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韩小英却懵了,“两个人怎么带呀?”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们,不会吧?
“小英你个子小,你坐前面。”谭雅婷往她身前一站,足足高了她半个头。
“不,我不想坐前面~”韩小英一脸不满,强烈的抗议道:“小孩子才坐前面呢!”
刘红彬不厚道的嘎嘎笑起来,拍了拍车后座,“韩知青,快过来吧,刘二哥带你。”至于他有对象,需要避嫌,对于韩知青来说,根本不用担心,韩知青还小呢。
“你上一边去,不用你!”谢平安忍了刘红彬好几次了,总有意无意把他跟谭知青往一块凑。
韩小英才是他的,不是,韩小英是他今天的护送对象,别人是顺带的,刘红彬不清楚怎么回事,就跟着瞎掺和。
这会儿,刘红彬就是再傻也明白了,什么营长好颜色,那是他胡诌八扯的,营长根本不是奔谭知青来的,人家早就认识的人就是韩知青,这事儿被他给整的,误会了!
人家韩知青才是营长的……额?不对呀,营长怎么可能跟韩知青呢?!绝对不可能的!那,那八成是亲戚,对,没错,肯定是亲戚。
刘红彬一肚子的弯弯绕绕,好悬没把自己绕迷糊了。
谭雅婷看着这争来争去的,一时也没个结果,公主爆脾气上来了,一把夺过谢平安的自行车。
“来小英,姐带你回去!”不用男人带她,还不回宋家堡了!
“好啊,婷姐你先带我,等会儿你累了,我再带你,我也会骑自行车的。”她就是个子矮,骑二八大杠她腿不够长,不过个子还会长的,前世她也不是太矮。
谢平安只好让开,把自行车给谭雅婷骑,谭雅婷穿着裙子,有些不大方便,弯腰系了一下裙摆才骑上自行车,上车的动作还挺熟练的。
韩小英小心翼翼的坐到后面。
谢平安不放心,在后面跟了她们好长一段路,等谭雅婷越骑越稳了才停下来。
他瞥了一眼,骑车正跟着他的刘红彬,几步跨过去就坐到刘红彬的车后座上。
刘红彬没准备,车身左右晃悠了几下才稳住,“营长,韩知青是你家亲戚啊?”不问明白,他心里跟猫抓过似的痒痒。
“她是我表妹。”谢平安抱着肩膀,稳稳的坐在后面。
刘红彬恍然,还真是亲戚啊,怪不得营长要来送,不过韩知青长得其貌不扬的,背景藏得还挺深!
刘红彬一边想着,一边驮着谢平安,自行车被他骑得歪歪扭扭的,还硬是追上了韩小英她们。
韩小英见他追上来了也不意外,刘红彬好歹当过兵,体力肯定有的,即使带着谢平安,感觉也轻松得很。
不过看谢平安老神在在的坐在后座上,那两条无处安放的大长腿,随时都能接触到路面,她就不厚道的笑了,然后显摆的晃悠了两下自己的小短腿。
谢平安不在意的耸耸肩膀,“我这是在考验刘红彬的体力跟技术呢。”他坐得那叫一个心安理得。
刘红彬龇着牙,“营长,你这考验是无处不在。”语气有些抱怨。
谢平安哼哼了两声,坐得更稳了。
下午四点左右的阳光最是炙热,谭雅婷骑了一会儿就满身是汗。
山道可不是城里的大马路,上坡下坡的,很是考验人。
韩小英还想骑车带谭雅婷呢,结果差点把车骑进沟里,被谢平安一把抓住了。
最后没办法,她只能委委屈屈的侧身坐到车前梁上,幼稚的按了几下车铃铛。
铃铛发出“铃铃铃”的一片清脆的声音,她人几乎被谢平安圈在怀里。
内芯是个阿姨的她,不自在的低了低头,好在山道没什么人,不会被人瞧见她此时的囧状。
谢平安双手握着车把手,见她缩着身子,低着脑袋,露出与脸上肤色明显不同的白皙脖颈,笑着勾了勾唇角,这小丫头还不好意思了。
谢平安圈着她,感觉怀里的就是个孩子,心里一点涟漪都没有。
就是太瘦小了,不知道被家里怎么苛待的,能养成这样。
谢平安并不知道韩小英的身世,田家老太太也没有详细说过,谢良玉也没多问,只当韩小英是老太太的远房后辈,下乡不放心托他照顾一下。
后面的谭雅婷偷偷笑着,小英坐前面一定很不高兴吧,不过谢平安带她跟小英两个很轻松,下坡都很稳。
刘红彬撇撇嘴,营长真是艳福不浅呐,前拥后带的,他说他带韩小英,营长还不让,可真能护着自己表妹!
谢平安带着两个人,速度并不快,但路再长,总有尽头。
他们很快到了村口,韩小英跟谭雅婷从自行车上下来。
进村要经过那颗枝叶茂盛的老榆树,而树下此时有很多人在乘凉。
见了他们几个就齐刷刷的看过来。
“红彬回来了?”很快有人认出了刘红彬,主动跟他打招呼。
“嗯呐,婶你在这儿乘凉呢?”刘红彬大方的回应着。
对方呵呵笑着,“红彬,这人是谁呀?”高大又俊气的,一看就不像是寻常人。
韩小英跟谭雅婷他们都认识,是村里的知青,谢平安没见过,他们就不免多打量了几眼。
“他是我战友,休假没事儿到咱们村来溜达溜达。”刘红彬始终笑呵呵的,人际关系是处得不错。
谢平安也没否认,还冲他们点点头,他跟刘红彬确实是战友,但他可不是跟他来村里溜达的。
等进了村,周围人少了,谢平安把自行车还给刘红彬道:“我去知青点看看,你先回去吧。”意思是在此分开。
刘红彬怎么会甘心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营长,知青点人多,没地方呆,你还是上我家坐坐吧,你中午都没怎么吃东西,去我家让我妈给你做好吃的。”他得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一下营长。
他也想为今天中午的事跟营长好好赔个罪,的确是他欠考虑,营长想要找对象,早就找了,哪轮得到他来显殷勤,这不把营长惹生气了。
不过没等谢平安开口,韩小英就先说道:“知青点现在没几个人,都出义务工去了,谢大哥,有地方呆的。”一看谢平安这样就不想去刘家,韩小英干脆出声替他解围。
谢平安嗯了一声,委婉的拒绝道:“刘红彬你先回去吧,我去知青点看看,了解一下我表妹的生活环境,回去也好跟家里交代,就不去你家了。”
他把表妹二字音量故意说得重一些,提醒韩小英,一会儿别说错了。
韩小英心领神会,表哥就表哥,虽然她并不知道谢家跟田家到底是什么关系,但是从田姥姥那论的话,她叫谢平安一声表哥也行。
“刘二哥,谢谢你的自行车了,我们先回去了。”说着,她便拉着谭雅婷往前走,时间不早了,不能再耽搁了,谢大哥中午没怎么吃饭,她得赶紧回去做饭。
刘红彬再三挽留不住,没办法了,只能看着谢平安跟韩小英她们去知青点。
第48章 亲自来
韩小英她们回到知青点, 郑家和在院子里,正准备生火做饭呢。
郑家和久不见亲人似的,卖惨道:“韩小英, 你回来了,我们晚饭就有着落了。”
“敢情我们不在家, 还饿着你们了!”谭雅婷冲他哼了一声, “给你的雨靴!”说着就把手上的布袋子扔了过去。
郑家和双手接住,“你们不在家,我们三个都不会做饭,只能胡乱对付一顿。”他边说着边打开袋子把靴子拿出来试穿。
还一脸疑惑的看着韩小英身后的谢平安。
谢平安刚进院子, 正四下打量呢,知青点比他想象中的要简陋, 房屋破旧院墙低矮,只有两间卧室, 每间都要住上七到八个人,以后有新知青还会增多。
人多是非多,韩小英的日子没有他之前看到的那么不错。
住的条件简陋不说,大环境都是这样, 要紧的是,她能跟这些知青和平相处还好, 如若不能, 少不了勾心斗角, 鸡飞狗跳的。
“这是我表哥谢平安, 他过来看我的。”韩小英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了一下。
谢平安对几个男知青点点头。
郑家和最先笑道:“表哥好,欢迎表哥来我们知青点做客。”难得知青点来个亲人, 大家都很热情。
韩小英进屋先把雨鞋放好, 然后打了盆水端到院子里, 让谢平安洗洗。
回来骑了一路自行车,肯定出了一身汗,洗洗凉快一些。
韩小英低声对谭雅婷说了句:“我去摘菜了,你先烧一锅水,等我回来咱们擀面条吃。”
谭雅婷嗯了一声,虽然有些乏了,洗了脸之后,感觉略凉快了些,就开始刷锅。
郑家和很有眼力见的过来帮忙烧火,还问她,“中午吃饭了吗?“
“当然吃了,我在县城的红旗饭店吃的,可惜了一盘猪肝……”谭雅婷跟郑家和抱怨了一通。
郑家和舔了舔嘴唇,“那是挺可惜的,谢表哥跟刘红彬是战友?”他听出谭雅婷话里的另一层意思。
谢平安洗过脸,连短平的寸发都洗了两把,身上的热意褪下去了,听郑家和在问,就坐到院子里的小板凳上,说道:“是,我跟他是战友,郑知青家是京城的?”听着口音很像。
“我跟李伟明都是京城的,谢表哥,你前段时间有来过吧?”郑家和脸上带着笑意,瞅着谢平安有几分眼熟,他好像在哪儿见过。
谢平安点点头,“我前段时间来过村里,找宋大夫给我父亲看病。”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郑家和想起来了,那天他们要上山,出门时看见韩小英跟个男人在村道上说话,原来就是这位谢表哥。
谭雅婷刷完锅往锅里添满水,郑家和蹲在灶前,熟练的加着柴火,跟谢平安随意的聊着。
韩小英挎着篮子出去了,她并没有先去摘菜,而是去了郭婶家。
跟郭婶换了两斤白面和六个鸡蛋,她想换十个来着,不过郭婶家只有六个鸡蛋了。
表哥来了,她当然得好好招待,知青点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有也是集体的,她不好随意取用。
郭婶还给了她两捧杏子,几个菜瓜。杏子黄黄的有鸡蛋那么大,吃起来甜中带着一点酸涩。菜瓜水分足有一点甜,吃着比黄瓜好吃,很解渴。
韩小英从郭婶家出来又绕去菜地,摘了几根黄瓜和辣椒,又薅了一把葱,回来就洗手和面,准备擀二合面的过水面条。
用鸡蛋辣椒酱做卤子,再拍个黄瓜,简简单单的晚饭,很快就做好了。
谢平安也确实饿了,他中午没吃什么东西,下午在公社喝了瓶汽水,韩小英留他吃饭,他没有推辞。
用韩小英的搪瓷饭盆,他一气吃了三小盆面条才停下来。韩小英还要给他盛,当兵的饭量大,怕他吃不饱。
谢平安摆摆手,放下筷子,“我吃饱了,你快吃吧。”刚才韩小英从外面回来,菜篮子里不止有菜还有白面跟鸡蛋,他就后悔没买些东西过来。
韩小英自己有口粮的,招待他还要另外去换粮食,这是怕其他知青有意见,毕竟知青点是集体开伙,谁也不能多吃多占。
他兜里有钱票的,出来跟刘红彬吃饭,他怎么可能没准备,只是知道韩小英不会平白无故接受他的东西,他就什么都没买。
他留下吃饭,也是要看看韩小英在知青点的日常生活,还有环境怎么样。
眼前的几个看着都挺好相处,可能是新来的,肚子里还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老知青就未必了。
不过韩小英小小的年纪,灶上活计做得倒是熟稔,估计以前在家里没少做。
韩小英见他不是装假,就坐下接着吃饭了,她忙乎了半天,碗里的面条才吃了几口。
其他人低头吃着掺着白面的面条,都有些不大自在,麦收之后他们也分了麦子,不过数量有限,白面平时都舍不得吃。
点长他们出义务工走的时候,那个陶永芳怕他们偷吃,提议把白面锁起来。
所以这几天他们吃的不是玉米面就是高粱米,还有大碴子,一点儿细粮没有。
就是这些也是有定量的,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点长为了公允,走之前给他们留的粮食都是定好量的,怕别人不满,说他们多吃多占。
韩小英跟村里人换白面招待自己表哥,他们也跟着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