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骑兵身上携带了疗伤的草药,张华找到药草,简单给廖化处理伤口。
廖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体质似乎有了不小的提升,否则正常人被八旗骑兵重创,早已经命丧黄泉。
“你到底是何人?”
廖化吃痛,龇牙咧嘴,对知晓未来的张华深感敬畏。
张华说起三国归晋的事情,云淡风轻,如同亲身经历,由不得廖化不相信。
“张华,字景略,知晓上下两千年之事。我在此地等待将军,需要将军协助,平定乱世。”
张华故作高深。
廖化穿越过来,已经不是蜀汉的将军,而且知道三国归晋结局的廖化失去了奋斗目标,于是张华赋予廖化新的使命。
“你虽是奇人异士,所说之言,有九分可信,却不完全可信。你救了我一命,需要我如何报答?”
经过张华的止血,廖化已经没有性命之忧。
“我将在此地建立一座村庄,收留流民。你在村庄待个三年,庇护村庄。三年后,随你去留。”
张华看到廖化击败八旗骑兵的神勇,决定用恩情忽悠廖化担任村庄的乡勇队长。
廖化可是蜀国先锋大将,担任区区一座一级村庄的乡勇队长,绰绰有余。
“我答应你。”
廖化想到一时无处可去,诸葛丞相又不知道到了何地,于是暂且同意下来。
“你不用躲躲藏藏了,出来吧。”
张华握着锋利的马刀,对准了一片树林。
刚才,张华还以为是什么野兽弄出的动静,但张华的余光瞥到了人影。
“两位军爷,小人乃是崇祯末年,鞑子入关时的落魄秀才,名为刘齐苏,绝无歹意。而且小人手无缚鸡之力,常为南村孩童欺负,恐怕就是有歹意,也有心无力啊。”
躲在树林里的那人在张华的施压下,终于出来,却是一个穷酸老秀才,身上长衫尽是补丁。
原来是明末的秀才,还遇到清军入关,怪不得一副贫困潦倒的模样。
等等,秀才在古代虽然不算是顶级人才,但也算是识字的知识分子了,管理一座村庄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刘齐苏,以你的身板,万一遇到山贼、乱兵,怕不是会一命呜呼。不如跟着我们,还能保住性命。”
张华很快抓住这个老秀才的弱点。
刘齐苏求之不得,连连应允:“只要给小人一口吃的就好。”
刘齐苏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秀才,在荒郊野外就是死路一条,唯一生存下来的方式,就是找到靠山。
张华仔细观察附近的地形,最终选在河谷平原使用建村令。
此处河谷,河水呈东西走向,张华估摸着东西纵横至少百里,南北宽度大约几里到二十里不等。
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建立一座百万人口的城池。
张华还不敢奢望能将村庄升级成为城池。
要是不巧碰到几万人的军队,估计整座村庄都会被推平。
村庄级别的实力,在几万人的军队面前,就是个笑话。
想要在乱世生存壮大,那就要经营领地,就要种田。
有粮才有兵,有兵才能扩张。
因此,种田才是王道。
张华发现自己想多了,思绪回来。
“刘老,你是怎么来到此地的?”
张华取出建村令,与刘秀才闲聊。
刘齐苏心有余悸:“小人与村里的人正被鞑子骑兵追杀,莫名其妙就来到了此地。刚才那伙骑兵,就是追杀小人的鞑子。”
怪不得那伙八旗骑兵如此凶狠,原来真的是明末的八旗兵。
那个时候,八旗骑兵正处于巅峰,野战无敌,明军在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被八旗击溃。
廖化也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碰到巅峰八旗。
“村里的人?你是说附近还有流民?”
“是的,他们逃到了林子中,小人年迈,跟不上他们,因此落在了后面。”
“多少人?”
“百来号人。”
好家伙,张华终于知道第一批流民的踪迹。
“叮!您消耗了建村令。请为您的村庄命名。”
“夏村。”
“叮!您的领地获得行政木屋一座,茅草民宅二十座,中型木制粮仓一座,建筑图纸若干。”
轰隆隆……
河流附近的平地突然一阵摇晃,一座行政木屋、一座粮仓、二十座茅草民宅拔地而起。
廖化、刘秀才目瞪口呆。
张华却面无表情。
行政木屋只是一座小木屋,以后就是自己处理内政的地方了。
茅草民宅是简陋的茅草屋,也就勉强可以遮挡风雨。
张华可以看到村庄的情况。
【领土】:夏村
【等级】:一级村庄
【领主】:张华
【入驻英雄】:廖化(蜀汉将军)、刘齐苏(明末秀才)
【状态】:平静
【特产】:鲤鱼(河流鲤鱼产量增加)
【人口】:3
【民心】:暂无
【治安】:暂无
【繁荣度】:10
【行政指数】:5(行政木屋)
【农业指数】:1
【经济指数】:1
【文化指数】:1
【军事指数】:80
【气运指数】:风水宝地(降低天灾发生概率,受到天灾影响较小)
【预计粮食产量】:暂无
【农田面积】:暂无
【粮食】:1000石
【木头】:无
【石料】:无
【铁矿石】:无
【仓库道具】:渔猎木屋图纸、乡勇营图纸、初级采矿场图纸、初级采石场图纸……
【城防工事】:无
【现有建筑】:行政木屋×1(1级建筑)、中型木制粮仓×1(2级建筑)、茅草民宅×20(1级建筑)
【距离升级二级村庄所缺繁荣度】:90
……
整座夏村最有价值的可能是1000石粮食的粮仓了。
乱世,最重要的资源是粮食,尤其第一年,种田产出需要时间积累。
在缺粮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粮仓的余粮、狩猎、渔猎、采集等方式度过最艰难的第一年。
“刘老,你去林子中,找回乡人,我们这里有粮食。”
村庄只有可怜的三个人,缺少人口,于是张华让刘秀才去寻找躲在山林里面的流民。
只要张华有粮食,那么就不怕没有流民前来投靠。
民,以食为天。
第三章 第一批村民
张华等了半天,刘秀才终于在山林里找到了一群胆小的流民,将他们带至夏村。
“一共有56户人家,148人,其中壮丁约有70人。他们听说村里有粮食,都愿意在村子定居。”
刘秀才清点人数,不禁几分唏嘘。
“平均下来,每户人家不到3人啊。”
张华听完刘秀才上报的人数,觉得有些离谱。
古代农村,讲究的是多子多福,正常情况下,每户人家不会只有一家三口。
刘秀才连连摇头:“明末大旱,清兵入关,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我们村子还有百来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