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虑他所查种种都只是端倪,而非“证据”。即便依照这些端倪,对于李恪与宋清的种种不寻常他心中有无数猜测,但他无法确定。
东西若直接交给李世民,事情必然会闹大,闹大后会如何发展他无法预料,为了以防出现自己无法承受的后果,他需要找一个能够交托之人。这个人就是李承乾。
而对于这点李承乾也清楚。
“你既然做出决定把东西给了我,此事就不要管了。只当什么都不知道。若有人问起今日之事,你就说是想请我跟阿耶说说,让你可以早些去封地。”
李元亨与他同年,十二岁,不大不小。就藩虽稍显早了些却也不是完全不行。这个理由十分恰当,合情合理。
见李元亨不说话,目光一直盯着他手中的资料,李承乾明白,他是怕自己交出所有却得不到任何结果。
李承乾一叹:“你来找我,就代表你相信我。”
李元亨身形一顿,是啊。他来找李承乾不就是因为觉得李承乾是最合适的人选吗?既然如此,他又在担心什么?
李元亨低下头:“你会查清楚,对吗?”
李承乾点头:“我会查清楚,并且我也知道你在乎什么。九叔已死,但我可以答应你,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努力说服阿耶,放你去封地,也会想办法让你生母与九叔生母随同前往。”
李元亨浑身一震,再次抬眸,眼中露出点点湿润亮光,他跪拜下来,向李承乾行君臣大礼:“多谢。”
李元亨离开,李承乾却迟迟没有从临湖殿出来,李泰看了好几眼,见李治仍旧没心没肺吃得欢脱,扯了扯嘴角,交待李丽质看好他,自己起身入内,见李承乾看着手中一堆文字发呆,既疑惑又担忧:“大哥,怎么了?”
李承乾倒也不瞒他,将资料递过去。
李泰的表现几乎跟之前的李承乾一模一样,神色一点点变化,最后睁大双眼,不敢置信:“这这这……八叔怀疑九叔是三哥跟宋清合谋杀害的?怀疑九叔是听到了不该听的才被灭口?三哥与宋侍读之间能有什么不该听的?”
李泰皱起眉头:“寻常秘密总不至于闹到要人命的程度,更别说是一个皇室的命。莫非是三哥想要夺嫡?”
他惊愕抬头看向李承乾。若是如此,那么李恪的目标直冲李承乾啊。
李承乾扯了扯嘴角,不答反问:“你想夺嫡吗?”
李泰头摇得宛如拨浪鼓:“不想。大哥,你别开玩笑。朝中那些老顽固虽然被你狠狠制了一回,在劝谏上没那么激进了,可也不温和好吗。他们这种人就你制得住,我不行的。我夺嫡是夺过来给自己找罪受吗?我是有多想不开。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你一个嫡次子都不夺,他一个庶出夺个鬼?而且你观他这些年的所行所为可有半点想要往这方面走的意思?”
李泰哑然,再次低头看向资料:“那是为什么?还有什么叫做三哥经常去出生的净禅寺,尤以这一年最为频繁。什么叫做三哥几次去查那所宅子。那所宅子有什么问题?”
“三弟是在寺院出生的,为他接生的稳婆最初是这所宅子雇佣来照顾主家妻妾的。彼时主家娘子也刚好有孕生产。”李承乾深呼吸,“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可能什么,李承乾最终没说下去。因为这个可能性影响太大太颠覆了,不可轻易出口。想了又想,李承乾按压下来,看向李泰:“大哥请你办件事。”
李泰明了:“大哥是想让我去查清楚八叔给的这些东西是否为真?”
“对。不仅要查,还要一条条查。着重查那所宅子,包括关于宅子的一切。所有行动必须谨慎,避着些人。”
李泰听出他最后一句言外之意,有些讶异:“大哥不打算告诉阿耶?”
李承乾叹息:“不是不说,而是想先缓一缓。事关重大,我不想贸然将三弟置于难堪境地。至少我们要先确定八叔资料上所说是真实的。”
李元亨跟他们的关系实在不咋地,总不可能李元亨一给他们东西,他们就直接呈上去,也不管真假,便火急火燎对李恪指点抨击,将他放在嫌疑人的位子上。这种做法委实不可取。
再有与李元亨相比,李恪这些年与他们相处更亲近,他们更愿意相信李恪。但愿意相信不代表盲目相信,有疑点就针对疑点去弄清楚,这是必要的步骤。
李泰理解,将资料收起来:“大哥放心,我会办好。”
“不要独自行动,虽说是秘密调查,但这个秘密不代表事事都需要你亲自出面,只能你一个人行动。八叔畏首畏尾不敢深入是因为他孤军奋战,无人可用。但你我不是。”
作为太子,以及作为太子胞弟、被圣人疼宠的嫡次子,他们手上不但有自己的属官还有自己的势力。总有些可以放心使用的人。不谈人员多少,总归查这么点东西是够用的。
“我明白。”李泰点头应下来,又问,“调查之事交给我便好,只是三哥那边,大哥打算怎么办?”
李承乾顿了顿,没有回答,而是站起身来到廊下,眺望着沉香殿的方向。
李恪,不论你是谁,千万别犯傻。
第140章 李承乾等他许久。
李泰的动作很快, 没几天就把调查结果带了过来,其中还有一份明显纸张泛黄,墨迹褪色, 还有许多压痕折印, 一看就十分有年代感的卷宗。
李承乾一一翻看着,大多数东西与李元亨所说差不多。他的手指在字里行间缓缓划过, 突然在某一行上顿住:“宅子失火, 死者十六人, 消息确定吗?”
“确定。这资料我是让人从衙门的档案卷宗中翻出来的。”
李承乾微怔:“衙门?”
“对,衙门。”李泰坐下喝了口水继续说, “大哥,当年大火之事闹得很大,死亡十多人。附近邻里流言不断,有说是宅子风水不好的;有说是被冤魂索命的;还有说是遭遇匪徒的。
“不管是哪一种,总归是灭门惨案,官府自然会派人调查。说实话,十几个人,如果是意外失火, 不可能没一个逃出来,这不符合常理。”
李承乾点头:“主子仆婢十几个人不可能全在一个屋,火势也不可能瞬间遍布整个宅子。”
“对。仵作验尸后发现,其中两人身上还有利刃伤口, 余者应该也被下了药,所以她们逃不了, 无人生还。并且宅中财物有许多翻动痕迹,官府根据这些最后定性为匪徒劫财害命。
“大哥也知彼时阿翁继位不过一年,天下还处于前朝末年的动荡之中。百姓为了生存, 落草为寇者众,杀烧抢夺者众。盗匪反贼无数,更有诸多割据势力,彼此针对,大小动作不断。长安并不如现在安稳。”
确实。以那时的情况,说是匪徒谋财害命完全行得通。
李承乾指了指档案上的文字:“十六具尸体,明面上的十四人。十三个大人,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另外还有两具不足月的男婴是埋在院中的。对吗?”
“对。卷宗是这么写的。衙门的卷宗,应该不会有错。”
李承乾手指在十六具尸体上轻轻敲了敲,十六,数目不对。他又问:“这份卷宗都有谁查过?”
“无人查过。”李泰轻笑,“大哥也看到这份卷宗是什么样子,你觉得这像是被经常整理维护的吗?这是灭门惨案,还是与匪徒相关。因而当初主要负责此事的是刑部而非长安衙门。
“卷宗是存放在刑部的。刑部卷宗不是谁都有资格查看。况且刑部的卷宗不少,以三年一个区间。武德元年与武德三年的所有卷宗放在一块。这一块的卷宗按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牵扯人员身份等进行分类。
“这份,大概觉得死的是几个平民,而且早已结案定性,被放在最里面。那里一堆卷宗,全是不太重要的。也没有很好的整理,全部囤在一起。还因为常年无人管,积压了许多灰尘。我们费了许多工夫才从犄角旮旯里翻出来。”
李泰摊手:“大哥觉得就这种情况,可能被人查看过吗?而且倘若他们当真看过,大概会如我一样把卷宗拿走,不会扔在那里。毕竟这样陈年堆积的卷宗,偷偷顺走一份,并不会引起他人注意,或许都不会有人知晓。”
李承乾点头:“宋清他们的人没有查阅的权利。八叔只敢把疑点告诉我,不敢深查,便也不敢去翻看。从他给的资料可以看出,他的消息都是自宅子附近百姓口中得来,并不完全正确,与真实情况有出入。而三弟……”
李泰一叹,接着道:“或许是因为心虚,或许是怕漏了痕迹,他同样不敢去。”
不论李元亨还是李恪,都与刑部毫无交集,贸然去刑部查卷宗,必然会惹人眼。李泰不同,他是拿着李承乾的令牌去的。
李承乾从十岁上就开始被李世民带着理政了。各个衙门都接触了一遍。找个名目派李泰前往,只说帮李承乾办点事,并不突兀。而那些官员看在太子令牌以及李泰的身份上,也不会一直盯着他。
他不但能名正言顺的进入,自由度还很高,比李元亨李恪都要有优势。
李泰看向李承乾:“大哥,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承乾重新翻看卷宗,一遍一遍又一遍,良久,他合上所有资料:“我还有些疑点。这些东西主要查的是宅子,你再帮我查查寺院。另外,我去找阿翁与阿娘聊聊天,旁敲侧击一下,看能不能发现点别的信息。”
“好。”李泰应下,却又有些犹疑,“还是不告诉阿耶吗?”
李承乾顿住:“青雀,自从九叔过世之后,三弟一直在照顾九叔生母,或用自己名义,或用杨妃的名义,想着法子给她送吃的用的,病了还给她请医问药。”
李泰点头:“当年大哥说他是幸存者内疚,现在看来只怕不是。”
“不管是不是幸存者,至少内疚是真的。并且去岁我们做了那么多事去对付世家,每一步都有他参与。他若真有异心,不是没有搞鬼的机会。
“从内部破坏也好,提前给世家通风报信也罢,他多的是机会。但他没有。我交待的每一项任务,他都尽心尽力,完成得非常好。”
李承乾抬眸:“青雀,我相信我一手打造的崇文馆;我相信崇文馆这些年的教学没有白费;我相信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我相信我的心感受到的东西。
“我相信一个会自责会内疚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更何况或许他并不坏,他只是陷入了困境不知道该怎么办。他需要有人拉他一把。
“青雀,阿耶对他虽然尚可,但远比不得你我。在阿耶看来,阿娘所生子女与其他妃嫔所生子女是不一样的。若我将此事直接捅到阿耶面前,你觉得阿耶会如何?
“对于自己不那么在意的人,不那么在意的事,阿耶的处理方式向来简单粗暴,他不会顾忌太多,只求达到目的。到那时,他就没有退路了。此事必然不能瞒着阿耶,总归要捅出来的,但我希望这个人是他自己。”
李泰明了:“可是如果他真是……如果……阿耶会放过他吗?生死选择,说了就是死,他会说吗?”
李承乾轻笑,起身拿出一本书:“这几日你在调查真相,我也没有闲着。我写了则话本。”
李泰:???
什么玩意儿?我耳朵没出问题吧。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调查的事情全交给我,我还以为你有更重要的计划呢,结果你告诉我你写了则话本子?人干事!大哥啊大哥,你还不如不告诉我呢。
李承乾将话本递过去:“我想给他看看。”
李泰将话本接过来,满心狐疑:“你写得这么隐晦,确定他能懂?”
“当然要写得隐晦些,我总不能直接写狸猫换太子吧。什么真假公子,真假千金的话本我倒是一气儿能写七八十个,但若这么写出来,不就谁都知道了。
“即便半点都不知情的人想不到这块,你觉得宋清会想不到,他背后的人会想不到?写得隐晦没关系,我们配合得好就成。”
李泰:……行吧。
于是,次日李承乾就双管齐下,一边去查疑点,一边让太常寺根据话本排戏,吃着瓜子看着戏不亦乐乎,一连两三天如此。宫中上下都知道太子这几日令太常寺排演新戏的事,自然也吸引了崇文馆一众人等的好奇,追着过来看。
但剧目还没排完,大家看了半段,看得半懂不懂,狐疑询问:“这说的什么?”
李承乾适时将话本抛出来,让众人传阅。
“说两户人家有世代仇怨,互不对付,经常彼此算计,两边你来我往,手段频出。乙家输了几回就开心耍阴招,抓了甲家府里一个贴身伺候主子的婢女家人,威胁这个婢女为他窃取甲家的消息。婢女自幼在主家长大,不想背叛主家,却又担忧家人,两边为难,夜不能寐。
“后来她想了个法子,利用假消息欺骗乙家,借此接近,欲自己救出家人。可惜她能力有限,最终被乙家识破,怒而杀了她的家人。至亲死在眼前,她爆发潜力,趁乙家郎君不备,与其同归于尽。”
从简介来看,就是一个歌颂婢女即便面临两难选择也依旧忠诚于主家,誓死不叛的故事。
李承乾非是想把李恪比作婢女,他本来写的是养子,或是流落在外的亲子,却又怕这样的身份与事实太符合,太直白,过于敏感。
他的目的是点醒李恪,而不是打草惊蛇。只能涂涂改改,删删减减,部分桥段必须具备联系性,无法去除,便只能在身份和框架设置上动手脚。只有身份差距越大,越不相似,才越不会引起宋清与其幕后之人的注意。
所以他不但把主人翁改成下人,还把性别定成女。
众人听后唏嘘不已:“这女子虽然身份低微,倒也有骨气。”
杜荷轻嗤:“她的命当年都是主家救的。主家这些年也没亏待她,她若真背叛主家,那还是人吗?”
李恪眼睫颤了颤,抬眸看向台上饰演婢女的乐童怔怔出神。
一个婢女都知不能忘恩负义,他如何能呢?更何况婢女背叛,结果或许只是一家消亡,而他若背叛,后果就大了,家国天下可能都会沉沦。
耳边众人的议论还在继续。
“难得有这样的忠仆。可惜忠确实算忠,就是傻了点。对方抓了她家人威胁她,她不会报官吗?”
“不是说乙家权势不小,与当地官府有牵扯?许是因为这点她不敢报,也怕会因此触怒乙家,反而害了家人。毕竟家人在对方手里,她投鼠忌器。”
“确实如此,但她还可以告诉主家郎君啊。若她向郎君坦诚呢?”
“这倒是一个法子,但她或许是不敢赌。毕竟主家善待仆婢是因为主家心善,甚至更多是因为主家娘子心善。可再怎么样,仆婢终归只是仆婢。郎君若知道真相,大概第一想到的是如何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扳倒敌人,就此一劳永逸,未必会全然顾忌她家人的性命安全。”
李承乾用木签子一边叉水果吃一边说:“那她一个人深入虎穴去救人就安全了?她一个婢女,不清楚自己能力多大吗?报官她有顾忌,告诉主家郎君也有顾忌,自己单枪匹马上阵就没顾忌了?”
他一叹:“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她没有办法怎知别人没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求助。
“所谓主家郎君的首要目的与她不同,或许不会把她家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只是她所想,郎君会否这么做,她没试过怎么知道呢?
“再有即便郎君不能让她放心如实相告,那么娘子呢?娘子若不行,小郎君小娘子呢?还不行,她在府里十多年,总有几个相知的姐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