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乌鞘   内容大小:1.1 MB  下载: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3-03-25 11:23: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其实这也还好,真正要命的是三个月前,贞元九年科举的状元郎自翰林院出来,圣上特赐入御史台,得了均州登台郡的巡检,这位状元到了均州任上,专和他家过不去,这三个月已经连参他家三本,前两本还只是些琐事不当,但第三本直指唐祺飞的父亲在任上怠慢河工忽视堤巡,又细细列出了虞河哪处堤坝年久失修,哪处排涝口被屯田堵压,圣上大怒,前几天下了朱批让唐祺飞他爹回京交待。”

  一口气说完,佟师沛喝了好大一口茶。

  “可是……我没懂哪里和我有关系啊?”卓思衡哭笑不得。

  “有关系就有关系在这位去年的状元郎当真是一位妙人,听说他在翰林院时就得罪好些个同僚,为人最是冷面冷心铁口无情,而这位状元郎和你有个共同点:你们都是朔州调去宁兴府解试的解元。”佟师沛意味深长地看着卓思衡说道。

  “这是地域歧视啊!朔州人怎么?朔州人吃他家大米了?我们朔州出两个宁兴府解元那是人杰地……”卓思衡正在拼了命替自己喊冤,却猛然意识到哪里不对,再看佟师沛欲言又止的表情,他脑内如雷惊乍闪,似是终于明白了,“这位状元……他家也和我家遭遇一样?”

  佟师沛笑了笑:“云山,我们俩的关系,你直说就行。没错,他家正是当年戾太子案八位罪臣之一,如今他杀回来了,也不知是针对所有先帝近臣还是单纯只是太过秉公正直,总之很是微妙。但唐祺飞讨厌你们这类出身的人,却是证据确凿,所以他为难你以此出言不逊,也是故意闹开恩怨,你若是还嘴和他就此事吵起来,将来你真高中,他们说不定就要拿你过去的话当党争的苗头说出来针对那位为难他们家的状元巡检,所以你那日做得极好,拆台也拆得极妙,没留半点把柄在人手上。”

  卓思衡并没有什么庆幸,他只是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皇上当年没有让他们家在大赦后返回帝京,主要是因为不想让先帝旧臣为难与酿成朝中派系相争,可是如今听来,好像无论当初做了什么努力,眼下似乎已是暗流在蠢蠢欲动,滔滔之势难以阻挡。

  “我还听说,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元郎曾和唐祺飞在青州的江乡书院一道读过书,不知道是不是个中有什么私人恩怨也未可知。”

  佟师沛随意一句补充,却让卓思衡脑子里忽然闪过记忆的片段,他猛地拽住佟师沛的衣袖,语气分外焦急迫切:“我问你!贞元九年的状元,是不是姓高名永清,他曾经为官的父亲叫做高本固?”

  “你怎么知道?”佟师沛惊异道,“莫非你们认识?”

  卓思衡顿时被喜忧两种情绪淹没。喜的是永清贤弟果然没有辜负高世伯的期许,高氏一门父子两位状元,当真风光无限;忧愁的则是,记忆里那个瘦弱沉默的男孩如今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此举是皇上授意还是自己为之?其中又有何原因,若是真的引发党争,永清贤弟又要如何自处?

  看得出卓思衡写在脸上的担忧,佟师沛拍拍他胳膊说道:“你不必多虑,眼下自己的省试要紧,你朋友的事我再帮你打探打探,不过你自己可别去给他联系,他在朝中,你在贡院,你们来往多了对你对他名声都不好,而且他做得事……总之你先别急。”

  听出佟师沛字字都在替自己考虑,卓思衡心中感激,暂且放下忧虑点了点头:“我晓得利害,不会轻举妄动的。”

  为了排解朋友的心结,佟师沛捡了几件帝京的新鲜事讲给卓思衡听,气氛缓和下来后,卓思衡看向他的目光却愈发深沉。

  “方则啊……你跟我说过,你家没人在朝为官,可你知道这么多,你当初可是戏言?”

  “绝无戏言。”佟师沛夸张地做了个发誓的动作,“句句属实。”

  卓思衡恍然大悟,压低声音:“难道……难道你家里是……”

  佟师沛不自觉也屏住呼吸,刚入口的茶都忘了咽。

  “是……是卖邸报的?”

  佟师沛将嘴里的茶全吐出来了,他咳嗽半天才说出话来:“若不是知道你脑袋好使得不行,我真以为你在装疯卖傻!”

  卓思衡忙给他擦掉茶水,满含歉意说道:“别的事我确实还算勉强得心应手,但帝京里的这些人际与身份,我一个头比两个大……”

  他听父亲说过,官宦人家有时都会收到朝廷的邸报,上面会记载一些最近的要事新闻,卓思衡觉得这就是如今的报纸了,只是普通人无缘得见,他也不知道邸报具体的流通方式。

  佟师沛好像很喜欢看卓思衡这样的聪明人犯难的表情,得意道:“那太好了,以后你欠我的饭只怕越来越多!”

  送走佟师沛没多久,范希亮便带着范永拎着大包小包自山下大汗淋漓爬了上来。

  “表哥,这些是给你过年用的!”他一边擦汗一边热情介绍,“这里有点茶叶和点心……这包是衣服,这回都是新的了!这个是新墨,帝京这边读书人都讲究新年换新墨润笔,你初来乍到不晓得,我给你预备了!哦对,这是我买得炭火,帝京一年到头也就正月里可能下雪,虽然不比朔州,但也是挺冷,你别冻病了。”

  “表弟啊,我来帝京是赶考,不用这么周全,你也太破费了。”卓思衡虽然一直知道表弟心细,却不知他竟心细至此,感激之余急忙拉他坐下烤火,生怕他一身热汗着凉生病。

  范希亮见卓思衡嘴上说破费,但看他来仍是开心,心中顿时比脚边红热炭火盆还要温暖明亮。

  他得早些回家,故而不能久留,走之前对卓思衡说道:“我家中近日年节的事情都忙完了,年前还能来一趟,我又写了几篇文章,表哥与我看看。再来就是要年后了,不过年后也没几天就要省试,只盼家中事情少一点,我多点时间来和表哥研读。”

  还有三日便是除夕,卓思衡要他年前就先在家待着,免得姨夫责怪,年后再看文章也来得及。范希亮笑着应了。

  除夕前一天,卓思衡也到帝京城内买些物资,虽说范希亮给他准备的面面俱到,但他想买些衣物和几本书寄回家中给慧衡和悉衡读过。然而没有想到,他刚寄出东西,便收到了家中来信。

  看信的落款,是十二月寄出的,可能那时家中才收到他在山寺落脚后留了地址写给家里的书信。

  信是慧衡亲笔,她表示家里收到他中解元的消息,已为父母上香,家人皆是思念兄长,不过请兄长不必担心,在帝京安心准备省试,但切记注意身体,不要过度劳累辛苦。家中三人都是很好,自己的身体也比往年好了许多,慈衡医术渐长,悉衡读书十分用功,朱五叔夫妇很想他,呼延老爷子也是如此,今年小勇哥从南方回来陪他过年,但他还是很怀念往常过年时与卓思衡一同饮酒夜话。

  信中都是家中琐事,字字温情柔软,抚慰卓思衡独自千里之外守岁的孤独。

  是夜,渴望团圆安宁的心只得靠一次次重读信件平息。

  卓思衡知道自己此时承受孤独,是为了今后一家人再也不离分,所以纵然思念折磨,但他仍然甘之如饴。

  这是他为想要的生活做出的努力,在这个或许不那么舒适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却是真真正正在幸福着的。

第20章

  隆冬之际节礼最多,冬至、除夕、元旦、元宵。这四个大日子卓思衡都是在山中古刹度过的。

  近两个月来他跟随僧人晨钟暮鼓的作息像在家一样自在舒适,学习疲累时就去寺庙的田地里转转散心,偶尔还去听听却尘主持的法课,其间他发觉佛法能够静心,于是借了两本佛经当做阅读间歇的调剂。

  却尘很喜欢这个勤勉安静又随和的年轻人,经常拿自己的上好檀香送卓思衡读书时焚烧凝神,他来听法课时,也会额外多留他一会儿谈论佛心佛性。卓思衡谈吐颇有见地和慧根,住持觉得他是有明心见性之根基的,如此聪慧的人来洗石寺暂住也是深具佛缘,更是照顾有加。

  年后至元宵这段日子范希亮和佟师沛都没时间拜访,卓思衡就闷在寺内专心研读,待到正月将过,范希亮来了两次,两人换了这些天的文章相互品评,又说了许久的话,范希亮交待卓思衡很多自己上次省试不成功的教训,以及入贡院的准备,卓思衡也讲了些自己从父亲处听来的省试小窍门,二人依依惜别时,尚觉都有未交代完的事情,只是天色太晚,实在不能久留。

  而他们再见之时,便是省试当日。

  贞元十一年二月七日,礼部贡院省试开试。

  卓思衡还是背着自己的鹿皮囊袋,在一众箱笼置物的士子之间显得特立独行,仿佛是什么新潮流的引领者。

  贡院卯时一刻开封条,此时座次列榜已然张贴出来,榜前大多是亲随小厮打扮的人张望完急急跑回旁边等候的马车里告诉真正的考生与家长,但像卓思衡这样的就只能自己垫脚看了。

  省试人数比解试可要多了太多,卓思衡找了半天才看见自己是思字间。

  这时有人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因为看得人太多,起初卓思衡还以为是挤到旁人,于是赶忙让开,但肩膀上又被轻轻敲打后,他回过头,看见范希亮标志性的温暖笑容。

  范希亮脸颊冻得通红,只有范永一个人跟在他身后,卓思衡本来想问表弟怎么是一个人来的,话到嘴边还是没说出来。

  “表哥,我家马车在街对面,找到名字了我们去暖暖。”范希亮笑道。

  贡院前街停满马车,卓思衡随范希亮钻进他家的马车轿厢,里面果然暖和许多,但却除了他们也没有旁人。

  范府怕是没有人替范希亮担忧奔波的。

  卓思衡想,幸好还有自己。

  他刚一坐定就从鹿皮囊口袋里翻出一个冒热气的布包打开,里面垫着的几片干苏叶上有两块乳白色圆形糕饼。

  “表弟,咱们一人一块。”卓思衡说道。

  “广寒糕?”范希亮诧异极了,“我方才路上沿街没买着!本来还想给表哥带一块,谁想哪里都在排队,我又怕时间赶不及。”

  他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咽下去后说道:“表哥居然还知道这个彩头?”

  卓思衡的也已经一口吞掉,他笑着说:“我爹从前讲给我听的。”

  “那你是在哪买的?”

  “我自己在寺里借了厨房做的。”卓思衡看范希亮的嘴长得比刚才吞糕时还大,十分有成就感地打口袋里变戏法般又掏出一个不小的轻便蒲编食盒,“这也是我做得五香糕,给你多做了一份,你带进考场吃,我爹说过,五香糕顶饱香甜养胃补气,当考试的餐点吃最好,比干粮饼子强得多,我照着查到的菜谱买了材料自己昨夜蒸出来的,你拿着。”

  其实卓衍从前讲五香糕的好处时,卓思衡并未放在心上,考试前只是想着做一点带着父亲说过的吃食入考场更觉心安,谁知道看了五香糕的配方后他忽然意识到这东西确实有一定科学依据在里面。

  五香糕需要用白糯米和粳米二八分,混合芡实、砂仁、白术、茯苓、人参五种材料磨极细过筛后的粉末,用麦芽糖滚汤拌匀,最后上锅蒸制。

  这里面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碳水本身是大脑动力中枢神经胶质细胞的运作能源,尤其是维持人体平衡、注意力和视觉稳定性的前庭系统对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水平最为敏感,保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让大脑时刻状态满格,全情投入思考。而在肌肉和肝脏中储存的糖原,也是维持身体保持活力状态的关键。

  五香糕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像麦芽糖这种优质双糖摄入源,他往里倒的时候一点也不心疼。

  卓思衡多希望科举能考这些,他现在还能闭着眼写出碳水化合物的分子式。但他没有选择,只能一会儿进去乖乖握笔写好文章。也不能把这些科学知识教给范希亮。

  不过他的五香糕只是低配版,因为没有钱买人参,只去药店买了点人参须磨好的参沫代替,这个便宜,他用得起。

  范希亮震惊了,他一直受到的教育是君子远庖厨,表哥是他见过的当之无愧真正君子,然而卓思衡一副厨房老手的模样让他陷入混乱……可是那个五香糕,真的是太香了。

  似乎知道表弟在想什么,卓思衡豁达笑了笑说道:“我在家乡要养活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不会做饭哪行,生活面前,圣人的大道理或许不能违背,但小道理嘛……有时候也得让让路。”

  “表哥,你好会讲道理!”范希亮此时的眼神已经是明亮又闪烁,“我觉得,你比圣人还会说服人!”

  “胡说!”卓思衡被他逗笑了,“一会儿考试卷子里还得写文章拿圣人给你的观点撑场面,现在就把圣人抛在脑后还早了点。”

  二人说笑之间,时辰便差不多了,范希亮在令字号房,两人离得很远,最后拜别时互相共勉一番,分道扬镳各自寻次序站好。

  近千名士子齐聚,禁军牙将装束的人在隆隆鼓声中撕开贡院门上封条,随后与与负责考试纪律的贡院主判立于门前太祖所书“为国求贤”匾额之下,宣毕后,让开贡院正门前路,士子以此道入院。

  卓思衡这次入门前没有回头。

  检查还是和解试一样,只是又多一轮复查,把戳烂的吃食再戳得更烂,铺盖衣物也细细再验,卓思衡的鹿皮口袋都被彻底反过来看里面有没有小抄。

  卓思衡这次有了经验,他带了个汤匙,切碎的糕饼可以舀着吃。

  省试结保是三人一保,临近座位相互为作保,只是卓思衡都没看见左右两侧的人,便被关进鸽子笼似的廊屋里。

  还是先磨墨,再想别的。

  省试依旧大战三日,策、论、诗各一天,与解试无异,只是省试试卷上的封条盖有礼部贡院之印,卓思衡觉得这省试可谓仪式感拉满,考起来真带劲!

  ——这是没有看到应策时文考题的卓思衡。

  当他看到考题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想去砸门,高喊放他回家。

  这位曾大人不想要命无所谓,可他卓家还有一门家小,他不能死!

  考纸上赫赫写了此时朝野内外最火热也是最禁忌的话题:

  当然开头引经据典是必不可少的。曾大人表示《史记》和《汉书》都有《循吏传》的单独篇章,循吏就是良吏,是历代帝王最渴求的人才,可是大家翻开《史记》看到,太史公只列了五人,都是先秦人才,而班孟坚的《汉书》列了六个,一个文景帝时的人,剩下五个都是宣帝在位时的人才。后人认为这是他们对良吏的标准不同造成的,你觉得是这样么?那你心中良吏的标准什么?好了,让我们转向现实话题,如今圣上刚刚立了太子,你们还是为了这件喜事开恩科有了答这张卷的机会,所以请回答,你们会给咱们皇上推荐什么样的人才入主东宫辅佐他的太子?你的理由?

  一月十八,尚在数九寒天,卓思衡的后背却能感觉到汗水的潮热。

  这问题,或许别人答无所谓,但对于他这个戾太子案罪臣的后人,提笔便是一场和自己的较量。

  他是说实话,还是说假话?

  如果说实话,那他觉得,像他祖父一样愿意为太子去死的那种,才是真正的太子良吏;如果说假话,他有一万句的假话能讲,可是真的要这样说吗?

  考场安静到落针可闻,想必人人都在专注作答,对于这些十年寒窗进入省试的精英,想要总结出一套自洽的为官选官的书面逻辑其实不难。但对于卓思衡来说,却是一道真正的门槛,横亘在他的未来和他的良心之间。

  “其实,有时过度揣摩上意也并非是好事,心声自有恒言。比如科举文章,与其想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出来的就未必是可高中的好文章了。”

  卓衍温和的声音自他心底响彻。

  “你个性醇和故而不爱作锋锐之言,往往文章文脉清晰明快条理畅顺,却少些芒刺,但知子莫若父,你心胸中有一把从未出鞘的刀,虽不做强烈的主见言语,却自有一份决断的冷静。不过还是要切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到了真正需要你展露自己的时候,一定别再诸多顾虑,若是考题尖锐,你就锐过其问百倍答之。”

  卓思衡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对啊,自己在焦虑什么呢?既然这个问题锋利无比,那他或许就是想要个能碰撞出火花的答案,也要一把钢口坚韧的好刀迎上去才能电光火石。

  抛开自己的身份,用强烈的心声指引笔触。

  进退无碍,谓之自在。

  卓思衡睁眼提腕,写下自己省试应策时文答卷文章的第一字第一笔。

第21章

  开篇依旧遵循阅读题原则,先写材料再延展观点,卓思衡写这种开篇不可不谓得心应手。他写出太史公评价良吏的角度来自“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认为遵守、执行贯彻国家法度是良吏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班孟坚则认为“所居民富,所去民思”才是循吏的关键所在,颇有孟子宏论的风采。

  卓思衡此处转笔,写出他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这二人的观点看似分歧,但却都是忠诚的体现,所谓忠诚就是终于国事,法度和人民都是国家的根本,以此二者判别良吏,就是根据国家的利益来衡量官吏的好坏,因此做官就是要忠于国事,为国而忧劳。这也是本人心中良吏的真正准则。

  那么问题来了,我按照这个标准给太子选良吏,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第一,会造成误会,有人会觉得忠诚于太子比过忠诚于皇上是僭越犯上,其实大错特错。太子又何尝不是国之邦本?否则历朝历代为何会这么重视太子的废立?忠诚于太子就是对圣上决策的肯定,对国家根本的维护,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很多人乐于混淆这两点,仿佛抓住什么关键的话题,没完没了做文章,这种人就不适合进入东宫辅佐太子,更不适合在朝中辅佐皇上。

  “此辈非事储之才,亦难事圣,遑论事国?”

  好的,骂得够狠,卓思衡觉得心里很痛快,好像替他爷爷和老子出了一口二十年的恶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1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