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占金枝(美食)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漫漫步归   内容大小:1.65 MB  下载:独占金枝(美食)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2-09-05 10:33: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9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林彦看到季崇言借着搀扶的机会,将那两颗铁栗子重新塞回了老妇人的袖袋中。

  对此,老妇人毫无察觉,只是笑道:“你大兄去了军营,阿姐嫁去了季家,这院子里也唯有嬷嬷了,怎能不等你?”

  老妇人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扁了扁嘴,一举一动仿佛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一般拽紧了季崇言的衣袖。

  季崇言笑了起来,这一笑随着眼尾微扬的红痣比起先前的淡笑多了几分别样的柔和,他笑着问老妇人:“嬷嬷今日在家做了什么?”

  边说便搀扶着老妇人走到桌边坐了下来,舀了一碗鸡汤推到老妇人面前。

  老妇人却不急着喝,只高兴的拿起桌上青盘里的青团递给季崇言,道:“快清明了,我做了豆沙馅儿的青团,你快尝尝!”

  季崇言接过豆沙青团咬了一口,上了年岁的人口味有些迟钝,这豆沙青团的味道比起年幼尝起的齁甜了不少。

  他不动声色的放下豆沙青团为自己舀了一碗豆腐汤去了些甜味。

  林彦没有入屋,只在堂外不远处看着正其乐融融说话的一老一少神情复杂。

  没有人告诉老妇人她面前的是季崇言而非她以为的那位赵家小公子,就像没有人告诉她她如今已不是那个三十来岁正值盛年的赵家姐弟的乳娘,而是已临近花甲早忙活不动的老妇人了。

  当今圣上除了众所周知的昭云长公主之外其实还有一位年仅十九便突然去世的胞弟,如今大周建朝二十载,除了那些钻研前朝人物志传的史官之外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当年赵氏兄弟中那位少年将星的存在了。

  前朝末年,君王无道,起义四起,奈何军中有虎狼将赵氏兄弟坐镇,一时动摇不了大靖的根基。昔年还有人云:“有赵氏兄弟在一日,大靖便一日不倒。”

  直到后来赵家那位少年将星于白帝被各路起义军联合围剿,赵小将军英勇善战,硬生生的抵抗了三月有余,求救书信出不去,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在城内物资即将耗尽之时,有十位熟悉水性的将士自告奋勇准备借助急流险滩拼出一条生路来。

  这十位将士最终只得其一拖着重伤之体回到长安,待到将士一路赶到长安城外时却已精疲力尽,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大抵是天怜英才,守城的士兵见到了那位将士,将士大限之下请守城的士兵前往赵家报信,彼时赵家开门的就是眼前这位昭云长公主同赵小将军的乳娘柴嬷嬷。

  赵家当日正在宴客,柴嬷嬷闻言急急前去报信,临到途中却被人用棍棒重击了脑袋之后丢入湖中。不幸中的万幸,一位赵家的宾客途径湖畔发现了柴嬷嬷。

  赵家急寻大夫救治,可柴嬷嬷却昏迷不醒,而另一方报了信的士兵察觉到没有动静,便再一次上门前来查看,得知柴嬷嬷被人击打昏迷之后当即大骇,忙将消息告知了赵家众人。

  此时已是半个月之后了,赵小将军在孤立无援之下命丧白帝城,死后还被敌军曝尸,而柴嬷嬷半年之后醒来便成了这等模样。

  当年赵小将军出事之后,如今的陛下彼时的赵家大郎请求前朝那位君王彻查奸细,然而君王不予理会,正是因此,赵家彻底寒了心,没过多久便揭竿而起,跟着起义了。

  昭云长公主也因为赵小将军的出事而大病一场,勉强撑着病体带着季崇言经历过前朝动荡之后便早早去了。

  年岁越大,柴嬷嬷能记之物便越少,季崇言每一回来都要塞上至少一次的“栗子”。

  林彦曾听自己那位通晓京城各家“内事”的上峰大理寺卿纪大人说过:赵小将军相貌极其出色,崇言便是像了他的相貌,只是比起赵小将军来,崇言的眼尾多了颗红痣。

  所以,柴嬷嬷将崇言看成赵小将军也不奇怪了。

  陪着柴嬷嬷吃完饭,又送柴嬷嬷回去歇息之后,才重新在堂中布了饭菜,林彦入座吃饭,已经吃过一回的季崇言只动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

  “明日为小舅上完香再走。”放下筷子之后,季崇言说道。

  林彦“嗯”了一声,沉默了半晌之后他对季崇言道:“当年的事柴嬷嬷怕是很难再记起来了。”

  季崇言不语。

  林彦叹了口气:听闻年幼时崇言曾因季家那位不着调急着去花楼的大老爷误落湖中,若非赵小将军经过,早已没命了。

  昭云长公主与赵小将军是一对双生的姐弟,感情自幼极好,若非赵小将军出事,昭云长公主也不会大病之后早早去了。

  是以对于那位赵小将军的死,崇言一直耿耿于怀。

  正感慨间,却听季崇言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这一次,我准备带柴嬷嬷一起走,遍寻名医,怎么说也要试上一试。”

  柴嬷嬷是当年唯一见过那个阻拦赵家救援赵小将军的证人,如今她年岁已高,身体大不如前,他不敢再等了。

第二十章 那位好吃的故友

  赵家祖籍河东,当年赵小将军在白帝出事之后,赵家便将赵小将军的尸骨带回河东安葬。待到今上登基之后又将安葬赵小将军的河东西山脚下的陵墓重新修葺了一番。

  陵墓修建的气势恢宏,人通行前往墓地的墓道上却没有什么人,赵家一族如今定居长安,河东这里除了几族偏支与柴嬷嬷之外之外已没有什么人了。

  季崇言同林彦站在这座死后被追封为赵王的王墓前点了香,拜了三拜之后便开始擦拭墓碑,这是河东旧俗,前来祭拜先人的后人都要擦拭一番。

  墓碑有守陵人日常擦拭自也干净,轻松擦拭完了墓碑,季崇言和林彦站了片刻,说了几句保佑的吉祥话便转身离开了。回去的路上,气势恢宏的王墓道上除了他二人便再也看不到半个人影,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些寂寂萧索。

  “崇言,”走在半道上林彦忍不住再次问季崇言,“你真的要带上柴嬷嬷吗?”

  季崇言点头:“我心意已决。”

  “只怕一路舟车劳顿,柴嬷嬷年岁已高会吃不消。”林彦却有些犹豫。

  他查案断案习惯了,日常喜欢刨去人之常情去考虑问题。

  这个年岁的柴嬷嬷确实不适合远行。

  “也不走远,”季崇言听他这般说来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拇指上的白玉扳指,道,“此地离宝陵城不远,我将柴嬷嬷带去宝陵,那地方风景适宜,恰巧我也有宅邸,便且先将柴嬷嬷安置在那里。”

  林彦听罢,目光一闪,没有多说。

  他们此次离京是为追查那被盗的十二颗夜明珠,先前便有夜明珠出现在宝陵嘉风轩的当铺里,所以宝陵城他们此行是一定要去的。

  宝陵那地方确实如崇言所说适宜居住,柴嬷嬷去那里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我先前请人打听过不少江湖名医,有一位禅师近日将要经过宝陵,听闻此人对医术颇有研究,喜好剑走偏锋,我想碰碰运气。”季崇言说道,“再者曾经的雍和书斋虽已没落,可当年也是遍藏了不少稀世医典古籍的,我觉得也可试一试。”

  “再不行的话,我便将名医请到宝陵来,这地方三面环水,出行便利,正巧北地名医都看过了,不如去南方找找可有名医。”

  将柴嬷嬷带走一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也好。”林彦点到这里,也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如此,就将柴嬷嬷带去宝陵好了,她一大把年纪也未出过河东,全当游山玩水了。”

  “案子你我继续查便是,柴嬷嬷的事也影响不到你我二人追查夜明珠的下落。”季崇言做了最后的决定。

  今日便是清明正日了,姜韶颜一大早便起了床,却未立刻便洗漱完赶去光明庵,静慈师太身边的弟子静远天还未亮便赶过来同姜韶颜道:“师父说同姜四小姐约了今日要一起见惠觉禅师的,奈何惠觉禅师竟半夜便过来了,若非起夜的知客女尼察觉不对劲开了门,惠觉禅师怕是要在庵外熬上大半夜了。”

  “因赶路赶得及,又吹了大半日的冷风,惠觉禅师进庵便饿的狠,连吃了好几个姜四小姐教的牡丹花卤子青团,赞不绝口,师父便好意夸赞了四小姐几句。”说到这里,静远有些不好意思看姜韶颜的脸了,师父分明是将姜四小姐看作了难得的知己,夸赞起来自是赞不绝口,又怎会是区区几句?结果便是惠觉禅师被彻底吊起了兴致,问除了这等鲜花卤子青团之外可还有别的。

  静慈师太闻言只得勉为其难的让静远过来报信,提了个“不情之请”。

  不过虽是“不情之请”,静远却觉得师父看起来可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反而还有些期待呢!

  当然,静慈师太同惠觉师太的胃也不是铁打的,早上食了整整两碟的鲜花卤子青团有些积食,需时间消化,便同姜韶颜约了时间过了午时再过来,当然,不要忘了带点心。

  师父的原话当然没有这般直白,只是这意思静远作为静慈师太的大弟子还是听得懂的,便将话带来了。

  好在姜四小姐闻言只是笑了笑,便爽快的应了下来。

  原来那位静慈师太所言的故友就是惠觉禅师了,姜韶颜没有听说过惠觉禅师的名讳,不过等静远走后,她便唤来了白管事。

  原主对外事知晓不多,如今她也只好慢慢摸索了。

  听姜韶颜问起惠觉禅师,白管事当即便道知晓这个人,听说擅医术,不过出手不多,便是医人也喜好剑走偏锋。

  听到“剑走偏锋”四个字,姜韶颜便想笑。她那半个师父那位张神医不但医术了得,评判起他人来也是一张利嘴,曾同她说过“什么剑走偏锋这等所谓的神医多擅的不是医而是毒。医毒不分家,所谓的剑走偏锋多是以毒攻毒罢了”,当时这话她是半信半疑的,只是如今听白管事提起这个喜好剑走偏锋的惠觉禅师,再想到先前静慈师太所说的话,不由感慨静慈师太果然是拿自己当了知音,说了实话。

  正想着,白管事还道了一句:“我也只听过这惠觉禅师的名头,听闻他最早是出自西南山间的小寺,而后游历天下自此成名。”

  这就更印证了她的猜测。西南之地,五毒之物横行,蛊、毒、药皆盛名在外,这位惠觉禅师应当也是就近取材,才有了此等成就。

  有了白管事的解惑,姜韶颜算是还未见惠觉禅师便已将他了解了大半,她此时身上的麻烦就是毒,这位惠觉禅师于她而言可算对症下药了。

  姜韶颜得了答案便没有再麻烦白管事。毕竟西院那个姜辉她是眼不见为净了,可人既然来了宝陵,这一日三餐总要照顾的。听说那姜辉没少在此事上折腾,只是既没折腾到她面前来,应该是前两日那顿毒打还痛着,因此没有来东院惹麻烦。倒是白管事那里似乎被他搅的忙乱了不少,不过方才白管事没在她面前说什么,想来是还能应付,姜韶颜便未多管闲事。

  姜辉这种人一顿毒打怎么可能记得住教训?没个三五次下来,他是不会乖觉的,这一点姜韶颜早有准备,已经命令小午去物色打手以备不时之需了。

  暂且将姜辉抛到了脑后,姜韶颜没有立时去厨房,而是径自去了宅子下方的酒窖,从酒窖的角落里搬出了两坛米酒。

  这次的点心需要用到这个。

第二十一章 醪糟糯米圆子与玉如意

  风刮的窗柩咯吱作响,外头电闪雷鸣,窗外的芭蕉叶被豆大的雨点砸的枝叶乱颤。

  香梨走去把窗户关小了些,而后拿了个小凳走到姜韶颜旁边同她一道坐了下来,一边看外面大雨漂泊,一边同姜韶颜搓着糯米圆子。

  姜家别苑酒窖里的这两坛米酒姜韶颜自来的第一日便盯上了,与其说是米酒不如说醪糟或者酒酿。于大周百姓而言,这两种东西分的并不是那么清楚,全凭个人喜好来称。

  醪糟这种东西很早便有了,最早可以上溯至汉,有《大竹县志》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

  姜韶颜用醪糟煮蛋试着尝了尝,觉得这两坛醪糟味道不错,便没有让人特意去城中的米酒铺子再走一趟。

  所谓醪糟煮蛋也简单的很,煮熟了水和鸡蛋加上几勺醪糟和白糖就是一晚醪糟煮蛋了。姜韶颜很是干脆的拿来当早饭吃填了填肚子之后才开始准备带去光明庵的点心——糯米圆子。

  软糯的糯米圆子简单又好吃,当然,于香梨这等鲜少下厨的而言,还好玩。此时她搓圆子正搓的不亦乐乎。

  姜韶颜看着在糯米粉中打滚的圆子,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这些圆子的“往后余生”。

  醪糟和糯米圆子一起煮了,添几粒泡软的枸杞,加糖,不同于时人浓墨重彩的饮食,清淡中有股淡淡的香甜,姜韶颜很喜欢这等温和熨帖到胃的感觉。

  除了清淡的醪糟糯米圆子之外,姜韶颜还准备了豆沙糯米圆子,软豆沙泥加少许水煮成粘稠正好的豆沙水,再加红豆和对半切去了核的红枣搭配糯米圆子就是一碗红白相宜的豆沙糯米圆子了。

  醪糟糯米圆子和豆沙糯米圆子,甜味一个稍轻一个稍重。在姜韶颜看来,喜甜的人多得很,可每个人对甜度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轻有的重,这位惠觉禅师是轻是重还不好说,试一试方可知晓。

  糯米圆子点心简单的很,备好食材到时候锅里一煮便好,姜韶颜将圆子、枸杞、豆沙泥等物摆放好之后,看向外头阴沉沉的天色。

  诗人杜牧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还真没说错,不过大周这里不是春风细雨,而是瓢泼大雨。

  外头大雨的雨点继续砸着,没有半点缓和的迹象,姜家别苑去光明庵不用半个时辰,此时尚早,自可再等一等。

  一切准备就绪眼下无事可做的姜韶颜环顾了一番厨房,见厨房灶台上摆着一篮新鲜的瓜果,大抵是昨夜新拿过来的,想了想,便过去挑了些水果准备做碗水果羹来吃。

  香梨在一旁打下手,拿着小刀削苹果,虽是削的磕磕巴巴的,却很是高兴。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总觉得跟在自家小姐身边这样撸起袖子打打下手,每学会一样东西,心里便是无端的高兴。

  苹果她如今削的不算好,不过香梨觉得往后总有一日,她的苹果会削的同小姐一样只削掉的薄薄一层皮而不是连肉一起削了。

  削完苹果削香梨,“香梨来削香梨”,这话有些拗口,香梨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傻乐着。姜韶颜也跟着笑,这样的日子她很喜欢。

  一边将香梨削了皮的水果切成大小相仿的小块一边透过微掩的窗户看向窗外的大雨,姜韶颜小声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只要不是身处雨中,屋内看雨,总是令人身心舒畅的。

  大早上祭拜完了赵小将军便启程的季崇言和林彦却不巧正遇上了这场大雨,一行人被大雨浇了个透,好在路边有座野庙,众人纷纷躲进去避雨。

  “崇言。”林彦递了块汗巾给季崇言让他擦擦头上身上的雨水。

  他们此次从河东出发统共带了两辆马车,一辆放所需之物,一辆里头坐的是柴嬷嬷。外头电闪雷鸣,马车里的柴嬷嬷却鼾声如雷。

  上了年岁的老人家总是这样,一时觉浅,一点动静便醒了,一时便如现在雷打不醒。

  是以,眼下大家都在野庙中避雨,柴嬷嬷则在马车中鼾睡。

  出门便遇大雨,不知怎的,林彦心中有些不安,总觉得此去宝陵见那位听闻剑走偏锋的惠觉禅师未必能让季崇言得偿所愿。

  毕竟剑走偏锋,柴嬷嬷这么大的年纪受得住么?先前关于惠觉禅师救人的事迹也听了不少,可从未听惠觉禅师救过如柴嬷嬷这等脑袋挨了重击不记事的人啊!

  一旁的季崇言虽没有说话,不过从他脸上的神情来看,他心情似乎并不好。

  林彦记起来,困扰崇言的似乎不止这一件事,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昨晚祖宅的管事将一封自长安来的家书交给了崇言。

  从崇言当时的脸色来看,应当不是国公爷同国公夫人的,除了这两位之外,能给崇言寄家书的便只有那位季家大老爷了。

  那季家大老爷鲜少送什么家书来,不单季崇言因为种种事情厌恶季家大老爷,季家大老爷对自家这个可做靠山的儿子也亲近不到哪里去,甚至不止一次感慨“可惜季崇欢不是他儿子”云云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1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9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占金枝(美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