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的后面还附了一张纸,上面是俩孩子父族的族谱,以及他们的大名:凤佑宁,凤筱美。
看完这封信,姜晓菱和妈妈两个人很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小姑信字里行间中所透露出的那种绝望和祈求,让她们喘不过气来。
徐寒梅的眼泪完全控制不住,不要钱般哗哗的往外流,姜晓菱也被憋得心口一阵阵发疼。
她终于明白上辈子俩孩子被抓走,奶奶为什么会因为没有将他们追回来而心梗突发去世了。
父母头上挂着土匪,叛徒,特-务这一连串的帽子,孩子被带走那还能有好?
更何况这时候的宁宁和美美才五岁!
女儿临死之前将儿女托付给自己,却最终没能保住……奶奶也确实没法活了。
就在姜晓菱终于想通了一切而陷入后怕的时候,姜老太太则已经缓和过来了情绪。
她用手绢擦了擦眼睛,慢慢的收回了信,细心的叠好重新放入口袋。
这才对她们说道:“这信看过也就算了,不要和任何人说。俩孩子你们不用管。有我这个外婆活一天,就不会亏了他们。”
说罢,她转头看向徐寒梅:“明天你们把东西收拾收拾,做好准备。后天早上我会写一封信给你带给立南,放心吧,必不会让你因为这点儿事落埋怨。”
“妈,你还是跟我们一起走。把你和孩子们留下我不放心。”
徐寒梅望着婆婆:“不是立南埋不埋怨的事儿,你们老的老,小的小,我们走了,你们以后的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看出儿媳说的是真心话,姜老太太的眼中带出了一抹欣慰。
嘴上却不以为然的切了一声:“没了你们我就不能活了?当年还不是我一个人带大了他们兄妹俩?
怎么了,觉得我现在老了,看不上了?不是我说,有没有你们,我也能把这俩孩子拉巴大!放心走吧。”
“一起走。”
姜晓菱看向奶奶:“都别争了,奶,你和宁宁,美美都和我们一起走。”
她原本就做好了打算,姑姑的信更让她坚定了信心。
看奶奶还要再说什么,姜晓菱冲她摆了摆手。
“奶,这事别争。你和我妈平时出门少,现在外面是个什么情况你们都不了解。不是我吓唬你,如果我们走了,表弟表妹你保不住。”
一句话说地姜老太太瞬间变了脸色。
“你什么意思?”
“我还能有什么意思?”
姜晓菱用手指了指老太太放信的口袋,无奈的说:“姑姑姑父两个人都保不住他们,难道你以为你一个老太太就能保住?
现在外面天天闹得多厉害,你们就算是没见过也应该听说点吧?
天天查成分,查外来人口。
都是一个镇子生活了几十年的,咱家什么情况,街坊四邻谁不知道?
我们留下你自己走了,然后家里忽然多出来两个孩子,你就能保证没人上心?
姑姑,姑父住在深山都有人举报,你能确保咱周围没人干同样的事儿?”
说到这儿,她摇了摇头,一脸的不赞成:“奶,你别把事儿想的太简单了。真有那一天,万一有人到家里来抓这两个孩子,你是能打得过,还是能跑得赢啊?你护不住他们的。”
姜老太太打了个冷颤。
她根本不敢去深想孙女说的那个情况。
她不愿意相信会有这样的一天。
可是又不得不承认孙女说的没错,外面是个什么情况,她和儿媳确实没有天天出去上学的晓菱知道得多。
“我看谁敢?!”
老太太梗着脖子说。
“我看看谁会这么丧良心,要跑到我家来抓孩子!这么小的孩子,他们懂什么?不是,不是还有那个脱离关系的证明吗?”
老太太依然嘴强牙硬,可眼泪已经开始吧嗒吧嗒往下落。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她已经慌了。
“晓菱!”
看把婆婆吓成这样,徐寒梅使劲瞪了女儿一眼。
然后赶紧走过去试图安慰,却被姜老太太巴拉到了一边。
“谁?你说谁还能和俩任事儿不懂的孩子过不去?”
姜晓菱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可是,”她又继续说:“要是没有这种可能,姑姑,姑父不会把他们藏起来。也不会这么多年不和咱们联系,一直到最后没办法了,才让他们悄悄的到咱家来。”
听了女儿的话,徐寒梅也急了。
“是啊,妈,你和孩子都跟我们走吧!这不是说你们留下就能解决的事儿。要是真有人上门,你们哪儿躲得过啊?”
可她的话,姜老太太却仿佛完全听不见了。
她忽地一下就哭出了声。
一边哭一边说:“你小姑没有不和家里联系啊!她就是没有说。她每年都来的,她一直惦记着这个家呀!”
老太太哭着告诉她们,每年初二,后院的院墙里总是会被人丢进来一个麻袋。里面有时候是细粮,有时候是猪肉。
即便是在最困难的那几年,这一袋子东西都没有少过。
“那年你生小河,要不是有那五斤小米,你和娃娃都保不住啊!可那时候,我的女儿,她也已经怀上了娃娃。
她是从自己的嘴里给家里省出来的啊!”
老太太哭得泣不成声,想起那个贴心的女儿,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被人给割裂了。
徐寒梅整个人都傻了。
这件事她是知道的。
那时候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
连粗粮都吃不饱了,更别说像小米这样的细粮。
当初婆婆只说是找人换的,却没说是从哪里换的。
为这事,她感激了很多年,觉得婆婆待她比亲娘都好。
也正因为此,才会和婆婆处得这么贴心。
可,原来这是小姑子送过来的啊……
徐寒梅知道,宁宁和美美比小河小了不到一岁。
那就说明,送粮食的时候,小姑子确实已经坏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