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秋难得听她这么说,更加好奇了。
林常来轻咳一声,沮丧道:“唉……就是最近你小叔在闹离婚呢。”
林逸秋喝了口茶差点喷出来:“离、离婚?”
林逸秋更想说的是就林常福一老头子,还闹什么离婚啊?
“不是?小叔要闹离婚?他没事儿吧!那婶娘同意吗?”
“她当然是不同意的……”张秀芳睨了儿子一眼,倒也没像以前那样,对他有更多的苛责,估计也是觉得这事情是林家人做得不地道。
林常来暗暗给弟弟挽尊:“其实倒也不是你小叔的错,是你大妹林静的主意。她说要是爹娘不离婚,就不给你小叔养老,她们还要把你婶娘接到外地去住……你小叔也是气急了,说你婶娘带出一双不孝的女儿,才真要离婚的……”
林逸秋一想前因后果,倒也明白了。两个小姑娘从小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看着父亲打母亲,母亲是如何如何委曲求全,如何如何想办法供她们读书,而父亲的作用从未发挥过。
而林逸秋千叮咛万嘱咐让桂金枝供她们读大学,两个人倒也争气,一个考上了大学,一个考上了大专。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更加为母亲的遭遇抱不平。
只是这世界上,子女要求父母离婚的,终究还是少之又少。在农村,这更是贻笑大方的事情,林常来肯定不会同意,所以便用不赡养他做要挟……
可女儿们的一片苦心,桂金枝竟然不同意,林逸秋想知道里面是另有隐情还是什么。
“为什么?”林逸秋问。
桂金枝操劳了一辈子只为了这双女儿,如今女儿有出息还愿意给她养老,让她离婚也是帮她解脱小叔这个负担。
林常来补充了一句:“家里闹了好久,左邻右舍都知道了。”
张秀芳逃到京城来,未尝不是抱着图清净的想法:“你如今是大了,我想让你劝劝妹妹,她最听你的话了。这要是离了,你爷爷奶奶脸上面子肯定挂不住。”
林爷爷林奶奶一向都是帮着桂金枝的,可在离婚这种问题上,林逸秋也很难认定他们到底会不会帮儿子。
“我考虑一下吧。”林逸秋委婉地表达了一下拒绝。
张秀芳却以为他听进去了,脸色好了很多:“不说林静了,还有林玲那丫头,她好好的不读书,竟然跑去竞选了个什么小姐,还拿了奖,说是以后不准备读这个专业了,你说家里供她上学多不容易啊……这不是胡闹嘛!我们是老咯,所以你们一个个都不听话!”
林玲林静姐妹长得都很好看,有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五官也很大气。要是真的进入娱乐圈也未尝不可。
合着在这里等自己呢,林逸秋懒洋洋道:“妈,我还算不听话呐?”
“行了,不说这些了,我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想问你——”张秀芳脸上出现了前所未有郑重的神色。
林逸秋穿越过来那么久,也就是之前跟身世话题有关的时候,张秀芳才会露出这样的神色。他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你坦诚地告诉娘,你有没有喜欢的人?”
林逸秋沉默地看着张秀芳,没有说话。
张秀芳又换了一个方式问:“你不想结婚,是没有喜欢的人呢,还是……有喜欢的人,但是没办法结婚呢?”
林逸秋差不多知道她在想什么了,笑了笑:“如果我说是后者呢?”
第203章 剧院
林常来一脸惊讶:“有喜欢的,那为什么不结婚?彩礼的事情爸妈会想办法,你别急这些。”
见林父还在为自己开脱,林逸秋索性也不瞒着了:“您觉得我这偌大的厂子开在这里,还有一家三层楼的公司,我还能差这点钱吗?”
“那你为什么……”不结婚呢?
林常来话还没说完,就被张秀芳打断了,她说:“你不结婚,那那个谁……他也不结婚?”
林常来见这对母子打哑谜,更着急了:“那个谁是哪个谁?”
林逸秋沉默以对,张秀芳瞬间就明白了。她突然想起今天餐桌上,周家父母尴尬的神情。想必他们早就知道了,只有自己还蒙在鼓里……
想到这里,失落跟恼火一齐涌上心头,张秀芳冷言道:“你向来是个有主意的,只怕是早有主张却不告诉我们吧!”
林常来反应过来,猛得一拍桌子:“你别告诉我这人是小刘同志?”
“是,我们在一起了。”
“在一起多久了?”
“75年立春在一起的。”
“哎呀呀,哎呀呀,那不是十多年了吗?你爸妈都知道?是了,他们肯定知道!”林常来笃定道。
张秀芳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懊悔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当时就不应该由着你下乡。”
林逸秋笑道:“爸妈,这不是下不下乡就能改变的,儿子喜欢男人,这是天生的,改不了。”
林常来看他嬉皮笑脸的就来气,痛心疾首地骂道:“什么天生不天生,我跟你妈,还有你两个哥哥,还有周家爸妈和你亲哥,哪个这样?你是不是犯糊涂了?”
林逸秋反问:“什么糊涂我能犯十年?”
张秀芳气了一阵子,终究是深沉的母爱又把她拉回了理智:“你真想好了?你们要过一辈子?”
林逸秋肯定道:“是。”
张秀芳说:“你可想好了,男人跟男人在一起,跟男女结合可不一样,男女结婚那是顺应阴阳……”
现在这情况比林逸秋想象中的要好一百倍,林父林母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且以张秀芳的文化层次,能出这样的话,都已经是很难得了。
林逸秋说:“除了性别以外,还有什么分别?这世间的男女总不过是一张证被牵绊在一起,想要分开还不是照样分开,人还能被一纸婚书绑一辈子?”
张秀芳想说自然是可以的,可是又想到桂金枝跟林常福,人到老年还在闹离婚,这话就说不出口了。
“那总是不一样的……还有孩子,你们两个没有孩子,以后怎么养老?”
“爸妈,我都那么有钱了,还怕老年过得不行?”林逸秋没说的是,等他老到行动不便的时候,起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了,他就是那个时代来的,知道以后的医疗发展科技发展都不是八十年代的人可以想象的。
“那外人照顾你终究是跟亲生的不能比啊……”
“我两个大哥都有子嗣,季年哥也是如此,我们不需要传宗接代……更何况,季年哥还有个侄子,过阵子我们就把他接到京城,以后我们把家产都给他,还愁他不给养老?”
林常来嘀咕了一句:“那他也是姓刘的……”
“爸妈,你们要想一下,你们究竟是要我幸福,还只是要我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给我养老送终。首先,我是不会抛下季年跟别的女人结婚的,那就是让我找个女人生一个私生子?”
林常来还没说什么,张秀芳第一个不答应:“胡闹!这不是辜负人家吗?”
林逸秋耸肩,意思是他也不可能去找一个无辜的女孩骗婚。
张秀芳想了想还是不死心:“你们分开是一点都不可能了?”
林逸秋点了点头。
林父林母长叹一声,这孩子大了,还有自己的经济能力,还不是亲生的,真是哪哪都牵制不住人家。
张秀芳索性也不说旁的了,赌气道:“算了,你既然想好了,我们也不多说什么,我倒要看看你们能走多久!”
林逸秋知道她这是松口了,难得撒娇道:“爸妈,季年哥的爸妈对他并不好,很小就把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以后你们就当多了一个儿子,就当我是招婿的也行啊!”
张秀芳还是生气,不耐烦道:“知道了知道了,唉,你这孩子——”
三人就此问题达成一致,林逸秋这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之后每当张秀芳看见刘季年,还是会不阴不阳地说两句,到后面慢慢也接受了。
第二日,林冬妮来到公司逮到了林逸秋:“哥,你不厚道,陷我于不义。”
林逸秋故作不知:“哪有?”
林冬妮叉手道:“哼,那你干嘛跟娘说有人追我的事情?”
林逸秋轻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们学生之间有爱慕心理很正常。”
林冬妮求饶道:“你别管我了,还是好好跟季年哥……呃,那个……”她好像说错话了。
林逸秋摆了摆手表示没事:“没事,反正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只是大家都不说。这样也好,他觉得他们跟天底下的普通情侣没什么区别,并不想被人指指点点。
次年,金熙顺利从电影学院毕业,接着就开始了寻梦剧院的筹备。
对此林逸秋自然是全面支持的,他开始联系当年宣传队伍的知青们,他们当中有人欣然接受,也有人以结婚生子为由拒绝。
而第一个响应上京的则是李招红。
林逸秋听说了这个好消息,激动地根本睡不着,第二天直接带着刘季年到火车站接人。
人是接到了,但是……
林逸秋把视线放在了一大一小身上:“招红姐?这位是?”
李招红大方道:“这是你姐夫,这是你大侄子!”
李招红丈夫爽朗地向前同林逸秋问好:“林同志你好,久仰大名。”
李招红原本放弃铁饭碗来京城上班,婆婆也是不同意的,是同样上过大学的丈夫一直在背后支持她。
李招红兴奋道:“我这是带着男人和儿子来投奔你来了……你就当他是个打杂的,给口饭吃就行了。我儿子这边,要是有什么适合的角色,你就让他上,也过过演员的瘾!”
李招红丈夫闻言只是宠溺地笑了笑,并不出言制止,可见也是个耙耳朵。
车上,林逸秋发自内心地感慨道:“你能过来帮我们,我们真的太开心了。”
李招红笑着摇了摇头:“金熙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小姑娘,而且寻梦是我们刘家村所有知青的青春,怎么能叫帮你呢?我已经写信给其他几个主演了,到时候让他们一起来。”
林逸秋知道现在大家都有家小,所以提前把一些事情说清楚:“这私人剧院在国内还是少数,开始可能并不盈利……不过金熙受过正规的教育,跟以前在村里演演肯定不一样了,我想她会越做越好的。”
接着刘季年说了一下演员待遇问题,这些年他也赚了不少,寻梦基本上是他跟林逸秋共同出资的,能不能赚钱先不说,重要的就是让它存活下来。
李招红非常自信:“我这一家老小反正是跟定村长跟队长了,我现在还后悔呢,没早点来……我听说阿媛都已经是厂长了?”
刘季年点头称是,前些年金爱国身体不适就退了,苏媛立刻就顶上了,她虽然年轻但资历老,又一直都是副厂长,厂里大大小小的员工都很服她。
林逸秋知道筹备一个剧院有多麻烦,只是没想到这一准备就是三年,直到时间来到九十年代,寻梦剧院才正式对外营业。
1990年5月1日,寻梦剧院正式开业。
第一部 戏就是当年在坪子沟名声大振的《白毛女》。
金熙对此很激动,她十五岁开始演喜儿,今年已经三十岁了,终于又要重新回到这个舞台了。
现在,她光站在舞台上就已经激动到不行了。望着台下黑暗的座位,一切仿佛回到了十五年前,那个异常寒冷却热闹非凡的国庆汇演。
金熙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幕一幕的往事,把自己置身于山野农村中,在热闹非凡的鼓掌中,她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排练。
剧院门口,林逸秋贴心地粘上了一副一副仿制的当年在知青队的海报,还有许多当年去农场表演的留影合照。还新式地摆放了很多花篮,吸引了一大波观众。
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因为好奇才来看的,很多人都知道这段历史,甚至有人就是知青。
“诶,这个刘家村怎么就搞得起宣传队。”
“就是,我当年下乡就顾着种田了哈哈哈……”
“这个《孙丁宝》是我当年看过的吗?”
“妈妈,什么是知青下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