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_分节阅读_第312节
小说作者:行而不辍   内容大小:1.44 MB  下载:明穿之我爹是朱标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5-22 12:55: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2/3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朱至也曾想,她会不会狠不下来?

  可是,如果她不狠,将田地归于朝廷实施不起来,有些事便避不了,也逃不掉。

  她如今是大明公主,她在这个位置,就不可能做一个手里不沾血的人。

  无辜也好,不无辜也罢,胆敢阻拦变革者,绝不能饶。

  朱至诏书一亮出来,早早在朱至打了招呼后便自觉将田地上交的人很是庆幸,亏得他们没等朱至用强的,否则他们的小命可就不保了。

  “如今,你们还要不应?”朱至传了诏书,看向那坐在地上哭闹不休的人,等着他们的回答。

  显然这个问题在看到朱至身后一身铠甲在身的人,都只能变成否定,他们不想死,若想活着就别指望跟朝廷作对。

  朱至刚来福建杀了多少人,这才过去很短的日子,应该有很多人还记着。

  杀人,朱至不惧于杀。死在她手里的人已经不少,再多加点,朱至已经不在意了。

  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日子,朱至不是没有过过,但是,她知道,把天下田地归于朝廷,再由朝廷摊分到每一个百姓的手里,这样,就能够保证百姓们手里有田。有了田,百姓就有饭吃,就不会闹事。

  财富免不了聚集在小部分人手里,最底层的百姓,经过有权有势的人数代的经营后,他们会越来越苦。原本能够让他们活命的田,最后都会变成别人的,他们终将一无所有,这就是把百姓们往死路上逼。

  朱至是想改变这个局面,虽然她也不知道这样一来最后究竟会造就什么样的结局。但是,她也想像那一位伟人一样,尽所能为人民谋划,用着他的方式,一点一点的尝试让这个天下真正的主人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公主如此行事,陛下下此诏令,不怕引起天下士绅的不满?”闹,看样子是闹不成了,让他们就这样接受结局,谁也不愿意。终究这句话喊了出来。

  “你们这些士绅在费尽心思谋划百姓活命的田时,想过百姓会不满吗?知道他们若是不满,又将是什么后果?我倒想看看,你们乡绅不满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朱至反问人之后,同时也等着他们所谓的士绅团结一心。她好看看究竟是谁更令人畏惧。

第175章 推行

  ◎密谋◎

  出言企图威胁朱至的人, 被朱至指向在他们面前乌压压的百姓,让他们睁大眼睛好好看看, 到底是谁欺负谁。

  是啊, 相比于士绅,天下最多的是普通人,这些勤勤恳恳只图温饱的人。

  很明显, 朝廷在士绅和普通人之间选择了后者。前都想闹, 闹吧,朱至等着。

  放话的人想要吓唬朱至不成, 倒是被朱至吓了一着,不敢再与朱至多嘴, 连滚带爬的起身,走了。

  朱至把人吓走,也就继续刚刚要办的事,分田分地。

  这分,就得从一村一村开始, 各村的人都聚集在一块, 田地的总数和人口总数都在朱至那儿, 田地的好坏都有记录,这就开始按人头分了。这都分好了, 田地是公平的, 至于抽到哪边的地,抓阄啊。

  大家都一起捉, 抽到哪个就哪个, 谁也作不了弊。按这样的分法, 确实没有人争议, 很快这便安排好了。

  有了朱至示范, 其他各处来学了几天,就在各地按同样的方式推行。

  值得一说的是,田地都分完了,福建没有闹出任何事,证明朱至派去办事的人相当不错。

  可是,北平传来消息,六部官员十数人企图挟太子朱雄英以篡位,为泰定帝所识破,六部官员皆被拿下,尽诛之。

  消息内容十分简单,谁都清楚简单几行字包含多少腥风血雨。

  细节上,等泰定帝那边收拾好残局,朱雄英才把事情经过告诉朱至。

  总的来说,朱雄英是饵,打一开始泰定帝便已经打定主意放出的饵,为的就是把居心叵测,不满于即将推行变革的那些人引出来。

  泰定帝的态度已然不需要明说,那分明就是要支持朱至。

  如今朱至在福建推行,看着吧,用不了多久,泰定帝一定会在大明境内完全推行。

  朝臣们明白,反对的人知道如果不趁泰定帝没有完全推行前阻止,一但泰定帝下定决心,就现在他们这些舍不得把手里的田地全都交给大明的人,彼时还能是泰定帝的对手。

  就得趁事情没有定下前想办法改变,绝不能让泰定帝下了诏令,否则事情就麻烦了。那,他们就得想,该怎么样才能阻止泰定帝。立时间他们便将注意力放到朱雄英身上。

  朱雄英是太子,大明名正言顺的太子,一但泰定帝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朱雄英就可以顺利登基。

  泰定帝眼看就要失控了,那他们就想想办法换一个可以掌控的皇帝。显然,朱雄英就是那个在他们看来可由他们掌控的人。

  所以,一群人便想着怎么可劲骗朱雄英为他们所用。

  看到这里,朱至想的是,她哥那么多年的表现,怎么看也不像个傻子,怎么会有人觉得,她哥会为朝臣们所用,最后能听他们的话一道商量谋反这个事?

  这个疑惑,朱雄英料到朱至肯定想不明白,因此,朱雄英在信中为朱至解释了。

  他们愿意相信朱雄英会为他们所用的原因很简单,他们从心底里相信,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舍得错过唾手可得的皇位。朱雄英已经是太子,离那个位子只有一步之遥。

  可是,试问古往今来的太子有几个是能顺利上位的?

  太子别看离那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却有太多人止于那一步。

  所以,那些官员们觉得他们可以帮着朱雄英迈过那一道坎,真正掌控天下,朱雄英会拒绝吗?

  傻子,他们是不会认为朱雄英是个傻子,却只会觉得朱雄英必免不了如同很多太子那样,急于早早登上皇位。

  泰定帝显然也明白他们会利用这一点,由着他们自信满满的把朱雄英变成他们的人。

  然后,不二话,联合朱雄英手里最适合配合他一道造反,甚至会很乐意他造反的人-凉国公蓝玉。

  这可是凉国公。大明朝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凉国公。

  不过,凉国公上回北伐时犯了一点小错,被泰定帝罚去寺庙反省了一个月,想来凉国公心里未必对泰定帝没有不满。一个不能由人们掌控的皇帝,一个可是有着凉国公血脉的皇帝,朱雄英那一声舅公想必绝不会白叫。

  果然,朱雄英出面一说,凉国公二话不说的决定支持朱雄英。

  这回苦于手中无兵的人高兴了,有凉国公在,那还需要担心什么吗?这支持朱雄英上位的事一定能够办得漂漂亮亮。

  怀揣这样的念头,这六部官员更是让朱雄英用太子之职,将能守卫泰定帝的人全都调离,既为太子,本身朱雄英就有调动百官之权。

  朱元璋与当年的太子,如今的泰定帝共用臣子这个事,泰定帝今日也是有样学样,甚至学到极致,凡朝中臣子,皆听朱雄英调令。

  这般大的权利,从前有人觉得当这大明朝的太子实在是太出人意表了,到现在看着朱雄英可以随意把官员调出北平,把泰定帝架空,自是暗中窃喜。同时也在想,要是泰定帝看到自己给了儿子那么大的权利,最后竟然把自己坑得渣都不剩,他该是什么反应?

  不少人表示,嗯,他们挺期待。

  当然,朱元璋回了北平,暂居于北平这个事,无人忽视。

  朱元璋虽为太上皇,然泰定帝默许朱至做下的事,何尝没人寻到朱元璋面前。对此,朱元璋态度相当清楚,泰定帝既然现在是皇帝,他做的任何事,谁都不许说三道四。不管他们服与不服,都忍住。

  正是因为试探朱元璋无果,才更让他们下定决心不管不顾,定要一道把朱元璋和泰定帝解决了。

  只能说,也不知这些臣子哪里来意味,认为凭他们那点本事,他们一准能把开国的朱元璋,稳稳当当从太子登上皇帝之位的泰定帝解决了?

  迷之自信造就的后果就是,等朱雄英和凉国公带着他们进皇宫时,别管是朱元璋也好,泰定帝也罢,父子一堂等着他们。

  当看见这一对父子时,不少人心头直跳。

  说实话,连宫城同的守卫都被朱雄英搞定,兵不血刃他们就进了宫,站在这儿,正高兴的官员们压根没有意识到,太过顺利的局面何其假。

  但这一刻,看着朱元璋和泰定帝身边没有一个守卫,只有贴身伺候的宦官,甚至,泰定帝见着他们竟然还跟他们打招呼道:“来了!”

  一句来了,无端让人听得头皮发紧。

  什么来了?为什么会是来了?怎么就是来了?

  下一刻,他们就知道了。本来冲在最前面的士兵突然掉转头将他们围住。

  !!!如此戏剧的一幕让他们心惊肉跳,不可置信。不约而同唤了一声太子!

  太子缓缓转过身,面容冷峻的问:“在你们看来,孤就那么蠢?”

  蠢得听他们几句话撺掇,便起了篡位之心,轮为他们的棋子?毕竟,一个杀父夺位的太子,那还不是由着他们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

  面对眼前问着他看起来是不是蠢的朱雄英,一个个确实以为朱雄英好糊弄的人,在这一刻再也控制不住发颤。

  此时,他们终于意识到,从始至终,从始至终都是计,都是引他们入局的计。

  由此他们也该想到自己会是什么结局了。

  至于自知已经无力回天的这些人是如何骂朱家这么三代人的,朱雄英也就不说了。

  而这些人,既入局中,泰定帝就等着他们中计,至此,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杀一儆百,变革在即,朱至在福建需要震慑,泰定帝更要震慑天下,以令天下知,谁敢有违朝廷诏令是何下场。

  不得不说,朝廷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杀戮,瞧着人无一不惊心。

  本来心里有些不赞成变革的人,于此时此刻都只能歇了。

  没办法啊,今时不同往日了。

  绝对的君子专权,让大明皇帝的权利空前的大。

  他们不是没想连合其他藩王一道动手,毕竟朱元璋都下令削藩了,诸王若不动,以后就只能是手中无权的光杆王爷。

  可惜,面对朱元璋,没一个敢动反抗的心思。

  藩王们没有人愿意为配合,唯一能想到的人,朱雄英却是诱饵。失败的前例有目共睹,朝廷控制所有的兵马,无人能与之争锋,想动手,想谋反,他们有什么资本能与大明对抗。

  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终究,他们这些人都成光杆司令,生死尽握于皇帝一念之间。

  所以,为什么朱至敢说变革就变革,说重分田地那就分了。就是因为不管是为官也罢,为臣也好,他们再怎么联合在一起,手里没有兵的他们,更没有百姓支持,注定他们没有反抗泰定定帝的资本,掀不起任何风浪。

  王莽改制把自己作死的结果,不会发生在大明。

  朱至知道北平发生的事后,心里也就有了底,明了这回没有人会再敢吱声。

  生与死,皆在帝王一念之间的结果便是可以绝对的独断专行,无所顾忌。

  虽然朱至知道这样的专权对天下人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改革一事上,这是好事。

  今日大明所行的改革,但凡有为民着想之心的人都清楚的知道,这对天下万民意味着什么。

  对此,有反对的人,也有支持的人。

  朱至在福建推行此法时,有不少读书人俯跪在地,叩谢于陛下和公主。

  损上层之利而惠于下层,只有真正心怀百姓的人才能做到。

  因而,接下来朱至推广的变革就在无波无澜中完成。

  信国公得知福建再无人闹事后也算松一口气,不闹事挺好,不闹事挺好。

  等朱至把福建境内的田地分完,信国公那头其实也同样把该建的探查点建好了。

  朱至也曾前去看过,毕竟倭国这样小国敢一再犯我边境,伤我百姓,要说朱至没点想法是断不可能的。

  毕竟,就这忙着改革的时间,朱至已经让人开始准备船只。

  信国公得知朱至那点盘算时,也跟朱至细细说起这陆战和水战的区别,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尽快让朱至上手。

  朱至是个好学的人,信国公教得用心,她也学得用心,别管是在造船上也好,配置大炮地雷在船上这事也好,就一句话,让懂行的人来。

  她是初来福建乍到不错,福建可有不少人早就对付倭寇多年。

  朱至照旧按以前的行事风格,砸钱。她只要人建出坚固又迅速的船只,可以击敌于外,也可以防御于外。

  对此,趁着信国公在,朱至就建议了,一味只在大明境内设堡监视有什么用,就得派人出海巡防。这海上的地盘也得划好了,免得以后起争议。

  这个,信国公听着也是一愣,随口就道:“那不都是我们的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1页  当前第3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2/3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穿之我爹是朱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