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殿下_分节阅读_第294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内容大小:1.12 MB  下载:殿下txt下载   上传时间:1970-01-01 08:00: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4/29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这种强悍霸道,让人在愤怒中都生出一种无奈的心折。

  如果朝廷不想再继续战事,的确需要与渤海国缔结和平之约。

  而刚刚收复的辽北失地也需要休养生息。

  荣烺去接小楚将军的事并未瞒人,问过兄长,兄长还有他事,何况东宫出行都有礼制安排,他就不去了,派了个詹事府属官与荣烺同往。

  宋大将军带回了五千兵马,剩下的留在镇北关做守军之用。不过,人还是那般冷峻,不苟言笑。

  荣烺站在折柳亭远眺前方烟尘,骑兵轰然而至的声响由远及近,楚家人也早按捺不住,纷纷远望。倘非公主在前,他们估计要跑出去迎接。

  宋大将军倒是想到估计楚家人会来迎接,毕竟小楚将军死里逃生很是不易。没想到公主也在,宋大将军连忙下马,快步上前见礼。

  小楚将军近乡情怯,略慢一步也赶上来。荣烺亲自扶起两人,对小楚将军道,“我听闻你回来,特意来迎你。”

  小楚将军别过脸去,惭愧至极,“败军之将,不值殿下这般厚爱。”

  “我就是担心你多想,才特意前来。”望着小楚将军消瘦憔悴的脸庞,荣烺认真道,“渤海国之败,罪不在卿。还请将军挺起胸膛,与我一起进城。”

  很久之后,人们对荣烺的总结往往喜欢用“惊世之才”形容荣烺的才干,这当然是不能否认的。

  但如果了解她更多一些,则会被她的人格深深折服。

  依宋大将军的淡定都因荣烺的话侧首,詹事府的属官也上前来,道,“太子殿下令臣与公主一起迎接楚将军回城。”

  小楚将军自满胸感动中回神,客气道,“有劳大人,待末将回城,若有机会,当亲自拜谢太子殿下。”

  与属官寒暄一二,小楚将军见过家人,就再次上马,与公主等人一道入城。

  进宫陛见要花费许多时间,荣烺就先回后宫了。她并没有直接向小楚将军打听在渤海国的事,反正早晚会知道。

  待荣烺听到完整事件是第二天的事了,事情完全不稀奇,甚至符合荣烺的推论之一。渤海国的情况比楚大将军等预想的更加复杂,在他们到达渤海王都的时候,所有对渤海王中立的势力因为渤海王引南朝兵马摄政而直接倒向了公主与小王子一方。

  楚大将军早有准备,甚至,他在渤海国的应对没有一丝差错。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就是公主英的战力,比他想像中的更加强悍。

  小楚将军道,“我家世代武将,我也算有些见识的人,但公主英率兵而至的气魄我恐怕终生难忘。”

  许多渤海王都的将士见到站在城下的公主,直接举手投降,有人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公主进城。整个王都乱成一锅粥,楚大将军想率兵退出时遇到劫杀。最终楚大将军托住敌军,小楚将军带着精锐杀出重围。

  他们一路逃亡,还未待他们逃回镇北关就听到镇北关破的消息。

  辽北大败。

  公主英在战场上登基为王,率领臣子们一路南下,劫掠无数。

  小楚将军在辽北整合败亡四散的将士,聚合还活着的百姓。说句丢脸的话,渤海女王带兵杀出镇北关的时侯,小楚将军权衡后,都没拦上一拦。他们都是些战败的将士,马都没几匹,箭也没几根,没办法拦。

  好在小楚将军整合将士的事给郑骁帮了大忙,诸人齐心协力先把镇北关守起来。

  之后,小楚将军就与宋大将军一道回帝都了。

  事情就是这样。

  朝廷并没有问罪小楚将军,让他先回家休养,待身子大安再安排差使。

  荣烺赠小楚将军六匹上等战马。

  宋大将军回朝时间略迟,没赶上陇南的上等良驹,颇是气愤。他辛辛苦苦为朝廷北上,打仗回来,好东西都叫别的禁卫军抢没了,合着他打了小半年的仗,回来还得捡旁人剩下的吃。

  这断不能应!

  宋大将军一则要招兵,二则要给自己的北禁卫补充良马兵械,少哪样都不行!

  兵部亏得是方尚书坐镇,不然,换个略软乎的都得叫宋大将军的满身寒气冻死!

  就是方尚书也不能无中生有给他变出好马来呀,兵械先给补充好,招兵也答应了,就是马得等一等。北禁卫来的迟了,要不就是民间马,要不就等下一批官马。

  宋大将军就是再不服,官马也分完了,他总不能去别的禁卫中抢去。宋大将军无奈,“今年的官马当真不错。”

  方尚书笑,“陇南宋牧监精通养马,说来宋牧监出身锦公府,与大将军算是同族吧?”

  宋大将军道,“我们两家早年就分宗了。宋牧监这养马的手艺倒是难得,我在帝都好几年,竟没听说过他。”

  “他是大将军来帝都前在太子、公主考核贵胄子弟时发掘的,因自幼好马,就派他到陇南牧场任职。”

  “考校贵胄子弟?”在帝都没听说过啊。

  “就那一年。”

  宋大将军都听笑了,“听着像是天赐我朝御马官。”

  “也说不定。”方尚书也很满意今年的官马。

  宋大将军同意补充民马,但明年的官马到了,要让他将军中民马置换成官马。方尚书与他谈拢数目,他方带着手下去挑马。

  这一笔数额巨大的借款很大程度缓解了朝廷的危机,各衙门都松快下来,抓紧时间恢复受灾地方的经济建设。

  就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忙碌中,渤海国使团到达帝都。

  渤海国使国所来为重开贸易,重修邦交之好。

  不过,一想到年中的战事,饶是专司邦交事宜的鸿胪寺都对他们没啥好脸色。

  国子监、官学的学生更是对渤海使团厌恶至极。

  但既然让他们来,就说明朝廷有重修邦交之意。

  只是,令朝廷目瞪口呆的是,渤海使团还带来了女王的亲笔信。渤海女王修书一封,听闻荣晟帝有一女,国色天香,人品贵重,渤海女王想替王弟晨求娶公主。除此之外,渤海国也愿意派宗室女嫁入朝中,从此两国互为姻亲,结永世之好。

  鸿胪寺都给渤海国整懵了,这脑子有病吧!

  竟然敢求娶我朝公主!

  在大多数人看来,渤海国脑子有坑,真该送渤海使臣一面镜子,让他们好好照照,什么野人地界儿就敢求娶公主!

  但在秦太师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

  先不说联姻本就是邦交中惯用手段,这没什么高端低劣之分,端看有无用处。若公主下嫁能带来和平,未为不可。

  何况,公主能带来的往往非止于和平,还有带有皇室血脉的子嗣。

  如果将来公主的子嗣可以得到联姻之国的王位,那么,两家的和平会维持更长的时间。而除和平之外,邦交贸易,以及更多的利益往来。

  就是公主自己,也能成为一国太后,享受尊荣。

  何况,自卫城之战后,公主在朝中威望日隆,几乎到把持朝政的地步。

  如果公主能离开帝都,将这一身本领用于渤海国内,不论是支持王子晨,还是做渤海国的王妃,公主必能在渤海国谋得一席之地。

  不论怎么看,这都与朝廷有利,与太子有利。

  于是,在诸人嘲笑渤海国异想天开时,秦太师沉默的没有发表意见。

  待大家嘲笑完,秦太师已经安排好这一场舆论战。

  先是孙国公上书,孙国公认为,渤海国地处极北,欠缺教化,故而总是发动军事武力,若能有贵女下嫁渤海国,教其教化道理,对两国邦交好处极大。

  孙国公在朝一向比透明人还透明,尤其近年郑太后颁行《新贞烈传》,民风渐开,独孙家还恪守《旧贞烈传》的教育方式,现在峥嵘向上的人家都不大与孙家来往。

  不过,也有许多旧式不得志家族很推崇孙家的旧规旧法,认为民风过于激进,于当朝并非益事。

  孙国公这一上书,颇受嘲讽。

  史太傅都觉着孙国公是不是疯了!

  没想到的是,孙国公的上书带动了许多思想古旧的老臣,他们纷纷上书,认为朝廷应该郑重考虑与渤海国联姻之事。

  渤海国宗室女嫁入皇室就算了,他们不乐意见到渤海野人血缘玷污皇室血脉。不过,公主下嫁的确有益我朝。

  方尚书大怒,“我朝并未战败,焉何下嫁公主!”

  郢王耐心解释,“下嫁公主并非屈辱之事,古时周天子也常以王姬下嫁诸侯,诸侯之女也常嫁入周王室,联姻自古便是友好邦交的证明。”

  郢王思考过后,也认同公主下嫁渤海国有益两国邦交。

  郢王还认为渤海王一介女流,血脉不正,将来渤海王位还是要交还到王子晨的后人手里。若公主能与王子晨结为夫妇,介时有朝廷支持,就是让公主掌握渤海国,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再加上荣烺对他这位王叔祖从不恭敬,屡有冒犯奚落,在朝也日益霸道,久而久之,未尝不会成为另一个女主干政。

  这样的女子,倒不若外嫁,祸害别国也好。

  于是,两相权衡,郢王竟非常赞成公主下嫁之事。

  郢王还私下求见荣晟帝,说了自己的私心,“公主的确于朝廷有功,可公主行事太过霸道也是事实。公主甚至不欲收敛所行所为,结交重臣,笼络大将。臣说句诛心之言,陛下心软不忍加以限制,可再这样下去,公主权限过大,凌驾皇权,也会成为现实。

  陛下,让公主去渤海国吧。凭公主的才干,必能为我朝搏取到更多利益。

  老臣实在不想再见到另一位女主把持朝政了。我们明明满朝的忠臣才士,为什么一定要听女人的!”

  “王叔想多了。公主对朕向来孝顺,对太子也恭敬有礼,并无不敬之处。”荣晟帝道,“朕只这一个女儿,如何舍得公主远嫁!”

  荣绵初始也当个乐子来听,可渐渐的,他发现,这好像不是乐子。

  因为继郢王上书支持公主下嫁渤海国后,郢世子也同样上呈支持公主下嫁的奏章。

  此事一出,大家发现,郢王府是来真的。

  正当此时,郑氏也上书朝廷,请朝廷允她与郢世子和离,她鄙其为人,断难再与之继续做夫妻。

  她希望和离后,朝廷能送郢世子去服侍渤海女王,为正为侧,都是为朝廷尽忠。想来依王府忠心,郢世子是极愿意的。

  郢世子被郑氏背刺,当下在朝丢个大丑,就要去找郑氏讲理。郑氏不会跟人拌嘴,把事儿委托兄嫂处理。郑家可不是跟郢王府玩笑,郑国公代妹和离,郑夫人直接到郢公府,把郑氏的陪嫁都拉走了。

  荣玥倒是想跟父亲沟通一二,郢世子哪儿肯听她说话。荣玥把叔婶组织起来了,郢王府二爷也不想跟父兄对着干哪,荣玥说,“当初三妹跟陈侯说亲,陈侯的爵位当年殿下是说过话的。”

  二婶是个明白人,为人义气,说丈夫,“旁的小事听父兄的还罢了,大事大非得明白。我也得上书,不然叫人说,姓孙的都糊涂蛋。”

  于是二叔二婶上书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公主下嫁野人,为啥让公主下嫁啊,完全没道理!

  杨华也觉着大舅跟外公莫不是疯了,这都上的什么书,发的什么颠!

  杨华忙跟母亲说,“你看二舅二舅妈多明白,娘你也抓紧点表个态,别叫大舅外公连累了!不知道的还得误会咱们也想公主下嫁那野人国呢。”

  云安郡主也是愁的不轻,父亲跟亲大哥支持公主下嫁,大嫂跟大哥闹和离,二哥二嫂意见相佐,闹得她最好也站个队!

  一时间,勋贵豪门以及以大长公主、长公主为首的宗室,纷纷联名,反对公主下嫁。

  姜洋说,“这声势有些大了,千万别物极必反。”

  郑锦看着儿子在床上摇摇摆摆的学走路,“按理,渤海国求亲这样的事陛下听都不当听,立刻就该驳了事。可陛下一直态度模糊,若我们不联名上书,万一叫那起小人起哄做成了,可怎么办呢?”

  “你不如进宫跟公主说一声,看公主做何想。”

  “公主能说什么?说不下嫁,就得被人说不愿为国尽忠。说下嫁,岂不正趁了小人的心。”

  元宵还走不结实,一下子就摔倒了。郑锦伸手把儿子捞怀里,元宵乐的直叫唤,脑袋扎母亲的胸前一拱一拱的。郑锦把他递给奶娘下去喂奶,“太子难道不表个态么?”

  “太子原就不赞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8页  当前第2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4/29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殿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