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苗家少女脱贫记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潇湘碧影   内容大小:342 KB  下载:苗家少女脱贫记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1-05-11 00: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与大家想象的花鸟鱼虫不同,只用了白色绣线的围裙上,绣着的竟然是个花盆。但又与普通的花盆不同,花的形状做了抽象处理,花枝左右各挑出一只小鸟,小鸟口衔流苏,乍一看特别像明朝的凤冠霞帔的展示。恍然间,让大家联想到了会叮当作响的苗族头饰。

  【苗绣居然是这样子的!】

  【鹅妹子嘤!】

  【我以为是花花绿绿的那种!这么素雅的吗?】

  【小姐姐这个有卖的吗?好好看呀!买回来可以挂墙上做装饰嗳!】

  掏出手机看了眼弹幕的龙向梅笑道:“能不能卖?好像也可以。”说着她扭头看向苏妙云,“现在是不是有那种缝纫机,设定程序,自动刺绣的?”

  弹幕:“……”

  【小姐姐过于实诚了……】

  【我梅你醒醒!机绣不值钱……】

  【大家都在宣传手工刺绣,只有我们小姐姐,上来就奔工业化去了。很好很好,很有新中国的气象!】

  【但是机绣的话,确实会更便宜啊。】

  龙向梅回答:“机绣不止更便宜,且产量稳定,容易形成规模。现在都2020年了,大工业化不是必经之路嘛!何况我们苗族在山里,还是比较贫穷的。并没有发展出湘绣苏绣那样巧夺天工的工艺。工业化才能救我狗命啊对不对?”

  【捂脸,梅梅的话过于真实。】

  【一股浓浓的科技兴邦的味道迎面扑来。】

  【感觉小姐姐的党课应该学的很好!】

  【我就喜欢这种直白不造作的。来,机绣围裙给我们安排上!】

  龙向梅摊手:“我家没有缝纫机,我先研究一下。今天的主题还是万花茶啊,这个我们有工厂,货品已经在淘宝上架了,立刻能吃的!”

  弹幕纷纷说好,龙向梅系好围裙,走出了房间。因苏妙云早跟村里打好了招呼,此时院子里挤了不少人。几个年老的婆婆已经坐在了工作台前,认真低头的雕起了花。老婆婆边上,还有两个小姑娘。

  一个是跟着杨春玲凑热闹的堂妹杨翠。另一个是只有八岁的同村留守儿童丢丢。她眼睛很大,皮肤又白,是本村第一萌娃。她穿着大红色的苗族服装,带着缀着铃铛的小帽子,手镯脚镯一应俱全,稍微动一动,就叮当作响。在张意驰的引导下,冲着镜头甜甜的喊了声:“大家好!我叫丢丢,今年8岁了。”

  网友们顿时被萌翻。好几个纷纷在弹幕里喊,要小妹妹表演节目。

  丢丢很是活泼,听说网友想看她的表演,大大方方唱起了民歌。只是她还小,暂时没想到把苗歌翻译成汉语来唱。不过童音清脆,网友们一点不挑剔,听的津津有味。

  【小孩子唱的这么好,种族天赋无疑了!】

  【种族天赋+1】

  【羡慕小小年纪有这样的歌喉。】

  【小妹妹以后可以读音乐专业。】

  【不行的吧?艺考很花钱的。之前听梅梅说他们村还没全脱贫,他们村都挺困难的。】

  【前面的,艺考不适合普通人家的孩子望你知。】

  张意驰看着乱七八糟的弹幕有些脑壳疼,赶紧回归正题,再次聊起了传说中的万花茶。山区自古物资匮乏,做蜜饯的原材料少的可怜。早先只有柚子和冬瓜两种,后来增添了胡萝卜。雕好的蜜饯,浸泡在稀释的石花水中,再和其它的配料一起用文火煮至返青,使绿色的皮与白色的瓤对比鲜明,看起来鲜绿脆嫩。

  工艺并不复杂,只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加了白糖与蜂蜜的甜食,总能利用味蕾,引出苗民们心底的喜悦。以至于到了今天,各色甜品与零食已经唾手可得,但在老一辈心中,万花茶依旧是他们记忆里的无上美味。

  花鸟鱼虫在老婆婆们的手里成型,朴实里沉淀着历代苗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点点巧思。把拍摄的手机交给苏妙云,张意驰坐在了工作台的最角落。这里刚好能被摄像头捕捉他的双手,却拍不到人。自然又引发了网友们的一轮不满。

  不过张意驰并不在意,他先认真的看了一遍老婆婆们的手法,然后在冬瓜与柚子之间,选择块带皮的冬瓜。万花茶多半是菱形或者长条形,但也有少量的圆形,或者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状做出来的异形。张意驰手里的这块冬瓜皮没有经过分割,足有巴掌大小。

  只见他手腕一转,锋利的刻刀随心而动,齐齐整整的削出了个正圆,把旁边的老婆婆都吓了一跳。

  “驰宝你的手法可以啊!”

  张意驰也吓了一跳,幸亏本地人不爱喊大名,不然刚才那一下可能就暴露位置了!他定了定神,快速下刀,手底下很快出现了花与蝴蝶的纹样。作品不算很精致,但作为新手,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镜头内外,一片夸赞之声。淘宝店那边也有了动静,一盒盒的雕花蜜饯售出,龙向梅算着提成,脸上笑开了花。

  惊喜不止如此,当张意驰熟练了工具之后,他便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花鸟鱼虫。镜头捕捉下,一个英姿飒爽的苗家姑娘进入了众人眼帘。大眼睛、长辫子,分明正是龙向梅的模样。

  弹幕里一片起哄声。

  “在苗家,万花茶有很多用途。”张意驰在喧闹中,缓缓开口。他离手机近,声音穿透嘈杂,清晰的落进了直播间里,“比如说,男孩子登门求婚时。女孩子如果同意婚事,会在水里放四片万花茶。其中两片雕的是‘并蹄莲花’,两片为‘凤凰齐翔’。”

  “不同意是什么?不是狗啦。不过差不多,只放三片,且雕花都是单只的花鸟,跟单身狗一个意思。”

  说着,张意驰手中的刻刀停在了龙向梅小像旁边的空白处,抬眸笑问:“梅梅,你觉得这里……雕什么好?”

第48章 长发姑娘    刚安静的弹幕又开始起……

  刚安静的弹幕又开始起哄。

  【歪嘴赘婿上线哒!】

  【前面你闪开, 歪嘴赘婿不是这个画风!】

  【欢迎来到晋江乡村言情现场,本记者前线正在播报。】

  龙向梅挑了挑眉,反问:“你想雕什么?”

  张意驰没回答, 低头动作,雕了只呆萌呆萌的二哈,然后把未加工的蜜饯递到龙向梅手里:“无家可归, 求收养。”

  【卧槽!小哥哥好撩!】

  【默默打开了记事本,做起了笔记。】

  【骚还是学医的骚, 是在下输了。】

  【单身狗的新用途!小哥哥你可以的!】

  张意驰扫了眼弹幕,笑出了声。其实网友们对这些乱七八糟的特产并没什么兴趣, 现在物流极其发达,买什么都方便。即使没有一模一样的, 替代品也有万千种。因此,他们的直播与剪辑的视频, 始终得有点别的内容。所以他觉得,稍微炒炒CP, 对维持热度应该有点帮助。虽然他们的CP是真的。

  时间过的很快,等大家把桌上的原材料消耗干净,已是下午时分。连续播了7个多小时的龙向梅等人也累了个人仰马翻。直播看起来只是如实的记录日常, 实际上比单纯的干活要麻烦的多。需要不停的应付网友的问题,还得时不时抛些梗与笑料维持人气。对新手们而言, 无疑是艰辛的。

  等与网友们道了别,龙向梅已经累的不想说话了。雕好的万花茶进入下一道工序,前来帮忙的老婆婆与小孩子们也各自回家。龙家院子再一次安静了下来。

  远处时不时传来鞭炮的脆响与雁鹅的长鸣, 年味渐渐变得浓郁。大城市的春节,已与平时没太大的区别。那一丝传统的气息,恐怕也只能在穷山僻壤间寻觅踪影。

  刺鼻的硝烟弥漫, 原本令人厌恶的味道,在年节的特殊时间里,与幼时的回忆勾连,在脑海里呈现出了一幅幅难以忘怀的喜庆画面。张意驰弯腰捡起了不知哪个熊孩子落在地上的小鞭炮,从兜里摸出打火机,点燃引线,快速的扔在了栏杆边。

  “啪!”小小的鞭炮不意外的炸响。从成串的鞭炮上拆下来的炮仗威力很小,是六七岁的男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

  张意驰小的时候,住的那条街并不富裕。很多孩子买不起烟花炮竹,就守在别人家门口。等着拜年的人放完了炮,他们就在纸屑堆里寻找着没点着的小鞭炮。可巧的是,那时候鞭炮的质量也不好,一串下来总是熄火,也总是会残留很多漏网之鱼,铸就了孩子们最单纯的快乐与童年。

  但这个游戏,与张意驰无关。他从小性格腼腆,乖巧的像小姑娘,每每想去捡鞭炮,都打不过那些调皮的男孩子。于是过年前,外公采购鞭炮时,总会额外再买一串200响的。200响的鞭炮特别短,但拆下来能有一大堆。

  一开始他不敢放鞭炮,怕炸到自己的手。于是外公坐在院门口,把他搂在怀里,点燃一根线香,手把手的教他怎么点,怎么扔。

  噼啪作响的鞭炮,与他咯咯的笑声定格在了多年前的岁月里,像一张老旧的照片,可以记录,却无法重复。

  村里的晚饭都吃的早,下午四点,许多人家的屋顶已有了炊烟。熟悉的炝锅的味道,又一次飘进了鼻腔。龙满妹在院子里摘着白菜,龙向梅已经架起锅,做起了今天的晚餐。

  切片的卤豆腐落进铁锅,传出了特别的香味。卤味是常见的美食,但龙向梅拿出来的卤豆腐,与他往日看见的完全不同。深褐色的豆腐缩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比常见的干豆腐还要干燥的多。

  “武冈卤豆腐。”龙向梅见张意驰好奇,笑着解释道,“制作工艺独树一帜,口感与普通卤豆腐截然不同。”

  张意驰笑问:“有这么特别吗?”

  “有。”龙向梅肯定的答,“我的同学也带过他们的卤豆腐,但口味跟这边的完全不一样。你地理学的好,应该知道,邵阳整个地区都不富裕。但武冈比较特别,从古代起,就是附近最繁华的地方。我们嘛,穷山沟里的穷山沟,过去能去一趟武冈,跟现在去一趟北京似的,很新鲜的。”

  “武冈相比其它的区县,也确实热闹。别的不说,光是美食就别具一格。明朝时候,那是某个王爷的封地。既然有王府,自然有了成套的菜系。但过去交通不便,也传不过来。唯独卤味易于保存,传到了我们这边。”

  翠绿的青椒落下,锅里泛起了呛鼻的味道。冲的人眼鼻发酸的同时,又难免勾起了肚里的馋虫。唾液分泌都不自觉的加快了。

  “后来,他们发现周边的人都特别喜欢吃卤豆腐,干脆拖家带口的跑到这边来做生意卖卤货。县城里有个店家,贷款买了机器,扩大了生产,生意很不错。可惜这是武冈特产,是他们市的拳头产品,我们沾不了光,无法作为特色项目推广。”龙向梅笑了笑,“不过炒给你吃是没问题的。”

  张意驰不由问:“你什么时候买的?我怎么没注意?”

  “苏党刚给的,她放包里,差点忘了,还是临走前记了起来。我想着你没吃过,今晚就炒它了。”

  张意驰笑问:“以前苏党也经常给你吃的?”

  龙向梅用筷子夹了块卤豆腐尝了尝咸淡,被烫的嘶了一声。哈了两口气之后,才有空答道:“不算经常。救急不救穷嘛!逢年过节慰问贫困户的不算,平时也就给点卤豆腐。村里嘛,规矩重的很,空着手上门不礼貌。给几块卤豆腐,几块钱的东西,我们愿意还礼呢,也还的起;不愿意还礼就算了。你如果吃的惯,我再去买点卤鸭爪、鹅翅什么的。武冈的卤铜鹅算高档特产了,一只不少钱呢。”

  张意驰好笑:“硬是被你说馋了。”

  “那多好,你那么瘦,多吃点才长肉。”龙向梅说着,卤豆腐起锅。把锅洗干净后,重新放油,却没加火,只保持着略低的油温。紧接着,另一种黑乎乎的块状物一片片滑进了锅内,炸出了阵阵说不上来的香。

  “这是蕨粑。”龙向梅介绍道,“原料是葛根。”

  提起葛根,张意驰立刻懂了,笑道:“近年来炒的很热门的‘健康食品’,低卡低糖的,很受减肥人士的青睐。结果你用煎的?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啊。”

  龙向梅一边耐心的翻着蕨粑,一边道:“我们的传统食物。因为早先没饭吃,只好把野生的葛根挖出来,低卡低糖的硬对付。吃的人直犯恶心。后来条件好了,有人拿油煎过再炒,惊为天人!至今我们本地的烧烤摊上,烤蕨粑都是最受欢迎的小吃。你在别的地方可能真吃不到,过两天我给你烤着吃。”

  说话间,蕨粑煎至双面焦黄,夹出锅放在旁边的碟子里,借着残油,姜蒜与干辣椒倒入,煸出香味,再把煎好的蕨粑回锅爆炒。

  张意驰当然吃过葛根制品,觉得没什么意思,但龙向梅的做法闻所未闻,引起了他强烈的好奇。蕨粑炒完轮到了白菜。晚餐的三道菜上桌之后,龙向梅不由顿了顿:“今晚好像有点素……”

  张意驰倒不在乎,等龙满妹落座后,拿起筷子夹向了蕨粑。焦黄的表皮稍微有点硬,但没炸透的内部既柔软又弹牙,口感像魔芋块,又比魔芋块更加入味。软硬弹三种口感混合,咸香裹在其中,微微的辣味更刺激味蕾,堪称下饭神器!

  龙满妹见他连续夹了好几块,笑道:“驰宝的嘴倒不挑,蕨粑这种贱东西也爱吃。”

  “油炸过的蕨粑可不贱了,油多贵啊。”龙向梅咽了口饭,筷子夹向了卤豆腐。武冈卤豆腐的配方十分复杂,所以在口感上层次感也非常丰富。特殊的豆腐胚晾晒的特别干,吃在嘴里相当有嚼劲。且越嚼越香,不必用肉去搭配,都是难能的美味。

  虽然对张意驰来说,稍微有点咸了。

  张意驰的口味着实清淡,为了迁就他,蕨粑放盐无比克制。吃的龙满妹没滋没味的,尽挑着卤豆腐下饭。饶是如此,张意驰也觉得口味有些重。吃了大半碗饭后,筷子掉头转向了白菜。

  打过霜的本地新鲜白菜,泛着清甜。简单粗暴的随便炒一炒,就是上品。龙向梅炒蔬菜习惯用猪油,与清脆的白菜混合在一起,简简单单,却回味无穷。

  最好吃的白菜心在汤里露了头。吃饭飞快的龙满妹惯例已经放下筷子,挪回了自己房间。张意驰夹起白菜心,放进了龙向梅碗里:“我记得你喜欢吃。”

  龙向梅轻笑出声:“谁还不喜欢吃最甜嫩的芯子?”

  张意驰笑:“我更喜欢看你吃。”

  龙向梅咬了一口白菜心,甜味顺着咽喉,一路向下,满嘴余香。一时间,她不知道舌尖上的甜,来自白菜,还是主观的感受。但张意驰能记得她的小癖好,让她欣喜。

  张意驰吃饭的速度也极快,一家三口,总是龙向梅落在最后。于是他就趴在桌上,看着龙向梅慢慢的吃着。天色渐暗,天边飞起了一抹红霞,没开灯的屋内光线昏黄。隔壁电视机的声音蓦得显得更清晰,衬的小小堂屋里,越发的安宁。

  简单的饭食,简陋的生活方式,可一旦与喜欢的人在一起,便觉不出丝毫的粗鄙,只剩和缓与安适。

  今天的张意驰很累,让他想起了读书时那昏天黑地的忙碌。但如果忙碌过后,有家人相陪,能在饭桌上细数着家常。好像连忙碌都变得没那么令人畏惧。

  伸手,捏住了龙向梅的辫子,幼稚的含在手里把玩。在龙向梅看过来时,他双眼含笑,墨黑的眼眸里,像藏着无数的星辰,而每一颗星辰,都透着由衷的轻松与愉悦。

  能够认识你,我真的很高兴,我的长发姑娘。

第49章 合拢宴    哟嚯——哟嚯——依哟啊……

  哟嚯——哟嚯——依哟啊——

  【月亮升起来, 篝火点起来耶,阿哥阿妹呦,手牵手耶, 跳起来——】①

  除夕日清晨,天还没大亮,整个村落已然十分热闹。男女老少沿着石板路, 一趟一趟的往后山山顶的平台上运送着东西。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全靠人力往上抬。妇女们则聚在了一起, 由村里最能干的领头,预备起了过年的团餐。

  鞭炮不时的响起,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歌,一片欢乐景象。村支书杨文忠踩着早七点的钟声, 冲进了龙向梅家。刚踏进院子,就高声大喊:“梅梅, 苗年最有特色了,你直播开了没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苗家少女脱贫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