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赶紧跟许主任说:“咱们先走吧,自己找个酒店住下来,反正给我们拨了经费,住得起。”
原本是这边剧院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食宿的。
许英看了看旁边保安和前台的眼神,明晃晃的鄙夷,说:“走,我们自己去住。”
这里不止这一家豪华酒店,马路对面就有另一家同样档次的。
许英就定了这一家。虽然付钱的时候有些肉疼,但她觉得这钱不能省,不能让人觉得,他们国家只住得起次一等的地方。
幸好他们住进了这家酒店,因为去剧院沟通的领导和翻译,很晚才回来,神情愤愤,看来沟通得很不顺利。
“他们说,这边的习惯就是见面会比约定时间迟到几个小时,所以不是他们迟到了,而是我们自己到早了。”翻译道,“还说酒店没有足够的空房间,就没有办法了,最后说给我们安排到另一家酒店。但那家是当地最差的酒店,只是最贫穷的人才会去住,我们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去那里住,就没有同意。”
领导也说:“还好你们自己定了酒店,我还担心你们一直在外面等。太欺负了,说的这些全是借口!”
第113章 伦敦1 冷遇
“当然是借口, 这边两家酒店一个档次,只隔着一条马路,没道理一个房间不够, 另一个却还有那么多空房。”沈娇宁说,“他们这么做, 只会显得他们自己没有肚量, 没有风范。”
话虽如此, 剧院方面的态度已经很显然。
这次出国交流历史上并不存在, 沈娇宁无法对照猜测这边剧院究竟是什么意思。
她想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剧院方面压根没想到这边会真的答应邀请,反悔了又不能直说, 另一个可能是,他们本来就目的不纯,并不是真正为了进行芭蕾交流, 而是为了给人难堪。
但既然已经来了, 总不能就这么回去,还得把演出演完。
因为第一天就发生了这些事, 大家对接下的行程不甚乐观。
按照计划,他们第二天要去剧院的排练室, 跟这边的舞蹈演员交流。剧院果然依旧没有安排车辆,文工团也没指望他们,自己租了车去剧院。
翻译跟剧院人员沟通后,对方倒没有拦着不让他们进去, 可是进了他们的排练室, 他们自己的演员和乐队正在排练,丝毫没有要停下来跟他们交流的意思。
人家没有要交流的想法,总不能硬逼着他们和自己交流。
沈娇宁看了他们两眼, 跟许英说:“让剧院给我们安排一个排练室,咱们自己排练吧。他们不可能按之前说的来了,咱们就着演出那天,演出完就回国。”
许英叹了口气,觉得这次出国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可她也知道沈娇宁说的是实话,人家压根就没有一丁点要交流的诚意。
她准备跟翻译去找工作人员,另一个领导却说:“咱们的舞剧排练得够好了,要不要在这里看看,学习一下人家的舞蹈?”
沈娇宁看了一眼,正在跳的是《睡美人》。
她说:“咱们是过来交流的,要学习也是相互学习,要是我们单方面学他们,那不就跟他们想的一样,咱们比不上他们了吗?何况这些舞,不是国内被禁止的吗?等不禁止了,国家自然会安排专家教学。”
领导也叹气,最后还是去找人,让工作人员给他们安排了一间空排练室。
他们一走,剧院这边的排练就停下了。
其实这个时间段原本是他们练习基本功的,只是为了下马威才特意改成了跳舞剧。他们原以为自己舞团精湛的表演,会令那些人驻足惊叹,露出乡下人一般的目光,没想到对方竟然都没看他们两眼,直接走了!
“老师,他们是去干什么了,我们的舞蹈不应该让他们叹服吗?”一个舞蹈演员不可思议地说。
教师也觉得很出乎意料,猜测道:“也许他们连欣赏这样的舞蹈都做不到吧,毕竟他们封闭了那么久。”
“一定是这样的,我们是全国票价最贵的舞团,没有一个正常审美的观众能这样冷漠地走掉。”
……
文工团自己在排练室跳舞。
这次出国,带上了改进版的折叠小舞台,但今天原本以为是交流,没想到最后变成自己排练,没把小舞台带过来。
不过他们也没回去拿,只练了平地部分。大家很一致地想等正式演出那天再把小舞台拿出来,让那群人大吃一惊。
这么想着,他们又乐观了一些。
文艺组当时召开会议,讨论是否派人参加这次芭蕾交流,有国内环境稍稍放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方的安排,看起来很有诚意。
原本还有好几项活动,他们的演出定在一周之后,但现在这些安排全成了一纸空谈,他们能做的就是自己排练,就这还得感谢剧院,没有把事情做到连排练室都不给他们的程度。
这样的状况,是沈娇宁没有料到的。
她上一世开始考国外舞团首席时,已经是新世纪了。虽然也有欧洲舞者看不起他们亚洲舞者,但这不是普遍情况,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有无数前辈在欧洲的舞台展露身姿,为后辈们打下了出国发展的基础。
现在,她自己成了这个前辈,还是封闭十年后首次出国交流的舞者之一。
她遇到了前世没有遇到过的困难,到了她为后辈们打基础的时候。
第三天晚上,顾之晏见她一直心事重重,去了她的房间。
“怎么回事,你之前很有信心,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吗?”
沈娇宁盘腿坐在床上,面前放在一个大笔记本和一支钢笔,神情苦恼:“汪部长说,目标是要有十家报刊报道,可是看现在这个样子,剧院根本不会给我们做宣传,等我们演出的时候会有观众来吗?这里的国民根本就不对亚洲芭蕾抱有希望,普通观众都不会来,报刊更不可能报道这样一部不知名的外国舞剧。”
顾之晏想起季玉兰告诉过他,如果达不成要求,她要面对的那些后果,安慰道:“这次是他们故意刁难,把情况告诉汪部长,他不会真的那么做。”
“就算不是因为这个,也不能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结束了啊。”沈娇宁说,“我们国家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对外交流芭蕾了,现在好不容易让我们出来,如果结果不好,下次还会让人出来交流吗?国外会怎么看我们?”
她不甘心地说:“你信不信,要是这样下去,他们会让整个观众席都空着,再事后让人写文章抹黑,说我们的芭蕾糟糕到无人观看!顾之晏,我绝对不能看着演出就这样结束!”
顾之晏感受到她的情绪,她之前一直喊自己团长,现在心情糟到直接喊起了名字:“想到办法了吗?”
“我今天打听了一些报社的地址,”她又转为低落,指了指面前的笔记本,顾之晏看了一眼,果然是一个个地址,“如果能说服他们到时候过来观看是最好的,但是我其实没有把握……”
顾之晏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要我陪你一起去吗?”
“啊?”她懵了懵,这时候跟她一起去,整个文工团都得知道他们的事儿了。
“想什么呢,我去给你当翻译,团里的翻译留在这边,万一剧院又弄出什么事,离不开他们。”
沈娇宁眨眼:“上次颜老师的信件,你不是还让我看吗?怎么突然能翻译了?”
“我不懂法语,英语还是学过的,你不信就考考我。”
沈娇宁其实本来就没打算让翻译跟自己走,大家语言不通,没有翻译太让人担心了。她原本准备一个人去报社谈,顾之晏想一起去,哪怕他不懂英语,以此为借口跟着也不是不行。
可既然他说让自己考考他,那她就考了:“你随便说一句英文我听听,发音不好听我可不让你跟着。”
他眼里闪过一丝狡黠,发音标准地说了一句:“I love you.好听吗?”是很纯正的伦敦腔。
沈娇宁一时说好听也不是,说不好听也不是,羞恼地站起来,把他推出门外:“别吵我,我忙着呢!”
他扒着门缝,最后说:“不要有太大压力,全力以赴,如果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还可以专心办舞团。”
“知道了,明天跟我一起去报社。”
这个晚上,他们两人的灯,都迟迟没有熄灭。
沈娇宁去酒店大厅,把每个报社对应的报纸都拿了一份,还找前台要了所有能找到的往期报纸。
往期报纸并没有用,酒店一般都成批处理掉,上一批报纸正好还没来得及处理,前台很快就拿来给她。
她根据每家报刊不同的风格,提前在笔记本上把明天要说的话写下来,一直忙到深夜。
因为没有把握,更要充分准备。
而顾之晏在房间里,通过电话,谈了很久,直到夜深。
第114章 伦敦2 想邀请这位英俊的先生
第二天, 沈娇宁跟领导报备了一声,获得批准后就出发去报社。
顾之晏也已经安排好安保事宜,已经在门口等她。
“准备去几家?”上了车, 顾之晏问她。
“今天先去五家,看看情况。”
沈娇宁在笔记本上写了很多, 但出门时并没有把本子带上, 只把各报刊地址那页撕下来放在口袋里。出去谈判, 首先不能露怯。
她选择的第一家是个小报社, 她觉得一开始也许还不熟练,选择难度小一些的报社可以练练手,其次是, 即便谈不成,损失也小一些。
接待他们的是一名记者,看到是两个亚洲人, 懒散地问:“是什么新闻?”
沈娇宁说了一遍, 顾之晏翻译道:“是一部新舞剧,它突破了传统的古典芭蕾, 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新。贵报社假如可以前来记录并报道这次演出……”
他用词精准,发音流利, 不但沈娇宁心里默默点头,连记者都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不过记者还是打断他:“抱歉,我先问一下,你们是亚裔英国人吗?是这里的舞团有了新作品?”
“不是的, 我们是中国舞者, 带来了中国的芭蕾舞剧。”
记者便吃惊地说:“中国!天哪,那里也有芭蕾吗?你们是穿长袍马褂跳舞吗?”
他们只好解释:“虽然不是浪漫舞衣或古典舞衣,但也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女孩子们也穿漂亮的裙子, 非要说的话,和浪漫舞衣更接近一些。”
古典舞衣是指《天鹅湖》等舞剧中的舞衣,裙子的长度在膝盖以上,有多层纱布,浪漫舞衣则长及脚踝。《森灵》中女舞者的裙子长度到小腿,只有单层丝绸布料,沈娇宁只能这么形容。
事实上,要是过来演出《白毛女》,里面还真有人穿长袍马褂……
记者像在听什么奇闻似的:“哦哦哦。”
他随即又道:“虽然你们说得好像很有吸引力,但是我不能去。我得报道人们更关心的新闻,这是我的工作,不能感情用事,抱歉,两位来自中国的客人。”他站起来,表情无奈地摊手摇头,准备送客。
第一家会被拒绝,也算是有心理准备。然而等他们又去了其他三家,才知道这第一家报社的记者已经是最客气最温和的了,也许是因为这一家没有名气,业务量少,记者才有空坐下来跟他们交流。
第四家报社根本就没让他们坐下来,听明来意,直接而略带傲慢道:“芭蕾舞剧我们一般只报道当地舞团,你们知道的,这里有全国最优秀的舞团。”有了最优秀的舞团,为什么还要去报道那些不入流的舞剧呢?
当然他们不是完全不报道,如果有需要的话,他们可以立刻发表嘲讽奚落的文章,以此来衬托当地舞团的优秀。这些他当然不会告诉那两个亚洲人。
沈娇宁从这家报社出来,就跟顾之晏说:“下一家你不用翻译了,我自己来。”
“嗯?你会英文?”他知道沈娇宁会法语,猜测她可能不会英文,才毛遂自荐给她当翻译。
“我学的是美式英语,在这里说担心会被他们歧视才让你翻译。”这里的绅士们不但喜欢歧视亚洲人,也看不起美式发音,觉得伦敦腔才是最纯正的英文,“但下一家是专门的舞蹈类杂志社,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还是我自己来吧。”
沈娇宁当然会英语,她上一世不知道接触过多少外国舞者和评委,最常用的就是英语,她当时一心要在国外当首席,自然要把这门语言学好。芭蕾在法国有很深的根基,且术语多用法语,她就把法语学了。
后来一直到车祸之后,去戏剧学院舞剧系任教,那里的整体学术氛围偏向俄国,著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雕塑就立在校园里,芭蕾也更倾向俄国流派,她为了深入学术研究,又学了两年俄语。
说起来,她虽然不是融会贯通所有舞种的全能型舞者,但在芭蕾上,也能称一句集大成,对俄法英美等几大流派都有深入研究。
他们正在前往第五家杂志社的路上,这是原定的最后一家。
沈娇宁道:“其实你会英语还挺让我意外的,你那会儿不应该都学俄语吗?”
“最开始是学的俄语,后来我想,虽说要向老大哥学习没错,但是如果永远只是学他们,那不是永远会比他们慢一步吗?”顾之晏道,“当时都说老美厉害,我觉得既然厉害,那就要知道他们为什么厉害,所以想办法学了英语。可惜那个老师是伦敦回去的,没能告诉我很多关于美国的情况。”
“那时候你几岁?”沈娇宁有点奇怪,他青年时期,应该已经快开始那十年了,居然还能有机会把英文练得这么好。
“大概十岁或者十一岁吧。”
那会儿学校还在正常授课,大学教授是很值得尊敬的人物,且有很多学者为了报效祖国,从海外回来。
他竟然这么小就开始考虑国家大事了!
沈娇宁有点佩服,又想到自己是为了舞蹈,而他是为了祖国繁荣富强,最后竟然殊途同归地学了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