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分节阅读_第543节
小说作者:顾四木   内容大小:1.75 MB  下载:[大唐]武皇第一女官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9-08 10:35: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3/5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但是她为什么日益焦躁,而且越来越觉得难受,总觉得跟旁人比起来,差点什么且越差越多。

  割裂。

  刘筠渐渐明白:每次出门,每次有消息传来,都让她觉得日子越发割裂。

  外面的世界好像见天儿的在变:不是今儿传来消息,前太子妃裴含平被先帝前废后王鸣珂抓去将作监当值了,就是后儿又传来新闻,有城建署的女官因改良了水车授了爵位。

  正如今日家宴,令皇帝欢悦的理由,自然是宁拂英宁将军归来献俘。

  这些人,刘筠都早早见过,也早早听闻过。

  譬如宁拂英,她就曾在少女时相见——母亲带她去英国公府拜见,如今的宁将军,当时作为英国公孙媳出来待客。

  一晃多年,诸人各不相同。

  于是,对刘筠来说,生活实在割裂:在外面见完女将、女爵,女官,转头回到这殿中过她自己的日子——开始宫斗。

  也不对,准确来说,其实斗不起来。

  毕竟殷王旦最想要的事情就是躺平,最怕的事儿就是惹麻烦。

  如果这宫里有人跑去跟他告状说王妃欺负了她,殷王倒也不会为难她,只会道:你们都听王妃的,不许作乱生事。

  因此,刘筠面对的,就多半是窦氏这种绵里藏针了。

  十数年如一日。

  她都不明白,窦氏不累吗?

  她已经太厌倦了:仿佛外面的时光在流动,她看得见,却只能像一根盐柱一样一直伫立在旧日时光里。

  **

  春日宴。

  姜握的目光从公孙大娘身上,散漫看到殷王一家的桌案上。

  看到殷王府“李三郎”。

  在这里,他也不过是一个寻常的,连名字陛下都忘了起的王府庶子。

  就算将来有名字,也不会再是‘李隆基’。

  按照殷王府成字辈排下去,按照陛下起名之意:守、义……那么,这位三郎的名字,大概会是礼、敬、恭等差不多的字眼,就是主打一个安分守己。

  并且一直安分下去——

  剑光如电中,姜握想起宴前圣神皇帝说起对两王以及子嗣的安排。

  曜初作为第一位公主为皇储,要面对的旧规旧俗惯性难免更大一些,总有朝臣觉得,还是皇子继位名正言顺。

  于是圣神皇帝是不准备把殷王和周王送到各自封地上去的。

  其实殷王旦也罢了,去了封地大概只会换个地方躺平。主要是周王显,他的性情实在是很容易跟旁人跑掉,属于就近原则:谁在跟前且谁更亲近,他就听谁的。

  那还是放在眼皮底下看着吧。

  其实说是封地,朝中却已有定规,将来公主/亲王哪怕就封,也没有兵权和行政权。

  而这一日,刘王妃刘筠虽根本未提孩子起名事,但家宴上,圣神皇帝看着一众孩童,倒是忽然想起,是好久没发名字了。

  于是在剑舞之后,皇帝乘兴一气儿将还没有名字的孙辈,都按照‘成’‘重’给了名字。

  姜握自然更关注那位史册上“李隆基李三郎”之名。

  果然与她想的差不多,在‘恭、敬、谦、逊’的字眼中,轮到三郎的正好是个‘逊’字。

  此世没有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只有殷王府武三郎武成逊。

  姜握举杯,饮了一杯春日宴酒。

  而这日宴后,姜握因公孙大娘事,又在上阳宫多留了一会儿,待到出门之时,便见她的马车旁,殷王妃在候着。

  这些年,姜握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再乖巧不过的,十数年如一日的‘王妃’。

  而今日,她似乎有些不同了。

  “姨母。”她自随着殷王旦的称呼,只是因紧张,这一声叫的还有点颤抖。

  “上阳宫女校已经成立九年多了,如今天下各州已渐开办州学。”就像国子监有州学县学一般,只指望京城中的女校,能收多少人?

  “州学渐多,但县学、乡学还少。”

  “我听太平公主说起,今年定下要新立的,神都附近县学、乡学共有十二座。”

  “我……能不能将其中一座交给我呢?”

  姜握点头:“好。”人手总是不够的,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自然好,且殷王处多年无有错漏,足见殷王妃管事的仔细周到。

  而她从前没有打过殷王妃的主意,也是因为刘王妃总给她一种裴含平二号的感觉,遇事恨不得躲八丈远。

  如今她自愿‘下水’,姜握当即点头。

  倒是刘筠,见大司徒答应的这么快,有些不安连忙道:“姨母,我的意思并不是如从前宫妃冬日施粥一般,只坐在宫里出银钱买个名儿。”

  “我是想……”

  刘筠顿了顿才鼓起勇气重新说:“姨母,我能出宫去做这件事吗?”就像别的女官一样,从头到尾盯着办校选址、采买桌椅、聘老师收学生,最后,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县学或是乡学的校长。

  姜握笑了:“要办校,自然要出宫的。”

  “只是这里头好多学问呢。你之前未去上阳宫学校念过书,学过学校的经营管理——不如今年,你先跟着一位女官去做副手,等有了经验,明年再办自己的学校如何?”

  “好。”

  这一刻,刘筠只觉得心里五味杂陈:为自己终于达成心愿而欢喜,却又为自己今日才来争取而觉得难过和遗憾。

  但无论如何,她终于从新旧割裂的焦躁拉扯中,做出了选择。

  向着‘新’走出了第一步。

  **

  这一年夏日,姜握受到了一张文成府上的请帖。

  入府后,见虽然只有她们两人,却宴席齐备郑重。

  姜握就笑问道:“今日是什么要紧日子?”

  文成直接道:“我不信你真的忘了。”

  姜握当然没有忘记——

  永徽二年六月癸巳,和亲的文成公主自吐蕃还,马车驶入了长安。

  文成邀她入座:“今岁今日,我已经归家整四十载。”

  四十年过去了,她还记得当日吐蕃灵堂内,她不得不以断发、黛面、墨衣的样子,去面对故国使团。

  听闻使团到后,文成给自己做了许多心理建设,要平静坚强。

  但转头看到来的正使竟然是姜握,还是有些绷不住的泪意。

  原来,答应了会来看她,就真的会来。

  文成举杯,却并无旁话。

  两人之间,再不用多言。

  姜握看着对面的文成。

  文成从和亲起,先在高原上过了十年,后来又去了安西都护府训兵、为将,日晒风霜未曾少历。

  岁月留下的痕迹自然清晰可见,如今鬓边也多有华发。

  但她的眼睛,依旧很明亮,明亮如两人在太极宫的初次相逢。

  文成也想到了当年初见——

  “彼时你便告诉我,我会名垂青史。”

  时至今日,文成是笃信这句话的:且她不只是作为一位和亲公主留于史册,亦非一人留于史册。

  “陛下,你,我,鸣珂,以及许多人,都会名垂青史。”

  她们的传记中,总会有彼此。

  窗外,骄阳当空,万物繁茂。

第374章 姜府白事(告别章)

  神功元年春。

  洛阳神都宵禁之前,有略带风尘的旅人赶在城门闭合前入了城,就近寻了一间逆旅。

  京城中每日南来北往的过客不知有多少,也无人在意。

  哪怕入住的客人是几位女娘,逆旅掌柜与其余住宿之人也没有什么意外之色:一眼就看得出,其中一位穿胡服的年轻女娘为主,其余几位显然是护送她的女部曲(侍从)。

  自圣神皇帝登基十六年来,天下既然女官渐多,那驿站逆旅自然也多见女子。

  比如女学子入京赶考贡举或者上阳宫学校,亦或是外任的女官入京述职、参与吏部年考,路上自然都是要住驿站或是逆旅的。

  为此,官宦人家(尤其是京外官员)便会培养一些女子戍卫、部曲专门陪同护送女儿入京念书赶考,就如同从前书童侍卫陪伴家中郎君去参加贡举一般。

  甚至还发展出了一门生意:毕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家底养着自家的女卫部曲,也可以去武堂聘请通拳脚的女武师陪同出远门。

  因此有女娘们来投旅,掌柜是不奇怪的。

  他主要是有点奇怪,这几位女娘上京的时辰似乎晚了些:二月贡举都过去了,那时候才是入京旺季,别说官舍了,他这旅馆都爆满,临近宵禁时分绝对找不到空房的。

  这三月半都是淡季了,可别是这小娘子倒霉赶考来晚了吧。

  *

  逆旅掌柜的担心,辛幼萍并没有注意到,她另有心事——

  一路从陇西狄道赶到京城,辛幼萍虽也十分倦怠,但入住逆旅后第一件事,依旧是取出祖父交代过的木箱,打开来小心查验。

  哪怕出行前已经极细致的挨个各自打过了包裹,这才装了箱,然而到底是一路赶上京城,且……明日可是要将这箱子送去大司徒府的,总不能到了大司徒府才发现有损毁。

  于是辛幼萍连一口吃的也顾不上叫,便从身上取出一枚铜钥匙,将随行部曲从马车上搬来的箱子打开检查。

  箱子里面又是大小不一的小匣子,上面贴着标签,比如‘武德初年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与开元年间无关)’,再比如‘乾封年间乾丰泉宝’……

  这都是祖父多年收藏的各版钱币。

  为防止钱币间彼此摩擦受损,每一枚钱币都是用光滑的桐油纸包过的。辛幼萍主要就是检查油纸包有无因旅途颠簸而破漏,伤了钱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6页  当前第5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3/5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武皇第一女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