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云清和凤阳打算让安哥儿他过了生辰之后就去国子监进学, 所以安哥儿的生辰很是大办了一番,而原本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为了低调还有避免麻烦,那些送上门请参加各种宴会的拜帖几乎都是回绝了的, 凤阳也少有参加宴会的时候。
所以, 那些想要跟杨云清这个次辅打上交道的那些人基本都是找不着门路。因而对于那些找不着门路的那些人家,安哥儿的这次生辰是个好机会, 毕竟杨云清请了好些人来。为了能让杨云清这个次辅对自己留下点印象,那些收到拜帖的人家很是尽心准备了一番, 送给安哥儿的生产贺礼都是花了不少时间准备的, 有的人家就算是不想巴结上杨云清这个次辅, 那也是更不愿意得罪了, 这贺礼自然也不可能敷衍了去。
当然,他们也知道, 要是贺礼太过贵重,杨云清在生辰宴会之后肯定是会退回去的,这个贺礼也就自然送不上去了, 再者杨云清自己身家本就丰厚,也看不上那三瓜两枣, 所以大家要是和杨云清比财富还真的是比不了, 而且那些财富还都是合法所得, 交了赋税, 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 跟贪污受贿没半点关系。所以这送的贺礼就算是再贵重, 在杨云清年里大概也是不稀罕的。
所以大家送给安哥儿的生辰贺礼几乎都是以精巧为主, 力求表现的尽心,倒是并不图多么贵重。大家这么尽心的准备安哥儿的生辰贺礼,也是想到时候贺礼能够得到安哥儿的喜欢, 能让杨云清对他们这个送礼的留下点好印象,以后也能多提携提携。再者,能给杨云清这个赐福送礼的机会实在是不多,平日根本找不到机会,安哥儿这次的生辰贺礼也是一个能光明正大送礼的机会,他们自然是得好好的把握一番的。
而这次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收到杨云清送去的帖子,能来参加这次的生辰宴的,那些没有收到帖子但是也想趁着这个机会上门在杨云清这个大权在握的次辅眼前露一露脸的也不在少数。因为一张帖子也没规定能带几个人,一般家眷多带几个也没什么。而那些没有帖子的人便打上了这个主意,七拐八拐找那些收到了帖子有些关系的人家蹭关系,希望也能一起跟着进去,甚至是不惜给点银子。
当然这样成了的人不多,大多数的收到帖子的人都不会轻易松口,毕竟到时候如果把人带进去了,带的人要是真的惹出了什么事情,他们这个带人进去的也是要负责任的,他们可不想为了一点的银子就担上这样的风险。
而有些人因为与那求上门的人有些交情,没法拒绝,便只好带上了,不过也是千托万嘱,让跟着去的人要小心行事,不要张狂。
因为安哥儿生辰过完要去国子监进学也是一件大事,杨云清也就在生辰宴上顺口说了。但是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这儿之后,有些原本没有打算那么早便把家中孩子送进国子监的人家也都起了心思,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家孩子送进去,倒是能与安哥儿一块读书,看看能不能从小培养出一点交情来。
其实也不怪有些人家会有这样心思。杨云清作为当朝次辅,现在只有安哥儿这么一个嫡子,现在也六岁了,后面就算是有了次子,倾斜在安哥儿这个嫡长子身上的资源也不会少,更别说安哥儿还是第一个孩子,不管怎样都是会认真教养的。
再者安哥儿还是凤阳公主的亲子,当今圣上唯一的外甥,太后跟前最喜欢的小辈,不说杨云清这个父亲身上以后可能会传袭下来的爵位,安哥儿自己本身便又爵位,可以说是出生便到了人家的终点线上,以后的前途辉煌是看的见的,进入朝堂之后估计就会被委以重任。
比起那些还在为能不能承袭爵位的勋贵,还有要辛苦打拼还不知道能不能得个一官半职的大臣来说,安哥儿虽然年纪小,但是这命好的着实是让人羡慕地紧。
而家中的孩子这个时候一起送进国子监,要是能够跟安哥儿玩到一起去,成为好兄弟,以后进入官场也能有个相帮的,而且若是安哥儿在陛下这个皇帝舅舅面前随口提上一嘴,说不定陛下对人有了印象,以后陛下在用人的时候也能想起,授个一官半职的。
总之,因为安哥儿今年要到国子监进学,这一年国子监年纪小的学生入学人数比起往年很是增长了一番。而国子监祭酒一开始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一开始见到今年有这么多要入学的还有些奇怪呢。毕竟往年虽然也有人家是趁着孩子年纪小就送进来的,但是却也不多,每年就那么小猫三两只,可今年来的可是往年的好几倍呢!
不过这后来却也很快反应了过来,知道了那些同样这个时候送家中孩子进国子监的大臣的心思,明白了他们打得主意。
但那些送孩子进国子监的大臣也都不是傻子,硬要着孩子去讨好安哥儿,那样不仅太刻意了,也容易适得其反。他们只不过交代孩子不要得罪安哥儿,其余的也就没有多说了,要是能玩到一起就是赚了,玩不到一起不得罪也没有关系,顺其自然就好。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大臣都是这么想的,不少大臣自己在朝里也是有能力的,在陛下面前也有些脸面,自然是不用让家里年纪小小的孩子去与另一个孩子套交情,他们用不着。有的大臣这个时候送孩子进国子监纯粹是看着其他人家都在今年送孩子进去了,同龄的孩子多,今年也一起跟着送进去不愁孩子没有人陪着。不然这等着过两年再送,人家先前已经在国子监里上过两年学的都熟悉了,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抱成了一团,后面才来的,也很难融入进去,容易被孤立,独来独往。
而杨云清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他对安哥儿很是放心,他相信以安哥儿的眼光,应该能从中找到真正能玩到一起的朋友,不至于随随便便就给人蒙骗了。而且安哥儿可是比同龄人聪明许多,到时候还不知道是谁骗谁呢!所以杨云清是半点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下午散朝之后,杨云清早早地回了府,脱下官服换了一身常服然后就让府里的下人套了马车,然后去了酒楼。此去的目的便是给回京述职的楚嘉泽和王向松接风洗尘。
说来杨云清与楚嘉泽和王向松二人也是多年不见了,不过因着信件一直没断,还保留着以前的情谊,这次他们回京述职也是一早就收到了来信。
当年实际上是四人一起参加科举的,只是到了今日前程不一,只是那份情谊却还是依旧,不然杨云清也不会亲自去给他们接风洗尘,相聚一番。
他们当年四人分别是杨云清自己、李高朗、王向松、楚嘉泽,几人是一同参加县试的,只是之后到了乡试,便因为成绩不一,从此分开了。
李高朗现在已经不科举了,他在祁县老家那边开了个私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李父是个开酒楼的,儿子这会能考上秀才已经是改善门楣了,就该谢天谢地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儿子天资有限,在考上秀才之后又两次乡试没过的时候,李高朗本人露出不想继续科举的意思后,李父便同意了,没有逼着他继续科举,给他建了一间私塾,让他教书了。
而王向松虽然天资比不上杨云清,但是很有一番勤奋刻苦的劲头,当年杨云清第一面见到王向松的时候,也是因为王向松在路边一边看书一边赶路才被吸引,然后上前主动打交道的。而经过这么些年的苦读,之后第二次乡试也成功考上了举人,然后会试也是前一次名落孙山,第二次在杨云清的帮助下,榜上有名成了贡士。
当然这个帮助并不是指的作弊,而是杨云清给王向松送去了不少资料。毕竟杨云清在京城做官,又有任次辅作为老师,然后又与不少出考卷的考官在一起做官,对他们情况比如出题偏好风格也很容易打听到。
那些高官贵族之地要想打听出这些无疑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王向松这样的农家子,没点门路是很难打听到了,这样就容易比起那些拿到消息,考试的时候有意投考官所好的考生吃亏了一些。
而杨云清把他搜集到的资料送过去,便很能弥补这一不足,让王向松也可以有所针对地练习。而除此之外,杨云清还送去了一些相当于后世王后雄的历年考生试卷总编的这类“辅导资料”,这些对于京城士子是很容易几乎是走点门路就能找到的,但是对于身处祁县的王向松却是不容易了,杨云清此举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之后王向松会试上也考中了贡士,而考中了会试在殿试上基本都是不会黜落的,王向松殿试虽然名次靠后,三甲末尾,但是也大小是个进士,能有授官的资格了。
而王向松授官的那段时间,正巧杨云清在边关,王向松也没想那这事去打扰杨云清,让他帮忙运作,所以之后王向松便被外放到了一个小地方做了知县,杨云清还是从边关回京之后才知道。不过王向松还是有些能力的,外放几年后也做出了一番政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也很是被上峰嘉奖了一番,因为之后在官职交接上耽误了大半年,这才到现在才回京述职。
杨云清想的是,王向松此番做出了些功绩,等调任的时候他倒是可以为他谋划一番,调到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王向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杨云清才肯为他谋划。而朝中这样的事情也不罕见,不少高官贵族的子弟初次外派,都是靠着家族帮忙谋划一番,然后外派到一个好一点的地方,然后“镀金”回来再在京城谋个官,那些没有任何关系的,自然就只能被派到一些经济弱一点偏僻一点的小地方了。
而楚嘉泽他是比王向松早三年考上进士。楚嘉泽与王向松不同,他不是农家子而是书香世家,家族在朝为官的叔伯也不在少数,这底蕴便就比王向松这样的农家子足一些。而且楚嘉泽也是有些天赋的,只不过当年有杨云清这个珠玉在前,所以他才显得不那么出色,而后大概是因为年纪小了,积累不够,然后而已有些发挥不好,才名落孙山的。
而在之后三年,他很是闭门苦读了一番,再加上家中又有曾经考中过进士的长辈教授指导,杨云清送给王向松的资料也有他一份,之后楚嘉泽考上了进士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也算是厚积薄发了。而且楚嘉泽的名次也还不错,在二甲中间的位置,之后靠着家族谋划,初次外放便去了一个不错的地方做了知县。
那边府城的知府与楚家也有些交情,对楚嘉泽很是照拂了一番,之后又是调任到了另一个地方,虽然官职品阶与原本相同,但是实际上算是升官了,这次也是任期期满回京述职,然后正好就在半道上遇上了同样回京述职的王向松,于是便一起结伴回来了。
然后正好在给杨云清去信的时候,便说了这事,杨云清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楚嘉泽和王向松两个人即将回京的,所以才有了去酒楼给他们两个人接风洗尘的事情。
杨云清现在虽然已经是当朝次辅了,但是还是珍稀这段情谊的,毕竟大家从前也都是同过几年窗的人,曾经也有过一起挑灯夜战的经历,这情谊是与现在朝堂上结交的官员之间的情谊是没法比的,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一厢赤忱,没有如今朝堂上的诸多算计,不需要考虑完派系立场之后才相交。
所以如果可以,不管地位怎样,杨云清都是想保留这一段如今在官场上已经找不到的情谊的。当然了,杨云清也没有把握说现在的楚嘉泽和王向松的性子还是像当年一样,或许经历了官场明争暗斗的他们性子早已改变,但是对于杨云清而言,每次写信的时候,信里表现出的那个友人,还是从前的模样,这样就够了。
这次酒楼相聚,是多年不见的第一面,杨云清是抱着怀念轻松的心情过去赴宴的,至于这其它的,都是以后的事情了,他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杨云清坚信,大家就算是变了许多,但是还是保留着最初一起为了考科举挑灯夜战,努力求学的少年时的性子。
第179章 叙旧 去了酒楼,楚嘉泽和王向松已……
去了酒楼, 楚嘉泽和王向松已经在那里了。王向松和以前相比,变得不多,只一眼就能看出他严谨沉稳的性格是一如既往。而楚嘉泽, 大概是比起以前多了一种潇洒的感觉, 手里这个时候要是再配一把折扇,那就真是一个翩翩的风流才子了, 不过这也是符合他的性格,以前他年纪还小就是一个有些傲娇的公子哥。
楚嘉泽见到杨云清出现之后, 慢步上前, 和以前一样的神态, 笑着道:“好久不见了, 文平。”杨云清听着楚嘉泽的话,也笑了, 楚嘉泽还是和以前一样,这短短一句话,杨云清一下子就找到了以前相处时候的感觉。
王向松也走过来道:“好久不见!”虽然语气听着没有什么波动, 但是杨云清也了解王向松以前的性子,知道他一贯是这样的。
这是他们自十多年前分别后的第一次重逢, 几人都有些感慨, 十多年前分别的时候他们都未加冠, 还是个少年呢, 现在重逢却都已是而立之年, 有妻有子, 不管官职高低都在这官场为着前程奋斗。
杨云清现在已经官至次辅, 而他们两人还只是五品小官,双方相差甚远,但是杨云清却为他们来亲自接风洗尘, 这就表明他是把他们二人当作朋友看的,所以楚嘉泽和王向松也不会不识好歹,因为身份而敬着杨云清这个曾经的好友,把距离推远了。
几人聊着聊着,气氛很快就热了起来,他们好像是回到了多年前一起求学的时候一样,亲密无间。楚嘉泽和王向松虽然官小,但是这么些年的经历也是有些拿得出手,值得一说的,这个时候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也简单提了一二。当然他们的这点经历和杨云清是没法比的,杨云清这就跟坐火箭一样,官蹭蹭地升上去,不过不管怎样,过往的经历也都是一番经验,对于楚嘉泽和王向松两人来说都是一番值得记忆的事。
杨云清倒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的,他们两人的经历和他当初在沔阳那边做官的时候差不多,他也是跟他们一样,从下面做起来的,当时担任沔阳知州,那边可谓是一穷二白,好不容易才把沔阳拉上了正轨,其中着实是费了不少心血,所以对于楚嘉泽和王向松两个人的经历也是能感同身受的,自然不会觉得他们的经历无趣无用。
而杨云清的经历就算他不说,楚嘉泽和王向松两个人也知道,毕竟这几年杨云清这个次辅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民间,声望都十分之高,他们这些当官的,哪一个不对杨云清这个次辅如雷贯耳?他的为官经历大多数的官员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个一二。而楚嘉泽和王向松在任期的时候,也是负责过土豆红薯这两样的推广的,经常是跟百姓打交道,所以也是清晰地看到了这两样高产作物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是知道这份功绩之大。
楚嘉泽以前跟杨云清一起读书的时候就知道杨云清比自己强许多,之后杨云清拿下乡试解元,而他自己名落孙山的时候也更能说明这一点,只是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想到杨云清居然能够成为当朝次辅,还是在这么年轻的情况下,他那个时候也只是觉得杨云清以后可能因为科举名次高而官场走得顺一点罢了。而在那之后,杨云清又是六元及第,这个自然让他震惊,但是却没有后来杨云清的升官速度来得让他震惊。
反正就是每当他以为自己看清了杨云清的时候,他就又忽然一下地又给你一个惊喜,让你完全想象不到他到底能做到什么份上。
而家族里的人也都是知道当朝次辅杨大人曾经是他的同窗兼好友的,很是为他高兴了一番,毕竟这以后就算是不去求人家帮忙办事,也能因为这个朋友的名头得以被庇护一二,不会随便便被人打压了去,别人要是想栽赃陷害打压他的时候,多少也是要想一想的。
楚嘉泽自然也是对自己有杨云清这么一个好友而引以为豪的,只是他也有着自己的尊严,并不会去求什么,也万幸家族里的人看得开,这些年也并未提过什么让他去求杨云清这个次辅帮忙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纵使他们之间身份差距大,他也能在这心平气和然后像以前相处的时候那样聊天叙旧,并不会觉得自己低了一头。
再者,楚嘉泽觉得自己和王向松两个人的升迁速度在当年同一批考中的人里头,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并未落后什么,搁在京城也能说一声青年才俊了,毕竟大家的升迁之路都是差不多,这个年纪做到这个官职实属正常。
而杨云清他根本就不在比较之列,别说他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人了,就算是朝中的那些一品、二品的大臣,有哪一个以前的升迁速度是像杨云清这么快的?不过这也是实打实的功绩堆来的,也半点没有可以指摘的地方。所以杨云清这个例子,是没有人愿意去跟他比较的,要是真的非得把自己跟杨云清比,最后看着差距越拉越大,那最后心里不舒服伤的是自己。
而王向松呢,他因为是农家出身,本就务实淳朴,十分明白这些年昔年好久到底做了什么,对百姓而言意义多么重大,所以对杨云清除了一份好友情谊外,还存着一份感激,这感激也更是他替百姓感激的。而这个时候他对再见杨云清这个好友心里也是激动的,只是他的性子一向内敛,这个时候就算是激动也说不出什么掏心掏肺的话来,就只能偶尔地说两句,然后在一旁静静地倾听着,还好杨云清和楚嘉泽也是清楚他的性子,并不觉得他冷漠。
三人这一叙旧便是一下午,因为外面天色将暗,这才意犹未尽地停下话茬,约定等以后若是有了机会再聚,今日就只能先到这各自先回各自的住处了。
而杨云清他坐上马车准备回府,到了半道上的时候车厢被敲了几下,然后传来来福气喘吁吁的声音。
来福是从小一直跟着杨云清的,现在早就不是小厮了,海伯现在要老了,正在培养来福接他的班,以后做管家的,所以来福现在每天要做的事情也不少,一般这种跑腿传话的活都是让其他小厮来干的,但是现在来福亲自过来传话了,这肯定是府里有重要的事情发生,所以杨云清很快就掀开了马车上的帘子,问来福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180章 有孕 来福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喘气了……
来福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喘气了, 提着一口气对杨云清焦急道:“夫人刚刚突然晕倒了,府里已经去请了太医了,不过海管家还是让小的出来寻老爷您回去, 想的是这个时候等夫人醒来肯定需要您。”
杨云清听完, 立马让小厮马车赶得快一点,尽早回去, 要不是这个时候不能在闹市纵马,杨云清恨不得解开马车上的缰绳, 骑马飞奔回府。
凤阳的身体这几年在有意的锻炼下, 比起普通女子要好上许多的, 这个时候突然晕倒不由得杨云清不多想。在古代, 各种生产技术落后,要是得了个什么病, 不比现代去了医院九成几率是可以治好的,古代一个风寒就要了人命也不是稀罕的事情。而现代各种古装剧中的神医也不是好寻的,许多神医都是隐居山野之间, 行踪不定,想找都找不到。
杨云清不敢再继续多想, 只盼着凤阳晕倒只是一个意外, 身体没有什么大碍, 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 马车也不多时就驶到了杨府门口。
杨云清回到府上门口的时候, 太医正从大门出来, 准备回去。而杨云清见了, 连忙从马车上下去,几乎是小跑到了太医的面前,拦住太医询问凤阳的身体状况。
太医他是一路从太医院被侍卫拉着飞奔到杨府给凤阳公主诊脉的, 这个时候诊完脉出来才好不容易能够歇一口气,不过虽然这一趟累了点,但是这打赏可实在不少,这一趟也算是值了。这会儿杨次辅拦住了他一脸担心的模样,他也就没有敢卖关子,直接拱手笑着恭喜道:“恭喜杨大人了,公主这是有孕了,如今已经一个月有余了。”
杨云清这个心情就如做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这会儿听到凤阳是有孕而不是因为身体出了什么事才晕倒的,他终于能够松下一口气。
不过但就是凤阳有孕的这件事,也是令杨云清震惊了。他和凤阳已经成婚十年有余了,一直都只有安哥儿这么一个孩子,现在凤阳有孕,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再有第二个孩子了。在这之前,虽然成婚这么多年一直都只有安哥儿这一个孩子,杨云清因为在现代接受的教育,让他并不像时下的人们一样,有着多子多福的想法,觉得一定要生好几个孩子才能壮大家族,人生才够圆满,他有着一个安哥儿觉得也就够了。
所以这些年,纵然他们一直没有第二个孩子,杨云清也没有什么忧虑的,甚至也和凤阳说有一个孩子就很好了,安哥儿这么懂事优秀,可不抵得上人家两个三个孩子?
甚至杨云清还采用了一些现代的理论尽量避孕,比如在安全期行房事,若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不允许,杨云清甚至想弄出避孕套呢。当然杨云清没有要求一定要第二个孩子也是因为在古代,生孩子对于女子来说不亚于是过鬼门关,他不想为了再要一个孩子就让凤阳沾上这样的风险。
大概是凤阳也不是易孕的体质,再加上杨云清他粗糙的现代避孕理论知识,在有了安哥儿后的这么长时间,他们也一直没有第二个孩子,否则地话,说不定安哥儿早就来了一个弟弟妹妹了。
杨云清他没多会便到了房里,这个时候凤阳正坐在床前,满脸是温柔笑意地抚摸着肚子,杨云清看的出来,凤阳是很高兴这个孩子的到来的。
说实话,凤阳和杨云清的观念是有些不同的,杨云清对于要第二个孩子没有多少想法,但是凤阳却是想要给安哥儿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不然总觉得只有安哥儿一个单了点,但也不是非要不可,更何况杨云清这个做丈夫都不愿意她继续生孩子,怕伤了她的身体,她也就不再坚持了。之前杨云清跟她提过的那个安全期避孕的理论,她并不觉得有什么用,只是杨云清坚持,她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只是调整一下行房事的时间而已,也不是吃药之类的。
而生了安哥儿这么些年,她一直没能再次有孕,一来是觉得那个安全期的理论可能真的有些用处,二来大概她的体质便是如此,之前安哥儿也是她成婚五年多才怀上的,纵使也有他们夫妻俩聚少离多的缘故,但是其中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不少,这也能说明她的体质的确是不太容易有孕。所以这么一来,她也就不再考虑想生第二个孩子的事情了,毕竟她的身体不易有孕,要是一直想着再要一个孩子,倒也是徒增烦恼。
只是现在却不曾想她突然怀上了,凤阳觉得这就是天意,因而这会儿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满是欢喜。而杨云清看到凤阳的这个样子,怎么也说不出不要这个孩子的话来,毕竟古代打胎对女子的身体本就不好,而凤阳又是如此喜欢这个孩子,他就更不能说出扫兴的话了。
虽然凤阳现在才三十出头,外表依旧娇嫩,如何都算不上现代说的高龄产妇,但是这是古代,凤阳的身体就算是比同龄的人要好上一些,但是也一贯是养尊处优的,比不得现代的女子健康,现在要生孩子,就更得注意了,看来他还是得去宫中求一个恩典,让皇帝派一个太医常驻府中才行。
而安哥儿从国子监回来之后,知道母亲肚子里有一个孩子了,很是激动。他早就想要一个妹妹了,他这段时间在国子监的时候,有个同窗就有一个妹妹,天天在学里跟他们说自己的妹妹有多么可爱,让安哥儿很是眼馋。至于弟弟,安哥儿没有想过,他还是想要一个香香软软的妹妹,不过要是母亲生了一个弟弟他也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吧!
太医在来凤阳公主这边之前便已经收到了太后那边的旨意,让他回宫之后跟她禀报凤阳公主的情况,所以太医连口水都没喝,就又提着药箱去了太后宫中。
太后这个时候也是在一直担心着凤阳,在太医来之前不停地在宫中踱步,转移注意力,这会见太医终于回来了,便径直问太医凤阳的情况。
在知道凤阳是怀孕了而不是生了什么病,太后才终于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松了一口气,取而代之的满心的欢喜。虽然她这个女婿待女儿很好,这么些年身边也一直没有过其他人,只生了一个安哥儿也没有多说什么,逼着女儿再生第二个,但是这孩子还是多生两个才好,以前怀不上也就算了,现在怀上了总算是可喜可贺,以后安哥儿和女儿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也能有个照应的。
这几个月,对于太后来说可以算是三喜临门了,这个时候若是她哥哥林将军和尚娘子再能有个孩子,太后她这心里也就算是圆满了,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事情了,只是她也不强求,这是人家夫妻俩的事情,太后知识性想想。
而凤阳有孕,太后这自然是非常上心的,毕竟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凤阳都是她最疼爱的孩子,一来是第一个孩子,总归是承载着万千喜爱的,二来在她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都是凤阳这个女儿在陪着她,所以论起感情皇帝这个儿子也是比不上的。徐皇后有孕,太后也只是每天询问一番,然后送去了几个嬷嬷,但是轮到凤阳,太后甚至是想把凤阳接到宫里亲自照顾着,只是凤阳怀孕还是有夫君在身边陪着好,她要是把凤阳接进宫,这对夫妻俩见面就有些麻烦了,毕竟外男不能频繁进入后宫之中,所以这个主意就只能作罢了。
而凤阳现在怀孕,太后也舍不得天天再宣她进宫了,就怕路上出了个什么事情,最后太后只能千挑万选了几个嬷嬷,然后送到了宫外凤阳那里,然后让嬷嬷多回宫几趟,跟她定时汇报凤阳的情况。而凤阳之前晕倒也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怀孕自己不知道,然后早上胃口不好,饭用得少,然后精神不太好这才晕倒了,太医诊完也说没有什么大毛病,只要些微补一补就行,所以太后又从自己库房里拿了不少燕窝之类的滋补品派人给凤阳送去,至于人参鹿茸这些,倒是也送去了,只是却是留着以后凤阳生产的时候备用着的,这些大补,对现在的凤阳是不太适合吃了,补得过了也不好,生产会有些艰难。当然她也没有太过厚此薄彼,皇后那里她也同样送了一份。
凤阳有孕的消息很快也就传到了裴安这个皇帝那边,他也很是高兴。皇姐和皇后两个人怀孕的时间差不多,中间就只隔了几个月,这以后孩子若是生出来之后为异性的话,倒是结个亲也不错,这岂不是一件美事?
然后等杨云清下次进宫的时候,裴安就把这件事提了提,大有一种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先把娃娃亲定好的意思。而杨云清听了之后,则连忙摆手拒绝。
裴安不解,不知道为何杨云清拒绝地这么干脆,疑惑道:“文平你身边只有我皇姐一人,我身边也只有皇后一人,这以后教导孩子的时候肯定也是不会让孩子三心二意的,这样家风教导出的孩子定是个好的,以后肯定也是不敢纳妾的。等这两个孩子出生后,不论哪一个是男孩,结了娃娃亲后,长大都是会对妻子好的,这可不比与陌生人结亲有保障多了?”
杨云清摇了摇头道:“我拒绝的原因倒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这有血缘关系的表兄妹是万万不能成亲在一起的。”
第181章 近亲成婚 裴安惊问道:“这是为何……
裴安惊问道:“这是为何?”毕竟在宗室中, 姻亲之间表兄妹成亲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杨云清解释道:“不知陛下可曾发现,若是夫妻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未出五服, 成亲之后生下的孩子, 大多都体弱多病,严重地甚至是身体有缺陷或是头脑痴傻, 陛下不妨想一想看。”
然后又道:“就算是幼时身体无碍,这长大后意外得病, 英年早逝的几率也比普通人大得多!”毕竟近亲结婚很容易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大概也是因为杨云清穿越过来这么多年, 周围一直没有近亲结婚的例子让他险些也要忘记了这个事情, 如果今天不是裴安这个皇帝提出如果两个孩子出生后性别不同就结娃娃亲的话, 杨云清也不会突然想起这件事情。
他也有些懊恼,自己没有早点想到, 不过还好现在想到了,可以试着说服皇帝,看看能不能下旨禁止近亲这件事情的发生, 或者也可以将其编进大周的律法之中,毕竟这件事实在不是小事, 他在穿越之前, 这种事情就是国家禁止的, 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了。
杨云清这么一说, 裴安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因为这很有可能是真的。
皇族宗室之间有血缘的男女成亲的不在少数, 也的确是如杨云清所说的那样, 有不少体弱多病的孩子,但是在这之前也从没有人往别处想,毕竟这种事情在这个时候很常见, 就算是夫妻之间无血缘的人家里因为身子骨不好而夭折的孩子也不少,这个并不能代表什么,凭此就认定这个是因为夫妻之间有血缘的缘故不太能让人信服。
但是再提到孩子出生的时候身体有缺陷,或是先天痴傻还有英年早逝,裴安就有些相信了,因为这皇族宗室勋贵之中,的确是每一代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的。
皇族宗室勋贵之间,比起普通百姓,在未出五服的情况下结为姻亲的例子更为常见,就连皇子也有娶表妹表姐为正妃侧妃的情况,公主下嫁给表哥表弟这都是老黄历了。而皇帝的后宫里,来自太后母族的女子也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生出了体弱的孩子还好说,无非就是就是将养着,也不缺那一点药材,但是若是残疾或是痴傻,这就是一件丑事了,除非这父母非常疼爱孩子,不然大多数的选择都是将这个孩子送到庄子上养着,或是藏着掖着不再让他走动,一直禁锢在府里,毕竟在宗室勋贵中,这实在算不上光鲜的事情,更别说这个时代信鬼神,甚至会以为这样一生下来身体就残缺的孩子是遭到上天厌弃的,若是这样的事情传出府去,很容易让外人造谣抹黑。
而这种事情,能瞒得住旁人,却瞒不住皇帝和太子,裴安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曾在父皇的案牍上看到暗探送来的密报,而等到他成了皇帝之后,对这种事情也都是心知肚明,下面各家的事情几乎在他这个皇帝这边都是透明的。当然了,这指的是这种重要一点的事情,至于下面的臣子或是宗室勋贵今天纳了个妾,明天出去喝了花酒这种事情,皇帝还不至于浪费暗探去打听。
“那这事文平你又是如何得知的?怎么会想到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裴安又问道。
杨云清看着陛下的这个表情,就知道这是相信了,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简单了,也不用他再多废话说服。
而一般人的确是不会注意到这两件事地关联的,但是杨云清他不是啊,他是个穿越的,这个在现代的时候对于大家来说已经是常识了,只是这个时候杨云清也不可能将实话说出,只能现编出一个理由出来,所以他道:
“臣在去府城求学之前,是在祁县长大,因为父母早逝,也就只好独自撑起家业,也正是因为这个,与普通百姓接触地多了些,也就难免看到听到比旁人多一些的东西。而在入朝为官之后,臣又去了沔阳做知州,那段时间因为丈量土地还有修建水利,几乎是每天都要与百姓打交道,百姓对臣很是亲近,闲暇之中,便说了不少奇闻轶事,这种哪家哪家孩子出生就残疾了的,自然也是大家口头的一份谈资。”
“然后当时就有人提了一下,这生出了残疾孩子的还是对表兄妹呢,臣就对这个上了心,因为之前在祁县的时候,见过的那两家生出残疾孩子的也是表兄妹,所以之后趁着在沔阳修订户籍的时候,对这个多上了点心,然后便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只是那个时候其他杂事太多,转头又将这件事情忘记了,这个倒是臣的不是,不然若是早点说出来,还能减少不少这样事情的发生。”
裴安道:“原来如此,朕从前却是从来不知这些的。文平你也不必自责,这事到底还是匪夷所思了些,你能发现其中的关联就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