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她这样的姑娘,一辈子估计只大胆一次,然而,终究错付。
两人无言片刻,突然听见一少年声:“阿姊?你无事吧?”上头探出一个脑袋,却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公子。
顾兰娘道:“我跌了一跤,你且去叫人来。”
“表哥已经去了。”顾小公子觑着程丹若,用眼神询问。
“这是陈副使府上的程小姐,据说自幼习得医术。”顾兰娘恢复镇定,“她听见我呼救,特来替我看伤。”
花花轿子人抬人,程丹若的医术从不显露于外,顾家姐妹虽有听说,却从未当回事。但眼下,顾兰娘这么一说,不止圆了场面,又卖了个好。
只要程丹若不傻,接了她的好意,也知道该怎么说。
“程小姐有礼。”顾小公子家教甚好,眼底虽不以为然,口气却真挚,“我阿姊可还好?”
程丹若固定好伤口,道:“骨头裂了,须好好养。城中有位金老大夫,住东门大街,治疗跌打损伤最是老道,府上不若请了他来,细细调养。”
其实不必她说,顾家也不会轻信她的医术,必是要找人再看过。如此听闻,自然应下。
约过了一炷香,顾家的仆妇抬着竹轿匆忙赶来,前面带路的竟然还是那个浅红道袍的公子。
“在那儿。”他言简意赅,指挥仆妇下去救人。
只见两名粗壮的妇人爬下山坡,一人背起顾兰娘,一人扶住她的背:“姑娘且仔细。”两人稳当地抬起她,将人慢慢背了上去。
顾兰娘心惊胆战,好不容易回到上头,不由松了口气,歪歪扭扭地福身:“多谢表哥援手。”
“不必,姨母在等你。”那公子不与她多说,对顾小公子道,“小心护送。”
“多谢表哥。”顾小公子似模似样地作揖,赶忙扶着顾兰娘上轿,“五姐小心脚下,翠儿扶稳了。”
丫鬟应声,小心翼翼地扶着顾兰娘坐上竹轿。
两个女轿夫训练有素,稳稳抬起小巧的竹轿子,一点颠簸也没有,将人一路送下山。
一行人远去,那公子正要下山,忽觉不对,驻足回首。
程丹若正扳住突出的岩石,努力攀爬。她个头不高,背着偌大的药箱,双臂抵住地面,借力往上撑。
老实说,坡不陡,只是裙子太长,有点难爬。
程丹若不舍得弄坏新衣裳,束手束脚,这才吃力起来。
正在这时,眼前突然多出一只袖子。
是的,袖子,道袍宽大,袖长足以遮住指尖还有余。对方将衣袖抖落,只给她一角衣袖,示意她借力上来。
但程丹若犹豫了。
这件道袍委实做得精美,看料子便知是妆花绫,富贵人家才用得起,色泽柔软光彩,犹如艺术品。
出于对艺术品的珍爱,她迟疑了下:“我手脏了。”
他微顿,勉为其难:“无妨。”
“多谢。”程丹若握住他的手,借力蹬足,膝盖在石头上磕住,终于上来了。
但同时,脚边传来一声“呲啦”的撕裂声。
新裙子……被草木勾花了。
她忍不住吸气,古代的料子就是这样,不耐洗更不耐磨,随随便便就会多出几道口子,都不知道哪里蹭的。
幸好棉布不贵,撕的口子,回去补一补也就罢了。
掸掸尘土,拍拍手,胳膊上蹭到碎石,割出两道血口子。她打开药箱,取出清水冲洗,这种小伤口不必包扎,任由它去。
做完一抬头,人还在,表情有些奇异。
程丹若不由蹙眉:“公子有话说?”
“你……”他抿住嘴角,忍住不悦,“当慎言。”
程丹若立即道:“我的医术虽然不高明,但骨头裂没裂还是有几分准的,并未夸大病情。”
他又是一顿,似乎完全没合上思路,然未多辩解,反而道:“此前路过山腰,我瞧见草石中有光一闪。”
程丹若顿住,摸了摸头上的银簪子,笑了:“噢?”
“你先来,错不在你,然而女子闺誉,汝当慎言。”他说。
程丹若面上露出几分讶色,一是为他的明理,二却是未料他拒绝了顾兰娘,却肯替她周旋。
她微微一笑,温言道:“你放心。”
少女情怀总是诗,多么正常,人追求所爱,又有什么错呢?
连古人都称赞卓文君是“忍小耻而就大计”,认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
现代人可以沉默,可以顺从,但要是批判自由恋爱,岂不是疯了?
他定定注视她片时,姑且信了。伸手摸向腰间,却仅有玉佩,再一捏袍袖,也无银两,再瞥向周围,很好,随身小厮任无踪迹。
微妙的尴尬攀上眉间。
他隐下难堪,道:“我欠你一个人情,若有事,可于顾家寻我。”
程丹若心底闪过一丝迟疑,她东奔西跑,为的从不是诊金,是人情。而顾兰娘的人情,肯定不如这个人的人情,盖因这世道,就是男人说话比女人管用。
可人情也要分能不能用,烫不烫手。
“不必了,我若来找你,有心人一想不就知道了吗?”她委婉拒绝,“何况,我本也没听见什么。”
那公子不意她能说出这样的话,再是一顿,道:“如此甚好。”
“后会有期。”程丹若客气地点点头,提起药箱,匆匆离去。
她倒不急着去顾太太面前表人情,太急切,反倒显得不够“仁心”,能做一族冢妇的可都是精明人。
难得出来,干脆绕回湖畔,慢悠悠地欣赏了一会儿风景,才折返回去。
照程丹若想,今天见到古代货真价实的美人,又目睹一出幽会,已经算此次出行的高潮,之后再不会有什么剧情了。
孰知太天真,上巳节乃相亲之节,难得男女能正儿八经对个脸,谁肯轻易错失良机?
她才走到陈家的帐子附近,忽得瞧见远处有两人在说话。
第6章 各思量
胭脂红夹袄,鹦哥绿褶裙,头戴草虫簪,腰系碧玉缕。
程丹若一眼就认出来,那是陈柔娘。
陈柔娘说起来才十四岁,可离及笄也没几个月了。本朝女子多在及笄年定亲,一两年后便出嫁。
趁难得的春日佳节,小少女春心萌动,与英俊潇洒的年轻公子邂逅一场,也算不负良辰美景。
程丹若乍一瞧见,就想装作没看见,换条道绕走。
但同时,陈柔娘也见着了她,惊慌失措地叫了声:“表姐。”
程丹若眼皮微跳,直觉品出几分异常,不由朝旁边觑了一眼。
天蓝道袍。
好像哪里见过。
咦,这不就是陆举人吗?
她眸光闪动,似有所悟,微笑着应:“表妹。”
陈柔娘扶着树干,勉强笑了笑:“你快来扶我一把,我方才崴着了。”说着,伸出纤纤玉手,白皙秀美,好若一朵盛开的白玉兰花。
程丹若上前,稳稳搀住她的胳膊:“小心。”
“多谢公子援手。”陈柔娘朝天蓝道袍的公子福了福身,含羞带怯地别过脸,“我这就随表姐回去了。”
这回离得近了,程丹若仔细打量一眼对方——之前的评价并不错,这位陆举子五官端正,文质彬彬,周身一股书卷气。
她也客气:“劳烦了。”
“两位姑娘言重了,在下不过举手之劳。”陆举子轻巧地扫了眼程丹若,并不多瞧,依礼避让到一侧。
程丹若揽住陈柔娘:“表婶在哪儿,我这便送你回去。”
“母亲就在那儿。”陈柔娘指了指远处的锦障。
两人慢慢走去,程丹若感觉得到身边之人的紧张,不动声色,关切道:“疼得厉害吗?”
“只是扭到了,踩地有点疼。”陈柔娘以余光瞥过,脑海中闪过昨夜姨娘的一席话。
--
陈柔娘的生母姓李,原是货郎的女儿。只是天有不测风云,爹摔了一跤,腿断了,丢了生计,弟弟又发烧,母亲便托亲戚卖了她,好换些药钱。
彼时她才六、七岁,已有几分颜色。牙婆是家中七弯八拐的亲眷,虽贪财,人还算厚道,将她卖到黄府。
经过种种波折,又做了黄夫人的丫头,随她陪嫁到陈家。
等到黄夫人怀上二少爷,预备给陈大人挑选通房,就挑到了她。李姨娘没什么不情愿的,丫头早晚拉出去配小厮,今后伺候丈夫,伺候主人,生下孩子继续给陈家当牛做马。
一样伺候人,通房不算差。
她命好,黄夫人生下嫡子,便松手也允许她们受孕。过两年,怀上一胎,就是陈柔娘。
黄夫人见是庶女,也不为难,叫她亲自抚育,且消了奴籍,抬成姨娘,从此便算是良民了。
李姨娘感激不尽,待主母愈发恭敬。有一年,黄夫人病了,她亲试汤药,昼夜不歇地伺候,勤勤恳恳,不敢懈怠。
黄夫人病愈,待她们母女更好些,是以在家中也算有几分薄面。先前一段日子,频繁有举子出入家中的消息,便被下人透露给了李姨娘。
李姨娘没读过书,却自小听货郎父亲说事,心里明白。
她同女儿说:“你托生在我肚子里,命就要苦些,免不了盘算一回。这女儿家生是第一次投胎,嫁人是第二次投胎,第二次投好了,比第一次还要紧些。”
彼时,陈柔娘犹且羞涩:“姨娘与我说这个做什么,左不过父母之命罢了。”
李姨娘一根指头戳在她脑门上,恨铁不成钢:“傻丫头,太太不是你亲娘,面子上过得去也就罢了,能给你说一门多好的亲事?我告诉你,老爷太太说亲,瞧得是门第家世,不是郎君。”
陈柔娘年岁小,对婚姻仍有憧憬,生母如此一说,心里也打鼓:“那依姨娘的意思……”
李姨娘握住女儿的手,恳切道:“要我说,高门大户好是好,规矩也多,与其嫁到面上光鲜里头烂的人家,不如找一户家世清白,郎君争气的人家,纵然门第低些,只要肯吃苦,你同他的情分在那,将来无论好坏,总归敬你三分。”
陈柔娘自然相信生母不会骗自己,可能嫁入高门享福,谁想低嫁吃苦呢。
面上便露出几分不乐意来。
知子莫若母,李姨娘只她一个孩子,从来上心,如何看不出来,低声叹:“果然是个傻的,芳娘才出嫁几年,你就把她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