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晋对做生意那是一窍不通,甚至她向来鄙视商贾,若不是拉拢人脉需要足够的钱财,她也不会想着上门与人合伙做生意,太过跌份儿。
琉璃一句准话都没给,就送走了‘为情牺牲’的八福晋,生意场上向来是讲究以和为贵,谁也不知道八贝勒能走到哪一步,她既不想掺和其中,也不想把人得罪死。
想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福晋不愿意做的事儿,胤祯可就没那么多的顾虑了。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多少人的眼睛都盯着呢,八哥敢把手往这边伸,就不能怪他手起刀落了。
胤祯的‘手起刀落’,折了八贝勒的两个死忠,直接就被贬官了,虽然八贝勒死忠挺多的,但折一个少一个,十四弟不给面子,八贝勒就算是为了底下人,也不能而对十四笑脸相迎。
太子在德州出事儿后的这两年,兄弟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越来越紧张了,四贝勒和八贝勒几乎已经是撕破了脸皮,明明直郡王和太子跟四贝勒关系都还算不错。
这两个人关系紧张,不可避免的,胤祯跟八哥的关系也有些微妙,本来他对八哥就有些敬而远之,如今好了,彻底把人得罪了。
这回做生意的事儿,八福晋也不用想了,除非是十四福晋找上门来,否则她不可能再屈尊降贵主动提这事儿的。
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十八日。
这是大清的万寿节,也是康熙四十九周岁的生辰,若是按虚岁算,今年已经是五十一岁了。
五十一岁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老人家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年长的儿子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孙子孙女儿一大群,可不就是老人家了嘛。
给老人家送寿礼,最讲究的还是寓意,求个长寿之意。
直郡王今年送的便是寿桃,可不是自己亲手用面粉做的那种寿桃,而是用玉器打磨出来的寿桃,暂且不说这颜色是怎么弄上去的,就这么大的一块玉石也很是难得。
太子送的是不老青松,同样也是用玉石雕琢的,这兄弟俩可谓是一对老冤家了。
三贝勒文雅,送的是木雕,大师工艺,上好的沉木,同样价值不菲。
四贝勒送的是开了光的佛珠,在佛前供俸了整整八十一日,十分虔诚不说,这串佛珠本身也极具价值。
向老爷子表孝心,不光是要看心意,还得要看价值,两者兼备,方才能体现孝心。
除了胤祯,也就是还没有出宫开府的小阿哥们,才会只看心意,不重价值。
胤祯今年走的还是‘心意’的路子,不过跟往年不同的是,这东西大家都是头一次见。
看起来足足有四十寸的大盘子,上面放了五寸高的糕点,重点还在这糕点上头,大红色的‘寿’字,抱着寿桃的南极仙翁,瞧这都不像是能入口吃的东西,更像是精致的摆件,只管好看。
“此为生日蛋糕,是儿臣特意琢磨出来的,制作的工序儿臣跟福晋都有参与,用这蛋糕来庆祝皇阿玛生辰,祝皇阿玛福寿安康,万寿无疆。”
胤祯可不敢说这是她与福晋亲手做的,毕竟这‘南极仙翁’的难度实在高了点,他学了两日,都未能把大厨的功夫学到,不过这寿桃是福晋弄的,这‘寿’字是他写的。
头一次把这物件拿出来,便不放蜡烛了,新鲜事物还是慢慢接受的好。
康熙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显然不错,尝了上面用奶油做成的寿桃,也尝了下面的糕点,香甜可口,松松软软,倒是很对他的胃口。
底下的皇子阿哥们也都分到了一块儿品尝,有喜欢的,比如四贝勒、九爷,也有不喜欢的比如直郡王,只尝了一口。
不过他的嫡子弘昱倒是很喜欢,不光是吃了自己的那份儿,连阿玛的那份也吃了,但两个人加起来总共也才那么一小点儿,实在不够。
蛋糕基本上被分完了,但很是费工的‘南极仙翁’却没人动,这也是胤祯两口子的疏忽,忘了众人对神仙的敬畏,就算心里头没多少敬畏,可面上也得表现的足够敬畏才行。
头一日给皇阿玛送的生日蛋糕是‘南极仙翁加寿桃’,第二日给额娘送的生日蛋糕,就是以花为主了,额娘最为喜欢的芍药花。
女子就算是盼着长寿,也应该都不会想被人提醒年龄,到了太后这个岁数或许不在意了,但是额娘可能还没到那个阶段。
胤祯作画素来讲究写实,但是画额娘的时候,也会加一层滤镜,把眼角的皱纹全都滤过去。
应额娘要求,生辰这一日,胤祯也画了一幅画,算得上是全家福了。
有前来参加额娘生辰宴的皇阿玛,有额娘本人,有四哥一大家子,有五姐,有十三哥夫妇,还有他跟福晋。
额娘在他画中年轻了十岁,皇阿玛也不能太显老了,本身年岁就比额娘大,脸上的皱纹也比额娘多,若是画的太过写实了,那他这个做儿子的,对皇阿玛未免太过残忍。
第44章 一更
许是这画入了皇阿玛的眼,胤祯破天荒得了一园子,虽说小了点吧,可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紧挨着皇阿玛的畅春园,而皇阿玛的畅春园又紧挨着四哥的圆明园。
可以想见,未来几十年,他这处园子方式地理位置就够让人羡慕的了。
不过皇阿玛赏赐的园子,如今只是个荒草园,还需要花银子大修,胤祯打算把这事儿全权交代给了自家福晋,反正就算是修园子,花的大半也都是福晋的银两。
进宫给额娘贺寿的时候,兄弟们是分三路来的,但走的时候却是一块走的。
四贝勒欲言又止,当着十三弟的面儿,他实在不好说十四什么,也是成了亲的大人了,都要面子,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说训就训。
十三就没那么多顾忌了,昨天他就想找十四弟说道说道了,只是喝的太多,散场的时候,没能醒过酒来,所以才没能拉住十四弟。
“君子远庖厨,十四弟尽管是出于孝心,日后也别做这种事儿了,对名声不好。”十三爷言辞恳切的道。
皇阿玛尽管感动,还赏了十四弟一处园子,但下厨这事儿可不能常做,应该说是: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胤祯在自家府里头可以说是当家作主惯了,底下人都听他的,能跟他商量事儿的也就只有福晋。
不过福晋也亲自下厨了,他们二人都没把这当回事儿,至于十三哥所说的‘对名声不好’,他是不怎么在意的。
“世人说就让他们说去呗,只要无愧于心,任他们怎么说,也都不疼不痒的,不过是小事情。”
胤祯才不在意旁人怎么看呢,既管不到他身上,他也求不到这些人那里。
这么一幅不管不顾的态度,实在让十三爷没法往下劝了。
他倒是忘了十四弟的性子素来与常人不同,想法也总是让人琢磨不透。
一个人一个活法,他不过是做哥哥的,再是亲近,提醒一二也就罢了,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十四弟身上。
四贝勒坐在一旁倒是淡然,他虽然也觉得十四弟做这些厨房里的事儿,就算是出于孝心,也未免有些不妥当,但人立于世,只要是想做的事儿又何惧人言。
他最喜欢的就是十四身上这股洒脱劲儿,若是被人言控制,那还去做什么实事,倒不如剃了头发入佛堂,六根清净,不争不抢,人言才不会围着这个人。
“圆明园那边已经建的差不多了,若是有空就带着你福晋去看看,修自己园子的时候也借鉴一下,这事儿就用不着我给你下帖子了,不过图纸定下来的时候,拿去四贝勒府给我看一眼。”
当着十三弟的面,四贝勒说的很是委婉,若是只有他们兄弟两个人的话,他少不得要把十四贝勒府的格局拉出来说一说。
有这么个反面例子在,他真怕十四弟直接把那园子修成跑马场,那可就暴殄天物了。
胤祯哪能不明白四哥的意思,修园子跟修府邸还是不一样的,后者是要住得舒服,前者则是要看着漂亮,毕竟谁也不会一年四季住园子,主要还是赏花玩水。
尤其是夏日,园子那边儿可要比京城凉快得多,论起景致,那又是庄子没法儿比的。
所以,修园子这事儿不光是要结合福晋的意见,更得听一听四哥的看法,他可不想把这园子建成一座牡丹园。
好在琉璃还没有这么丧心病狂,她虽喜欢牡丹,可也没想把牡丹当成寻常花草,种的满园子都是。
别看在众多的园子里,皇上赐给自家爷的这处园子可能算面积小的,可这好歹也是园子,比贝勒府的面积都要大,她是疯了才会种这么多的牡丹花。
有钱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琉璃特意花重金请了当世的大师,来设计园子的图纸。
她的要求不多,一个是要有湖泊,夏日方便避暑,一个是她住的院子里必须种着牡丹花。
胤祯这边儿的要求也不多,他就想在园子中间辟出一块空地来,也不必特别大,上面可以养上草皮,至于用处,主要还是用来放游乐设备的。
好歹也是大婚一年多的人了,虽未圆房,但眼光也要放长远些,日后必然是要有小孩子的。
当初他带着弘晖玩的时候,就一直觉得好玩的东西不够多,木马、风筝、毽子、陀螺……这些个小玩意儿不需要特意准备场地,但条件允许的话,也不能总让孩子只玩这些小玩意儿吧。
胤祯很少有想的这么长远的时候,当然不是因为他现在就已经父爱爆棚了,而是因为借着小孩子的名义,自己到时候也可以……重温童年。
若是知识储备足够的话,他都想建一座游乐场出来,反正现如今这地皮便宜,他身为皇子,又有着足够多的特权。
但让人可惜的是,他上辈子大多数时候都是想着怎么玩儿,没想着怎么把这些玩儿的东西造出来。
胤祯这段时间从衙门里一回来,就钻到书房里画图纸,摩天轮难度太大了,他不敢奢望,旋转木马和小型的过山车总是可以的吧。
琉璃也没闲着,除了日常的交际外,她还要打理生意,还借鉴了好几处园子的风格。
圆明园她跟爷已经去瞧过了,五贝勒府也有一处园子,还在修建当中,已经是半成品了,三贝勒府在城郊也有园子,不过这两处园子离畅春园都比较远。
两口子忙得热火朝天,殊不知背地里还真有不少人说嘴,主要还是冲着十四贝勒去的,说他吃相太难看,为了得处园子,不惜坏了君子远庖厨的规矩。
谄媚小人,毫无君子气节。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胤祯也不是没有朋友的人,哪能一点消息都收不到。
不得不说,这些人骂人都骂不到点子上,反正在他听来是不痛不痒,一点儿也不觉得难受,相反,这些骂人的话翻译过来更像是在夸赞。
夸赞他不拘小节,夸赞他摸准了皇阿玛的脉,夸赞他没花几两银子的生辰贺礼出尽了风头,某种方面甚至还夸赞了他有孝心。
这样的议论声,来得越多越好。
只可惜,说这种话的人还是少,虽说朝堂上他得罪的人很多,但是会在背地里说人的官员还是少,某些方面,这些人还是挺君子的。
胤祯刚对这些人有了些微的好感,很快就被‘打脸’了。
这边园子的图纸刚刚定下来,不光是达到了胤祯和琉璃的要求,连四贝勒对这次的设计都甚为满意。
既是皇阿玛赏的园子,施工自然是要交到工部,按理来说,这图纸也应该是工部的人来出,但谁让他们找了颇有名声的大师呢,在设计方面,工部都拿不出比这位大师更厉害的官员了。
国库银子不多,这是大伙都知道的事儿,阿哥建个府邸,那也不是从国库出银子,是用皇阿玛给的安家银子来建府邸,建园子就更不能是国库来出银两了。
工部的人跑过来给修园子,那一应的花销还是要胤祯来出。
若是手里头没银子,那就打欠条去户部借,以私人的名义向国家借银子,这也是没谁了,关键这还是皇阿玛的恩典,不光是他们这些阿哥们可以去户部借银子,满朝文武都可以去。
国库之所以这么穷,一部分原因也是被借穷的。
胤祯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他虽然没银子,但是自家福晋有银子。
这年头,平民百姓缺银子不假,但是像他们这些阿哥,还有满朝的官员,真正缺银子花的其实没几个。
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那要是一年领千两的俸禄,非要过万两银子的生活,那肯定缺银子。
胤祯没从户部借一两银子,园子也风风火火的建起来了,一应的材料都尽量用最好的,不怕贵,就怕时间赶不及运过来。
有不差钱儿的人,自然就有差钱儿的,比如康熙。
他自认对臣子算是大方的了,甚至对臣子的待遇可以说是颇为优渥,但臣子们显然没有体谅他这个做皇帝的。
户部的钱,国库的钱,早就已经不够用了,他还想去南巡,想去出塞,那出行的花销都得东挪西挪才能凑出来。
今年若是再来上一趟南巡的话,东挪西挪可能都凑不出这一笔银子来。
已经到了不得不问臣子们讨账的时候了,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以前他做主把银子借给这些臣子们,那是恩典,如今也到了该把这些银子收回来的时候了。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谁都知道讨债从来都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大臣不想接,接了也办不成,皇子阿哥们也都不想接。
有志于大位的不想去得罪人,没什么野心的就更不乐意去得罪人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个皇子阿哥们也借了挺多的银子。
直郡王借了二十万两白银,太子住在毓庆宫,都不用出宫开府,却也借了整整二十五万两,都不是一次性借过来的,但一次次的借过去之后,从未还过。
三贝勒还好些,只借了十万两了。
四贝勒算是腰包里比较富的了,户部那边儿他只欠了两万两,不用伤筋动骨就能把银子还上。
五贝勒更少,只借了一万五千两,就这还是为了修园子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