大队们,穷的大队就杀鸡宰羊、好吃好喝犒劳大家,富的大队还会给每人送上鸡蛋、棉布等好东西。

  时间久了,戏迷班越唱越好,花样越来越多,老乡们也看得高兴,甚至不少人也跟着学戏、唱戏,可谓宾主尽欢。

  因此,每到星期天,戏迷班就会满山遍野地转悠,“巡演”排得满满的。

  进入十月份,又是庆秋收,又是种冬小麦的,戏迷班格外抢手,除了西岗大队,周边几个大大小小的大队,他们几乎都去过了。

  当然,叶龄仙并不在巡演的队伍里。

  马冬霞几次来请她,说得多了也着急:“叶龄仙,去人家大队唱戏好处可多了。吃肉管饱,临走还有好东西拿。就连咱大队的男女知青,都申请了管看道具的活,跟着我们去捞了不少好处。你为什么不去?”

  叶龄仙始终老僧坐定,不为所动,“有这个功夫,我还是在家多看几本书吧!”

  这话传出去,所有人都觉得,叶龄仙有钱不赚是傻子,只顾看书是呆子。

  但是到了十月下旬,一声惊雷以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从中央传到各省各县、各公社各大队,全国的知识青年都沸腾了——

  高考恢复了。

  层层传到老树湾时,已经是傍晚。王支书在大队食堂,大声宣布了这个消息。

  知青们先是一愣,平时吵吵闹闹、抢着打饭干饭的食堂,难得安静了一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确定这个消息是真的、并不是做梦时,他们才又活过来,跳到桌子上,高兴得几乎把房顶掀翻。有几个女知青甚至难以置信,当场激动地哭了起来。

  老乡们为知青们高兴,但也有人在心里五味陈杂。知青能参加高考,就有可能被录取。一旦被录取,自然是要去城里上大学,从而离开农村的。

  他们离开了还能再回来吗,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全国就那么几所高校,不是每个人只要参加高考,就能考上大学的。这个时候,依然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

  知青们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

  这次高考不仅恢复得突然,考试时间也非常紧迫,各省将会单独命题,陆续在十一月下旬就要完成考试。也就是说,从接到高考恢复的通知,到正式参加考试,每个人只有一个月的复习时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