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婆家娘家(改错)
麻雀蛋不多,只有五个,安然一个都没吃,此时拿出来四个,三个给了小侄子,一个给了林老太,剩下一个她准备留给林七哥。至于其他的哥嫂,她只能说声抱歉了。
林老太年级大了,别看她对安然大方,对儿孙也不错,但对她自己却苛刻的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麻雀蛋虽说不是她弄来的,可她也想孝顺老太太。
林老太看着手里小小的麻雀蛋,眼里一片湿润。外人只看见她对闺女好,却不知道她这个闺女有了好东西也会想着她,连一个小小的麻雀蛋都知道给她带回家,这样的孩子怎么不叫人心疼。
几个嫂子虽然没有得到麻雀蛋,可她们的儿子都有份,这比她们自己吃了还要高兴。
安然见老太太只是看着,舍不得吃,她不由分说的拿过来剥了壳塞进老太太嘴里。她笑弯了眼睛说道:“好吃吧?”见老太太点头,她接着道,“还是咱大利、二朝能耐,大冬天的能摸到麻雀蛋。”
抓麻雀的事情,她没提,就怕别人觉得俩人吃独食,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两兄弟跟自己不同,她虽然也没了爹,但是有亲娘在,更何况亲娘还是说一不二的性子。两兄弟没爹没娘的,将来还要依靠几位哥哥,自然不能给嫂子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林老太轻易就看穿了闺女的小心思,不过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呵呵的笑着。
姚春花从桌子上抓了一把红薯干塞到安然手里几根,说道:“这是我娘家晒的红薯干,小妹你先吃着,大利、二朝没进来,我去给他俩送去。”
姚春花不傻,先不说林胜利两兄弟平日里对自家就不错,单是刚才她儿子吃了人家一个麻雀蛋,她给点红薯干也是应该。
姚春花的性子爽利,说着当下就下了炕往外走,也就没看见林老太满意的点点头和赵曼低头轻撇的嘴。赵曼心想,四嫂惯会做好人,她来这一出可不就显出自己跟六弟妹来。
心里虽然不高兴,赵曼也没办法,谁让她娘家不争气呢。
想着今天跟大哥说的话,赵曼心里就一阵气馁。
今天回到娘家,她按照七弟说的,当下就去找了大哥。她不但把七弟分析的说给大哥听,而且当着她爹和大哥的面把今天她娘和大嫂的做的事情说了一遍,甚至还说了她在城里有时候也吃不上饭,要靠着婆家接济。
原以为她爹多少会心疼她这个闺女,谁知道她爹居然说她不愿意接济娘家就直说,用不着找这种借口。
她爹这话,把她的一腔热血浇了个透心凉,她甚至都不敢相信这话是她爹说出来的。
接着她就看到大嫂毫不掩饰的得意眼神,当下就明白这是大嫂回来搬弄是非了。
想着自己明明是为家里人着想,结果人家还不领情。赵曼心寒的同时也怒了,当下就跟挑事精大嫂打了起来。
让她更没有想到的是,不管爹娘还是大哥都帮着大嫂拉偏架,她这边只有她男人林白露帮着。怕自家男人吃亏,赵曼赶紧放开了大嫂,拉过自家男人,抱着儿子,提上东西头也不回的走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前她不相信,现在她是真的信了。在她爹娘的心里大嫂才是一家人,她赵曼已经成了外人。
既然如此,她林家的东西又凭什么给他们吃?
本来说好给娘家的东西,如今又让她提了回来,赵曼是担心婆婆说教的,谁知道婆婆只是看了一眼什么都没说。
刚才小姑子没来,她整跟婆婆说这事呢。也是这时候她才知道不只是自己,老六两口子也遇到了麻烦。
六弟妹王桂芝的娘家是小河沟人,也是临川公社唯一靠近水源的一个生产大队。今年小河沟还算不错,比起临川生产大队的寸草不生,他们至少还有点收入。
王家呢,倒也不算是太懒惰,今年也分到了不少粮食。
为题就出在这了。
因为日子不好过,大部分人家都选择要粗粮高粱米,有的人家甚至只要糠。王家呢,跟人家相反,要的是大米、白面、玉米面这些精贵东西。
看到王家人要的东西,整个小河沟都跟看傻子一样。
今年每人只有三十斤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可是最少要吃半年的。如果是高粱米能的五十斤、糠能的六十斤,大米、白面这些只能得二十斤。
如今这年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大家自然优先选择能保命的东西,也就是高粱米和糠。大米、白面平时就是个金贵东西,这会儿更没人舍得吃了。偏偏老王家上演了这一出,能不让人惊讶。
而他家选了这些,不用想都知道是不够吃的。
这不,就把主意打在了几个出嫁的王家闺女身上,反正这些王家的女孩在他们看来也就只有这么个用处。
王家的这几个出嫁女,又以王桂芝现在的生活最好。这次看到王桂芝居然还带了肉,王桂芝的父亲当下就狮子大开口,让她弄十斤白面、五十斤玉米面出来。
第12章 学习
听到父母这无理的要求,王桂芝都要被气笑了。这两年她自己都没有白面吃,爹娘张口就是十斤,真当她是产白面的。
王桂芝越想越气,也就跟王家人吵了起来。王家人本来对王桂芝就不好,又吵了架,王桂芝自然不会把带来的东西留下来了。
于是,她回到娘家屁股还没坐热就带着男人孩子回来了。
林家的三个妯娌也就是面子情,实际上的关系很一般。如果真要说那就是同在县城的赵曼和王桂芝关系好一些,此时再加上两人相似的遭遇,两人关系又紧密了一些。
此时看着林老太赞赏的眼神,心里可不就不自在了。
安然到没想这么多,在她心里林胜利两兄弟肯定是比赵曼等人重要的。见姚春花想着两兄弟,她还很好心的给指了路。
赵、王两家的事情只是一个插曲,过后大家也就忘了。
这几天安然都窝在家里,一方面是外面实在太冷,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是原主,心里发虚。
虽然是窝在家里,她也没有闲着。
这个时代跟她那时候不同,原主又是个学生,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作业。原主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开年六月就是中考。可惜原身成绩很一般,安然呢?重生这一遭,她发现自己记忆里变好了,看上两三遍书本就能记住个大概。
因此,对于语文、历史这些只需要背诵的东西,她并不担心。
数学的话,多做几遍习题,她也能有把握考个八十多分。
唯一犯难的就是外语了。
这个时代学的可不是英语,而是俄语。安然前世并没有接触过,原身呢,也是学的稀里糊涂。
这天安然拿着俄语课本,厚脸皮的敲开了她七哥的大门。
要说整个林家,大概也就这位七哥懂点俄语吧。他当初虽然没能考上大学,也上了大专的,安然记得他的俄语还被公社书记夸奖过。
安然前世是个孤儿,学习的机会很难得,只孤儿院只供他们上到高中。后来她还是自己转了学费勉强上了个电大。
不可否认安然是喜欢读书的,无奈前世情况不允许。
这一世不同了。
也许是吃了没文化的苦,不管是过世的亲爹还是林老太,都是支持自家孩子读书的。想当初她四哥不想读书,还被她娘追了二里地。
只不过,他四哥的性子也倔,加上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林老太才只能作罢。
她可不同,有这个机会自然要珍惜。
安然历史学的一般,但有名的历史事件她还是知道的。这个时代除了这三年的大灾荒,还有一件事非常有名。她记得那时候学校是罢课的。
如今已经是59年的尾巴,马上要60年了,时间确实紧迫。
安然虽然知道这个时期会罢课,但具体的时间不清楚。原主今年初三,明年60年正好高一。如果她努努力争取跳一级,说不定能在罢课前考上大学,当上大学生。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可是相当值钱的。像她七哥,只是个大专生,还是没毕业的那种,实习期工资就有三十多块。大学生的工资肯定更高。
三十几块,如果是在她那个时代钱确实很少了,都不一定够吃两顿饭的。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一笔巨款。
这两天她没事就跟几个嫂子聊天,聊得多半就是这些。
如今一斤鸡蛋才五毛,猪肉八毛,大米白面都是两毛左右。像她读书花费要多一些,一个季度十几块。
安然庄稼活儿不会,原身更是娇养的。不是她看不上农村人,只是如果让她整天在地里跟着上工,她自认自己做不来。
如此最好的只有读书去城里当工人了。
想到此处,安然深吸一口气,敲响了林冬至的房门。
林冬至打开房门,看着安然挑眉说道:“我还以为你要在门口多站一会儿呢。”
原来,林冬至早就发现安然在门口了,只是看小妹一脸纠结的样子,他心中好奇,也就没有立刻开门。
安然谄媚的笑道:“七哥,早。”
林冬至故意抖了抖身体,让她进来。“有事说事,这么肉麻谁受得了你。”他小妹也只有有事情求他的时候是这个表情,谄媚的让人想要敲她的脑袋。
听了林冬至的话,安然收起脸上的表情,坦白讲这样的表情她还是第一次做,真的很不习惯。
“七哥,你俄语怎样?”
看着七哥疑惑的表情,安然解释道:“这不是翻年就要中考了,你也知道我成绩一般,就想着寒假多补习补习。别的还好说,这个俄语我是真的不会啊。”
难得自家小妹想要学习了,林冬至很高兴。虽然他俄语一般,但是教导初学者妹妹,还是没问题的。
因此,二话不说就把这活拦了过来。
第13章 小年
安然见林冬至伸手,赶紧把手上的书本递过去。林冬至低头一看,居然是最初级的俄语书,并不是安然现在学的那个。
安然尴尬的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笑:“我这不是基础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么,就想着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
林冬至听了这话点点头,实际上他对妹妹的这个态度很赞赏。外语这东西都有各自的语法,你要是能学会这个,这读音就能猜的八、九不离十,这可比让别人一个音一个音的教强多了。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当初用的破旧词典给了安然。
这个词典是林冬至上学的时候在县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据说是一个大地主家里的东西。只不过词典破旧的厉害,还缺字少页,不然也轮不到林冬至手里。
林冬至是个爱惜课本的,这部字典他保存的很好,里面缺字的部分也找相同的词典抄录补全了下来。
如今他见安然这么用心的学习,心里高兴,这一高兴就把词典这宝贝给了她。
安然结果词典有些受宠若惊。她期期艾艾的说道:“这,我拿着不好吧?”
七哥如今虽说不上学了,但词典这东西走到哪里都能用得上啊。
在现代有一门外语都是比较吃香的,更何况这个年代。
林冬至满不在乎的挥挥手,“给你,你就拿着吧。”林家这些人也不知道咋回事,爱读书的不多,脑子好使的更少,如今也就只有自己和小妹两个人。
他自己如今不读书了,说不遗憾那是假的。只不过这个年月不允许罢了。
小妹就不同了,整个公社都知道小妹受宠,再说读初中不比大专,学费少,以林家的条件肯定出得起。
更何况如今难得小妹愿意读书,他给予一些支持也是应该的。
就这样,接下来的日子安然不是自己躲在屋子里看书做作业,就是跟着林七哥学习俄语。直到,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以往的腊月从初八起就很热闹了,今年都二十三了,整个公社都还很冷清。
林四哥是个好干部,别看他只是个社长,上头还有个书记压着,对待群众这一块他一直都很用心。知道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他这两人愁的头发都快白了。
可是他也没有办法,他手头是有些闲钱,但是这年头那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谁也不傻会愿意拿粮食换钱。
原本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应该吃饺子的,可今年也就几家有点动静厨房冒烟的。饺子没有,这鞭炮更不可能有了。
正因为如此,看着冷清的街道,林四哥高兴不起来。
跟大家一样,今天林家也没有包饺子,林家是还有些肉馅,但是白面金贵啊。这才是小年,后头还有一个年三十呢,那才是大日子。如果今天就把白面用完了,三十用啥?
因此,林老太拍板,饺子不做了,等到三十晚上再吃,今天吃疙瘩汤。
没错,就是前几天安然吃的那个疙瘩汤。只不过跟那天不同的是,林老太剁了一小块肉掺进面里,如此有鸡蛋有肉也算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前段时间的袍子骨头还在,林六哥早早地熬了一锅骨头汤,林老太照旧抓了一把白面和玉米面掺和进去,又把肉末倒进面粉里,搅拌成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