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同志,我这里有些粮票,不多,你一定要收下。”就在卡车要开动的时候,罗中华才把一直攥在手心里的几张粮票塞进罗霆的手里,这是他为数不多可以用的粮票了,不还给人家心不安哪。
罗霆看了一眼手里的粮票,再看那塞给他粮票后退出去老远的那个生产队队长,点了点头,收起来了。
不收,那人不安心。为了让人安心,罗霆就收了。
卡车很快就开走了,从医院回来的人上工的上工,那被咬伤的几个叔伯倒是被劝回去再休息两天,没让他们上工。
农历的三月初三,本来是本地一年当中为数不多的特别隆重盛大的节日,主要是扫墓上坟。但是,这个时候是没人敢去扫墓的,有条件的人家只能暗地里在家里烧点纸,点个香,也就算了。
罗中华在生产队百忙之中又抽空带着生产队的人又去山边砍了一回柴,这次是每人三个工分,年底给分二两肉。并且,这回只去了半天而已,就砍了一堆的柴回来了,足够烧到夏收之后。
在没有夏收之前,生产队社员们没有柴烧都可以请假去砍柴,李友桂就请了三天,她认真的砍了一天的柴火,拉回了五六十根柴,后面的两天就跑去了扶县打猎。
仗着自己的空间隔离异能,李友桂打到了一头野猪,野猪直接就放空间里,既能保鲜又保障,现在根本不能带这么大的野物回去,主要是会被人发现的。
除了野猪,李友桂还捉到了不少的野兔和野鸡,另外又逮到一只盔甲小短腿。
蜂巢她也找到了一处,自然是故技重施,又多得到了一窝蜂巢,上次的蜂巢她没来得及处理,后来觉得在空间里放着也没事,李友桂就没再动过了,这次也一样,扔进空间的角落里,两只蜂巢挨在一起,等待日后处置。
两天的收获真的很大,就连她没刻意找的山货也有三个麻包袋那么多呢。
李友桂没上工去山里砍柴的事生产队的人都知道,只见到她天天有拿东西回来,不是一大堆的柴,就是一大袋的山货,羡慕妒忌的人还真不少。
“李友桂,她出息了。”
“她家现在可有钱了,一点也不穷了,天天吃炒蘑菇,我们都没她家这么吃的。”
“就是就是,以前生产队里同情她们家,救济她家呢,没想到人家暗地里有钱着呢。”
“怎么可能没钱?她大哥二哥都在市里的厂子上班呢,每个月给个五元,两个人就有十元了,谁家都没这个收入的。”
“对啊,我们没人家精。”
“你以为别人傻呀?我们才傻。”
那些柠檬精的全是生产队的三姑六婆,有些还是李友桂本家的亲戚呢,说起风凉话来厉害得很。
当然,也有那羡慕但不妒忌恨的人,比较理智,没那么眼皮子浅。
“呵呵,你们是见不得人家日子终于过起来了吧?现在友桂把家撑起来了,你们就忘记了人家两个哥哥也才去市里当临时工一年多吧。”
“建明和建华跑市里找工作,那临时工的工资不要吃不要穿?还是两个年轻小伙子呢,又吃得比别人多。要是真有钱拿回来,友桂他们去年还能穿成那样?一家人就都只有一身衣服,还破得不成样子,冬天都不知道能不能过。”
“你们眼红就眼红,好像人家以前真有钱似的吃不饱穿不暖是给你们看的。李友桂家过不好,你们当然高兴了,现在人家过得不差了,你们就不高兴了,什么道理?”
“谁有钱去学李友桂家装一下呀,我们生产队怎么对待李友桂家,就怎么对待你们。”
“哈哈哈,小心李友桂听到了打你们。”
……
谁都不是傻子好么?别以为大家的眼睛都是瞎的,以前李友桂家多可怜谁没见过?这是装出来的吗?真是不帮见不得别人日子好过的人。
两方人又吵了吵,然而一说李友桂的名字,顿时那帮柠檬精似的三姑六婆就不吱声了。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但,说归说,要是当面被当事人捉住了,那就不要怪别人了。
李友桂知道自己进深山带回来的东西绝对惹人眼红,幸好都是些山货,要是她扛回一头野猪,那整个生产队大部分的人都会成柠檬精的。
上次毒蛇咬伤去市医院李友桂先给吃饭钱和车费钱的后续是,罗中华后来给了李友桂六十斤大米。其中二十斤大米是生产队给的,剩下的四十斤大米是被毒蛇咬伤的几户人家给的,罗中华也没费什么力气就给要到了。
六十斤大米当然不够一家人吃一个月,省着吃也是不够的。所以李友桂又托罗中华帮忙去隔壁两个生产队各买了一百斤稻谷。
第142章 大喜事
二百斤大米。
应该能撑到夏秋分粮了,不过李友桂知道自家能分到的粮食也不多,肯定是不够吃的。
好在,她看了现在的天气和田里的情况,应该会丰收的,到时她再和自己的生产队买几百斤,也去隔壁的生产队买几百斤。
秋收之后又分一次粮,她还能再买几百斤粮食,至少大半年的都不用担心没米吃了。
李友桂家改善伙食最多的就是买鸡蛋回来炒鸡蛋松,大家都能吃到,又有营养。
偶尔,李友桂就让李母去买只老母鸡回来给家里人补充身体,就算这样也是令人有些眼红的。
李建华突然间回来了,在劳动节的那天,当天晚上,李友桂家就加菜了。还是李母豪气的去买了一只鸡和一只鸭,四条鱼,五十个鸡蛋,并且还去请外公外婆和舅母一家一起过来吃饭。
除了请舅母之外,李友桂还去请了罗中华和会计,以及几个大队干部。
罗中华不知道李建华回来了,被请客一脸不解。“友桂,好好的,你怎么请我们吃起饭来?是不是钱多?”
会计也笑:“友桂是发达了吧?我最近听闻了不少,现在看起来是真的呀。”
其他生产队干部也跟着笑,心里忍不住嘀咕,难道李友桂真的发财了?不对呀,她上哪发财去呀?这小姑娘几乎天天在地里干活挣工分,偶尔去山里打猎,那也没听说打到什么大家伙啊。
大家疑惑不解。
李友桂就笑:“我二哥回来了,他转正了,所以回来汇报这个好消息。这不是我们家这么多年来的大喜事么,请各位叔伯过来我们家沾沾喜气,最好大家一起都顺顺利利的。”
哎呀,原来是李建华厂里的工作转正了呀,果然是天大的喜事啊。
因为李建华是从他们这儿从生产队里走出去的人,现在有大出息了,罗中华他们这些人怎么能不高兴?
“好好好,原来是转正了呀,大喜事,晚上去你家喝两杯。”罗中华立马同意了。
会计和其他生产干部也很高兴,李建华成城里人了,还记得他们,还请他们去家里喝,大家的心情都十分的好。
除了请罗中华他们之外,当然还要请李家的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以及罗大伯公和黄二伯公他们。
李友桂家只有一张桌子,舅母知道后赶紧把自家的桌椅都给送过来了,还带了好几把品种不同的青菜和瓜。
幸好当天李建华李友柳他们俩放假在家,不然就忙不过来了。
兄妹俩都很能干,完全不用李友桂操心的。建文主动的替李母放牛割草,李友柳则去自留地里把番薯藤割回来喂猪,小建环则主动的带最小的建业弟弟,他们和李父呆在一起,看看小人书,画画,反正总有事做。
李友桂把晚饭要吃的青菜和瓜都先取出来,连蘑菇也用上六斤。
中午母女俩就开始杀鸡鸭,把鸡鸭杀好之后,李友桂就先去上工。
晚上的菜谱是李友桂拟定的,分别是白切鸡,柠檬鸭,煎鱼和酸菜鱼片,蒸水蛋和韭菜蛋饼还有番茄炒蛋,鸡杂鸭杂炒蘑菇,炒青菜,拍黄瓜,青菜汤,大米饭。
因为猪肉买不到,就上不了这个肉菜了,不过这么多菜也是有肉有鱼有蛋,特别的丰富了,连过年都比不上呢。
只有两个大桌子,小孩子自然是上不了桌的,连碗盆碟也是舅母那里拿过来的。
李建华又去借了一些,才总算是把菜都给装上了,很不容易呢。
转正和正式成为城里人是大喜事,李友桂还大方的拿出两斤糖和两斤饼放在桌面上让来家里的人吃。
放工之后没多久,在天色就要暗下来的时候,李建华去把罗中华他们都过来了,李友桂家更热闹了。
除了没有烟之外,李友桂让小妹友柳去打了一瓶散装的白酒,这样的请客真的很壕气了。
李母和李友桂舅母外婆和几小只都没有上桌,因为桌椅完全不够用,所以先把一些菜留出来,让像小建环小建业和友柳这些大小孩子先吃,吃完了才轮到李母李友和舅母外婆吃,碗也是不够用的,吃完了才有空碗出来。
“建华现在转正了,你们家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对,你和友桂终于把家撑起来了,我们也放心了。”
“这么多年,你父母总算是熬过来了,你们都长大了,建华你是个好的。”
“建华是正式工城里人了,说不定以后你弟弟妹妹们也能到城里去上班,那比在乡下要好多了。”
“就是,建华转正了,那建明呢?他今年也能转正吧?”
罗中华他们边吃边喝边和李建华和李父说话,对建华赞不绝口,都没想到他会这么顾家,不是个只顾自己的人。
只是,没有见到老大李建明,应该是老大还没转正,而且过年都没有回来,李建明有一年多没回来了吧,他是什么意思?不管家里边了吗?看起来应该是,感觉没有老二心里有家人。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是人人都一样的。
罗中华他们都挺理解的,只是李家的老大老二,他们更觉得老二人品要好得多。
这么丰盛的晚饭一直吃喝到了深夜,除了鸡鸭外,每个菜都算是量很大的,结果还是没什么剩下来。
李友桂早就把外公外婆舅母一家给送回去了,几小只也在吃完饭玩了一会看了一会书后也洗漱睡觉,等到全部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了她和李母,李建华和李父了。
“爸妈,我以后每个月有三十八块钱的工资了,大妹说年底要建房子,等领到工资以后我每月给你们寄二十块。”
李建华边扫地边说,李友桂李母在清洗所有的碗筷,他明天早上就得回市里去了,晚上要上夜班,他能回来就是因为有一天的假加上转夜班。
“等我们的房子建好了,你也不用寄那么多回来,五块十块就行。”儿子给钱,李母当然愿意要,但她也不是那种狠心的妈。
她也考虑到儿子要吃饭要生活,也许还要讨老婆,李母就打定主意要点钱补贴家里吃饭就行了,生孩子本来就不是要压榨他们,他们真孝顺就最好。
第143章 未来光明着呢
啊。
没想到李母会说出这番话来,李友桂挺惊讶的,她以为她妈会不要呢。
李友桂又转念想了想,五块十块也不过是几十斤米而已,连一个月的买米钱都不够,一家人要能吃饱饭,一天要吃四斤米,这还是炒上菜配着吃才过得去的。
“妈,你放心,建完房子我每个月寄十块回来养家。”李建华完全没有意见,家里过成这样他能忍心?
自己的妹妹从早到晚在地里挥汗如雨,还要冒险去深山里打猎,他真扔下家里不管,那还是人吗?
李建华是真的被自己的妹妹给震动了,特别是前些日子生产队的人在山里被毒蛇咬生命垂危,他就知道从山里拿出来的东西多不容易。
那就好。
李母她们顿时就松了一口气,只觉得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希望,而不是日复一日的吃不饱穿不暖,完全看不到光明,好像是一片的黑暗。
当然,这种生活是在大女儿李友桂还没异军突起之前,在大女儿撑得起这个家里,李母整个人都松了一大半,因为生活的压力全压在了李友桂身上了。
因此,李母这几个月过得相当的轻松,不再担忧家里没米下锅,不再累死累活,不再挨打,连钱都不用她挣。可以说,李母现在过得比任何一个妇女都舒心死了。
“建华,钱你给友桂就行,家里现在都是她在打理。”李母又突然语出惊人,竟然不要二儿子的钱,反而要给大女儿拿。
李母现在手里已经陆续存了五十多块钱了,这是李友桂每个月给一些,逢年过节又往她手里塞一些,就连李父也有女儿给的钱,不过李父后来基本上转手就给了李母。
什么?给自己?李友桂听到李母的话都惊讶了,有钱不该是自己拿着最要紧吗?
“妈,二哥,不如这样吧,二哥给建房子的二十块我先拿着,建完房子后每个月给的钱就让妈拿吧。妈手里没钱也不行,我有时候不在家,家里要是买什么东西就没人付钱了,就这样决定了。”李友桂也不想做什么争执,这十块八块她真不在意,李母手里有钱才有底气,不会担忧家里的生活了。
这样好。
李建华特别的同意,他早看出来了,大妹是个有本事的,她也不贪心,也没想过把家里的钱抓都得牢牢的,他和大哥还不如大妹妹呢。
李母倒是没想到自己以后会每月能拿十元钱,心里顿时又惊又喜,这钱可不少呢,一年也有一百二十元了,这辈子她还没见过呢,想想最穷的时候,她手里就只有几元钱,要是她有一百多或者几百块,那她真的再也不担心以后的生活了。
光想一想,不说大女儿李友桂现在成家里的顶梁柱了。再过几年,三儿子建文也能干活养活自己了,小女儿友柳也十来岁了,最担忧的还是两个最小的儿子而已。
未来一片光明啊。
李母喜滋滋的洗完了碗筷,又自己洗漱了一番就去睡了,二儿子在家里,李父不用她伺候,一儿一女就能把李父给打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