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六巧讲述地更加波澜起伏,并且富有感情。
苏润臧尴尬笑:“今儿个得到消息时,确实有些晚了,娘若感兴趣,赶明儿我们哥儿俩也多去关注一番。”
第12章 发簪
关于用常杉一家的倒霉事给自家取乐这种事,苏润允和苏润臧完全没有一点负罪感。
早在先前退婚前,他俩就已经和常杉闹翻了。
他俩和苏满娘年龄相近,自小一起长大。幼时家中为了供苏父读书,条件不是非常好,他们三人和小姑姑,都是有人闯祸,其他几人帮忙一起遮掩,情意非同一般。
后来父亲、祖父、祖母一齐病倒,小姑姑离开,苏母每日忙着照顾苏父三人,忙得不可开交。
他俩作为苏家剩下的两位男丁,除了白日出门帮忙砍柴,就是在乡下逼仄的书房中努力看书学习。
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艰辛的时光。苏满娘当时不过六七岁,她个子不高,却放下了喜爱的书本,努力地将剩下的家务、挖野菜、做饭等活儿一手包。
苏母无助哭泣时安慰母亲,苏父颓丧无力时鼓励父亲,晚上稍微清闲时,还要就着月光,一针戳一下手指头的给他俩缝补衣衫鞋袜。
如果说,小姑姑的离开,为苏家三位长辈争取到了康健的契机,那么,在那四年时光中一直笑呵呵忙碌个不停的苏满娘,则为家中驱散了阴霾,承担起了长姐如母的一切重担。
所以,虽然苏满娘在退婚这件事上没有表现出多么痛苦的情绪,他俩还是将常杉给记恨了个彻底。
眼见着出孝回到省城,苏满娘的亲事还未有着落,苏父、苏母急,他俩却比苏父苏母还急。
只是之前忙碌备考,憋着劲儿要为满娘提高身份,一直无法付诸行动。
哪怕苏满娘一直在说,无论什么样的人家,她都能有能耐过好,让大家不用挑选得太过精细,要求那么多,但他们却并不想让她受这委屈。
最近这几天,他们一直出去赴宴,除了因为双双上榜、成为秀才,心情高兴以外,更多的,也是想趁着这个出孝后的难得聚餐机会,为姐姐寻摸合意人选。
而显然,他们这将近小半月的努力,并非没有收获。
说完八卦,苏润允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精致的红色发簪:“一进门就听闻大姐在布庄定制的流蝶裙取回来了,这发簪是我和臧弟凑钱买的,姐姐不要嫌弃。”
苏满娘眸光微闪,将发簪接过。
这是一枚造型别致的可爱银簪,价值虽说不高,但胜在其上镶嵌的红色玛瑙石艳丽透亮,一枚特大颗的在银簪之顶,周围还有一连串的小颗点缀,最下面更是坠了一串儿的细碎的流苏,玲珑精巧,尽是巧思。
“谢谢大弟二弟,我很喜欢。”
她将发簪捂在手心中,细细把玩,半晌突然响起了什么,她柔和的杏眼儿眨了眨,抬头看向两人,就见苏润允和苏润臧正看着她眨着眼儿笑,她心中一阵暖流翻滚,甚至莫名地有些想哭。
她恍惚记得,小时候在祖宅居住那段时间,有时她会和他俩一起上山砍柴挖野菜,或者她上树掏鸟蛋,为家里人补身子,扯着他俩出来背锅。
闲得无聊时,她也会和他们说一说她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比方说,希望小姑姑明天就能回家;
比方说,希望爹爹马上就能考上举人,将镇上的房子买回来;
比方说,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枚特别漂亮的簪子,上面还有大颗的玛瑙石,颜色特别艳红、特别透亮……
当时,她也只是随意一说,只偶尔午夜梦回,梦到那段时光时,会跟着回忆一番。却未想到,他们竟还一直记在心底。
这根簪子,真的就像是她幼时烂漫幻想的那副模样,甚至在细节处,比她想象的那支还更加漂亮。
苏润允和苏润臧见她眼角有些发红,连忙哄劝:“大姐姐莫哭,哭就不漂亮了。”
“很是很是,等润兴和晏娘来了,该笑话你了。”
苏满娘噗嗤一声笑出声来,她用帕子掩了掩眼角,嗔道:“哪有像你们这样安慰人的,真是。”
苏润允和苏润臧笑了两声,怕她再继续伤感,连忙转移话题对苏母道:“这一次的院试,知州家的沈公子也上榜了。今晚我们遇到他,他说再过五天,会在辛图城外的庄子上举办一场赏荷宴,邀请我们前去。”
苏母对于儿子们的这些应酬,并不会太掺和:“那是你们的朋友,想不想去自己决定就好。”
苏润臧却看着苏母,灿笑道:“这不是沈公子还说,届时可携带家中的年轻女眷一起,由其妹招待嘛。我们就想问问娘,你看我们能带大姐姐一起去吗?”
苏满娘手上动作停下,看向两人,目光有些迟疑。
苏母已然惊喜回答:“去!既然受邀,你们便带你们姐姐一起过去,只到时注意着些,不要让人欺负了去。”
“那是一定的。”苏润臧连忙承诺,“只是不知到时会不会男女分开,不过我们同窗还有一位匡秀才也会带妹子同去,可以拜托她,到时与姐姐一起。”
苏润允也跟着补充:“而且听闻这次去的,都是些有教养的大家小姐,如果姐姐能在那里多认识几位新的手帕交,也是不错。”
苏满娘的那些手帕交,苏家都有所了解。
随着她们一个个嫁了人,再加上苏满娘连续数年的守孝,大部分都断了联系,唯二两个还一直通信的,更是都嫁出了省,实在太远。
现在再重新发展一些,很是应该。
见几人三言两语几乎就要这事情敲定,苏满娘想了想,还是张口:“若是带我去,可会给你们拖后腿?”
其实她想问的是,会不会给他们丢人。毕竟家中有一位大龄未定亲姐姐,到出门交际、认识新朋友的时候,肯定不会是一个好听的话头。
苏润允连忙道:“姐你这样漂亮,到时候别人羡慕我们都来不及呢,怎么会拖后腿。”
苏润臧点头:“姐姐你便当是陪着我们,第一次去这种地方,我们也怯呢。”
两人又跟着连番规劝了一通,苏满娘才犹疑着点了头。
苏母笑看着三位小儿女和谐相处的模样,也跟着露出了笑意,拉过满娘的手轻拍道:“既然出孝了,满娘你也很该出去走走,就这样定了,到时就穿你今天取回来那身,让你几个弟妹好好开开眼。”
苏满娘红了面颊,娇嗔道:“娘。”
用过晚膳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略聊了一会儿,便各自回了房。
苏满娘梳洗完毕,也赶着六巧回去休息。
等房内安静下来,她从怀中取出两位弟弟给她买的红玛瑙流苏簪,手指轻抚上面大颗地透亮朱红玛瑙,又将它放置烛火前细瞧,半晌,唇畔漾出柔柔的笑意。
只是,这笑意只维持了一会儿,又缓缓回落。
因为接连守孝的缘故,她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去融入过辛图城中的未婚少女圈子。
十八岁这个年龄,在省城的未婚少女圈中,即便是还未成亲的都属凤毛麟角,更遑论她这种还未定亲的。
她将簪子紧紧握在手心,心中有着些微的惶恐和淡淡的不安,却又被她很快压了下去。
大弟和二弟的好意她知晓,所以,她理智地清楚,自己不能一味退缩。
打开妆台,苏满娘一件件对比自己届时会需要用到的首饰。
即便不能出挑,也不能丢脸。
如果可以,尽快找到一个能够让家人满意的人家嫁出去,让家人放心,才是她现在的当务之急。
次日,六巧早早起床,在和苏满娘知会过后,就又去了常家和李家附近蹲守,探听最新八卦。
也因为六巧的积极,苏家愣是在赴全荷宴前,将两家的热闹给听了个全程。
第13章 出发
那位被老李氏逼迫着打了胎的姑娘家,这些日子闭门不出,短期内探不出什么新八卦。
反倒是常家和李家,你方唱罢,我方又起。
不得不说,对于常父常母而言,他们是真的爱面子,也是真的不敢惹老李氏。
在李月娥生产当天,他们去过一次,对方不放人,等次日,听说李月娥因为早产生了个天生体弱的小子,又去了一次,再次被拒之门外。
两次都被老李氏堵在门口,骂了个狗血淋头,当然喷得更多的,还是那位从始至终都将头埋在家里,连面都没敢出来露一下的瘪犊子女婿。
可能是连续被拒了两次,被骂得老脸拉不下来,常父常母之后便不再过去。只在家中安慰听说新欢被迫打胎、而郁郁消沉的新任秀才公常杉。
对于李家而言,常家来人他们烦,常家不来人他们更烦!
后来老李氏干脆让李家的几个陪嫁小厮和丫鬟回去,将李月娥的嫁妆东西全部锁锁好,就等着看常家那抠搜样儿,如果没有李月娥的嫁妆贴补,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再后来,苏家还没等到看到两家斗法的最终结果,就等到了知州家沈公子主办的赏荷宴。
这天一大早,苏满娘早早起床,净面、梳洗打扮。
梳好发髻,她取出自从出孝后,苏母便给她采购回来的胭脂水粉,对镜细细描绘。
六巧看着她将本就已温和娴雅的面上,添上眉黛、朱粉,寥寥数下后,似粉面含情,顾盼间神采越发鲜活。
直到看着苏满娘将最后一笔落下,轻抿上唇纸,为饱满的唇瓣沾染上朱红的色泽,并细细完成最后一步修饰,六巧才跟着呼出一口气,激动感慨:“小姐,我怎么感觉你现在比起之前漂亮了那么多。”
苏满娘侧头回嗔:“那一定是你的错觉。”
年纪越大,就越是没有年轻时的娇俏,她只是对着镜子,就越能轻易发觉自己的气质越发沉静,又怎会比之前漂亮。
六巧摇头嘟囔,“小姐你就是太谦虚了,这么漂亮,怎么可能是错觉?!”
另一边,苏润允和苏润臧早早就用完早膳,来到前厅等待。
苏母只陪着他俩略等了一会儿,就实在按捺不住,跑到苏满娘的闺房,陪她一起收拾。
苏润允一边等待,一边与苏润臧道:“大姐已经几年没有进过城中交际圈,一会儿路上咱俩再多为大姐普及一下这次可能去的人的身份。”
苏润臧点头。
两人清楚,现在的风俗对男人与女人要求大不相同。
他们兄弟俩即便结婚再晚,只要有足够的理由,婚娶市场中就不会愁娶不上媳妇;但于女方而言,却是年纪越大越吃亏。
正这样想着,便听到苏母那标志的舒朗笑声,和苏满娘的羞涩娇嗔:“娘。”
两人马上抬头,只一眼,便忍不住看怔了去。
只见被苏母牵手拉出来的女子正一身朱红广袖流蝶裙,朱红似火,粉面含羞,薄纱轻拢间,颇有轻袅摄魄之态。
苏满娘脚踩细步,行动间身上轻薄白纱上的蝴蝶似是要振翅欲飞一般。
可能是由于苏满娘近几年孝期很少着红,也很少上妆的缘故,即便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两兄弟见到她今日这番装扮,都不可避免的生出一股透过时光的惊艳感。
见到大弟和二弟的眼神,苏满娘面上飞上两抹薄红,轻抬眼帘嗔道:“真的好看吗?”芙蓉秀脸,星眼如波。
苏润允连忙起身:“姐,你今天真漂亮。”
苏满娘羞涩的抿着唇:“谢谢大弟。”
苏润臧也毫不吝啬夸奖:“天啊,娘您这根本就是暴殄天物,我姐姐这样美,您为什么在家的时候不给她好好打扮打扮。”
“滚滚滚,就你们两个臭小子,谁天天化大半个时辰妆收拾给你们看,也不去照照镜子,看看你们那两张皮猴脸。”
“娘……”
“娘……”
“好了好了,糕点和水已经给你们放在了马车上。既然是出去玩,你们便快些出发,免得半上午天太热,到的时候妆都该花了。”
兄弟俩连忙点头,与苏满娘一起朝苏母行完礼后,便赶紧出门上了马车。
苏家的马车并不多宽敞,只能坐四五人罢了。因此,五福便留在了车厢内,四喜与老陈头一起坐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