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安静的九乔   内容大小:1.13 MB  下载: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2-10-31 17:5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明远表示,对方其实也很诚实。

  “是,”罗寿愣了愣,着实没想到明远连“平平”的生意也要买。

  “但如今在京兆府,我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像您这样看书买书的读书人真不多。”

  明远微笑着点头,表示感谢罗寿为他着想。

  刚才他翻阅书铺里的印刷品时就已经看到了,这座刻印坊印刷的,大多是佛经、俗文、历书一类,偶尔也能见到经史一类,但看起来是转卖别家的出品。

  “关中士子不富裕,即便是读书,也多自行手抄。”

  明远的好几个同门师兄弟就是这样,都在用自己抄写自己装订的书本。

  “因此陕西路的书籍也大多是洛阳一带的书坊印出来送到陕西贩卖的。在长安城里印书,委实是……不赚钱。”罗寿苦口婆心地劝说明远。

  可是他哪里能想到明远的第一考虑根本不是赚不赚钱,而是能不能让他花钱。

  “原东主的开价还算合理吗?”

  明远一副根本不听人劝的样子,罗寿就也只有点点头。

  明远便继续问:“你再问问那白管事,我要将他和原本这刻印坊里的工匠都全雇回来,需要多少钱。”

  罗寿险些直了眼。

  但好歹最近他从程朗那里听说过明家有多豪阔,不算全无心理准备,便去知会了白管事。

  这消息对于白管事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明小郎君愿意让我们这刻印坊重开?”

  两鬓已经发白的中年管事竟然喜极而泣,眼看着就要敲锣打鼓去通知四邻街坊了。

  罗寿却保持了职业镇定,只管问一共要花多少钱,问到一个数之后就回来向明远汇报。

  “4200贯。”

  他怕明远听了总数嫌贵,连忙把一项项开销掰开来算给明远听,房子多少钱,铺面多少钱,作坊里的工具和材料多少钱,雕版多少钱,雇管事多少钱,雇工匠多少钱……

  其中最贵的资产不是房产,竟然是那些雕版。这些雕版都是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枣木、梨木、胡桃木等雕刻而成,保养得好可以用个几十年。这家印书坊里存了很多这样的雕版。

  明远听了觉得都没问题。他唯一感到不够满意的地方是:“就不能凑个整……凑到5000贯吗?”

  罗寿:……从没有人见过这样凑整的!

  最终讲下的价钱就还是4200贯。

  而明远最近刚好又收到了一名外地客商给他捎来的“还款”一万贯,现金流不成问题。

  即将离开京兆府返乡的店东家望着拿到手的真金白银惊呆了——原本没指望自己的产业能卖出这么多钱,能回一点本钱是一点。

  但白管事向他介绍了,新东家是横渠弟子,对方立即又表示理解了:横渠弟子嘛,自然是无所不能的。

  明远听说了对方的评价,顿时感到有点无语。

  他感觉横渠弟子在长安城中的风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以前人们提起张横渠的弟子,还会说说“好学”“博闻”“尊师重道”之类,现在估计还得再加上两个字——“有钱”。

  好在不久横渠弟子们就要随老师迁去凤翔府了。他一个人的名声也就不至于“连累”同窗们。

  将交易过户的事都交给专业人士罗寿办理,明远便专心泡在刻印坊里,整日和工匠们待在一处,观摩他们印制书籍。

  “小郎君……东家,您小心些,这里油墨最多,千万别弄脏了您的衣裳。”

  明远却一点儿也不以为意,指指手臂上戴着的袖套:“这个耐洗,不怕脏。”

  他说话的时候,袖套上四个形状奇怪的图案似乎闪了闪光。但工匠们都只当是反光,都没在意,继续给明远讲解平日里印制书籍的工序。

  “每一幅版面制好之后,便在板上刷一层墨,将白纸覆盖在板子上,再拿一把刷子在纸背上轻轻揉刷,这书页便印好可以揭下了。”白管事给明远做着介绍,而资格最老的工匠正在为明远当场演示。

  明远却托着腮帮子沉思起来。

  人们见他表情严肃,都不敢轻易开口,怕打断东家的思路。

  谁知过了片刻,明远拧着眉头开口问:“也就是说,每印一张纸,就要现雕一副版,是吗?”

  原来东家愁的是这个。

  作坊里的工匠们顿时都挺着胸站了出来。其中一人大声说道:“东家放心,东家要印什么只管吩咐。我们哪怕是连夜赶工,都能给您赶出来。”

  他们为了向新东家表决心,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坚毅的表情:为了新东家,加班多久都没问题。

  明远却回过头,皱着眉,微微嘟着唇,郁闷地问:“你们难道都不用‘活字印刷术’的吗?”

  “活字?”

  工匠们相互看看,全都傻眼了。

第25章 十万贯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是的印刷工匠毕昇发明的, 但是宋时却并未广泛使用。

  但这对于明远来说属于知识盲区——他哪里知道印刷术的具体应用时间?……他就只知道毕昇。

  现在倒好,面前的工匠们一起用崇敬的眼光望着明远,等待这位博闻广见的“横渠弟子”为他们指点什么是“活字”。

  明远只得一步步地解释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我想要印制一些半尺见方的单张, 用作宣传单,或者叫小广告, 用来为城中一些店铺生意广而告之。”

  白管事和工匠们表情各异:

  有些人在想:原来这就是“小广告”;

  也有人在想:这……不大像是横渠弟子的所作所为啊!

  明远对大家的表情一点儿也不在意,随口说:“帮助这些店铺广为宣传, 店铺的生意蒸蒸日上, 便可以雇佣更多的人手, 也能向国家缴纳更多的税金;国库殷实了, 边塞将士们便可多得些补给马匹,也能够多筑寨堡, 挡住党项人的滋扰……”

  众人:!

  他们都没有想到,小小的一张“广告”, 竟能有这样的影响。

  管事与工匠们眼神顿时又都恭敬起来,心想:不愧是横渠弟子——大格局!

  “另外官府最近有些新政,需要向百姓们解释清楚才好推行的。这种宣传单是比较好的解说方式。”

  这也是明远从昨夜开始思索良久,想出的办法。

  “青苗法”要顺利推行下去, 同时百姓的利益也不被损坏, 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在民众之中广泛宣传, 让他们清楚“青苗贷”究竟是什么东西。趋利避害是百姓的本能,但要在彻底了解的前提下。

  横渠镇两位舅舅那里,自然没有问题。舒家两位一定能把准确的信息带到地方上。

  但是其它地方怎么办?

  按照薛绍彭所说,如今党争激烈,地方上好多官员也在观望, 有些支持“青苗法”, 有些不太热衷。他们未必乐意将这些内容细细地解释给百姓知道。

  但如果能让民间自发主动地去了解“青苗贷”呢?

  明远因此越发地确定:刻印坊在他手中, 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具。

  但前提是他要让这座刻印坊变得更灵活,更有效率。

  因此他向工匠们解释:“‘活字’就是把雕版上那么多字拆开,做成一个个单字的字模。需要用的时候再按顺序排好,涂墨印刷。等到用完,这些字模可以拆下来,下次排版的时候再用。”

  一言如石破天惊。

  工匠们的表情都像是他们在睡梦中被惊雷惊醒。

  然而惊醒之后又是迷茫。

  明远说得好简单,但是有经验的工匠们仔细一想,全是问题。

  活字用什么材料来做,做完后排在一起,如何能保证平整对齐,用完后再如何拆下来……

  一时间工匠们全都在愁眉苦脸,白管事也叹着气说:“小郎……东家这说得也太难了吧?不如还是让他们每天多干点儿,干久一点儿。”

  打工人嘛,加加班算了。

  明远却不甚在意,笑着说:“也没有必要马上就做出‘活字’来。”

  他随手那过一本印好的书册,翻开某一页,指着插页中一幅“牡丹富贵”的花样,说:“你们可以想想,这样一幅复杂的纹样,不用反复雕刻,而是让它反复使用。”

  一听说能节省这么大的工作量,工匠们的思路顿时打开了。

  “是不是把这一叶纹样固定在板上?”

  “或者我们制版的时候,可以留下一片空白,想办法把这一块纹样嵌进去,再拿出来……这不是有点‘活字’那意思了?”

  明远不再管他们讨论,只是布置了任务,自己则带着向华,慢悠悠地从西市逛回家中。

  明家人和舅舅们都还不知道明远在外面待了这一整天,已经又花出去四千多贯。

  明远将他的主意与舒承允和舒承厚两位一说,两位舅舅都拍腿赞好。

  “这个主意好!万一我们当地的小吏想要借机牟利,胡乱解释朝廷的新法,我们就拿这个给他看,就说是府城的官员说的。”

  明远想:这确实是一个能够约束当地官吏的好办法,如果能由乡里有名望的重要人物出面就更好了。

  然后他便向两位舅舅请教,乡里百姓有多少识字的,受教育程度如何,如何讲解“青苗贷”能够让他们听懂。

  两位舅舅听见了,望向明远的眼神越发不同。

  “远哥,横渠门下的弟子果然想得周全。”

  “横渠镇因为先生的缘故,文风较盛,眉县也大致如此。但其它地方未必是这样。”

  “这宣传‘青苗法’的文字言辞,必须简单易懂,千万不能像是衙门里打的那些官腔,文绉绉的。”

  “……”

  明远想了又想,又与舅舅们商议一番,最终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编出一套顺口溜出来,用最简单易懂的言语,讲清楚“青苗贷”的本质,同时也向百姓们说清借贷的利弊和几个容易“被坑”的地方。

  另一条腿则是要借助他的老师张载。横渠门下弟子遍布关西,很多学生像吕大忠、吕大钧,甚至是种建中,都是曾经拜在张载门下,但现在分散在陕西各处做官或是任职的。

  明远可以通过张载的这一层关系,将代为向百姓们宣传“青苗法”的事拜托给他那些师兄们。

  当晚,明远与两位舅舅商量了一夜,编了一首关于青苗贷的顺口溜。他又另外准备了一套描述青苗贷借贷方法的文字,请薛绍彭找了关系,递进衙门里,确认了一番。

  第二天,明远先去文庙。在那里,他得到张载的首肯,可以由吕大临代为联络陕西各地的师兄,代为向当地百姓讲解“青苗法”。

  从文庙出来,他又跑去刻印坊。

  刚进刻印坊,明远就发现作坊里的工匠们此刻正相互看着,你拍拍我的肩,我捶你一拳,嘿嘿傻笑。

  “这是怎么了?”明远很惊讶。

  工匠们指指他们面前的一片印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