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宫门开了。一道响亮的声音响起,“宣晋国公三子赵传炜觐见。”
赵传炜起身,忽然一个踉跄,宝娘眼明手快扶住了他。
赵传炜看着宝娘,“你先回去,等我的好消息。”
宝娘看着他,“好,你快进去,别淋雨了。”
她把自己的伞递给了他,杨家人立刻又拿了一把伞给宝娘。
宝娘看着赵传炜进了宫门,然后那大门又关上了。
景仁帝本来已经歇下了,听说赵传炜捧着丹书铁券来求见,又爬了起来。
今儿他歇在上书房里,让人出去传话后,就随意坐在书桌边,拿起奏折看了起来。
赵传炜一身湿哒哒地进来了,跪下磕头行礼。
景仁帝皱了皱眉头,吩咐张内侍,“带他下去换身衣裳。”
张内侍有些为难,宫里没有外男,哪里有三公子穿的衣裳。
景仁帝又道,“把朕以前的以上给他穿,大一些无妨,别冻病了。“
赵传炜把盒子放在一边,先对景仁帝鞠躬,然后跟着张内侍去了。这个紧要关头,他不能生病。
赵传炜穿了一身宽大的袍子过来了,这还是张内侍扒了半天找到的,景仁的常服,上面没有绣龙,赵传炜穿了也不算违规。
进了上书房,他又跪下了,“小子赵传炜,惊扰圣上,请圣上赐罪。“
景仁帝低头看奏折,“说吧,你有什么事情。“
赵传炜抬头看着他,“圣上,岳父告诉我,圣上赐宝娘做贵妃。“
景仁帝抬起头,“你们不是还没定亲,怎么就叫上岳父了。“
赵传炜据理力争,“圣上,大哥和太傅大人有约。我阿爹已经写了求亲的信,二姨和二姨夫做媒人,过几日就要去杨家提亲了。没有提前告诉表兄,是我的过错。“
赵传炜改口了,从圣上到表兄。
景仁帝听见他叫表兄,放下了奏折,走了下来。
因是半夜,景仁帝头发披散着,身上的衣裳穿的也随便的很。他仔细看着赵传炜,观察他的五官,和母后不怎么像,和先生似乎有一丁点像,倒像是挑着二人的优点长的,但和谁都不是特别像。杨太傅和李太后年轻时都容貌不俗,赵传炜的相貌,在这京城一干贵公子中,实打实属于上等。
景仁帝心里想,你倒是会长,亲生的不像,外头那个表亲的,倒是和母后长得像。
景仁帝猜测赵传炜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戳破。
“你的意思是说,朕是个昏君,夺臣子儿媳?“
赵传炜立刻又磕了个头,“小子不敢,只是来向圣上禀明实情。“
景仁帝笑了,“你来就来,怎么还把三姨夫的东西带来了。“
赵传炜没有起身,仍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半夜敲宫门,实为不敬,是我的错。“
景仁帝又问他,“你知不知道,这东西用了一次,就不管用了。“
赵传炜闷声回答,“我知道。”
景仁帝哼了一声,“你阿爹的丹书铁券,在你心里,还不如个女人重要?“
赵传炜沉默了片刻,掷地有声地回答他,“圣上,在阿爹心里,孩子们比爵位重要。“
景仁帝被这话顶的心口疼,“你是说朕冷酷无情?“
赵传炜抬起头,然后摇了摇,“圣上是天下之主,心里装着天下,这些小事自然不重要。小子不一样,身无寸功,就是个靠着爹娘吃白饭的人,心里只能装得下家里人。“
景仁帝本来侧着身子对他,闻言稍微偏头,看了他一眼,“你这样闹,是想让天下人看你们赵家的笑话?”
赵传炜又摇头,“回圣上,只要我们一家子和睦,亲亲爱爱,天下人笑一笑也就过去了,最后还是要羡慕我们。“
景仁帝又感到一阵气闷,“朕圣旨已下,你是想让朕做个言而无信的昏君?“
赵传炜再次行礼,“小子不敢,只是来禀明实情,还请圣上收回成命。“
景仁帝转过身,看着他,“朕为什么要收回成命?“
赵传炜抬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景仁帝,“表兄,宝娘不可进宫。“
景仁帝大怒,“放肆!“
赵传炜仍旧看着他,“求表兄,成全我和宝娘,我们两情相悦,早已定下终身。她,她已经是我的人了。“
景仁帝听见他说这话,把他从头看到脚,忽然哈哈大笑,“她是你的人了?别让朕笑掉大牙了,毛都没长齐的小子,你也能御女?“
赵传炜被景仁帝笑得面红耳赤,“表兄不信,您看看!“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个荷包,从里面倒出一幅画。这荷包刚才被他揣进了怀里,略微有些湿润,里头的画还没糊掉。
景仁帝接过画像一看,少年郎含情,少女羞涩。他看了一眼就丢了,“你阿爹让你回京读书,你就整日琢磨这些个东西?“
赵传炜捡起画,“表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虽然不是君子,大哥给我订了亲,我和宝娘多说两句话又怎么了。“
景仁帝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沉默了良久,然后低声说道,“你回去吧。“
赵传炜抬头看向他,“表兄?“
景仁帝勉强笑了笑,“既然你们两情相悦,朕就成全你们。不过,你记着你说的话,以后别后悔。“
赵传炜点头,“多谢表兄,我一定不后悔!“
说完,他俯身告退,就要出去。
景仁帝又叫住了他,“把你阿爹的东西带回去,告诉庆哥儿,明儿来请罪。“
赵传炜顿时又皱起了眉头。
景仁帝看着他,“还不快去。“
赵传炜立刻抱着盒子走了,大哥和表兄关系好,表兄最多骂两句,不会有大碍。
赵传炜出了宫,寿康宫里,琼枝姑姑小声和李太后说话,“娘娘,三公子出宫了。“
李太后嗯了一声,“皇儿答应过我的,定然不会食言。“
琼枝姑姑笑,“圣上孝顺,想来是在气头上。“
那头,赵传炜抱着盒子回了家。家里人都歇下了,他悄悄回了自己的院子。
他把盒子仔细放好,然后也躺下睡了。
第二天天没亮,世子爷就进宫了。等散朝之后,大多数人都去了衙门,他主动跪在了上书房门口请罪。
百官们都很疑惑,晋国公世子和圣上是表兄弟,多少年关系都很好,这是怎么得罪圣上了,居然要跪下请罪。
有消息灵通的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缘由,赵家三公子夜扣宫门,世子爷是兄长,自然要来请罪。景仁帝也不叫起,等世子爷跪了个把时辰,才宣了他进去。
屋子里一个人都没有,世子爷进来后又跪下了。
景仁帝低头批阅奏折,“庆哥儿,你回京多少年了?“
世子爷回答,“回圣上的话,臣九岁回京,整整二十年了。“
景仁帝又问,“你一个人,会不会想念父母?“
世子爷笑了,“圣上,臣想。但臣知道,父母也在想念臣,这就够了。“
景仁帝抬头,看着这个陪伴了他二十年的表弟,“从你回京开始,好像就一直克己复礼,从来没对朕提过非分要求,朕交给你的事情,你都办的妥妥贴贴。庆哥儿,这是你的真实面孔吗?“
世子爷想了想,“圣上,臣是家中长子,承家族之重,臣没有资格放肆。如同圣上,承社稷之重,更是殚精竭虑。臣虽不如圣上,也想学得圣上一二。“
景仁帝挥挥手,“你起来吧,炜哥儿昨夜胡闹,朕已经教训过他了。“
世子爷刚站起来,又立刻抱拳鞠躬,“都是臣教导无方。“
景仁帝让他坐下,“他大了,有自己得想法,你只是兄长,管不了也正常。皇儿们大了,朕一样也管不了他们。“
世子爷只说了一句,“多谢圣上体恤。“
景仁帝又问,“你和杨家定亲,何不来问朕?“
世子爷又起身,“是臣的错。”
景仁帝放下笔,走了下来。“庆哥儿,你是朕的表弟,朕多年信任你。朕想把这天下治理的更好,可朕又处处束手束脚。朕重用先生,可先生却不是为了朕。朕想用你,可你又是三姨夫的儿子。“
世子爷立刻跪下了,“圣上,家父与臣,对圣上忠心耿耿。“
景仁帝苦笑了一声,“朕知道你们忠心,可世事变迁,朕是帝王,不能不防。“
世子爷沉默了,半晌后回答,“圣上但有所命,刀山火海,臣莫敢不从。“
景仁帝拉了他起来,“你替朕去做一件事情。“
世子爷低头,“请圣上吩咐。“
景仁帝走上了书桌边,“赵传庆接旨。“
世子爷又跪下了,“臣在。“
景仁帝挥笔,“朕命你五日后出京,任边防四品督军,去各边防巡视,将各处驻军人数、队伍战力和兵甲数量,都如实查清。东西南北四处,朕给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若有所负,朕定要砍你的脑袋!“
世子爷回答掷地有声,“臣接旨!“
景仁帝几笔写完圣旨,交给了张内侍,让他盖上大印,再给朝中几位重臣们一起商议,若无人反对,就直接发出旨意了。
不巧的是,今儿杨太傅告假了。
其余五部尚书们一致觉得这个人选好。
各处驻军情况,朝廷一直了解的不是特别细致。朝廷想查,但各处不想让朝廷知道。谁去查也查不明白,稍微好一些无功而返,若是不开眼硬去查,有去无回都有可能。
晋国公世子背靠晋国公这棵大树,不管他去哪里,至少性命无忧。且他去查军事,如西北、镇南王这两处,不好不卖一点面子。西边靠着大山,只有些巡边的将士,不成气候,好查的很。至于东南军那里,就更不会马虎了。
他去查此事,定能查出个七七八八。有这七七八八就够了,景仁帝也没指望能查的一清二楚。
世子爷心里清楚,这一轮角力,说不上谁赢谁输。景仁帝返还了丹书铁券,又不再提贵妃之事,但他要冒着风险去查军务。
杨家那边,从此,杨太傅在景仁帝面前就抬不起头了。
说起来,还是景仁帝占了上风头,他唯一牺牲的,就是先帝头上的绿帽子到了明处。反正他自己是先帝亲生的,至于先帝死了后李太后和前未婚夫偷着生孩子,这种事情,虚虚实实的,过了几年,谁还知道呢。
于世子爷来说,他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向景仁帝表达赵家的立场和忠心。他能把差事办好,赵家就更稳当了,晋国公在外的压力也小一些。
世子爷很满意,弟弟的媳妇有了,他能出京办重要的差事,还能见一见父母,姨妈那边的风险也解除了,倒是不错。
杨太傅虽然不在,但五人赞同,就忽略了他这一票。
不是杨太傅不想来,是他真起不来了。因为担心女儿和女婿,中间又受了伤,一根蜡烛两头烧,等知道赵传炜抱着盒子回家了,他松一口气,立刻就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