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出去来这么久,也不知道南军国有没有什么变化。
上次横渡印度洋的时候,很多人心里忐忑,现在却只有兴奋,回家的路能不兴奋吗。
七月初八,横渡印度洋正式开始。
南军国的人只有兴奋,使者团六十人却瑟瑟发抖,听着就可怕。
他们生长在海边的人,最了解大海的喜怒无常,若不是知道这些东方人也要跟他们同行,还以为要一起送死呢!
纪彬还安慰他们∶"我们来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
不沿海岸线走,太慢。横渡印度洋比较快。
这么一说,大家的腿更软了。
纪彬也是故意这么说的,反正他都凡尔赛了,那就再多一点!纪彬看着家的方向,引娘现在估计正在忙。青定在忙。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引娘一手在管。
以前纪彬在的时候,众人还能说,引娘只好管好账目,剩下的大事小情都有纪彬在,处理起来应该不难。
就算纪彬在船务司忙船只的时候,也有人这么讲。
可现在不能这么说了,现在他家的生意多又杂,比前几年来说,工作量翻倍,而且纪彬还不在南军国,出海到那么远的地方。
在看引娘做事如何,谁心里都有数。
这些生意在引娘手里,确实打理得不错,每逢节日,那家嫁娶喜事,一应礼节全都办得十分妥当。
生意也是井井有条,在纪彬走的时候,还帮着兴华府其他船运人家招护卫,纪彬出海,这事也交给引娘。
照样办得极好。
引娘一边照看着四五个铺子,几个作坊,还有邑伊县商会,再有合作的各家生意伙伴。春安城,邑伊县,兴华府,这三个地方不说,汴京,江南,鲁地,哪处都有朋友,哪出都有生意。
连好友詹明走的西域商路买卖货物,引娘都能帮上忙。
她家的船运自然更不用讲,纪彬出海之前,一共是一条小船,两条大船。
现在直接开了另一个船队,在引娘的吩咐下,甲船队由卢益领着,乙船队是赖亚领着,都在跑商船。
兴华府的货物在整个南郡国都紧俏,平时送些货物,再帮忙拉各地的货运送。这些生意往来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让之前说引娘只会打下手,给纪彬帮忙的人统统闭嘴。不过几个月时间,这些生意比之前更好了。
再说引娘为人洒脱利落,出事落落大方,身边还有几个得力婢女,谁都不敢轻看。
除了这些之外,人们都知道宣引兰又开了一家琉璃瓦的铺子,看着普普通通,一卖起来,生意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红火。
不说她爹就是帮人盖房子的,再有各家的人脉,都会找她试试。
一试不得了,宣引兰自己开的琉璃瓦铺,这一片瓦是要贵些,总体算下来用的片数少,所以反而更省钱。
会算账的,都点名了要她卖的琉璃瓦,不仅好看还省钱,这种好东西谁不想买。
除了琉璃瓦的铺子之外,她跟海太城指挥使娘子燕芷游合开的熏香铺也已经开业两个月,就开在兴华府,生意也是非常不错。
之前说宣引兰只会收成也就算了,纪彬一走这么久,生意不退反进,这下不得不佩服引娘,她确实是极为能干的小娘子。
引娘自己不在乎这些说话,她只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而已。家里家外这些事,其实并不难。
说到这话,引娘自己都想笑,换做没出嫁之前的她,这些事对她来讲是天方夜谭。如今几年时间过去,她确实改变很多。至少更自信了。
引娘自己操持着纪家的家业,除此之外还经常施粥捐钱。
她不信什么儒释道,但这三家里都时常收到她的捐赠,众人都知道,这是在为纪彬祈福,希望他出海顺顺利利。
不过时间一长,纪家跟引娘的名声也渐渐起来。
不少人再提起引娘,也不光是纪彬的娘子,更会提起她本人的名字宣引兰。可见众人对她的认可。
现在到了七月份,冰铺关闭,开始售卖棉花。
今年的棉花价格再次拦腰砍半,不过众人也都习惯了,自然不会出什么事。
而且在引娘的操持下,棉花也开始彻底分等级售卖,上中下三等,精细地分成不同等级,卖给不同的人。
这些事做得风生水起,纪彬他们也已经到了马六甲海峡,他们之前航行的第一个补给点。
这里群岛环绕,只能从马六甲海峡中间通行,然后进入南海,南军国的海域。
之前纪彬他们到过这里,知道这里的情况,这里的国家叫炎夏国,不少南军国前朝后裔。这都是往事,现在看到纪彬他们回来,还非常惊讶。问他们去了哪,做了什么生意。要知道那边汪洋大海,谁都惧怕的。
等知道纪彬他们的见闻之后,炎夏国不少人非常震惊,可看着他们使者团的六十人,肤色头发眼睛颜色,都不一样。
即使是黑人,其实很多人长相也分地域,明显能看出来是不同地方过来的。
纪彬他们自然要停靠在炎夏国补给,横渡印度洋花了整整二十九天,这二十九天里船上的东西用了一大半。
而炎夏国的皇帝听此,又请纪彬去皇宫坐坐。上次他们路过的时候,当地皇帝可没请他过去。
这一过去,自然又被盛情款待,还问了很多海外的东西,目的自然是想知道他们这一趟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外面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
纪彬就当提前演练,把能说的说了不少。这也不是他好心,而是马六甲海峡太过重要,以后他们南军国要经常通过这里,必须跟这里的国家搞好关系。
来的时候没跟他们皇帝见面,现在回来的时候倒是相谈甚欢,也不枉此行了。
在炎夏国休养三四天后,八月十一,终于踏上最后一段路。
回家之路。回国之路。
没有离开过国家这么久的人,很难理解对故土的思念。那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国家,有着自己思念依旧的至亲。
从二月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
这半年里,越是靠近回家的路,这份思念就越深沉。
两艘蒸汽船的兵士大臣们皆是欢呼雀跃。回家!
还有五六天,就能到海太城了!
海太城的百姓们,海太城的孙家食肆,还有他们的船务司。稍微想想,心里就觉得畅快。
使者团们看着南军国兵士大臣们的表情,自然理解他们的心情,出门在外的人,谁又能不想家呢。
使者团们的成员更多是兴奋,传说中的东方大国!终于要见到了!五六天时间,就能见到!
跟着回来的传教士跟僧侣,则更多知道,这次回来之后,他们想要的教堂跟寺庙,都可以建成了!
跟着纪先生做事,其实也不难。
纪彬本人算着日期,跟墨家的墨敬仪,还有几个协理部的人,则在改进牵星板。这是测量星体距水平线的仪器。用这个东西,可以辨别在船只上的方位。算是比较古早的测量方位仪器,都是用在航海上。
之前南军国百年来都没出海,这些仪器很久都没进步,这次结合西方的辨位方法,再有纪彬提供的思路。
估计能改进出来更好,更精确的仪器。
墨敬仪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现在有理论有实践,相信很快就会做出让人满意的东西。
纪彬也算争分夺秒,一点时间都不想耽误。在船上还能找点事情做。
他们在做事的时候,船只已经在往前行进了。
从马六甲海峡附近群岛穿行,这段路不能走得太快,小岛跟暗礁比较多。过了南沙群岛之后,再到西沙群岛。
这些都是他们南军国的宝贵财富,上面也住了不少出海讨生活的南军国百姓。不过以前出海是禁止的,他们还小心翼翼躲着。
可能用不了多久,他们也可以光明正大地来回穿梭,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
永昌二年八月十八,海太城的巡逻船正在航行,一共四条急速船,在海域巡视。现在的急速船对整个南军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船务司加大了造船速度,全都有十几艘急速船,用于在各地传递消息,普通百姓也能付钱帮忙送信。
很多信件的速度也超过从前。
作为海太城的巡逻队,自然最先配备这样先进的船只。
海面上突然出现的两艘船,让他们下意识戒备,可看着标志性的烟雾跟铁皮,眼尖的小队长立刻道∶"是纪彬!是蒸汽船!"
"纪先生他们回来了!"
换了其他船只,大家可能还要辨认一下旗帜,但蒸汽船不用!满世界再也找不到这样特殊的船只了!所有人一眼就能辩认出来。
巡逻队立刻挥旗示意,让蒸汽船注意到他们。
果然,蒸汽船那边很快回旗语,就是纪彬!就是南军国出海船队!他们回来了!
其实纪彬比巡逻队先发现对方,这还要拜千里镜所赐,只是距离太远,他们挥旗也没用,这才靠近才有动作。
没想到巡逻船的警惕性竟然那么强。看来宗亦杨把这里管理得非常好。
他走这么久,不知道海太城现在怎么样。
纪彬他们回来的消息,瞬间传遍海太城,现在的海太城跟纪彬当时想的一样,一分为二。一边是船务司跟码头,另一边则是居民区跟五个官学。
居民们平日里靠羽毛,种田为生,平日还能去官学找洒洗帮厨的活计,现在过得已经不错了,海太城非常适合养老。
官学则办得风生水起,一个海军学校,两个文科,两个理科。这样的官学在哪里来说,都是极为与众不同的。
可偏偏就被圣人办了起来,反正海太城这么远,能来求学的,都是真心实意想要学东西。而且这些学校因材施教,办得非常不错。
在圣人的任派下,这五个官学的夫子们皆是不同凡响。特别是理科学校,船务司协理部许多官员,都兼任夫子,这协理部可是不同一般,整个南军国都知道的。
纪彬一回来,便听说了官学的事。圣人竟然把他的想法全都实现了?明明这样的办学十分超前,这都能实现?
在纪彬他们远赴海外的时候,自己国家的一切同样在努力。
纪彬单是听着学校的事,就知道以后的船务司,以后的海军,全都后继有人。会培养一大批人才出来。
墨敬仪还念叨∶"理科?这不就是我们墨家的学校吗。"
这样说也没错,圣人确实请了不少蜀中的墨家子弟过来教学。
要在以前可能不好请,但墨敬仪都出山了,还得到重用,剩下的人好请多了。
海太城城主樊海钧,还有海太城指挥副使宗亦杨见到纪彬一回来,就关心学校的事,忍不住道;"你们还是说说这趟都去哪了,都做什么了?还有这么多怪模怪样的人,要怎么安置?"
现在只是兵士们跟使者团的人下来。都让他们两个惊讶的不行。
如果知道这两艘船上,满船都是从未见过的货物,估计下巴都要掉下。
而且纪彬还为了凑热闹,同样从南非牵了两头长颈鹿回来,继续丰富汴京动物园。
纪彬笑着道∶"事情实在太多了,一时半会肯定说完。"
这是肯定的。
他们从二月初六出发,现在八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