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萧长叹一声,“再等等吧!”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援军,眼看便要支撑不了,墨萧站在城墙上看着一片狼藉,再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终是闭上眼睛,此事必然有蹊跷,南霖国突然开战,他被派出来,二皇子被派出来,如今便只有墨亦在那里。
可是如今的形式容不得他多想,眼下必然要先坚持下去。
夜里邵淳突然来报,有许多士兵突然高热昏厥。
墨萧急忙起身去看,已有许多人同时感染,墨萧心下一惊,已觉得不好,这样子像极了瘟疫。
墨萧立刻下令,“去将他们用过的所有东西销毁,并对已感染的士兵集中处置,除了大夫,其他人均不得接触。”
发现得还算早,感染人数并不多,大夫文抒仔细检查了一遍,拱手道:“殿下,辛亏您处理及时,只是如今没有药材,只怕会进一步恶化。”
墨萧长叹一声,半晌才对邵淳吩咐道:“散播出去,这里发生了瘟疫,挂上免战牌。”
瘟疫是所有人都怕的,因其传播性极强,难以医治。所以地方一旦听闻他们有人得了瘟疫必然会避而远之。
翌日一早北临军得了瘟疫的消息便已传播出去,墨萧特意吩咐今日不要严防,南霖必然会来确认。
墨萧亲自带着人上山采药,虽然也有药,可是这些草药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经过确认北临得了瘟疫的消息很快便传回南霖国。
苏念卿跪在段清婳面前,“母后,此生未求过你,可是今日我要求您一件事。”
段清婳拉起苏念卿,“可是北临的事?”
苏念卿的眼泪婆大滴大滴往下滴,“他在燕阳关,以他的性子绝不会放弃一个下属,如今北临皇帝已死,五皇子在京都主持大局,想来不会帮他,必然是让他自生自灭!”
苏念卿说着,身上开始颤抖,此生一直都是墨萧护在她身边,她一直以为离开他就可护他,可是她错了,她该在他身边帮他,夫妻同心才是。
皇后终未开口,苏念卿像极了她当年为了蓝子义不顾一切的样子。
半晌才开口,“你要带走苏家军?”
苏念卿点点头,“苏家军是哥哥留下的唯一的东西!”
皇后看向苏念卿,在她眼里看到了坚定,那是一种几乎刻进骨子里的坚定与决然。
段清婳一滴泪从眼角划落,“所以你还会再回来吗?失去你的这十八年来,母后每天都在想你,想你长大后的样子,想你是否过得安生。”
所以当墨语来到南霖时她也对她极好,可是后来她发现墨语并不是苏念卿。
苏念卿抬眸看着平时雍容华贵的皇后此时有些憔悴的模样,心口微微有些疼,从未感受过母爱,现在却在皇后这里感受到了。
苏念卿扑进皇后怀里,“母后,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
段清婳轻轻拍着她的头,小声道:“自私的是我,你去吧!就算是母后欠你的。”
苏念卿知道私自带走苏家军的后果是什么,若是平日也就算了,可是如今她带走苏家军是为了同南霖国抗衡的。
苏念卿抬眸,脸上却显着担心,“可是父皇若怪罪下来怎么办?”
“他不会把我怎么样的,放心去吧!”
苏念卿跪下磕了三个头,转身离开。
第二日皇后要出游,苏念卿带着苏家军护送!
苏念卿带着苏家军一路北上,没日没夜地赶,她却不知此时皇后正跪在皇帝面前。
皇帝发了很大的脾气,此生都未对皇后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你竟敢私自放了她,你可知道你放了她,她带着苏家军是为了对付我们的?”皇帝指着皇后,额头上青筋暴起,“你简直胡闹!”
段清婳也不说话,只静静听着,等皇帝平复下来才缓缓开口,“这是我欠她的,她这辈子都未喝过我一口奶水,也从未感受过一次母爱。将她教得这么好养得这么好的人是她的哥哥,一个只比她大九岁的孩子。”
段清婳说着便哭起来,“子义,你知道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吗?你知道一个九岁的孩子独自带大一个婴孩吃了多少苦吗?”
皇帝听完沉默了,他不是无情无义的人。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该感谢苏家不是吗?苏家军是她哥哥留下的唯一东西,这次就当是我们还苏家养育念儿的一个人情。可好?”
皇帝终是未曾开口,只在御书房坐了许久。
墨萧此时面对越来越多已经感染的士兵,粮草不足,援兵未到,药也为送到,。只得到消息:誉王暂时守卫燕阳关,不得回京。
墨萧头痛欲裂,一掌拍到桌上,冷声道:“墨亦,是谁给你的胆子?”
此时他才后悔太过仁慈总是顾念着兄弟之情,没想到墨亦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早已被权势蒙蔽了心智。
第二日墨萧依旧在和文大夫一同查看病情,死亡的士兵越来越多,此时正值夏日,天气极热,病情传播得极快且难以控制。
邵淳看着墨萧脸色通红,急忙问道:“爷你是否也有些发热?”
墨萧摸了一下自己的脸,确实很烫,可是立即道:“我没有!”
文大夫拉过他的手搭在脉搏上,“殿下您快去休息,如今你的脉搏不正常,只怕是……”
文大夫话未说完墨萧便出言打断他,“我没事!”
墨萧说着便大步回到营帐,只是头特别疼,所以便躺下休息了一会儿,可是头越来越晕,身上也越来越烫,可是他怎能让别人知道?若传出去军心更加不稳,于是只悄悄让文大夫拿了草药来,连邵淳也不知情。
赶了八日苏念卿终是到了燕阳关,可是带着苏家军难以掩饰,所以苏念卿便绕过南霖国的营帐趁夜走上路到了燕阳关城墙之下!
苏念卿让人传了信给墨萧,可墨萧久久都未放她们进去。
墨萧强撑着处理军务,邵淳禀报道:“爷,王妃已经等了半日了,若不放他们进来只怕南霖国的兵士起疑了!”
墨萧头也不抬地道:“谁让她来的,如今她是南霖国公主,谁知道她是不是南霖有意派来的细作,传令下去若谁敢放她进来格杀勿论!”
邵淳将话带给苏念卿,只说让她回去,誉王不想见她。
苏念卿骑在马上对着城墙大声喊道:“邵将军,告诉墨萧,就说我说了,只要夫妻同心,天大的困难都能解决!”
墨萧躲在城墙上,听到了苏念卿说的话,顿时觉得心口很疼,可是如今他这样怎能再将苏念卿扯进来?
墨萧唤来了邵淳,片刻后邵淳过去说道:“爷说休书已写好,您与他再无瓜葛,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第二百三十四章 回京
苏念卿却并未像墨萧想得那般径直离去,依旧骑在马上大声对城楼上喊道:“我不要休书,墨萧你无权休我,我知道你怨我恨我,我以为那种是保护你,可是我错了,夫妻同心没有过不去的坎!”
苏念卿的话墨萧听到了,可他依旧没有露面,就那样躲在城墙上苏念卿看不见的某个角落。
“还有兄弟齐心,墨萧我带来了治疗瘟疫的药,我一定能医治好他们的。”
楚沉同样对着城楼上大声喊,墨萧眼圈红红的,此时他多希望能够与他们并肩作战,可是瘟疫太可怕了,他不愿再将他们牵扯进来。
墨萧终是走上前来,对着下面的苏念卿说道:“我这辈子都不愿见到你,你是个朝三暮四的人。”
苏念卿看到的却是墨萧苍白的脸以及干裂发白的嘴唇,心下便紧张起来,大声问道:“你怎么了?”
墨萧掩面咳嗽两声,苏念卿更加担心,于是纵身一跃径直飞到城楼上,墨萧没想到她会如此,于是急忙退后几步,“快将她拦下!”
苏念卿厉声道:“我是誉王妃,谁敢动我一下?都让开!”
苏念卿大步走到墨萧跟前,“你到底怎么了?”
墨萧一直往后退,“你别过来!”
苏念卿却不理会他,大声道:“快,让他们进来,我带着苏家军来了,楚沉也来了,他带来了药,瘟疫是能治好的!”
墨萧只是不想让苏念卿也同样受感染,可是如今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总不能让一众士兵都死在这燕阳关。
苏家军终是入了燕阳关,楚沉带来的药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只是墨萧一直将自己反锁在屋里,不让人探望。
苏念卿等在营帐外,墨萧在里面一天了,“墨萧你把门打开,你也染上了是不是?我端来了药。”
墨萧只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你别进来,把药放在门口!”
苏念卿更加肯定墨萧染上了瘟疫,想了一下便把药放在门口,轻声道:“那你自己起来喝药,我先走了!”
墨萧听到苏念卿的脚步声,又看着她的影子消失在营帐外,这才轻轻走了出去打开房门。
刚端起药苏念卿便走上前来,“你何必这样背着我,我不怕的。”
墨萧急忙捂住口鼻转身回到屋里,苏念卿却拦在她面前,“你别想再甩开我了,我不会离开你的,。”说完便先一步走进墨萧的营帐。
“你出来,你不能进去!”
墨萧看着苏念卿走进自己的营帐,担心不已,十分着急的样子,她若进去必然染上瘟疫。
苏念卿却再次走过来拉着墨萧的手,“无论如何我都陪着你!夫妻同心,生死同命!”苏念卿说着便钻进墨萧的怀抱。
墨萧一手端着药,另一只手也没去抱她,腰上是苏念卿紧紧环着的双手,在这一刻久别的心跳加速在这一刻又体会到了。
“苏念卿你何苦又回来,我明明护不了你和苏家军。”
苏念卿依旧紧紧环着他的腰,“对不起,以前都是骗你的,我以为离开你才是好的,可是我错了,以后再不会了。”
苏念卿的泪水在这一刻终是再没忍住。
此时楚沉端着药过来,却在营帐外面便看到了紧紧相拥的两人,于是急忙转过身去。
自己于她而言终究只是路人。
苏家军与南霖国交战,三日后便大获全胜,而南霖也在此时收兵。南霖皇帝也应下了皇后的话,他们就当是还了欠苏念卿的。
只是经过楚沉的医治,墨萧的病有所好转,整个军营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不再是死气沉沉。
夜里他们架起了火,烤起了野味,苏念卿同墨萧牵着手出来,远远便闻见了香味。
墨萧便拉着苏念卿的手朝着火光走去,阴沉着脸道:“我们已经到了要靠这些才能活下来了吗?”
他知道如今已没了粮草,每日的饭食是此前的对半,所以从南霖退兵那日起他们便会上山打些野味来。
众人一看到墨萧的样子急忙低下头,不敢看墨萧。
苏念卿却走上前去从整只的野鸡上撕下一只鸡腿来,放到嘴边咬了一口,走到墨萧身边来,“好香啊!”
众人都以为墨萧会对誉王妃发火,可是墨萧抬眸看了一眼苏念卿,再看看众人,依旧阴沉着脸小声道:“只分给誉王妃,不分给本王尝尝吗?”
邵淳的心在这一刻才算放松下来,急忙拿起一只鸡腿递给墨萧道:“爷,您尝尝!”
墨萧咬了一口道:“还不错,明日本王亲自同你们去!”说完又看了一眼苏念卿,“念儿可要和我一起?”
众人这才大笑起来,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墨萧,都是因着苏念卿的到来,实际上上山打猎也是苏念卿偷偷出的主意。
墨萧坐下来同士兵们一起烤着野鸡,说着话,直到月亮升起来。
修养了几日,瘟疫得到好转,重病士兵的病情得到控制,轻度的已经好转。
墨萧决定先让那些未曾感染过的士兵先走,其余人等先留下来,直到全部好转再行回朝。
邵淳也留下来,苏念卿楚沉和墨萧带着众士兵朝京都去了。
可是刚出了燕阳关便收到了京都传出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