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葬明_分节阅读_第343节
小说作者:寒风拂剑   内容大小:4.28 MB  下载:葬明txt下载   上传时间:2013-04-01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3/3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击溃了鳌拜所部之后,李信立即挥师将金州城包围了起来,并且马上构筑工事,就地组织工兵营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开始了攻城行动。

  罗洛浑本来就身负有伤,而且城内的建奴军也亲眼见证了鳌拜所部的覆灭,士气十分低落,在勉强抵抗了五天时间之后,金州城还是被大中军宣布告破,主将罗洛浑最终选择了在城中自杀身亡,城内数千建奴兵只有一千多人最终从城北突围,逃往了复州,其余城内的近两三万军民,在大中军破城之后,大部被屠,少量被大中军所俘。

  这次北伐,肖天健特意给兵部交代过,对于军纪方面的事情,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这不是在国内对付自己汉人,犯不着给这些鞑子留什么情面,所以各部军将得到了兵部的通令之后,都奸笑了一番,基本上除了正常的军纪之外,对于什么奸、淫掳掠以及杀俘虐俘的行为都打开了绿灯,使得这次入辽作战的大中军将士,突然间变成了一支支兽军,所过之处可谓是一片焦土,彻底也让建奴体验到了什么才叫凶残。

  虽然这么做会造成辽东人口数量大减,但是在肖天健这个皇帝眼中,像这样的鞑子,死一个少一个,死光了最好,今后中原政权想要牢牢控制住辽东,还是要依靠大批朝辽东移民,否则的话这些鞑子留着也是不稳定因素。

  而且肖天健痛恨建奴鞑子,他在很多年之前,便多次在军中发表过:“只有死鞑子,才是好鞑子!”的言论,以至于军方的将士上下人等,都熟知他们皇上的这个言论,所以入辽作战之后,这些长期受纪律约束和压抑的当兵的,一个个都爆发出了足够的兽性。

  (今天再次惊见老友胡噜呼噜兄弟给我巨额打赏,实在是感激万分!另外还有老朋友hong360、兔子乖乖1二位兄弟的打赏,让我很是感动!不管如何,这本书我会好好写好结尾的!

  另外有关新书的事情,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忙着准备,不过因为题材问题,已经被毙掉了三本了!很是有点郁闷!这些天正在等待编辑大人对第四本进行审核!估计还是凶多吉少!编辑对我要求看来很高!也希望新书上传,能奉献给大家一本可读性更好的书!)

  第一百九十七章 冬季休战

  整个辽东之战一直进行到了十月底的时候,才完成了第一年的作战阶段,在四月到十月的这为期半年时间的两路作战之中。

  左路军在罗立的统领之下,和大批蒙古骑兵的配合之下,成功的收复了辽河和三岔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几乎将这一带的建奴屠戮一尽,大批建奴鞑子在得知大中军对待他们的残暴政策之后,纷纷弃了这些他们占领时间并不算太长的土地,逃回到了辽阳和海州等地避难,而原来被建奴所掳的大批汉人奴隶,趁机也纷纷逃脱他们的主人,甚至于趁势袭杀他们的建奴主子,提着建奴的人头投奔大中军投效。

  而右路军在七月底攻破了被建奴号称固若金汤的金州城之后,在李信和刁正的统领下,一路由南向北朝着辽东腹地攻进,一路则拉着朝鲜仆从军,从东向西不断的对辽东发动进攻。

  虽然在十月大雪封路之前,两路人马都没有能攻至建奴的盛京,但是这一年的攻势结果还是让肖天健颇为满意的,整个辽东半岛基本上在这半年之中,都重新落回到了汉人的手中,大批盘踞在辽东半岛上的建奴抑或被杀,抑或是逃回了辽东腹地,使得建奴的控制区大幅度的缩小,被压缩到了辽东腹地之中,不管是从陆路还是海路,他们都彻底被大中军切断了和外部通商的机会,也使得他们彻底没有得到朝鲜粮食的可能性。

  朝鲜国在这一年之中,表现的相当积极,除了征调了数万民夫协助大中军对建奴发动战争之外,还调动兵马仆从大中军对建奴作战,更是调动了大量的粮秣物资来支持大中军的行动,使得大中朝免去了很多对右路军粮秣供应的后勤麻烦。

  建奴这些年来,在辽东可谓是将周边各族都给欺负惨了,现如今随着大中军一路高歌杀回到辽东之后,这里的周边部族也都看出了建奴的虚弱和困境。

  建奴强盛的时候,凭借着巨大的军事优势压制着这些部族不敢反抗,但是到了这会儿,建奴悲哀的发现,他们四面都是敌人,许多原来对他们非常恭顺的部族,居然弃了满洲八旗的身份逃离了他们的控制,回到了各地山中观望风头,更是有人开始明刀明枪的和建奴对干了起来,欺负的就是建奴现在无法腾出手来对付他们。

  整整一年的征战下来,建奴本来就不宽裕的口袋更是瘪到了极点,和之前建奴发动战争不同的是,这一次建奴属于彻头彻尾的失败一方,他们再也享受不到任何战争红利,再也不可能通过战争获取奴隶供他们役使。

  这一年夏季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噩梦一般,什么狗屁的农业都几乎没有能收获,除了丢失了大片控制的土地之外,就连他们没有丢掉的土地之中,也因为汉人奴隶的不安分,以及大批旗兵被抽调去作战,使得建奴这一年的粮食收成非常差。

  到了十月第一场大雪开始落下的时候,盛京之中传出了粮价暴涨的消息。

  曾几何时关外粮食也十分匮乏,建奴通过不断的用兵,一是大肆抢掠关外汉人的粮食财产,而是通过所获的金银财物向内地购买粮食。

  许多大明无良的商人,其中特别以晋商为主,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在关内大肆囤积粮食,然后转运到关外贩售给建奴,愣是通过这种手段,建奴使得关外粮价平抑下来,降到了连关内都不敢想的程度。

  相反关内却因为气候的原因,灾荒不断,粮食又被汉奸商人们大批转运出关,酿成了关内特别是陕西一带的农民军大爆发。

  可是当今年也就是天元四年,如果按照历史旧的轨迹来计算的话,那么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的冬天,对于建奴来说,他们却再也无法通过这种手段来获取粮食了。

  历史就是这么讽刺,如果按照旧时空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说,这一年也正好是建奴入关的时候,清军起大军进入关内,踏上了征服整个中原大陆的进程。

  可是在肖天健出现之后,历史进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明王朝在大中军的催逼之下,提前了三年多的时间轰然倒塌,清军也没有能如愿以偿的夺占燕云之地,反倒被大中军在山海关一带打的大败亏输,龟缩回了辽东。

  三年时间过去之后,大中军按照肖天健当初的誓言那样,挥师关外,开始了对辽东建奴的征伐之战,虽然比最初肖天健预料的两年时间晚了一年,可是终归还是来了。

  建奴终于品尝到了失败者的苦衷,在这一年冬天到来的时候,开始走入了他们的穷途末路。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皇太极这个家伙,自几年前便病怏怏的,愣是坚持到了这个时候,而没有像历史上的那样,在这一年的八月间就突然嗝屁。

  不过到了十月间的时候,皇太极这个家伙,终于还是走完了他既辉煌又可悲的一生,在四面楚歌之中,于十月初十晚上,驾崩在了盛京的清宫之中。

  这半年来,面临着大中军的进攻,多尔衮和皇太极都临时放弃了争权的内斗,集中力量阻止大中军对他们建奴的攻伐之战。

  可是在连连失利面前,进入十月的时候,皇太极还是感觉到了他已经撑不下去了,因为豪格在崇祯十四年入关之后兵败失踪,已经不可能继位,于是在他死之前,下旨传位给了活着的长子,也就是他的四儿子爱新觉罗叶布舒,让他继承皇位,继续统治他所谓的大清国。

  历史彻底的改变了轨迹,因为各种巨变,导致了顺治皇帝没有能继承皇位,历史上也再也不可能出现顺治这个皇帝了。

  而皇太极四子叶布舒在皇太极暴毙之后,在盛京继位登基称皇,当日改元为顺德,成了建奴第二位皇帝,史称顺德皇帝。

  多尔衮因为连战连败,逃回到了辽阳一带,不敢入盛京面圣,所以也没敢参与皇位的争夺,不过皇太极一死,他还是联合建奴之中倾向于他的势力,入京以为皇太极奔丧和面见新皇的名义,逼迫着刚刚继位的顺德皇帝承认他在建奴中的地位,授其为摄政大臣,来统一调度兵马抵御大中军的“入侵”。

  可是不管他们怎么折腾,这一年冬天对于建奴来说,注定都是难熬的一个冬季,建奴严重的粮荒,导致了入冬之后大批建奴以及他们的奴隶活活饿死。

  大批建奴的包衣奴为了活命,不得不进行造反,要么就想办法逃走,迫使多尔衮不得不整日里派兵到处镇压这种造反的乱局。

  因为粮食的匮乏,也导致了建奴开矿的停滞,大批矿工要么造反抢粮去了,要么被饿死了,要么就逃入了深山老林之中,工匠们也无法开工,这更使得建奴的日子难过了起来。

  他们本来还可以依靠着在盛京和辽阳一带的工匠为他们打造兵器来补充军需,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再也无法维持下去。

  虽然入冬之后,大中军都停止了进攻性的行动,转而收缩兵力转入到了就地防御之中,可是他们的行动已经打垮了建奴的脊梁骨,剩下的就是靠着辽东的严寒,来对建奴进行最后一击了。

  虽然维持这一年的辽东征伐战,对于大中朝来说也很艰难,大中朝毕竟现在平定了南方诸省,获取到了更多的资源,来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在物资上又有几百条大船不断的给辽东诸军提供给养,所以他们的情况要比建奴好了不知多少倍,起码让辽东诸军入冬之后,都可以吃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

  在严寒到来之前,户部和兵部联合起来,调集沿海军民船只,向辽东大量输送了一大批的粮秣,转运到了各地囤积起来供诸军越冬之用,而且此次北伐作战,也尽可能的用的是北方的兵将,入冬之后又将一大批不太适应北方严寒气候的兵将撤回到了山东一带休整,所以一个冬天基本上没有造成过多的冻死冻伤,非战争减员也没有最初预料到了那样严重。

  特别是在前期战争期间,大中军获取了巨量的建奴积压下来的皮张,诸军在入冬之后,就地利用这些皮张裁制了大批的皮衣来供给将士御寒之用,同时就地建造厚实的营垒供大中军兵将御寒,并且驱使俘虏为大中军砍柴积薪,供给兵将取暖之用,甚至连稻草都实行了坚壁清野,运入各地营垒以及城中供给军方取暖。

  所以在充分的战争准备之下,这一个冬天让大中军比较轻松的度过,并没有影响到大中军多少战斗力。

  特别是在大中朝宣布开海禁之后,这两年间沿海一带的渔业发展非常迅速,各地沿海百姓都纷纷自行打造渔船出海捕鱼,也为军方提供了大量的海产品,这些渔获被腌制起来,大批运送到辽东供给军中将士食用,减少了对牲畜肉类的消耗,同时又为军方的兵将们提供了宝贵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取,确保了军方的越冬之用。

  第一百九十八章 扶植

  而在辽东大战开始之后,肖天健变亲自坐镇北京城内,关注着北方的这场关乎辽东乃至是中华未来的大战,与此同时在南方新成立起来的海上贸易集团公司,也开始迅猛的发展了起来。

  通过对海外贸易的垄断,集团的盈利非常可观,统一了出口价格之后的商品,使得各方都获取到了更大的利润,最不爽的恐怕就是那些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乃至是葡萄牙人甚至于还有英国人,中国的统一和海上贸易集团公司的成立,虽然准许了他们通商的要求,但是却使得商品价格大幅提升,让他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为此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提出了抗议,但是很明显他们的抗议无效,大中朝根本不会搭理他们这种鼓噪。

  而且海军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了原来南京造船厂、宁波造船厂之外,随着南方平定,大中朝沿海的造船厂这一两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一座座大型的造船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在了沿海地带,这些船厂既有官方投建的造船厂,也有大批民间人士投资建厂,使得中国本来严重萎缩的造船业,似乎一夜之间,又焕发了青春,大批海船被各地船厂建造出来,并且投入到了运营之中。

  这些船只既有大量的渔船,也有不少大型的货船,而且肖天健还刻意的引导各地船厂,仿制西式的帆船,或者引导各地的船匠,想办法结合中式和西式帆船的优点,来建造新式的中西结合的船只,来改变中国制造帆船落后的局面。

  海军也因此受益匪浅,除了一条接着一条的大夹板船交付给他们使用之外,他们还招募到了越来越多的水手,除了他们之外,连带着海上贸易集团公司也购置了许多新式的大帆船,来投入到运营之中,整个中国沿海的海上贸易就此也开始蓬勃发展了起来。

  海军方面更是在实力膨胀起来之后,开始了在海上的巡航,沿海地带的那些星罗棋布的岛屿,都成了海军方面巡逻的重点对象,一批批海盗被海军剿灭,也使得一批批的海盗也从中看到,今后在海上他们还想像之前那样靠着行掠打劫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于是不少海盗便只得登陆,要么老实投诚,接受安置归农,要么便被选入海军之中服役当兵,要么便去海商集团应募充当水手,一年下来,沿海一带困扰了大明数百年时间的海盗之患,便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控制。

  海贸的开展,也为大中朝迅速的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大批物资出口,除了给民间带回巨额的利润之外,也让大中朝海关获取到了大量的关税,海上贸易集团更是赚的盆满钵满,作为最大的股东方的大中朝朝廷,自然是获利最多的,这一年下来,单单是海贸获得的利润,就基本上满足了辽东战事的耗费。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大中朝悍然发动这么大规模的辽东之战,恐怕当年便会宣告国家破产了,这也是肖天健敢于调动这么多物资兵力,来投入到辽东战场的底气所在。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随着海贸的发展,同时带动了许多地方经济的发展,西洋人最喜欢中国的产品就是生丝、绸缎、瓷器、茶叶、漆器、纸张等等产品,随着海贸这两年的迅猛发展,各地的出口产品的产量都被带动起来。

  丝绸业带动了桑蚕养殖业,也带动了缫丝业和纺织业的发展,大量的纺织作坊被商人筹建起来,吸纳了不少的纺织工人和桑蚕养殖的农户,改善了不少人的生活。

  而瓷器、茶叶等等产业也都开始大幅度的发展起来,以前他们要偷偷摸摸的干走私的买卖,动不动还要受到官府的阻碍和各种盘剥,现如今大中朝推行新的海关和税收制度,只要交税,并且服从海贸集团的管理,而且洋人也要他们的产品,他们便可以不断的生产出来,供应给海贸集团进行出口。

  这样也吸纳了相当多的闲散人力资源,对于稳定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得许多地方的流民得到了安置,可以混口饭吃,只要又饭吃,有衣穿,老百姓自然也就不愿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当贼了,这么一来自然各地的乱局也就逐步的稳定了下来。

  再加上内地各地诸军,也同时在加强对各地小股匪患的清剿,一批批流窜在地方的贼寇,在军民联手围剿之下,生存越来越艰难,而且不断有小股的匪盗被大中军剿灭,再加上各地官府张贴告示,告知各地流贼立即投降,可以既往不咎,对其还进行安置,于是一些从贼的流民,便走出山林,投降了官府,如此一来陆上各地的匪患也开始逐步的减少了许多,整个大中朝在天元四年的时候,只剩下了辽东这一处大的战场。

  另外要提一下的就是云南方面的用兵情况,李栓柱主持之下,调集了四川和云南两万大中军精锐进入了缅甸北部,对缅甸王国发动了战争,缅甸王起初还试图抵抗,但是他们的土著军队碰上大中军,当即便被打了个一塌糊涂,一年下来,远征军不断的深入缅北一带,李栓柱按照肖天健对他的要求,没敢长驱直入,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攻下一地,便建立一个寨堡,并且从云南和四川移民到这些地方屯耕,摆明了拉开架势来了就没打算再回去。

  所以这一年下来,李栓柱派出的这支远征军,深入到了缅北数百里远,步步为营朝着缅甸王国南部攻去,对此缅甸国内也陷入了恐慌之中。

  为此缅甸王室集团之中有人便提出来交出永历帝给大中朝,换取大中朝撤兵,同时向大中朝称臣,接受大中朝的册封,今后作为大中朝的藩属国,换取以后他们缅甸王国的平安。

  可是缅甸国王却不肯服软,为此国内已经出现了一种势头,有王室成员想要暗中干掉现任的缅甸国王,缅甸王国随时都可能陷入到一场内战之中。

  永历帝据说在缅甸国内现在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被缅甸军队圈禁在了一个小地方,名义上是保护,但是实质上却等于是被关押了起来,吃喝用度给的也很少,连饭都吃不饱,总之缅甸王国国内现如今也因为永历的事情,开始内乱了起来,估计解决这件事,也不需要很长时间了。

  肖天健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令特情处的人员想办法潜入到缅甸王国之中,联络那些试图造反之人,并且令户部拨给特情处一笔特别经费,提供给现任缅甸国王的反对者,也就是缅甸国王的弟弟,让其扩大势力,下一步进行谋反。

  这种事情在后世国家之中作为一种手段,早就用烂了,眼下这个时代大中朝在世界上放眼望去,怎么都算是一个超级大国,肖天健当然不希望看到周边的国家出现有敌视中国的政府,现在的缅甸国王很显然是前明的同情者,那么他也就是大中朝的敌人,这完全不符合大中朝今后的利益,所以很有必要将其进行清除。

  但是肖天健也很清楚,现在还没有到他可以穷兵黩武的时候,征缅的大中军不可能派出更多,而且缅甸地形复杂,山林众多,想要依靠武力彻底覆灭缅甸王国最起码短时间之内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即便是可以武力解决这个缅甸国王,大中朝也恐怕至少要投入十万大军入缅才行,这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上,大中朝眼下都负担不起。

  所以他便决定,采取后世的办法,让敌人内部自行争斗,暗中扶植起一个缅甸国王的反对者,让他们推翻现任缅甸国王,扶植起来一个亲华的新缅甸国王,这才符合时下大中朝的切实利益。

  另外现如今大中朝海上力量正在蓬勃发展,肖天健的胃口可不单单只是满足于扩大出口,他下一步的目的是要推动大中朝的海上力量朝着更远方向发展,最近的目标,他当然也选在了印度,而现如今在印度,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都已经插手,大中朝今后想要也在印度弄个地方,缅甸这里便很重要,起码可以先在缅甸搞一个港口,充当下一步进军印度的桥头堡,所以眼下派兵把缅甸打烂,倒不如先在缅甸扶植起一个亲华政权,这更符合大中朝今后的利益。

  对于肖天健提出的这个想法,内阁大臣也都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现在因为永历大举对缅甸用兵,显然内阁大臣很是担心,怕肖天健一怒之下干出这样不理智的事情,现在肖天健提出暗中扶植缅甸国王的弟弟争权,这显然要比打一场大仗花费少的太多了,于是户部二话不说,便拨发出了二十万龙币,让特情处负责此事,同时令海贸集团郑芝龙也派出两条新型的大夹板船,走海路前往缅甸,帮助特情处执行这次的任务。

  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制

  另外这半年多来,肖天健留在北京,除了关注着辽东战况之外,也关注着北方的疫情,他最担心的北方鼠疫之事,在这一年之中,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规模的爆发,由于北方提前平定下来,加上太医局方面和各地官府受命重视北方疫情的控制,虽然年初四月间在宣大一带和河北保定府一带,确确实实小规模的出现一些疫情,但是据太医局的回复,这些地方的疫情并不属于鼠疫,而是属于一般性的时疫。

  由于官府的重视,这种疫情发现很早,太医局又有提前准备,一经发现便立即调集大量药物进入疫区,并且按照肖天健的旨意,派兵对疫区进行封锁,并且对于死亡人员的尸体进行火化深埋处理,同时在疫区派发预防药物,设立施药处进行施药,免费治疗感染时疫之人,另外还对于疫区进行消洒,所以这种小规模的时疫,并未大规模的扩散,很快便被扑灭。

  进入冬季之后,历史上可能发生的那场大规模的鼠疫,并未在北方出现,这也让肖天健彻底放心了下来,再也不用为这件事担忧了。

  再者由于大中朝早已定下要定都北京城的事情,在这件事最早议定之后,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便开始提前在北方布局,本来北京就是大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在大中朝又要定都北京,肯定今后北方会再次繁荣起来,所以一些商人便有意识的提前到北方置办产业,虽然大中朝推出举措,限制土地的兼并,但是却鼓励商人到北方投资兴办各种实业产业,同时也推出各种措施,鼓励南方朝北方乃至是陕西移民,填充这些年来北方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人口剧减的土地。

  所以这一两年来,南方的商贾和移民,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纷纷朝着北方移民,大中朝朝廷也不断推出各种措施,引导北方农业结构的改变,一是大力推广农业部门新选育出来的优质种子,另外大面积扩繁种植产量高而且耐旱的作物,比如玉米红薯之类的品种,同时也通过南方,引种了马铃薯也就是土豆,开始在北方扩繁,以此来改善北方种植结构,提高北方农田土地的但产量。

  而且肖天健为了改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提高中国人饮食营养,大力鼓励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家庭的鸡鸭鹅以及猪牛羊的养殖,田间地头的空地也鼓励人尽可能的利用起来,种植上蔬菜以及高产的南瓜等农作物,以此来引导农民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于赋税方面,其实大中朝也并没有降低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甚至于比起明朝的赋税征收额度还要高一些,但是大明之所以老百姓负担不起朝廷的赋税,原因并不是赋税太高,而是下级的官吏以及胥吏们在征收赋税的时候,所增加的各种加派以及规费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东西,这才是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

  这些钱收上来之后,并未进入到国库抑或是地方府库之中,而是让各层的官以及胥吏们给收入到了他们的私囊之中,在大明朝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家都按照这些潜规则办事,老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这才导致了最终大明朝财政的崩坏以及民间造反浪潮。

  但是大中朝建立之后,便针对这些弊政,接连出台各种措施,先是提高官员的收入,也就是他提出的高薪养廉政策,大中朝官员的薪俸超出明朝官员薪俸了数倍还多,每年还拿出一笔钱,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优良的官员,还可以拿到一笔颇为不菲的奖励。

  另外进而将胥吏的薪俸也改由国家负担起来,也给其比较高的薪俸,虽然这么做明里增加了相当多的财政负担,但是却将一大块灰色收入纳入到了国家管理体系之中。

  将之前官吏联手暗地里做的一些事情,归入到了明面正规途径之中办理,解决下层胥吏生计的问题,使之可以用薪俸养活家用。

  另外推行改良版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政策,重新清理丈量土地,定制新的税额,避免那些地主通过各种手段隐匿田地,规避田赋,尽可能做到公平,谁的地多,谁交税就高,地越多交税额度也越高,有力的抑制了地主对于土地兼并的热情。

  在搭建起这些制度之后,严令各地取消像之前旧明时代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加派以及规费之类的东西,又接着出重拳整治前朝胥吏,各地对于前朝的胥吏,都进行了清算,杀了一大批前朝各地身负恶名的胥吏,大块了人心,稳定了地方,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取消了加派到老百姓头上的各种负担。

  另外肖天健着令各地官府将财政收入交到中华银行进行代管,以中华银行代理管里地方财政户头,使得地方官员不经手钱物,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什么火耗之类的东西,掐断官员捞钱的一些途径,总之大中朝推行这些制度,大幅度的减免掉了之前大明百姓身上的负担,使得老百姓在种田交税之后,可以留下足够他们生存的粮食,手头上今后会有所结余,老百姓要求其实就这么低,吃饱肚子能活下去,手中多少有点小零花钱,能穿上遮体御寒的衣服,想要再让他们抄家伙造朝廷的反,门也没有!

  所以这几年来,老百姓眼看着日子一天好过似一天,每一次夏粮秋粮收获之后,都可以存下一些粮食供他们食用,各地的匪患也自然而然的开始消声灭迹,实在是有些冥顽不化的悍匪,继续作恶,各地官府和军方对其便施以重拳,撵的他们鸡飞狗跳无法为生,最终只能落得一个被俘之后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大中朝的财政收入从最初元年时候,一年下来财政收入不到五百万两白银,到了第四年的年头的时候,已经激增到了近两千万两,几乎达到了大明王朝财政收入最高的阶段,而且下一步增长的空间还非常巨大,户部甚至乐观的估计,到天元五年末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中朝的财政收入突破三千万两白银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当然收入高,支出也高,肖天健下旨在全国各地兴办各种新学,开办各种矿冶,另外要求各地在农闲时候大肆修路,维修疏浚河道,兴修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对土地进行改良,等等举措都要花钱,所以各地看着财政收入流水一般的进账,但是马上便又通过各种途径流水一般的花出去。

  为了监控各地财政支出的情况,肖天健考虑再三之后,下旨在监察院下设立一个总审计局,各省、各府、州县所花出去的钱,交由总审计局进行审计,省的下面的官员,通过这些事物,从财政支出里面大肆捞钱。

  如此一来,天元四年的时候,总审计局单单是通过这样的审计,便查获了数百起贪墨的罪案,对于贪墨官员,肖天健下了狠心,虽然没有采取像朱元璋那样,对他们剥皮实草,但是却下旨抄没其家产,犯罪官员该杀的杀,该发配劳改的劳改,而且即便是不判处斩立决,活刑也判的极重,许多贪墨官员和胥吏,除了被判处终身劳改,永不释放之外,还在判决之后,不论是死罪活罪,都在服刑之前,先是在他们犯案之地扒光他们的衣服游街示众,然后再发送他们返回原籍游街示众,让他们丢人丢到家门口,最后才该杀的杀,该送往劳改营的送往劳改营服刑。

  这样的刑罚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更要让他们比被判处斩立决还要感到惧怕许多,能当官的都是读书人,羞耻之心是比较重的,当官对他们来说,可以光宗耀祖,但是犯下贪墨之罪的时候,扒光他们游街示众还要返回原籍再来一次,让他们彻彻底底的颜面扫地,除了他们个人蒙羞之外,整个家族都要跟他们一起蒙羞,很长时间他们家族的成员在当地都抬不起头,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这无疑比杀了他们,更让他们感到惧怕。

  另外肖天健下旨,规定每一年各级各地的官员以及胥吏们,都要到各地的劳改营之中参观一次,亲身体会一天时间劳改营中犯人的工作和伙食,以此作为对官吏们的警示作用。

  数管齐下,官吏们仔细想想,现如今朝廷开给他们的薪俸,已经着实不低了,足够他们过上相当体面的日子,要是再因为伸手捞钱而犯事的话,那就大大的不值当了,所以大中朝一手拿钱实施高薪养廉,一手拿刀重拳打击贪腐的政策,还是起到了相当不错的作用,再加上监察院的独立监察权作为监督,大理寺独立审案权力,使得官官相护也受到了很大的遏制,有效的阻止了一条线一烂一窝的窝案发生,使得官吏们人人对贪墨之事自危不易,这天下大有一番新的气象,说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也不算过分。

  第二百章 四面楚歌

  天元五年开春之后,随着辽东气温逐渐回暖,停滞了一冬的辽东战事,随即便又开始展开。

  北方海冰逐步融化之后,三月末的时候,在海港中休整了一个冬天的船只,再一次纷纷开始装满了货物,又一次开始杨帆出航。

  满载着各种物资的海船,开始又一次停靠在了辽东半岛东西两岸的码头上,随即开始补充到了辽东诸军之中。

  与此同时和船只一起抵达辽东的,除了一批批新增的兵马之外,还开始出现了一批批的新移民。

  辽东经过去年的大战之后,大批建奴控制的地盘被清洗一空,土地再一次撂荒,成为了无主之地,这些土地自然被大中朝收归国有,成为了官田,冬季的时候肖天健和内阁大臣们考虑到今后对辽东的实际控制问题,经过商议之后推出了辽东移民计划。

  新的移民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土地的分配问题,大中朝向国内人口密集的地区公开招募移民北上,凡是同意前往辽东定居的移民,朝廷每户人家给予一定的现金,作为安家费使用,供其在辽东建造房屋,购置农具之用,同时按照每户人家的人口给予每个移民五亩免费的官田,供其进行耕作,而且还免除他们两年时间的田赋,第三年田赋也给予减半收取,一旦受灾的话,还可以延长减免田赋的时间。

  除了授给他们的私田之外,如果移民有力气扩大种植的话,还可以从辽东当地官府手中佃租官田进行耕种,而他们佃租的官田耕种下来缴纳的佃租,也在第一年免收,第二和第三年减半收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2页  当前第3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3/3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葬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