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报信的人是谁?把这种信息泄露给突厥,这不是故意让突厥细作取代沈家兄妹接近太子吗?得亏太子警醒,吉人天相,及早识破,若是慢上一步,若是慢上一步……”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太子是谁?是在世菩萨,是与圣人一样让他们信仰膜拜的存在。要害太子,比要还他们还让人愤怒。这能忍?这怎么能忍!
“诶,我说你们是不是想太多了,不至于吧?”
“不至于?你说不至于就不至于啊。也就是圣人跟太子厉害,把东/突/厥直接打下来,让他们全体内附,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解决了这个大隐患。但东/突/厥没了,不代表就全然安全。说书里不是说,那人后来又跟别的外族联系上了吗?”
“别越说越离谱。你也说了是说书,是虚构。当年的书生全被处斩了,哪还能冒出来在于外族勾结?”
“呵呵。”前头那人翻了个白眼,“当年的书生死了没错,但会不会有第二个崔书生,第三个崔书生。你们看,他们都嚣张到直接做《氏族志》把自己排在前头,让皇族靠后了。还有什么不敢?”
“有道理,确实可能。”
“什么可能不可能。你们简直……”
“我们简直怎么样?我怎么看你这么不对劲呢。就你们几个一直在替崔氏替郑氏等人说话吧。你们莫不正是崔氏郑氏之人?或是与崔氏郑氏关系亲密?那个词怎么说来着,一窝老鼠?”
“噗,那叫一丘之貉。”
……
帮世家说话之人:神他妈一丘之貉。你们别太离谱!
但舆论这种事,有时候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没多久,话题就从“世家不顾家国,毫无大义”演变成“世家妄图取代皇室”。
厢房里,将此间言论字字听在耳中的兄妹脸色阴沉。无他,这二人亦出自王家,正是去岁冬刚入京的王八郎与王九娘。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眸中看出事情的严重性。
不提后续众人离谱的各种阴谋论。但就前头“欺负良民,侵占田地”两项就已足够让人心生不喜;再有荥阳郑氏纵容妾室父兄逼良为妾,致使细作有机可趁,让人更为厌恶;最后数年前崔氏旁支被突厥利用在京师煽动百姓之举可谓将此事推上高峰。
至此,世家名誉岌岌可危。
王九娘严肃道:“舆论发酵如此之快必有人幕后推手。”
她没有明说幕后推手是谁,但兄妹俩都知,脱不出皇家。
“以对方的策划,此等情景很快会出现在全国各地。我们必须立刻传信回本家,令本家早些得知。”
王八郎点头:“我这就去写信。”
另一厢房。
李承乾美滋滋看了一出戏,心满意足,提出回宫。其余人都随他而去,唯独李恪意兴正高,说还想再听一会儿,留了下来。当然这是对李承乾的托词。真实情况是,他在人群中发现了宋清,而宋清也发现了他。
李承乾等人一走,宋清便寻机进入厢房。
“原来这些时日小郎君忙碌的便是此事。小郎君该早些告知臣。”
李恪不以为然:“告诉你?然后呢?”
宋清顿住:“什么?”
“告诉你,你想如何?让我不要接这个差事,还是让我从中使坏?你觉得我能吗?”
宋清哑然。是啊。不能。此事是太子指派。没有李恪,仍有李泰并崇文馆一众人员。李恪参不参与不会对事情有任何影响,反而会引人生疑。至于使坏,那就更不必想了。
“既然不管怎么样,我都必须按照太子的要求去做,事前告不告知你又有何区别?”
宋清蹙眉。当真没有区别吗?不,是有的。至少告知他,代表李恪信任他。而不告知,便可窥见李恪对他的不满。宋清心下微臣。
“此事是崇文馆负责。房遗直杜构杜荷连房玄龄杜如晦都没有告知,我怎能告知你?”李恪回身,目光锐利,“宋清,你要明白。我必须按照过往性格来行事。而对于过往的我,不会拒绝这次行动,更不会在明知要保密的情况下,将实情外泄。”
“宋清,我不能漏出破绽,哪怕只是零星半点。因为那样的后果,我承受不起。”
宋清心头一凛,垂眸低首:“是臣误会小郎君了。”
李恪暗舒一口气,转而指向楼下:“你觉得今日之局如何?”
“效果显著。山东士族自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崛起至今,恐怕还没人能用舆论威逼至此。”
“是啊。没有人。因为此举太子用得,旁人用不得。”李恪神色微闪,唇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没有哪朝哪代的皇族能拥有这样的民心,没有哪朝哪代的百姓能如此甘愿被皇族引导着往前走。你觉得他们之中当真没人明白此事是皇家设局吗?
“不,不论哪个阶层都有聪明人。但他们即便猜到了,也愿意配合。为什么?因为朝廷需要他们,太子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做。
“如今皇家拥有的民心是空前的,积累的威望亦是空前的。这些都是今日之局能轻松成功的基础。”
这话是事实,却听得宋清心里不太舒服。他反驳道:“今日楼下众人,七成为平民,唯有两成为寒庶,另外一成乃高门士族。”
李恪了然:“你是觉得要想真正对四大世家造成影响,还得看后两者?”
宋清点头承认:“世家的地位是读书人认可的,而非平头百姓。”
李恪轻嗤:“宋清啊宋清,你其实心里都明白,却不愿接受此等现实。因为你害怕当今皇室的这份力量。但事实就是事实。
“敢问世上平头百姓几何,读书人几何?倘若被平头百姓全面抵制,世家凭借底蕴,可能完全招架?更别提,你莫非以为,舆论至此,读书人会向着世家走?”
他转头:“宋清,你可有仔细去听楼下众人今日的言论。你可曾发现他们口中不断出现的几个词汇?”
宋清茫然:“什么?”
李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接着问:“你该明白茶楼说书是去年兴起,在说书之前,话本形式的文体书籍已经存在三年。这三年里,许许多多的话本故事出现。你可都曾看过?”
宋清更茫然。
“你不曾看过,当然也不知道,不论何种话本,不论故事怎样,每一个话本故事里都潜藏着四个字,也是今日楼下众人频繁提到的四个字:家国天下。”
宋清惊愕不已:“小郎君的意思是说,太子,或者说圣人,在数年前就已开始布局,将家国天下的字眼一步步嵌入所有人的内心?
“话本出世之后,许多读书人争相抢购。皇家是想借此一点点驯化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所以这次世家会面临巨大危机?”
李恪没动,他看着宋清,良久良久。直到宋清不明所以:“小郎君?”
李恪勉强收回目光,心底五味杂陈,有些失望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看,他都这般提醒了,宋清想到的还只是“这是皇家的手段”。他完全没有思考过,家国天下四个字背后承载着什么样的意义。
如今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都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家国大义的思想,有着对“家国天下”的朦胧认知。可宋清呢?又或者说,远在千里之外,一心复国的他那位生父呢?
李恪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无限思绪,淡淡回应:“不会只是如此。”
宋清蹙眉:“什么不只如此?”
李恪勾唇,笑盈盈侧目:“世家的危机远不只如此,好戏还在后头。”
第132章 这是前世五百次回眸的……
此类说书话本如星星之火, 自长安而起,瞬间燎原天下。而似春风茶坊这般的场景也在各个地方陆续上演。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读书人都参与进来,争相议论。
文人墨客, 有学之士虽有偏帮世家者,但仍有大多数人即便原本思想者残存着旧式氏族观念, 可在舆论的引导下,在众人的推动下,也一点点开始变化。
甚至于对比普通百姓, 他们更愤慨。
无他, 所谓欺负良民, 侵占田地着实可恶, 但如果只是这些倒还罢了。他们或许会犹豫, 会想世家或许是清白的,这只是部分旁支子弟不肖。
可“逼良为妾”之事,他们无法说服自己荥阳郑氏一无所知。更别提崔家还出了个牵扯进突厥细作, 曾有煽动百姓暴/乱之举的人了。
宋清说得不对。李承乾确实在话本中潜藏有各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却并非为了“驯化”, 而是为了“同化”。
李承乾想让所有人同化他的思维与观点。想让所有人明白“家国天下”的意义,想要所有人认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他想团结大家的民族凝聚力,也想塑造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大唐的强盛绝不能仅仅在于政治与经济上, 还应该在于文化与精神上。
并且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只在话本中, 而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以说,它无处不在。
比之百姓, 读书人知识更丰富, 更有思想,他们一旦认可了“家国天下”,只会比百姓更加难以容忍崔氏之举。因此他们的情绪更为激烈。
世家?氏族?呵呵, 他们除了引以为傲的所谓底蕴以及人们心中残存的旧式观念,还有什么?
这等世家,怎堪为世家,又怎堪为氏族之首呢。
不,这不是世家,这是社会之毒瘤啊!
四大士族怎么都没想到,他们本想赶在朝廷之前作出《氏族录》,稳定世家大族的地位,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过一个月余,街头巷尾便传遍了对他们的抨击、斥责、怀疑、谩骂。
四大士族纷纷黑了脸,家中东西砸的叮当响。
“好个李氏,好个皇族,简直欺人太甚。自我山东士族崛起至今,哪朝哪代皇室对我们不是礼遇有加。偏他李氏!偏偏他李家人。”
“著《氏族录》本是想试探皇家态度,可现在看来,皇家这是铁了心要对付我们啊。”
“士族不可辱。皇家手段如此狠辣,这么做摆明了就是想逼我们低头,让我们不得不舍弃世家地位。可是崔卢郑王四家立世数百年,地位尊崇,若没了这点,我们与诸多没落士族何异?家威一旦衰落,便会泯然于众。”
他们不是不想以皇族为尊,不是不愿效忠朝廷。但皇族不愿被世家左右,不容世家坐大,千方百计想打压世家力量,削弱世家影响,甚至想挫败世家气焰,将世家塑造成与所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芸芸众生一般无二。
这与他们所求是相悖的。
崔卢郑王四家掌权者聚集在一起,心情尤为沉重。
不知是谁最先开口:“事情还远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我们四家连成一脉,姻亲势力庞大,只需我们团结一致,皇家想单凭这点舆论将我们击垮,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话不错。别看李唐现在如日中天,但等现在这批与之打天下的朝臣老迈之后呢?朝廷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更多人才。寒庶门第能有多少藏书,能出多少贵子,关键还得看我们高门士族。
“现在有些书生群情激奋不过是被人牵动了心绪,冲动之下未及思考。待他们冷静下来,终会明白,想要有更多学识,想要更进一步,终归需要我们。唯有依附我们,唯有成为我们的门生学子,才能接触更多书籍,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有人挑眉:“既然如此,那么就该有人去提醒提醒。”
众人会心一笑,心情稍稍缓和了些许,但也只是稍稍。
又有人道:“当然,对于现在的形势,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世家大族枝叶繁茂,谁敢说没几个不孝子弟。拿这种事大肆宣扬抨击我们,当他们皇家便人人立身刚正吗?
“就说东宫太子,不也常有放狗逐鹰之举?京中蹴鞠马球之风是如何盛行的,还不是太子带动?说到这个,不得不说沁园。完工不到半年,现今又说要建房子。谁家建房子需要圈地上顷?这能是简单的房子?
“此等作为,莫非因为他在其他事情上功绩高,就不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了?”
众人相视一眼,纷纷明白其意。
“那便先这么办,暂且给他们找点麻烦,让我们缓缓。至于外头那些甚嚣尘上的各类流言,暂且不宜硬碰硬。先稳住文人墨客。摆出谦虚认错的姿态,规束族中子弟,不可在此等风口惹事添乱。
“待风头过去,再伺机多行几项善举,炮制皇家之法,宣扬出去,在配合传几件皇家子弟的恶劣行径,众人自然会明白现在所说我们之罪状都是旁支所为,不过尔尔,与本家终究是有别的。不可以偏概全。若再有文人支持,如今损失的声誉便不过只是一时,早晚能回来。”
“不错。正该如此。”
********
长安。
被人说大兴土木的李承乾确实在大兴土木,建的是房子,当然也确实不是普通的房子。至于是什么,不论谁来,李承乾都眨眨眼说:“等落成你就知道了。”
于是众人乘兴而来,悻悻而归,心底更好奇了。
不过这“房子”倒也不是眼下才开始建的。土地是年初便选址定下,经由李世民同意。自看到《氏族录》的那一刻起,在李承乾安排李恪李恪负责舆论之际就已着手动土。
没错,这就是他所说的“更重要的事”,也是他准备的最强有力的后手。
只是“房子”动工已有两月,此前一直风平浪静,最近突然冒出些许不合时宜的言论。之所以说是些许,是因为言论刚起,就被百姓自动自发堵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